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8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3、多因单果型:多个因索引起——种疾病,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多种因素都可独立引起——种疾病或结局,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引起一种疾病或结局,多种因素因果相连引起一种疾病或结局。多因单果从疾病发生的复杂性方面解释了病因的致病作用。
4、多因多果型:多种因பைடு நூலகம்可以引起多种疾病或结局。多因多果有时是多种因素因果相连引起—种疾病的发生。多种疾病的多个病因可以是完全共同的,也可以是部分共同的,多因多果实际上是单因多果和多因单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第三节 病因研究方法
一、病因研究的方法
1、建立假说:根据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并比较病区和非病区的差异,从中找出与疾病发生有关的现象或因素,再应用下列逻辑推理法,形成病因假说。可采用求异法、求同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
第七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定义
流行病学病因的定义为:“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当它们之中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下降。”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将病因定义为:“是指在实验的、纯粹的条件下,可引发疾病病理过程的特定因素,有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精神心理的以及遗传等数类”。这些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因素的综合就是病因。
第四节 因果推断
一、因果推断
1、排除虚假联系和间接联系:如某病与某可疑病因之间有统计学联系时,还需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虚假联系,又称关联假象(spurious association)或间接联系(indirect association)。必须在排除这两者之后,才可进行病因推断。
2、判断因果联系:所谓因果联系,即某一事件的频率或性质的改变,会引起另一事件的频率或性质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前者为暴露因素,后者为疾病,则暴露因素为疾病的原因,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属因果联系(causalassociation)。
第3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轮状模型
动因
流行病学三角
环境
11
社
生
会
物
轮
环
状
境
模
宿主 环
境 遗传 内核
型
理化环境
12
病因网络模型
按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寻
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 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
个病因链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病因网
(web of causation)。
13
环境 因素
进一步调查是在田间下水劳动和垦荒感染钩端螺旋 体导致的。
25
(二)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
在相似的事件之间找不同点 例:察布查尔病只发生在锡伯族,而不发生在当地其
他民族,权衡不同民族差异,提出该病可能与锡 伯族特殊饮食“米送乎乎”(制甜面酱的半成品) 有关。
临床表现是精神不振、头晕、上眼睑下垂、复视、眼球运动不良、 吞咽困难、失语,但不发热,意识清楚,病死率高达43.2%。
分类 即科学实验五法
求同法 差异法 共变法(同异并用法) 类推法 排除法(剩余法)
24
(一)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
所研究的疾病在不同环境中都有某因素的存在,提出 该因素是所研究疾病病因。 例: 1958年川西平原发生大规模不明热流行,农民发病 率高,而参加过支农劳动的国家职工发病也高,二者 共同点都曾在田间下水劳动和垦荒。
(Koch病因学说)
流行病学三角
病 因 概 念 的 发 展
Lilienfeld的病因定义
4
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 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 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流行病学病因与病因推断修改.ppt

3、联系的特异性
如果某因素仅与某病有关,这种因素与疾病 的特异关系称联系的特异性。这种情况在传 染病与职业病中比较明显。
联系的特异性所包含的另一个意思是某因素 与某病的联系只是引起该病某些型别的高发 或是在特定时间的暴露才导致疾病发生。
例如:吸烟只引起肺癌中的支气管鳞状上皮 细胞癌,而与肺部腺癌无关联
当某个因素出现的频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该病 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也变化,则该因素很可能是该 病的病因。
如温州散发性脑炎的调查表明,这种散发性脑炎 的发生率与该地咪唑类驱虫药驱虫净(TMS)的销 售情况一致。因而提出这种驱虫药可能与这种脑 炎有关。
17
4.排除法(method of residues)
采用逐一排除的方法,在几个可疑因素中, 排除不可能的因素,再进行逻辑推论,有助 于形成病因假设。
19
(三)验证病因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
(四)导出结论
根据验证假设过程所得结论,运用综 合分析方法,说明所提出的假设病因 是否为真正的病因。
20
病因研究步骤总结
描述性研究
提出病因线索 形成病因假设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生态学研究
疾病监测
分析性研究
验证病因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27
3.偶然联系
由于病因假设不对,设计不合理,使毫不 相干的事物发生联系。 如:古书中说“蛙鸣而燕至”,两者本毫 不相干,由于观察比较发生联系。
28
4.因果联系
指某因素是某病的真正病因。因果联系必 须是在有统计学联系的基础上,排除虚假 联系、间接联系和偶然联系,并依据评价 因果联系的标准做出综合判定。
吸烟与肺癌的关联,不同国家的 研究人员在29次病例对照研究中 28次获得吸烟是肺癌重要危险因 素的一致结论,在7次著名的队列 研究中均得出同样的一致结论。
病因及病因推断

疾病因素模型
该模型在病因分类上操作性强,具 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没有动 因确定的困难。它将因素分为两 个层次: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 的近因。外围的远因包括社会经 济、生物学、环境、心理行为和 卫生保健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机制)
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
