小提琴演奏家朴英的简历

合集下载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手法_下_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手法_下_

作者简介:朴英,女,生于1971年。

1994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考取本院作曲系和声专业研究生,导师刘学严教授。

1997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现为本院作曲系助教。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手法(下)○朴 英调 性一、变化音调性普罗科菲耶夫调式和声构思的基本范畴是变化音调性,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普通的小调的复杂化与丰富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调性内有十二个基本音级与和弦,因此可以说这是十二音级的调性。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首先要了解自然音调性中的变化音。

在自然音调性中,基本音级有七个,变化音级都依附于这七个基本音级,它们本身不具备独立性。

比如C 大调中,E -b E -D 的进行,E 与D 都是基本音级,b E 则是做为过渡而解决到D ,所以这种进行是属于自然音调性范畴;相反,同样在C 大调中E -b E -b A 的进行,这时b E 已不再是过渡,因为它并未回到自然音级却进行到了变化音级,因此,这里已不属于自然音调性,而是属于变化音调性了。

那么普罗科菲耶夫是通过什么方法使调性由自然音过渡到变化音的呢?下面就以此为基础,说明变化音调性在作品中的运用。

1、调性内部的变化调性内部的变化是指在自然音调性内,由于变化音因素的增长而形成的变化音调性,最常见的办法是使用线型和弦,这一点已经在前面和弦部分里介绍过,这里仅列举出与之相似的几种其它用法。

例 19《童话》OP.3No.1 这就是调性内部变化的一种方式,这一片段是D 多利亚调式,它可以分为三个声部,低音部为固定低音进行,上声部为三度音程关系的旋律,体现变化音的部分是在中间声部,这个声部始终处于一种半音阶进行,这一点表现在音乐中出现了许多的变化音,并且,穿插于其中的一些自然音也并没有起到其稳定作用,而是伴随着变化音的进行成为了非自然音体系的特征,由此可见,变化音在这一部分里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 20《托卡塔》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THE NEW V 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这个例子很难辩认出基本和弦的特征,因为其整个部分只有一个和弦,那就是G 小三和弦。

jooyebin个人简历

jooyebin个人简历

jooyebin个人简历钟睡觉了,感觉很疲惫,不过还是先休息一下,然后再写这篇关于jooyebin个人简历的文章吧。

醒来后,我开始思考如何以一种有趣且吸引人的方式来呈现。

jooyebin,这个名字一定让你好奇吧。

他是一位极具才华的年轻人,每一次看到他出色的表现,我都感到欣慰和自豪。

他的实力、努力和勤奋让他成功地踏上了音乐的舞台,成为一名备受赞誉的韩国歌手。

jooyebin的音乐才华远远超出寻常人的想象。

从小,他就展现出对音乐的独特眼光和敏锐的音乐感。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从古典到流行,从爵士到摇滚,他热衷于探索不同的音乐风格,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除了音乐才华,jooyebin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的绘画和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深度而备受瞩目。

他善于捕捉瞬间的美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无论是用画笔还是相机,他都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令人心醉的艺术品。

除了艺术上的天赋和才华,jooyebin也是一位勤奋和坚韧的学生。

他从小学到大学期间,始终保持着卓越的学业成绩,严格要求自己并追求卓越。

他善于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jooyebin的大学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

他积极参与学校音乐社团的活动,并多次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和演出。

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多项表彰,还通过自己的音乐才华感染和鼓舞了许多同学。

他的音乐天赋和个性魅力使他成为舞台上的焦点。

回顾jooyebin的成长经历,我不禁想到了一个词——坚持。

正是因为他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才使他走到了今天的高度。

无论是面对艰难的学业还是充满竞争的音乐舞台,他都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坚持并迎接挑战。

与此同时,jooyebin也是一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社会公益志愿者。

他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用自己的音乐和艺术才华来传递爱的力量。

他通过在慈善音乐会上的演出、艺术作品的拍卖等方式,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筹集资金和关注。

柴可夫斯基小故事

柴可夫斯基小故事

柴可夫斯基小故事柴可夫斯基小故事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是俄罗斯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至今仍广受世人喜爱。

然而,在创作这些美妙音乐之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而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故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柴可夫斯基18岁的时候。

他住在圣彼得堡的一所公寓里,附近住着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小提琴家。

柴可夫斯基虽然通晓音乐理论,但他对小提琴并不了解,他一直对这种乐器充满好奇,这也是他追随尼古拉的主要原因。

尼古拉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小提琴家,他经常在家中练习,音乐绕梁而过,让柴可夫斯基忍不住去窥视他的练习过程。

