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史
西汉散文发展脉络

西汉散文发展脉络西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西汉时期的散文也是历代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西汉散文在形式上融合了儒家、吐谷浑学说以及西汉异族客居民的虔信等多种文化元素,在它的散文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表达模式。
西汉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是西汉初期,由屈原、司马迁等人在散文中,以《九歌》、《楚辞》等为主,展现出先秦儒家的优越思想、精致的文字表达和强调礼仪的诗歌特色。
第二阶段是以苏轼、晏殊、李清照等人为代表的诗词文集表现出来的,其中融入了西汉异族客居民的虔信以及吐谷浑学说的文化元素。
苏轼多发表了许多感伤的词作,表达了对民间苦难的富有同情心的文章,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精神支柱。
第三阶段是汉魏两代,此时的散文更加深入民间,不再只强调传统的文化和礼仪,而是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色彩,将民间的声音表达出来,将古典诗词的语言和格式与民间精神完美结合,以新的方式表达思想观念,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汉散文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诗词文集中的散文表达了宰相等官员的思想观念、王侯大臣的风范以及贵族的传统习俗,它的文字表达融入了儒家、吐谷浑学说以及西汉异族客居民的虔信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现出了西汉文化的魅力。
后世文人多从西汉散文中汲取养料,以最直观的方式表达思想,追求语言的精妙绝伦。
西汉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多样的内容以及巧妙的表达模式,为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西汉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屈原、司马迁等人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强调文章的礼仪特色。
第二阶段是以苏轼、晏殊、李清照等人为代表的诗词文集,融入了西汉异族客居民的虔信以及吐谷浑学说的文化元素。
第三阶段是汉魏两代,多从民间获取灵感,以新的方式表达思想观念,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西汉文化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西汉散文的不断发展表明,文人们以一种新的表达模式抒发自己的思想,并融合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元素,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涵,为后世的散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学欣赏》第四章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中国现当代 第三节 散文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实例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一、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一)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五四新文学时期(1917—1927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散文的诞生期。散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担任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典散文的发展→(二)两汉散文
两汉时期是散文蓬勃发展的时期。 西汉早期,政论散文蓬勃兴起,内容多为政论和史论,形式为 策、疏等,特点是思想敏锐、直言时弊、文采飞扬,代表作品有贾 谊的《过秦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 西汉中期的散文特点是对仗工整。这时期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 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评价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西汉后期,比较著名的是刘向的散文,其散文叙事简约、议论 畅达、风格深沉,对唐宋古文有较大影响。 东汉时期比较著名的是班固的《汉书》。
第二节 中国古典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典散文的发展→(三)唐宋散文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他极力提倡 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险怪奇涩之文。他的 《醉翁亭记》和《泷冈阡表》,委婉含蓄、简 洁流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五代史·伶 官传序》一唱三叹,颇有特色。
“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人也都有散文佳 作。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和《读孟 尝君传》,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 《记承天寺夜游》。
4
纵观全局:把握散文要从全局着眼,不能孤立地从某处一场面、某一处感怀来归纳主题。
5
品味语言:阅读散文作品时,要注意品味语言,包括品读其内涵、体会其美感、感知其
韵味。
第9 页
散文的诞生和发展

散文的诞生和发展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起源于古代的散文诗,并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体。
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了表达方式和内容,逐渐成为文学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散文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一、散文的起源散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散文诗。
散文诗最初是以散文的方式书写,但其内容常常融入抒情、叙事和议论等元素,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
同时,散文诗也是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一种形式,为后来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散文的早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开始逐渐脱离散文诗的束缚,形成了更为独立的文体。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的论文、公民的演讲稿等都可以被看作是散文的雏形。
此外,古希腊的历史学著作和游记等也可以算作是散文的早期作品。
三、散文语体的确立散文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散文逐渐与诗歌和骈文的表达方式有所区别,形成了独立的语体。
古代文人将散文视为抒发情感、抒发思想的一种方式,常常用来写景、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对社会风俗的批评等。
到了唐宋时期,散文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的重要表现形式,开始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和规范。
四、现代散文的崛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散文逐渐从古典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现代散文作家常常以自己的视角和人生经历为素材,通过细腻而准确的叙述,传达出真实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现代散文也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平台,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影响读者。
五、散文的发展特点散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
首先,散文强调真实性和细腻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和独特观察力。
其次,散文还注重表达方式的个性化和艺术性,通过独特的语言和结构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此外,散文还注重审美的追求,通过对语言、节奏的精心处理,追求表达的美感。
六、散文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散文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散文创作将更加注重表达个体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同时也会关注社会问题的呈现和批判。
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学发展

