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5.23 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东坡赤壁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
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上的一间茅屋里(“东坡居士”有此而来),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
其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名篇。
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在地理上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
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称为东坡赤壁。
(一)背景链接1.《念奴娇 赤壁怀古》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他经常到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2.《定风波》《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已整整两年了。
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窘,但他很坦然乐观,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领悟,并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
那年春天他到黄州城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
事后他写作这首词记述了这次经历,也表达了他从中悟出的有关人生的哲理。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Ⅱ.文化常识1.三国周郎赤壁..赤壁: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
文中的“赤壁”是作者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而后人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
5.《苏轼词两首》导学学案1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练习答案

《苏轼词两首》第一部分课内知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故垒(lěi) 吟啸(xiào) 衰落(shuāi)怀瑾握瑜(yú)涤纶(lún) 谪居(zhé) 羽扇纶巾(guān)C.间隔(jiàn) 蓑衣(suō)应和(hè)狼狈为奸(bèi)D.萧瑟(sè) 刹那(chà) 书卷(juàn) 料峭春风(qiào)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流:放荡不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D.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4.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杰出的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汹涌澎湃)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不久,过一会儿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任:担负(任凭)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乘:趁着。
樯橹灰飞烟灭樯:一种摇船的桨(桅杆)D.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7.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A.回首向来萧瑟处 B.千古风流人物 C.便纵有千种风情(A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3、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4、准确背诵并默写全词。
学习重点:1、豪放派词的艺术特点。
2、苏词中字词句使用的妙处。
学习难点:1、理解词的意境。
2、苏词中字词句的妙处。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知识链接:1、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高出一筹。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学习过程:1、填空(A级)《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______ ,是我国______ 时期伟大词人_______的作品。
词人有政治抱负,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 _______ 。
贬居_______ 期间,曾两游_______ 附近的_______,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词,时年_______ 岁。
2. 选择题:(A级)(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C. 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⑦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 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踞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衡少善属文B.悟言一室之内长乐王回深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一尊还酹江月信义安所见乎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北冥有鱼幼稚盈室小知不及大知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学案6: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1.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学习重难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学习方法】反复吟诵法,问答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词①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②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关于豪放派词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
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
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2.知人论世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
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
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
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学完高中语文课文《苏轼词两首》后,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十分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课后练习。
《苏轼词两首》课后练习题1.根据要求背诵默写课文中的相关诗句:(1)描写“江山如画”的诗句是。
描写赤壁之战中周喻形象的诗句是。
(2)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旨趣相同的诗句是,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诗句是。
(3)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
”东坡为之叹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时多少豪杰。
(2)遥想公瑾当年。
(3)樯橹灰飞烟灭。
(4)一尊还酹江月。
(5)料峭春风吹酒醒。
(6)回首向来萧瑟处。
答:3.说说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正确1/ 5的项是( )(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当年周瑜在赤壁兵败曹操的历史故事,广为人民传颂,为下片描写周瑜埋下伏笔。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四个字是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概括,一个“画”字强化了豪杰人物活动的背景,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同时也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意。
)(3)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作者正值从沙湖买田归来,脑子里装的全是购置家业一事,所以对外界天候的变化竟然全无察觉。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表现了他无所谓的态度,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即不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诗人开篇即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表明他对骤然而至的风雨所抱的态度。
)4.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项是( )(1)怒潮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个诗句描写了钱塘江水势汹猛,江面辽阔。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个句子诗人采用了借代和对比的描写方法。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了解背景:
1、《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
2、《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案
补充问题: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景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咏赤壁)
下阕: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
(怀周瑜发感慨)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运用夸张、对偶、比喻、拟人手法,用得形象生动,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波涛巨大的力量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
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5、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明确: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
“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
描写了宏伟、壮阔雄奇、气势磅礴赤壁之景。
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浪涛奔腾澎湃
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江水汹涌翻滚
2.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下阕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风姿出众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
4、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样的情感?
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
(对比手法)仰慕英雄,怀古伤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这首词在表达上是怎样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的?
明确:写景----描绘了古战场的雄奇景色。
怀古----叙写周瑜的丰功伟绩。
抒情----抒发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情怀。
6、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古迹
赤壁(古战场)
(景-壮丽)仰慕英雄
古人
周瑜
英雄
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渴望建功立业
年岁已老,壮志未酬
借古
抒
怀
【讨论】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抒发壮志豪情。
描绘壮丽之景。
刻画豪迈之人。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
怀古咏史
壮志未酬
抒情描壮观之景
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气势磅礴雄奇壮阔写景
《定风波》探究案
补充问题:1\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2、根据分析写
出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_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一语双关__ 1、《定风波》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读这首诗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地点、背景、作者的心情。
为后边表现自己不惧风吹雨打张本。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雨势如何,是大还是小?作者是怎样面对的?
明确:雨骤风狂 闲适、坦然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双关,画龙点睛)
明确:竹杖芒鞋:表明词人被贬谪后穷困潦倒的处境 马:达官贵人的象征 轻:心情的轻松,愉悦 ,镇定从容、旷达乐观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洒脱、镇定中的倔强、抗争、乐观的生活态度.
4、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手法①双关“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②比喻“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感悟: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检测案答案)1答:用中国其他文人与苏东坡进行对比,突出苏东坡耀眼的光芒;渲染对苏东坡的喜爱,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2.答:才华盖世(诗文成就);性格极富魅力(原文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热爱生活,乐观人生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
3答:作者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份量举足轻重。
4答:运用夸张手法,生动诙谐的表现了苏东坡横溢一生的天才;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突出了作者对苏东坡的崇敬和偏爱。
喜欢苏东坡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