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汽车行业的情况的调查——以上汽集团及其相关下属公司为例 (1) (1) - 副本
公司swot分析上汽案例

公司现状
上汽集团在国内外市场均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上汽集团的产品线涵盖了多个细分市场,包括轿车、SUV、MPV等,并拥有多个自 主品牌。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和混合动 力汽车。
02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品牌影响力
上汽作为中国汽车行业 的领军企业,具有强大 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汽车零部 件供应链的波动和成本增加。
竞争对手的崛起
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新兴竞争对手的崛起 可能对上汽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
环保法规的趋严
环保法规的趋严可能对汽车行业产生更高的 环保成本和生产压力。
03
上汽案例分析
优势分析
品牌优势
技术研发实力
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为 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发投入不足
虽然上汽集团注重技术研发,但与国际先 进水平相比,研发投入仍有不足,影响了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机会分析
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上汽集团有望获得更多的 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的发展。
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上汽集团可以抓住消 费升级的机遇,推出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争优势。
高成本压力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工 成本的增加,上汽面临着较大 的成本压力。
品牌形象老化
上汽的部分品牌形象相对老化 ,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 注和认可。
管理体制僵化
上汽的管理体制存在僵化现象 ,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响应
服务行业案例:上海汽车销售总公司成功案例

服务行业案例:上海汽车销售总公司成功案例实施企业介绍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隶属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轿车、客车、载重车、拖拉机、摩托车等整车及配套零部件的生产、研发、贸易和金融服务。
集团下属二层次企业55家,员工总数约6万人。
2003年上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862亿元人民币(合并972亿元),工业总产值1578亿元,整车产销近80万辆,其中主导产品轿车销售达到59.7万辆,实现了历史最高年度增量18.5万辆,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上汽销售原先有一套OA系统,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原有的系统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上汽销售管理层迅速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新规划,在选型的过程中,通过对多家国内著名的IT厂商进行考察,最终敲定了泛微。
信息化需求缘由实现办公自动化之前,上汽集团的办公软硬件基础设施、环境与国内大型企业相比也都是不错的,可以解决个体的办公自动化。
但是员工仍习惯传统办公方式,多满足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缺少一个保障信息安全、高效、稳定、有序流动的平台,资源不能共享、信息纵横向流动不顺畅。
集团各下属子公司之间,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上下级、平行级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孤岛",滞塞了信息通畅的流动,严重影响了办公效率,同时磨蚀了许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上汽集团企业信息化工程一个基础环节,实施办公自动化项目正是想达到要想达到对于信息流的科学合理的控制,提高公司办公效率以服务于集团最高目标而实施的。
解决方案介绍泛微软件的解决方案设计本着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相结合的多层应用结构,使用当前先进的系统平台、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开发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适用于销售行业的信息解决方案。
上汽集团swot分析案例

通过利用迈克· 通过利用迈克·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房地产行业的五种力 量进行分析后,可知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 量进行分析后,可知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 供应商和买方没有什么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竞争很 供应商和买方没有什么讨价还价能力, 弱,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中等。 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中等。 所以房地产业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行业, 所以房地产业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行业,这也是房地 产业成为热点原因所在。 产业成为热点原因所在。
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 14.25
Page 16
续
排
1 2 3 4 5 6 7 8 9
LOGO
企业 序 丰田 通用 大众 现代-起 亚 福特
PSA
销量(万辆)
356.4 355.2 310. 215.3 214.5 158.7 158.6 154.6 121 115.2
Page 17
本田 日产 上汽集 团 铃木
LOGO
Page 1
LOGO
Page 2
LOGO
Page 3
LOGO
Page 4
Let’s go …
LOGO
Page 5
LOGO
目录
汽车行业国际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案例分析(上汽集团) 案例分析(上汽集团)