• 宿主病因:先天 后天
• 环境病因:生物 理、化 社会
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 充分病因: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 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
• 必要病因: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 以前必定有该病因的存在。
因果连接方式
• 单因单果 • 单因多果 • 多因多果 • 多因多果 • 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二、Mill准则
•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比较推理,主 要应用的是Mill准则(Mill’s cannon) 和统计归纳推理。试图将因果推理 的原则加以系统化的第一人是穆勒 (Mill),他提出科学实验四法, 后人将同异并用法单列,即科学实 验五法: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 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 需要注意: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 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并不 能提供任何帮助。另外,Mill准则 是用于能控制干扰条件的实验类型, 以及假定原因为确定性的必要或充 分条件。对于观察性研究或非确定 性条件,Mill准则需要控制混杂或 作概率性推广。
• 例如,高血清胆固醇是冠心病的危 险因素,高血清胆固醇可产生沉积 于眼睑的黄色瘤,从而导致黄色瘤 与冠心病的继发关联。另外,E与C 也可以由于相关(因果方向不明) 而产生继发关联。
2.直接因果关联的歪曲
• 如果怀疑的病因(暴露)E与疾病D 既存在直接关联,又存在间接关联 或与其他危险(保护)因素F存在相 关,暴露E与疾病D的直接因果关联 程度或方向将可能受到混杂干扰, 即得到歪曲的关联估计值。E与D的 总关联等于E-D直接关联 同 E-F-D 间接关联之和。如果直接关联与间 接关联混在一起,而将其作为直接 关联的估计,就会出现混杂偏差。
流行病学级病因及病因推断课件

目录
• 流行病学概述 • 病因推断 • 流行病学级病因 • 病因推断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 流行病学级病因及病因推断的实际应用案
例
CHAPTER 01
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任务
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健 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的分布规律, 以及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健 康问题的学科。
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谱
分析慢性病在疾病谱中的位置和 变化趋势。
危险因素
研究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如吸 烟、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
等。
群体干预
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群体干 预,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致伤原因
分析伤害的致伤原因,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 暴力事件等。
伤害类型
明确伤害类型,如骨折、烧伤、脑损伤等。
病因的概念
病因是指能够引起疾病或死亡发生的 因素,包括生物、环境、行为等多种 因素。
判断标准
判断病因的标准通常包括因果关系的 强度、特异性、可验证性、时间顺序 等。
病因推断的基本步骤
01
02
03
04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要研究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以及可能的相关因素。
收集数据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试验 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
案例二: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对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制定 预防和治疗方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 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对糖尿病的病因、发 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了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 发病规律,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不同 人群和病情特点,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危害。
8 流行病 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6、关联的合理性
指两者的关联在医学和生物学上是否言之有理。
如1747年Lind发现海员的坏血病是与食用蔬菜水果少有关,而百 年以后确实分离出了维生素C,最终确定是该物质引起。再如上海甲 肝爆发与食用毛蚶有关,因为毛蚶确能浓缩病毒。
7、终止效应
即当可疑病因去除或减少,可引起疾病发生率的下降。
这是因果关联的一个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
E与D存在统计学关联。
假关联
统计学关联
因果关联
(二)假关联
即虚假的联系,它是由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偏倚(包括选择、 信息和混杂偏倚)所引起的。
如某药商宣传其药可以促进儿童的发育,其服用的方法是将该药溶解在 牛奶中饮用,这种关联则可能是由于牛奶产生的混杂效应造成的。
间接关联
E与D同C都有关联,从而E与D之间也 C 存在关联,这 是一种间接关联,为避 (年龄) 免与间接因果关联相混淆,现称之 D(高血压)继发关联。 *注:所谓的直接因果关联的歪曲,是指 E与D之间既存在直接因果关
分为生物、理化和社会环境,宿主还包括遗传内核。
(2)特点
所谓的病因本身就来自于宿主或环境,模型中各部分的 相对大小反映了在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二)疾病因素模型 如图3-3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 ———————————— 环境因素 —— 医学生物学因素 疾病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第八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定义
1、现代因果观
认识病因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因果观。
现代因果观 概率论的因果观或称广义的因果律
概率论的因果观
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 即一定的原因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
