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优选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知识链接】文学常识:1、简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派词。
在文学方面,历来有“苏黄”()、“欧()苏” 、“苏辛”()”之说。
书画方面,他和、、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2、名人评苏轼:“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3、词牌、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4、本词创作背景: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
元丰五年,四十六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教育资料】《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精品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3、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4、准确背诵并默写全词。
学习重点:1、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
2、苏词中字词句使用的妙处。
学习难点:1、理解词的意境。
2、苏词中字词句的妙处。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知识链接:1、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高出一筹。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现实的不满情绪。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写。
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念奴娇:词牌名。
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佑进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⒉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预习展示】1.听课文范读,指导朗读,正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以各种形式朗读本词,读出气势。
3.辨形组词。
①纶()②墙()③瑾()伦()樯()谨( )④蓑( ) ⑤峭( ) ⑥啸()衰()俏()潇()【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⒈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有几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赏析,并探讨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22222

《苏轼词两首》导学方案二【知识与能力】1、继续积累词章中的文言知识:①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②词类活用2、掌握词中运用的典故3、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文言知识穷尽法2、典故考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词人的达观情怀,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阅读《定风波》,填空。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上片写。
下片写。
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
全篇借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但叙事中渗透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莫听”、“”、“”、“”,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
二、局部探究1、最能表达本词主旨的句子是。
2、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作具体评析。
答:3、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合作探究】1、展示交流1)交流组内2)班级展示2、梳理总结【迁移训练】一、基础迁移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樯橹(qiáng)酹(lèi)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B.笺注(qiān)钓矶(jī)蓑衣(suō)料峭(qiào)C.瓦砾(lì)蠕动(rú)巷道(hàng)戛然而止(gá)D.遒劲(jìng)应届(yīng)漂泊(bó)处心积虑(chù)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引申箫瑟黯然失色估名钓誉B.谏言凭吊相得益章繁冗拖沓C.欢度丰姿走头无路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稗官野史安份守己3.下列词句,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念奴娇)【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的思想情§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千堆.()雪羽扇纶.()巾伦.()理樯橹..()早生华发.()还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千古风流..人物(2)樯橹..灰飞烟灭(3)早生华发..(4)一尊还酹.江月3.名句默写(1)大江东去,,。
(2),,卷起千堆雪。
(3)遥想,,。
谈笑间,。
(4)人生如梦,。
§文本精要探究1.朗读这首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根据诵读指导,划出节拍,按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浪涛尽惊淘拍岸堆积故国神游B.人道是羽扇纶巾樯橹谈笑风生C.念奴骄雄姿英发酒樽怀瑾握愉D.赤鼻玑灰飞烟灭还酹无与伦比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各受读者青睐。
B.叶永烈编着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C .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D .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4.“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 终岁不闻丝竹..声B. 举酒欲饮无管弦..C. 足下蹑丝履D. 君当作磐石 ①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②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③却容不了当权派 ④却不见容于当权派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7—8题。
苏轼词两首 导学案

A.背诵默写全词。
B.正确认识苏轼思想。
C.就苏轼积极人生态度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归纳总结所学内容
【视野·推荐】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学习主题
1.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新方法?
3.你发现了哪些新规律?
4.你还有哪些疑问、困惑需要解决?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感慨。
2、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课标及考纲要求
1.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2.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有发现有创新;
3.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整体感知
20分钟
生本对话
生生对话
解读文意,体悟作者思想
【精读•思考】作者在最后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对作者的这种情绪,你是如何评价的?
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分享个性化阅读体验
8分钟
与大师对话
比较阅读,体悟哲人情怀
【比读•发现】
《赤壁赋》
主动思考,探究规律
6分钟
与心灵对话
课题:《苏轼词两首》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
上课时间
2015年6月第1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题枚举【学习目标】1、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方向和方法。
2、学习豪放词派杰作杰出作品在词风上的特点,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手法。
3、学习苏轼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诗歌鉴赏方法点拨】1.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
(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对大自然、生活、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2..鉴赏步骤:(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
3.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苏轼词两首》创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
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淘.()故垒.()公瑾.()纶.()巾樯.()橹.()还酹.()同行.()吟啸.()一蓑.()烟雨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
强虏:劲敌。
D.故国:故地。
尊:通“樽”。
3.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阅读节奏和语气。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仰慕。
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迈。
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
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品读·鉴赏·探究】一、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二、再读——品语言,入意境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三、三读——展想象,塑形象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四、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五、五读——评词作,知手法1.下列是关于苏轼词的诗论,同学们结合诗论深入地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探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①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②苏辛,词中之狂。
③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④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2.本词最重要的艺术技巧有哪些?高一语文必修定风波【知识链接】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
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
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
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
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品读·鉴赏·探究】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
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
1.自由朗读词作,并结合注释谈谈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3.词的上片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4.‚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说说这句话的含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5.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请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1.“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
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A.终岁不闻丝竹声B.举酒欲饮无管弦C.足下蹑丝履D.君当作磐石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3.对《定风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背诵积累——诵读国学精华,提高语文素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趣味语文——脑筋急转弯1.从来没见过的爷爷他是什么爷爷?2.2对父子去打猎,他们每人达了一只野鸭,但是总共却只有3只,为什么?3.一个病人到医院去做健康检查,为什么医生说:“你离我远一点”请问这病人得了什么病?4 什么东西没吃的时候是绿的,吃的时候是红的,吐出来的是黑的?5.为什么太阳天天都比人起的早?★趣味语文——谜语趣【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1.一个病老头,女士人人求。
(打一字)2.猴子称霸王(打二字杭州名胜)3.先写上半截,后写下半截。
(打一字)4.一个字圆又圆,看上去是三笔,写起来是九点。
(打一字)5.竹下一牛声声唤(打一字中国传统乐器)★趣味语文——对联趣 (三国人物联)相传,几位戏剧表演家在一起聊天,有一位想起《白蛇传》里的《祭塔》,塔内点着灯,每个窗孔通明透亮,随口出了一上联:“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格(葛)亮。
”求对下联。
几位戏剧家,互相看了看,一时对不出,因为这副对联,在“对例”中,是属于难对的一类,很不好对。
要求下联也要运用一个谐音,把三国时一个人的名和字,融合在一个对联里。
过了片刻,另一位戏剧表演家,由此想起《哪吒闹海》,三太子被哪吒剥皮抽筋,老龙王敖广到处寻找,从而索得下联:“敖广举火,步步照(赵)云照子龙。
”这个下联,联想丰富,把三国时赵云的名字融入联中。
大家听了,都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听说读写——说普通话,练绕口令,做主持人紫瓷盘,盛鱼翅,一盘熟鱼翅,一盘生鱼翅。
迟小池拿了一把瓷汤匙,要吃清蒸美鱼翅。
一口鱼翅刚到嘴,鱼刺刺进齿缝里,疼得小池拍腿挠牙齿。
★写作素材库——个性禀赋之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
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
‛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
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
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趣味语文——语文知识(接上期:巧联妙藏六典故)西席:即“老师”。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经常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
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
故师曰西席。
”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
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