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俗语
二十四节气谚语经典俗语100句

二十四节气谚语经典俗语100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谚语,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经典节气俗语谚语1、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2、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3、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4、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
5、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6、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
7、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
8、处暑不种田,种田是枉然。
9、七月半,栽早蒜。
10、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11、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一河装。
12、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3、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
14、处暑高粱遍拿镰。
15、处暑下雨烂谷箩。
16、处暑移白菜,猛锄礴苗晒。
17、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18、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19、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20、处暑谷儿长,大风要提防。
21、瓜菜大棚垒墙体,陆地蔬菜追浇锄。
22、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23、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24、木本粮食,铁杆庄稼。
25、农时节令到处暑,早秋作物陆续熟。
26、早耕如上粪,歇地如歇马。
27、秋田耕得早,消灭虫和草。
28、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29、早把地耕好,种麦误不了。
30、后期管理莫松劲,整修治虫细松土。
31、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32、抓紧移栽大白菜,大葱继续来壅土。
33、乐陵小枣天下知,营养丰富拔金丝。
34、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35、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民间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1、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2、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3、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
4、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5、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6、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
7、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
8、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二十四节气俗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俗语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雨水:东风既解冻,则散为雨矣。
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清明: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谷雨: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小满:小瞒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芒种: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
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大暑: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也。
白露:阴气凝重,露凝而白也。
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阴阳均而寒暑平。
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霜降: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小雪:雨下为寒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也。
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冬至: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小寒:东风吹雨小寒生,雉始鸣,雁北归。
大寒:寒气逆极,冬春交替,周而待始。
关于小暑节气的谚语(经典60句)

关于小暑节气的谚语(经典60句)在我们儿时常常能听到大人说一些谚语,多了解一些谚语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小暑节气的谚语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关于小暑节气的谚语(经典60句)”,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1.小暑到来,祝福送上:轻轻夏风,“暑”你最爽;浓浓夏雨,“暑”你最凉;飘逸夏云,“暑”你最帅;灿灿夏花,“暑”你最香;甜甜夏梦,“暑”你最美!2.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3.谷雨后天气热了起来、夏至时桃枝上挂上毛茸茸的果实、大暑小暑在蝉声中消磨、白露过了竹席泛出凉意。
秋分时节大雁南回。
4.小暑过,大暑到,热意绵绵似海浪,一波甚过一波高;问候传,祝福到,降温防暑很重要,清凉消暑步步要。
今天大暑暑热深,短信祝你清凉好运到。
5.小学生学数学会除法,除法里面有“除数”;大作家写作要成名,成名少不了要“出书”;气候变化快有快,小暑大暑后是“处暑”。
处暑到,小心避暑!6.送你一个小老鼠,让你轻松过小暑,送你一道幸运符,让你天天好运数,送你一架招财鼓,让你腰上钱包鼓,送你一把开天斧,所向披靡通大路。
小暑到了,祝你顺风一路,生活幸福!7.给予“暑”于你的高度热枕;给予“暑”于你的曼妙心情;给予“暑”于你的幸福憧憬;美好的事物不用你去追求,注定都是“暑”于你。
愿你小暑快乐!8.小暑如此多娇,引无数男女竞折腰。
惜青黄汗舞,略输蚊踩,塘中送嘱,少叙风骚,一待天浇,趁机失汗,只要晚来睡好觉。
祝你小暑快乐梦如歌。
9.暑天,梅雨转进伏天日,切记莫忘吃补食,红枣烧鸡蛋,黄芪炖鸡,滋补身体,多吃凉粉,酸梅汤,消暑解热,大葱,大蒜,预防肠道疾病;祝小暑快乐。
10.小暑节气到,送你伞一把,关怀是伞柄,思念是伞面,真情做伞袋,统统送予你,让它替你遮挡夏日的阳光,带给你清凉舒适,幸福一夏。
11.不管气候如何变换;我的关怀始终在你身边;小暑到了;天气越来越炎热;但愿我的祝福给你送去心中的一丝清凉。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有哪些_谚语大全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有哪些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二十四节气的谚语1、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2、小寒暖,立春雪。
3、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4、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5、头九二九不算九。
6、晚稻就怕霜来早。
7、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8、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9、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10、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11、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2、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13、立夏刮北风,旱死青苗根。
14、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
15、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16、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7、小雪白兆大旱,大雪白连根烂。
18、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19、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20、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21、处暑下雨烂谷箩。
22、东明西暗,等不到吃饭。
23、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24、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25、冷惊蜇,暖春分。
26、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27、久雨见星光,明日雨更狂。
28、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29、久晴久旱,雨里结蛋。
30、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