LOGO
Page 7
汽车行业的国际环境分析
体系竞争战略
EFE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关键外部因素
1.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汽车的需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权重 求增加,客观上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有提高。 求增加,客观上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有提高。
上汽集团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上汽集团内部控制问题探析3上汽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上汽集团及其内部控制情形的介绍上汽集团简介提及中国制造的汽车,人们第一想到的估量就是红旗牌轿车,这是“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的成名之作,但红旗轿车的产量很少,老是“居于庙堂之高”,对于普通个人消费者来讲比较遥远,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也很小;另一个“国民记忆”就非桑塔纳莫属了,该车销量庞大,影响了改革开放后的整整一代人,至今仍然在人们尤其是老司机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桑塔纳就是上海汽车昔时与德国公共合伙企业的拳头产品,上海汽车就凭借与德国公共汽车的合作一跃成为了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中国大陆也正因为桑塔纳的引入而正式进入了汽车时期。
上海汽车即上海汽车集团股分有限公司的前身,通过了1997年的资产重组,成了集团公司,简称“上汽集团”,并于昔时11月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其A股的股票代码为600104。
2014年度,上汽集团资产总额达41,487,100万元人民币,即亿元人民币,该年度上汽集团一共卖出了万辆汽车,比2013年的销售数量多了超过百分之十,逾额完成了昔时预估的销售五百五十万辆汽车的目标,牢牢占据着国内汽车行业老大的地位。
上汽集团除进行整车制造之外,业务还涉及汽车零部件开发、汽车金融、物流和二手车生意。
上汽集团下辖的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公共、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上海公共(还包括斯柯达)、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的大部分销量和利润都来自于这几个合伙企业。
上汽集团旗下也拥有一些在国内家喻户晓的品牌,例如上海公共和上海通用和五菱,这些品牌给上汽集团带来了“滚滚盈利”,但也应当看到,这些都是合伙品牌,除柳州五菱之外,其他都来自于国外,并非是上汽集团自身创建的品牌,目前上汽集团自己的品牌有宝骏商用车和名爵(MG)和荣威乘用车,其中名爵和荣威都购买自英国。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

CULTURE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贺加喜 李昊宸 彭映姣 秦涛 周常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摘 要 本课题主要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针对汽车制造行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以期达到合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文章主要在广泛借鉴和吸收现有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疫情之下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实际状况,依据可靠性、实用性、高效性等原则,采用环境分析法、文献综合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设计调查方案。
同时,根据前文的研究分析结果及企业内外条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预警机制,相应提出相关风险解决方案,建议企业提高对整体风险的管控力。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 汽车制造业 风险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1)31-033-0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汽车的销量与产量已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的销量与产量都在不断增长。
汽车企业竞争不断加剧,行业整体利润率降低,近几个月的疫情更是大大削减了产品需求量。
从科技角度出发,汽车产业多倡导自主研发,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历史较短,研发能力处于弱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企业正不断借鉴着他国经验并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的企业管理成为企业专业化、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1]。
(二)研究意义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之一。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多种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做好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很多的隐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企业案例分析——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
财务分析案例——上海汽车与长安汽车

上海汽车与长安汽车财务状况分析姓名:蔡静雯专业:会计091 学号:200911512224行业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我国汽车市场被认为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
(一)传统汽车企业纷纷扩大中国市场投资规模,加之民营企业陆续参与竞争,明天的汽车竞争局势将更加激烈。
国家引导和鼓励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汽车的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汽车产业格局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并可能为小排量汽车的产品竞争带来新一轮的振荡。