流行病 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流行病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引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必须了解其病因。
在流行病学中,病因推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流行病学中病因和病因推断的相关概念,以及该领域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术。
病因的定义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对于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可能有所不同。
病因可以分为两类:内源性病因和外源性病因。
内源性病因通常指的是由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代谢问题等导致的疾病。
外源性病因则通常指的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如放射线)等导致的疾病。
病因推断的定义病因推断是一种科学方法,用于确定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推断通常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
同时,病因推断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如空气质量、水质、气候等,以帮助确定疾病的原因。
病因推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室试验等。
常用的病因推断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学研究方法。
在这种类型研究中,采集患者和健康人的数据,并针对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确定一些潜在的疾病病因,如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
此外,病例对照研究还可用于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帮助控制疾病的发生。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疾病病因学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研究的是一个人群的特定人员,例如血亲关系、职业等。
通过这些人员的追踪,可以研究这些人的生活习惯、环境以及其他潜在的疾病病因,以确定疾病发生的潜在原因。
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疾病病因学研究方法,可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个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研究细菌和病毒可引起哪些疾病,研究多种因子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等。
病因推断的挑战尽管病因推断方法和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确定潜在的混杂因素。
流行病学(钟崇洲)3-病因及病因推断PPT课件

实验法
通过实验控制暴露和疾病的结果,以 确定因果关系。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以识别和验证因果关系。
证据的综合评价
综合不同来源和质量的证据,进行综 合评价,以确定因果关系的可靠性和 可信度。
04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与控制
偏倚的定义与分类
偏倚的定义
选择偏倚
指在流行病学研究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 导致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的现象。
严格的实施过程
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 行科学处理和解释,避免数据分析阶 段产生的偏倚。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研究方案,确保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偏倚对流行病学研究的影响
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偏倚会导致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降低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影响结果的推广和应用
如果研究结果存在偏倚,则不能将其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或应用领 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流行病学(钟崇洲)3-病因及病因推 断ppt课件
目录
• 流行病学概述 • 病因与病因推断 • 流行病学中的因果关系推断 •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与控制 • 流行病学中的案例分析
01 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
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 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原因,以及制定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 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案例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结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和家族遗 传等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其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 和家族遗传等因素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和定期筛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病因模型
病因模型是反映病因与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
(一)生态学模型
生态学即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将机体与环境作为整体考虑。
1、流行病学三角 如图3-1
(1)含义 表述了疾病发生的三个要素及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
假关联 统计学关联
因果关联
E与D存在统计学关联。
(二)假关联
即虚假的联系,它是由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偏倚(包括选择、
信息和混杂偏倚)所引起的。
如某药商宣传其药可以促进儿童的发育,其服用的方法是将该药溶解在