节气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1、谷雨寸不休,桑叶好饲牛;谷雨天气晴,养蚕娘子要上绳。
2、头九一场雪,九九象六月。
头九一场霜,九九冻破缸。
3、小暑西南风,十冲干九冲,黄鳝问泥鳅,哪有卧泥沆。
4、雷打惊蛰前,高山能种田;雷打惊蛰后,高山种绿豆。
5、寒露育青秋,霜降一齐倒;立冬下麦子,小雪农家闲。
6、立秋有雨般般收,立秋无雨万人忧。
7、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8、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
9、立秋无雨甚优,万物从来丰收。
10、霜降露凝霜,树叶飘地层,蛰虫归屋去,准备过一冬。
11、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12、立冬不见霜,种田一包糠。
13、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予。
14、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15、谷雨前后秧,霜降前后麦。
16、打雷立秋,干死泥鳅。
17、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18、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
19、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
20、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
六月火烧埔。
21、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3、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24、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25、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26、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27、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28、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29、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30、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31、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32、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33、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34、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35、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36、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37、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38、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39、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40、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41、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季干。
小暑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

小暑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
1、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2、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唐·武元衡《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3、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宋·晁补之《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二》
5、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唐·李频《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6、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唐·独孤及《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7、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唐·武元衡《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8、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唐·李频《暮秋重过山僧院》
9、微官便有简书畏,贫舍非无水菽欢。
——宋·刘克庄《小暑日寄山甫二首其一》
10、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宋·刘克庄《久雨六言四首其一》。
24节气什么时候吃饺子