因此,如何提升价值链运营效率、加快推广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是中外汽车企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刚刚进入汽车领域的民营企业来说,首先面临的则是产品规划、渠道网络拓展、自主品牌创新等课题。
(二)尽管中国本地汽车制造商开始加速轿车出口,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距离。
轿车出口就像开启海外市场的一枚钥匙,后续的渠道拓展、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才是更严峻的考验。
相对而言,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逐渐向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和转型。
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8.67% ,特别是汽车轮胎、汽车电器、制动器、汽车轮胎等零部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优势。
目前大多数跨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将零部件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等低成本国家转移,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如万向集团等,都在积极的融入国际市场。
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出口面临巨大商机。
而汽车零部件专业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零部件支撑体系的完善,将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提升企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用户需求变化多样,新技术层出不穷。
明天的客户需求是怎样的,今天的汽车制造商能够了解多少呢?随着汽车品牌和车型的多元化,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差异化,他们的使用习惯、消费喜好、品位和追求都在迅速的变化。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中国与外国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一、上汽收购双龙:1、这次合作,堪称近三十年来汽车界最失败的一次。
2、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
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3、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收购金额:5亿美元收购资产:双龙汽车48.9%的股权现状:在合资的几年里,上汽入股双龙时达成的技术转让协议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上汽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时,反倒落了个“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的罪名。
去年,双龙汽车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教训:失败源于文化差异,韩国工会、自己的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和管理问题。
其体验值得借鉴:宁可高价收购技术、设备,也不要低价并购工厂。
(一)企业概况1、背景资料: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历史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
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
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1988年,双龙推出SUV型KorandoFamily,其对本土消费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91年双龙与奔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轻型商务车等方面。
其合作在韩国也被称为短期内实现技术转让最成功的案例。
1993年双龙推出MUSSO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韩国四轮驱动越野车的代表。
同年,双龙公司看好韩国高级轿车市场(当时韩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公司举债10亿美元进军高级轿车领域,引进德国奔驰轿车制造技术,生产双龙豪华运动轿车。
上汽财务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上汽集团(SAIC Motor Corporation Limited)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策略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上汽财务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财务管理的特点、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上汽集团概况上汽集团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
集团旗下拥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等。
上汽集团业务涵盖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及金融等多个领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柱。
三、上汽财务状况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1. 收入分析上汽集团近年来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的扩大和集团多元化业务的拓展。
2019年,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424.8亿元,同比增长8.5%。
2. 利润分析上汽集团利润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019年,上汽集团实现净利润295.6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汽车业务贡献了主要利润。
(二)偿债能力分析1. 流动比率上汽集团的流动比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说明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019年,上汽集团的流动比率为1.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资产负债率上汽集团的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保持在60%左右。