柴可夫斯基整天坐在窗前,聆听着尼古拉熟练而激情四溢的演奏。

他对小提琴的声音着迷,每天都能听到尼古拉的练琴声。

慢慢地,他开始尝试模仿尼古拉的演奏方式,自己尝试演奏小提琴。

然而,柴可夫斯基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演奏小提琴。

他的手指总是动作不灵活,音准也难以掌控。

他开始烦恼和沮丧,他觉得自己无法成为像尼古拉那样的天才小提琴家。

然而,柴可夫斯基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反而转向了作曲。

他发现自己在创作音乐时的天赋,自此他开始用琴键而不是弓线来表达他的情感。

柴可夫斯基很快成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浪漫和深度。

他的音乐被广泛演奏和欣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巨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柴可夫斯基的坚持和热爱对他的音乐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他无法成为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转而发展自己在作曲方面的才能。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领域,只要我们坚持追求自己真正的热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他的音乐充满了悲伤、喜悦、温柔和激情,展现出了人类情感的丰富性。

他的音乐以其独特的和声和旋律,赋予听众深层次的体验,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各种情感的美妙。

总结起来,柴可夫斯基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热爱和坚持,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柏林爱乐五位首席简历

柏林爱乐五位首席简历

柏林爱乐五位首席简历第一小提琴 (阿莱桑德罗·卡博内)阿莱桑德罗·卡博内22岁时加入了柏林爱乐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当时他还未结束在柏林高等艺术学院师从Thomas Brandis大师的学习。

作为音乐会独奏家以及室内乐演奏家,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和澳大利亚。

2002年,他开始担任柏林爱乐弦乐声部长。

首席大提琴:路德维希·匡特(大提琴)生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南部城市乌尔姆,1991年1月4日加盟柏林爱乐。

座右铭:作为一位首席大提琴最重要的是要在独立承担好自己的演奏声部之外,还要将自己的这个声部与整体乐队和指挥之间形成默契与支撑。

在这个乐队中我体验到伟大音乐产生的过程——忘却自我,臣服音乐。

路德维希·匡特出生于音乐世家,6岁起他便开始以低音贝斯的身份参加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演出。

随后,他开始学习大提琴并开始与大提琴终身为伴。

他在吕贝克音乐学院学习并投师Arthur Troester门下。

1985年获得艺术家文凭。

他还先后师从Boris Pergamenschikow, Zara Nelsova, Maurice Gendron, Wolfgang Boettcher 和Siegfried Palm.匡特加盟柏林爱乐两年之后便荣升大提琴首席。

同时他也经常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匡特先生爱好广泛,特别喜欢天文学和倾听。

他特别喜欢在乡间散布和骑车兜风以及喜欢玩单人划艇。

当然,他最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玩乐。

他演奏的是意大利克雷蒙那的1675的Francesco Ruggieri 大提琴。

单簧管首席温策尔·弗克斯座右铭:是什么让柏林爱乐的声音如此独特?交流、愉快地演奏,友谊和品质。

温策尔·弗克斯生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一个音乐世家,他自小就活跃于很多木管演奏团体。

在当地完成学业后,他前往维也纳音乐学院深造,有机会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替补演奏员。

演奏家介绍

演奏家介绍

演奏家介绍外国名人名家1:郑京和(1)名家介绍:郑京和出生在韩国,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两年以后转学小提琴。

七年之后,十九岁的郑京和在美国莱文垂特钢琴小提琴大赛中与平扎克·祖克曼共同荣获大奖。

因获奖者将立即可以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国际一流签约而在美国音乐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赛难度也非常大。

在郑京和和祖克曼获奖之前,已经有几年没有人问鼎了。

在1967年赢得莱文垂特比赛大奖后,她与许多最优秀的交响乐队合作并以此开始了在北美的演艺生涯。

与伦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演出合同纷至沓来。

自此,她开始了历演不衰的国际演出生涯。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她演出个人独奏音乐会,也与北美、欧洲、远东最优秀的乐团和指挥合作。

自1988年起,作为百代公司的签约艺术家,她与西蒙·拉特尔执棒的伯明翰市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两首狂想曲,荣获了令人向往的Gramophone大奖。

她最近与百代公司录制的唱盘包括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与她合作的是钢琴家彼德·弗兰克。

唱盘于1997年4月在日本韩国首发,1998年10月在全世界发行。

室内乐在郑京和演艺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由百代公司为她与弟弟郑明勋、姐姐郑明和录制的《贝多芬钢琴三重奏·作品11号》于1994年问世,立即得到广泛的好评。

1998年演出季最辉煌的演出包括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和普列文,与赫尔辛基爱乐乐团、柏林国家歌剧院、慕尼黑爱乐乐团和纳加诺的合作。