公元1368 1644年 1368—1644 (公元1368 1644年) 明 朝 章回小说的产生, 章回小说的产生,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水 浒传》 西游记》 浒传》与《西游记》
战国时期 历史、 历史、诸子散文 屈原与“楚辞” 屈原与“楚辞”
公元前221 公元196 221—公元196年 (公元前221 公元196年)
秦汉时期 汉赋与记传文体的兴盛
(公元196 581年) 公元196—581年 196 581
(公元618 907年) 公元618—907年 618 907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艺理论、近体诗的产生、 文艺理论、近体诗的产生、 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中国历史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略表
旧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1066 476年 1066—476 (新、旧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1066 476年) (公元前476 221年) 公元前476—221 476 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诗歌、 原始诗歌、神话
西周与春秋时期 诗经》 尚书》 《, 唐诗的兴盛,产生了 李白、 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
(公元960—1279年) 公元 年
(公元1279—1368年) 公元 年
宋 朝 宋词与话本小说的产生
元 朝 元曲与戏曲的兴起
(公元1644 1911年) 公元1644—1911 1644 1911年
清 朝 红楼梦》 《红楼梦》与古典小说 的高峰, 的高峰,戏曲走向成熟 近 代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起初,古代小说并非独立的文学体裁,而是融汇了散文、诗歌、历史记载等各类文体元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世说新语》。
这些故事主要以描述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主,以温情或幽默的方式勾勒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朝时期的民间故事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聊斋志异》,这是一部记录了种种幽怪传闻、灵异事件的短篇小说集,被视为神怪小说的奠基之作。
此外,在唐代,也有一些以诗歌形式描写的小说,例如《长恨歌》。
然而,古代小说在宋代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宋代的小说主要以四大名著为代表,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金瓶梅》。
这些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除了四大名著外,宋代还出现了许多其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老残游记》、《福尔摩斯探案集》等。
这些小说多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各种类型的人物和事件为题材,以幽默、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问题,对当时社会风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
明代的小说发展主要呈现两个方向。
一方面,继续发扬宋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如《西游记》是在明朝时经过多次修订发扬光大的;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以评话、话本为代表的民间小说,如《水浒演义》等。
这些作品以粗犷的笔触、生动的描绘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
清代以后,小说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虽然一些作品仍然有一定影响力,如《红楼梦》的完稿被广泛流传,但整体上,清代小说的层次和水平逐渐下降。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从最初的散文、诗歌和故事集汇聚成的杂糅体,到宋代四大名著的辉煌登场,再到明清时期的繁荣和衰落,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在文化传承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追溯至三千年前的古代诗歌,其发展历程自古代到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学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从首篇古诗《关雎》到现代小说《活着》,经历了从简单、朴实到复杂、多样的演进过程。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甚为丰富,从神话、传说、历史,到诗词、散文、戏曲,各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
其中,最初被记录下来的古代文学是许多神话传说。
《山海经》、《史记》等古代文化经典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性、民风民俗、祭祀活动以及思想观念等等。
其中《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鼻祖”,为后来的中国历史书写提供了基础,并成为后世不可替代的史料。
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石。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先秦诗歌、汉魏六朝诗歌、唐诗盛世和宋元诗歌。
在不同的时期,古代文学的作品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
如先秦诗歌常围绕着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议论展开,而唐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以诗人为主角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探讨自身、刻画生活、表达感情,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特点。
二、宋元文学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代表作品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宋代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宋代诗以唐诗为基础,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咏物抒情,表现生活,切忌华而不实。
然而,宋代诗歌除了具有唐诗的特点,还融合了汉赋的文学元素,形成千古绝唱的“宋词”。
相应的,宋代散文主要分为文、史、子、集四种。
其中“文”指的是文艺作品,如“寓言”和“话本”等,而“史”则为历史文章,“子”是指儒家经典的注释,而“集”是日常生活中的杂记、笔记、随感等。
此外,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品《红楼梦》、《西游记》等也出现在宋代,成为后来小说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
元代文学则以“四大奇书”为代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上古时期(神话传说);先秦时期(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唐代时期(诗);宋代时期(词);元代时期(曲);明清时期(小说)。
上古时期:神话传说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先秦时期:代表作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两汉时期: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唐代时期:代表人物李白,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
宋代时期: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是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的南渡词人。
这批词人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元代时期:元杂剧音乐的基础,是前人说董解元为“北曲”的首创人;它按不同宫调将多个曲牌分别联套演唱一段段故事情节和曲与说白交错的体式,也为元杂剧所继承。
明清时期:代表作《红楼梦》,在一个整体的“命运”构架中包含着双重结构:象征结构和写实结构。
二者相辅相成,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六个阶段?.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六个阶段。
一,先秦散文。
指的是秦统一以前,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兴起,如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等,其代表作品均为散文,文章言简意赅,意味深邃,流传至今。
二,汉赋。
两汉期间,盛行汉赋,或华丽铺陈,或劝百讽一,蔚然成风。
也出现了贾谊、司马相如这样的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史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辉。
甲骨文字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商时期的《尚书》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相当成熟,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典散文之祖。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
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
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造了楚辞。
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
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
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
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有《甘泉》、《羽猎》。
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
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
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史
外语二班陈紫珺1421611033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
历史散文
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富赡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
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多出于各国史官之手。
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如《左传》中的《鞍之战》、《郑伯克段于鄢》,或叙述激烈的战争进程,或表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在叙事写人方面均很出色。
《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个性光彩,描写技巧愈加高明,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二)两汉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
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其体式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
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
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
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国强势不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志、来刺时世。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
他们的创作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政论文
贾谊的文章《过秦论》,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
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
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
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
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
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