这表明上汽集团在保持适度负债的同时,注重财务风险控制。
(三)运营能力分析1. 存货周转率上汽集团的存货周转率逐年提高,说明其存货管理效率有所提升。
2019年,上汽集团的存货周转率为7.8次,同比增长10%。
2. 应收账款周转率上汽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保持稳定,说明其信用政策较为合理。
2019年,上汽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3.2次,同比增长5%。
四、上汽财务优势与挑战(一)优势1. 规模优势上汽集团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庞大的规模和市场份额,这为其财务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多元化业务上汽集团业务涵盖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及金融等多个领域,多元化业务有助于分散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报告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汽车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以上汽集团及相关下属公司为例第十二组参与成员:姓名学号专业组长/成员文韵涵 10181511430 数学组长卓帕尔·胡安 10171170150 社会工作成员詹淇 10175300118 物理成员彭缘 10172100143 微电子成员卢禹日 10172100131 微电子成员麦克丽娅·艾沙江 10172100160 微电子成员热黑曼木 10172100361 微电子成员于宛鑫 11174700135 金融成员何轶慧 10171900235 生科成员李妍 10174102110 城区成员罗梓菁 10171900514 生科成员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 (3)一、初期概述 (3)二、上海初期三大主要汽车企业 (3)1、上海汽车厂 (3)2、上海重型汽车厂 (4)3、上海客车厂 (4)第二部分合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 (4)一、合资的背景 (4)二、什么是合资 (5)三、为什么要合资 (5)四、合资的过程 (5)五、合资的意义 (5)第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品牌发展(改革开放中期与加入WTO阶段) (6)一、进口桥车关税降低对国产轿车的价格冲击,WTO保护期加快了上汽集团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
(6)二、进口配额变化对轿车市场的冲击 (6)三、以乘用车为起点,外延商用车领域,化解开放汽车服务贸易的影响 (7)四、汽车工业扩大对外资开放的影响 (7)第四部分汽车产业的创新转型升级(改革开放深水期) (7)第五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上汽集团的发展概略 (8)第六部分当代大学生对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的看法 (10)第七部分附录 (10)一、参考文献 (10)二、问卷 (10)三、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大都市。
而上海的汽车行业在这四十年中,几乎从无到有,逐渐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标杆城市。
本文回顾了上海汽车行业从解放前到解放后,再到改革开放,加入WTO后的几十年的发展。
第一部分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一、初期概述解放前上海已是首屈一指的远东大都市,是全国汽车最多的地方。
但都是“万国”牌而独缺国产车。
当时的所谓汽车行业主要是客货交通运输业,修配业和零配件业。
最高级别是整车大修,改造装配和个别易损件的批量生产。
上海公交公司利用美国大道奇T234军用货车改造和装配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是当时成功的整车汽车项目。
汽车易损零件和附件生产的工厂虽多,但大部分是弄堂工场。
较大规模的虽有但是风毛麟角。
如当时宝昌活塞厂也名震全国,虽有名但也是局居闹市区的不大的工厂。
上海开始造汽车是在1958年前后,是从修配和零部件制造业开始的。
以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运用修配和零配件制造经验以“三结合”方式造出来。
经艰苦努力逐步壮大,造出了“上海牌”轿车,“交通牌”货车及重型汽车“上海牌”公共汽车及无机电车等。
年产量大约有几千辆,从而形成了上海汽车工业生产基地。
而后“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给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直到改革开放得以恢复。
二、上海初期三大主要汽车企业1、上海汽车厂上海汽车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5年开设于上海法租界的德商宝昌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汽车的进口及修理业务,1918年被英商利喴汽车公司收购,1931年与英商龙飞汽车公司合并。
1946年,民国第一财团孔氏家族的孔令侃收购了英商利喴汽车公司,将其划属扬子建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
1949年上海解放后,利喴汽车公司被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经数次重组,从官僚资本企业改造成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并更名为“上海汽车装修厂”。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上海汽车装修厂从汽车修配进入到整车生产阶段。
1957年9月,上海第一辆越野车由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出车。
同年12月,该厂与上海内燃机配件厂、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制造厂共同协作,试制出上海第一辆三轮汽车。
1958年4月,上海汽车装修厂划归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1969年改为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领导,并更名为“上海汽车装配厂”。
1958年9月,上海汽车装配厂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小轿车,命名为“凤凰牌”。
1959年2月,凤凰牌小轿车被送到了中南海,周总理在观看并试乘之后,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人还是有志气,不容易,把中国的车造出来了,但还是水平问题啊”。