郑京和是国际舞台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

她获得了国际上表演艺术家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

她音乐的深度、她对于每场演出、每次录音的奉献和热情是她艺术最突出的特点。

2:陈美(1)名家介绍:陈美,全名 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 英国籍。

1979年10月27日生于新加坡。

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其风格独特,充满激情。

唱《小白船》

唱《小白船》

真假声转换
真声运用
使用自然、松弛的真声,确保 声音的清晰和稳定。
假声运用
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或高音部分 ,运用假声使声音更加宽广、
富有张力。
真假声转换
熟练掌握真假声转换技巧,使 歌曲更加丰富多变。
音准节奏
01
02
03
音准把握
准确掌握歌曲的音高,避 免跑调和走音。
节奏感培养
通过节拍器练习和音乐理 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歌曲 的节奏和韵律。
文化内涵
体现民族特色
歌曲以民族调式为基础,融入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音乐特 色。
传承传统文化
歌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社会影响
激励人们积极向上
歌曲所传达的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在生 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促进文化交流
歌曲在国内外广泛传唱,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让 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和音乐。
情感表达
结合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合理运用气息和声音的变 化,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 涵。
04
《小白船》音乐风格
民歌风格
表达方式
多运用自然嗓音,即兴式 演唱
内容
歌唱人民生活和爱情
旋律
简洁,易于传唱
流行风格
表达方式运用电声乐器和流来自唱法内容关注现代都市生活和情感
旋律
具有现代感,容易跟唱
古典风格
表达方式
06
《小白船》的演唱形式
独唱
特点
独唱是由一个人单独演唱,通常在音乐会、比赛等正式场合中表演。
例子
《小白船》的独唱版本可以更加突出旋律和声音的表现力,适合在音乐会或 比赛中欣赏。

中国小提琴“教父”

中国小提琴“教父”

中国小提琴“教父”左手持琴,脸对指板,右肘高抬,拉动琴弓,醉人琴声静静流淌出来。

1961年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歌舞剧院(现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小提琴声部的演员用俄罗斯风格的演奏向自己的老师特拉赫金贝尔格致敬———那个在哈尔滨度过了38年的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

在中国,很多小提琴演奏大家均出自他的门下。

【人物简介】特拉赫金贝尔格弗拉基米尔·达维多维奇·特拉赫金贝尔格1884年生于乌克兰基辅。

1908年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奥尔深造,1912年毕业。

1922年到哈尔滨,加盟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担任艺术委员会主席。

上世纪30年代,他是哈尔滨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和指挥。

1947年出任哈尔滨苏联高等音乐学校校长。

1960年移居澳大利亚,1963年逝于悉尼。

他在哈尔滨生活工作38年,培养的学生数以百计,其中很多人后来蜚声乐坛。

他为新中国培养了傅庚辰、秋里、杨牧云等一批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被称为中国小提琴“教父”。

特拉赫金贝尔格1908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奥尔大师班跟随奥尔学习小提琴。

奥尔是匈牙利小提琴家,一生中长达49年的时间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

当年美国各大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都是奥尔的学生。

哈尔滨也有8位优秀小提琴家出自奥尔的门下,特拉赫金贝尔格就是其中之一。

在俄罗斯,特拉赫金贝尔格担任过沙皇玛琳斯基皇家歌剧院首席小提琴。

十月革命后,1922年他与好友托诺夫几经辗转一起来到哈尔滨,在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任教。

特拉赫金贝尔格与托诺夫是同行和好朋友,又一块带着家眷来到哈尔滨。

两家走动频繁,在日益密切的接触中,特拉赫金贝尔格与托诺夫都被对方的妻子所吸引。

1922年,两家办理了离婚手续。

托诺夫带着特拉赫金贝尔格的前妻去了天津、北京、香港等地发展,特拉赫金贝尔格也在哈尔滨娶了托诺夫的前妻妮娜。

离开哈尔滨,托诺夫收了很多徒弟,他的开山弟子是北京的刘天华,关门弟子是天津的刘文溎。

中国小提琴大师排名

中国小提琴大师排名

中国小提琴大师排名中国小提琴以其精湛的演奏技巧深受全球乐迷的青睐,专业小提琴表演者和演奏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不少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也是国内外乐坛的中坚力量。

本文就根据中国小提琴演奏家排名,为读者介绍中国小提琴大师们的主要经历及表演作品。

首先,李小璐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小提琴演奏家,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今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

她从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总共花了10年时间,掌握了独奏、曲目安排及学习曲子的技巧。

与其他演奏家不同,李小璐采用灵活的古典演奏技巧,充分挥杂泛的音乐性,从而将原有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