如A地区的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高于B地区,同时A地区饮水中的氟 含量也明显高于B 地区,则氟含量高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二)、建立病因假设的推理方法
3、共变法 当某因素出现的频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某病发生的频 率与强度也发生变化,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如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肺癌死亡率相应增加。
4、类推法 如果研究疾病的分布与某已知病因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 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
它将单因多果与多因单果结合在一起,全面地反映了事物 的本来面目。
第二节 病因推断的方法
(一)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
1、描述分布 描述 e.p 2、形成假设 比较组间分布的差异,结合逻辑推理 3、检验假设 分析e.p → 实验e.p(干预试验)
病例对照 队列研究 (回顾性) (前瞻性) 4、病因推断 判断关联性质,并应用因果判断标准进行因果推论。
(二)、建立病因假设的推理方法
1、求同法
在不同情况下某病的高发人群中,如果具有某一共同 的因素,则该因素很可能为该病的病因。
如放射科医生、原子弹爆炸地区居民、核电站核泄漏后受害人群 等白血病发病率均高,同时几组人群均受过大剂量射线辐射,则射线 辐射可能是该病病因。
2、求异法 两组人群在某病的发病率上有明显差异,同时在某因 素的暴露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
如吸烟可引起肺癌、慢支炎和冠心病等。但这些疾病并不是仅仅由吸 烟这一个因素引起。
仅从某病因的多效应方面看是正确的。 3、多因单果 即多个病因引起单一疾病。
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都可引起心肌梗塞。
仅从疾病的多因性方面看是正确的。 4、多因多果 多个病因引起多种疾病。
如前述各种病因除可引起心肌梗塞以外,还可引起脑血栓、大肠癌等 。
约的密切生态关系,认为病原因子、宿主、环境是疾病发生的 三个要素,相当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疾病的发生是这三者 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三者保持平衡,则表现为健康;如任一 方的作用超过了维持平衡的限度,则表现为疾病。
J.Gorden 用三者的平衡紊乱来解释在健康变化和疾病中三 者的作用
病因
宿主Leabharlann 环境A、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表现为健康; B、环境不变、病因作用增强:如流感V出现变种,引起流感流行; C、环境不变、宿主状态变化:如宿主免疫力下降; E、环境因素变化,加强了病原因子的作用:如多雨高温促进蚊虫孳 生和病毒繁殖引起乙型脑炎流行;
第八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定义
1、现代因果观 ➢认识病因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因果观。 ➢现代因果观 概率论的因果观或称广义的因果律
概率论的因果观
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 即一定的原因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
2、流行病学的病因观
美国Lilienfeld的定义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 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 率就会下降。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 ★对实际防制工作有重大意义
(2)特点
所谓的病因本身就来自于宿主或环境,模型中各部分的 相对大小反映了在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二)疾病因素模型 如图3-3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 ————————————
环境因素 —— 医学生物学因素
疾病
心理行为因素—— (致病机制)
卫生保健因素——
外围的远因
病因分两个层次
表示致病机制的近因
(2)特点
➢优点 充分考虑了发病的三要素,是比较全面的。
➢缺点 a. 强调了单一的病原因子的作用,这只在传染病中表现
明显,而在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往往是多因素的作 用,并无特异性的病原物;
b.将三要素等量齐观,未能反映各自作用的大小。
2、轮状模型 如图3-2
(1)含义
强调疾病的发生是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又 分为生物、理化和社会环境,宿主还包括遗传内核。
如大骨节病的地区分布特征与克山病相一致,而克山病已知与缺硒 有关,则推想大骨节病的发生也与缺硒有关。
5、排除法(剩余法) 如果一种疾病有多种可疑的病因,当其中多种因素已被 排除,则剩余因素是该病的病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三、关联性质的判断
(一)统计学关联
病例组的暴露率﹥对照组,差异显著
暴露组的发病率﹥对照组,差异显著
➢必要病因也有局限性
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冠心病的发生, 难以找出某个必要的因素。
因此,可不必刻意强调“必要病因”,而去测量病因的必要程 度。所谓的必要病因只是必要性等于100%的特例,如传染病的特 定病原体的必要性为100%。
四、因果联接方式
1、单因单果 即单一病因引起单一疾病。 是不存在的,是传统的错误病因观下的认识。 2、单因多果 单一病因引起多种疾病。
2、局限性
是传统的机械决定论的产物,具有局限性: ➢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
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原因,取而代之的是“原因是使结果 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流行病学上就是指危险因素。 因此,流行病学的病因研究不可能也不需要追求充分病因,而是对作用 较为明显的危险因素测量其“使疾病发生率升高”的程度。
★ 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指外围的远因。
*(三)病因网络模型
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同一因素又可引起多种疾病, 这些病因链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病因网,这就是病因网络模型。
三、充分病因与必要病因
1、概念
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 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导致
疾病发生。
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 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 定有该病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