正如总理所指,当时上海汽车装配厂的制造水平非常低,车是厂里的老修理工依瓢画葫芦,用榔头手工敲打出来的。
不过面对问题,上海汽车人没有气馁,而是展开了新一轮轿车试制。
1979年,上海汽车制造厂更名为“上海汽车厂”。
2、上海重型汽车厂上海重型汽车厂的前身为始建于1922年的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停车场,新中国成立后经数次更名,变为上海货车修理厂。
1958年5月,该厂试制成功第一辆4吨级载重汽车交通牌SH140,驾驶室为平头方型双排座,动力系统搭载最大功率90马力的6缸发动机。
经过技术改进,该车改型为交通牌SH141,其前后桥部件和易损件与解放CA10型的零部件通用。
交通牌SH141载重汽车于1965年正式投入生产,当年共生产604辆。
1967年,上海货车修理厂更名为上海货车制造厂。
1969年9月,为适应矿山、钢铁工业生产发展需要,该厂试制出第一辆SH361型15吨倾卸载重汽车。
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海汽车制造厂以苏联贝勒斯27吨矿用载重汽车为原型,搭载400马力柴油发动机,试制出第一辆SH380型32吨矿用自卸载重汽车,该车参加了国庆20周年首都游行行列。
1971年,该车转由上海货车制造厂生产。
1979年,该厂更名为“上海重型汽车厂”,隶属于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
3、上海客车厂上海客车厂的前身是创建于1945年的官僚资本企业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筹备委员会第一修理厂,解放后成为国营企业,更名为上海客车修理厂。
1959年8月,上海客车修理厂采用解放CA10B型底盘试制出第一辆铰接式公交车。
1960年,该厂按照吉林工业大学的设计方案,开发出新一代的海燕SW710微型汽车,车长增加到2.94米,采用左后轮单轮驱动,省去了差速器,共制造了100辆,其中51辆供给市出租汽车公司作营业性试运行。
1966年,上海客车修理厂形成年产大客车600辆的生产能力。
1970年,该厂更名为上海客车厂。
以上三家工厂当年全年累计产量不足2000辆,但就是如此薄弱的“家当”,在后续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上汽集团。
第二部分合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一、合资的背景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欧美、日本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甚至接近饱和阶段,而国内的轿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却仍然遥不可及。
在那个年代,人们看到路边停着的轿车,总就会忍不住凑上去打量一番,有的还会像逮着明星般,和轿车来张合影。
改革开放为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1978年6月27日,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外贸部联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开展对外加工业务的报告》,提出引进3条汽车装配线,其中“一条轿车装配线拟安排在上海,对上海轿车工业进行改造。
8月9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第一机械工业部联合就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等问题,发文请示国务院。
9月13日,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由上海市政府与外商接触。
二、什么是合资经一机部邀请,10月21日,时任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代表商谈改造上海牌轿车和32吨、15吨重型汽车事宜,并提出一个中方非常陌生的词汇“合资经营(joint venture)”。
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
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
三、为什么要合资在旧时代,轿车被认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除了自身技术水平落后外,人们固步自封的观念也是抑制中国轿车发展的另一大因素。
因此,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同意以中外合资企业的形式,在上海实施汽车项目。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决策推动背后却显示了老一代汽车人的战略和眼光。
当时上海方面实施这个汽车的项目并不是纯粹地为了发展我国的轿车产业,最主要的初衷是希望引进轿车装配线,然后出口生产的轿车,赚取外汇恢复经济。
四、合资的过程上海轿车项目原定以补偿贸易引进装配线,改按中外合资经营项目与外商洽谈。
为了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项目组先后和美国的通用、福特,日本的日产,法国的雷诺、标致、雪铁龙,联邦德国的大众,共7家汽车公司进行了60多次谈判。
中方选择了既愿意提供最新技术又肯投入资金的德国大众汽车,大众按照中方需求提供了正在研制,还未上市的桑塔纳车型。
谈判并不顺利,双方决定将项目规模从15万辆减少到2万辆,组装工作困难重重,中国师傅用了一个星期,1983年4月11日,第一俩组装桑塔纳终于下线。
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
在合资的过程中,国家给合资企业制定了一条铁律——中方必须控股。
这一制度在后续的汽车产业中,对促进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压舱石的功效!五、合资的意义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
合资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在这一时期,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
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
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
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品牌发展(改革开放中期与加入WTO 阶段)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上海的汽车行业也引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由于国家在加入WTO时,明确了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汽车产业作为一项薄弱产业,得到了宝贵的15年保护发展期。
而上汽集团抓住这一有限的宝贵时间,在于德国大众合资后,又与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合资,并在合资的基础上,利用在合资过程中积累的人才、技术、设备等经验,逐步形成自有品牌:荣威、大通、名爵、斯柯达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