李小璐曾多次获得中国乐坛大奖,近期他出版了一张专辑,记录了他和美国演奏家合作的作品。

另一位优秀的中国小提琴演奏家是张一白。

他的家乡是中国的江苏省,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并坚持小提琴练习,9岁时即受到专家的青睐,成为当时大名鼎鼎的小提琴大师马克思柴斯费的第一位中国学生。

张一白的演奏技巧极其精湛,他采用更加饱满的古典技法,让观众感受到音乐中更多的深度、神奇和惊喜。

张一白也曾经多次参加国内外音乐比赛,获得众多奖项。

其次是林英杰,他出生于香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本土出色的小提琴家,专注于克罗地亚的民族音乐,他的演奏技巧曾在第七届全国小提琴演奏比赛中获得特等奖。

林英杰善用小提琴宣克罗地亚民族音乐,表现出音乐的灵动与生动,更深入人心。

林英杰近期出版了多部民族音乐作品,也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

此外,还有一位来自深圳的小提琴演奏家叶春雷。

他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就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15岁就参加了中国小提琴比赛,获得了校园天才的称号。

叶春雷的演奏技巧风格独特,采用自然而立体的节奏,体现出小提琴独有的精美音色, 100多个演奏节目无不令观众赞叹不已。

叶春雷不仅屡次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众多奖项,也受邀参加欧洲各国的音乐会,深受欧洲乐迷的喜爱。

最后,贾素琴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小提琴演奏家。

贾素琴出生于辽宁沈阳,12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迅速成长为中国一线小提琴家,主要受英国马克思柴斯费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演奏家朴英朝鲜族(1971~)
现任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届小提琴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小提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评委,上海市艺术类中高级职称评委,上海市少儿小提琴比赛评委。

朴英出生在艺术世家。

从小受到父亲朴在范(小提琴教育家)和母亲李锦顺(朝鲜族舞蹈教育家)的艺术熏陶,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

198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丁芷诺教授和俞丽拿教授。

199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考入上海乐团并担任乐队副首席兼独奏演员。

1997年进入上海交响乐团工作至今。

其间随团出访过很多国家;美国,加拿大,维也纳,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日本,韩国,北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台湾,香港,澳门等地。

她在担任乐队首席的同时,经常与国内外著名指挥家合作,在乐团音乐会和国内外巡演中担任独奏。

与她合作过的著名指挥家包括:余隆,黄晓同,曹鹏,陈燮阳,张国勇,张洁敏,张亮,张艺,林大叶,傅人长,夏小汤,曹丁,张眉等。

独奏曲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打虎上山》,《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萨拉萨蒂《纳瓦拉舞曲》,《莫扎特中提琴小提琴双重协奏曲》,《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维瓦尔第的《四季》,皮亚佐拉的《四季》,圣-桑的《哈瓦涅斯》,《布拉姆斯D大调协奏曲》,《弗兰克奏鸣曲》,《斑鸠琴与小提琴》,克莱斯勒的三首小品,还有几首电影主题曲等。

她一直在国内各种巡演,还有乐团赴马来西亚5个城市巡演和赴韩国的音乐会
中担任《梁祝》独奏。

随后在建团以来上交第一次公开考核中,她以第一名的成绩受到加拿大著名指挥家马克-巴里索托先生(贝桑松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的邀请,赴加拿大担任《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独奏。

之后在著名的比利时指挥家佐尔曼先生的执棒下,演奏了巴赫的《双簧管与小提琴双重协奏曲》。

2005年代表乐团赴日本参加《日本爱之县世博音乐会》,演奏维瓦尔蒂的《四季》。

她还多次与姐姐朴红(上海交响乐团中提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家)合作,由乐团协奏,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双重协奏曲》。

2011年10月,应韩国KBS邀请,赴韩国首尔参加了《世界韩人节音乐会》幷担任乐队副首席。

2012年,赴北京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萨拉沙蒂的《纳瓦拉舞曲》和《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同年与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师曹飞合作,由乐团总监余隆执棒,演奏了《莫扎特中提琴小提琴双重协奏曲》。

2012年她获得了《中国芭比十大杰出女性》的荣誉。

由她组织并由上交各声部首席参加的上交巴洛克室内乐队,还有弦乐四重奏组经常代表乐团举办专场音乐会。

特别是由她担任独奏的室内乐队精彩的演奏,受到了韩正等多位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前段时间乐团搬到新厅,她带领室内乐团队,成功举办了新厅首场音乐会。

除了乐团的工作之外,她还经常辅导上海音乐学院乐队,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东方小交等乐团的弦乐声部。

另外在上海音乐录音录制领域,作为乐队录音负责人,在很多电影电视中担任小提琴独奏。

迄今为止,她是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35年来的第一位女首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