24节气什么时候吃饺子24节气什么时候吃饺子小暑、立冬、冬至。
1、小暑,民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伏天。
因此,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
2、立冬,民间会有吃饺子的习俗,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3、冬至,民间习俗:馄饨面,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吃狗肉、羊肉;吃饺子。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南方在这一天人们讲究吃红豆糯米饭。
立冬有什么讲究1、想御寒,要先进补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2、寒伤肾,注意养肾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
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
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3、睡懒觉,利阳气生发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4、多运动,强身健体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立冬的民间传说相传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湖南为官,在他辞官归乡的时候,看到南阳的百姓们饥寒交迫,甚至都冻伤了两只耳朵。
此时正是冬季,伤寒流行,许多百姓衣不蔽体的,张仲景于心不忍,就地搭建了一个医棚,收治这些穷人。
他用一些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一起熬制,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后分给穷人吃,吃完后,大家的耳朵都治好了。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这样一句俗语。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大暑和小暑明明是夏季里标志着炎热的节气,怎么会说不是暑呢?而立秋和处暑都已经是秋季的节气了,却又说正当暑,这究竟是何道理呢?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从大暑和小暑这两个节气说起。
大暑和小暑,是夏季炎热程度的两个标志性节气。
小暑通常在每年的 7 月 7 日或 8日左右,此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达到最热的时候。
而大暑则在 7月 22 日到 24 日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然而,尽管大暑小暑很热,但它们的热与立秋处暑的热有所不同。
在大暑小暑期间,气温的确很高,阳光强烈,暑气逼人。
但这个时候的热,往往还伴随着较为充足的雨水和较高的空气湿度。
这种热,虽然让人感到闷热,但因为雨水的调节,整体的气候还没有达到极度干燥和酷热的程度。
再来看立秋和处暑。
立秋一般在 8 月 7 日到 9 日之间,这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但大家可别以为立秋了天气就会立刻凉快下来。
实际上,立秋之后,气温并不会马上下降,反而可能会出现“秋老虎”的现象。
所谓“秋老虎”,就是指立秋之后短期回热的天气,这种天气的特点是高温、干燥,有时候甚至比大暑小暑还要让人难以忍受。
处暑则在 8 月 22 日到 24 日左右,“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
按理说,到了处暑,暑气应该逐渐消退了。
但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南方,处暑时节的炎热依然不容小觑。
这是因为在经历了夏季的长时间高温后,地面和建筑物等都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释放,导致气温居高不下。
此外,立秋处暑期间的太阳直射点虽然已经开始南移,但仍然能给地面带来较强的热量。
而且,这个时候的季风气候特点也使得空气相对干燥,缺少了水分的调节作用,炎热的感觉会更加明显。
所以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这句俗语,并不是否定大暑小暑的炎热,而是在强调立秋处暑期间的暑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难熬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暑节气俗语【篇一: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中国有很多谚语,在古代人们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常常就会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判断。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很多的谚语,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立春节气谚语: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雨水节气谚语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赣)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湘)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湘)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桂)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吉)惊蛰期间的谚语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春分节气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清明节气谚语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清明有霜梅雨少(苏)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谷雨-农谚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立夏节气谚语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小满节气谚语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不下,黄梅偏少。
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芒种节气谚语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鄂、湘、桂)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辽、闽、赣)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粤)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贵)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苏、桂、湘)夏至节气气象谚语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浙)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鄂)夏至下雨十八河 (湘、贵)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湘)夏至无云三伏烧 (陕)【篇二:精选24节气与秋分相关谚语】关于秋分节气的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想知道秋分各地有哪些相关的谚语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二、八月,昼夜平。
八月十五雨一场,正月十五雪花扬。
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早黍晚麦不归家,种麦“早”字要狠抓。
麦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
适时早播老经验,适时晚播也增产,看种看地又看天,“适时”二字要把关。
肥少旱田,适早保险;肥足能灌,酌情播晚。
过早温高苗猛窜,病重虫咬苗难全;过晚很难保穗足,管理再好难高产。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后十天不晚。
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迎霜种的夹河滩。
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平川。
麻黄种麦,麦黄种麻。
种麦泥窝窝,来年吃白馍。
种麦泥流流,来年吃馒头。
种泥不种水,种水种不归。
犁沟种不如贴茬耩,贴茬耩不如犁铧响。
八月有雨好种田,十月有雨麦墩盘,来年三月透地雨,穗足粒多保丰产。
瓜茬种上麦,馍馍吃不败。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二指浅,四指闷,种麦三指正当心。
二指浅,四指深,三指准。
中指二纹,不用问人。
两三厘米浅,六七厘米深,四五厘米准。
麦种晒和扬,粒实出苗壮。
扬一扬,秕粒剔除种子强。
麦种用水漂,瘪粒能除掉。
药剂拌种,防治病虫。
发芽试验早做好,下种数量可参考。
小麦精量播种机,深浅宽窄能调剂,下种均匀省良种,苗子出来壮又齐。
秋分稻见黄,大风要提防。
篇二: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
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
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雨水:降雨开始。
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
小雪:开始降雪。
大雪:降雪较大。
【二十四节气】——闽南话谚语春谚: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乌云近日)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三月水少不够灌溉)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
(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东南边有乌云)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
(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著播田夫。
(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夏谚: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
(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
(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
(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
(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
(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 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
(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 六月绵被拣人甲。
(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
(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
六月火烧埔。
(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 秋谚:六一,一雷压九台。
(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
(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
(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
(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 秋靠露,冬靠雨。
白露勿搅土。
(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
(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 八月大,蔬菜免出外。
(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篇三:二十四节气谚语夏至节气气象谚语◆夏至节正处梅雨期间,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较大的洪涝。
各地谚语有不同的说法。
如下:◇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浙)◇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鄂)◇夏至下雨十八河 (湘、贵)◇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湘)◆有时遇到反常年份,夏至天气炎热,预示后期天气既旱且热。
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夏至无雨三伏热 (川)◇夏至无雨干断河 (贵)◇夏至无雨六月旱 (湘)◇夏至不雨天要旱 (皖)◇夏至无云三伏烧 (陕)◆夏至是否打雷,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夏至不打雷,大水连天起 (闽)◇夏至无响雷,大水十几回 (湘)◇夏至有雷,要烂杆围;夏至无雷,百日无雨 (粤)◇夏至鸣雷旱三伏 (桂)◇夏至雷响,打破梅娘 (浙)◇夏至雷响天多晴 (鲁)◆夏至时,冷热程度与未来天气也有一定的关联。
这方面的谚语也有一些。
如下:◇夏至不热,冬至不冷 (陕、赣)冬至未到莫道寒 (赣、川、鄂、冀)◇夏至闷热汛来早 (冀)◆有关夏至的气象谚语还有不少,如下:◇吃了夏至饭(面),一天短一线 (赣、冀、晋)◇夏至端午近,麦子满仓囤;夏至端午远,年景必有闪 (鲁)◇夏至加端阳,田里不打粮 (陕)◇五月夏至头,担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风;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 (赣)小暑节气气象谚语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语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