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吡拉西坦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调整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的先后顺序对疼痛的影响分析

工作单位 :421002 衡 阳 中国人 民解 放 军第 一六九 中心 医院 干 部 病 房 陈 雪 萍 :女 ,本 科 ,护 师 收 稿 日期 :2017—07—06
静脉输注 的先后顺序减轻疼痛 的影 响效果 观察 ,结果报告 如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对 象 2015年 7月 一2015年 12月 共 收 治 50例 需 静 脉 输 注吡拉西坦氯 化钠 注射 液 的患 者。其 中对 照组 22rj 例 ,干 预组 28例。年龄 46—88岁 ,平均年龄 67岁 ,其 中男性 32例 ,女性 18 例 ,脑 梗 塞 32例 ,脑 出血 18例 。患 者 均 神 志 正 常 ,精 神 正 常 ,能 正 确 回答 问题 。 1.2 方 法 对 照 组 按 照 静 脉 输 液 的 原 则 先 盐 后 糖 的顺 序 输 注 。 干预组采用调整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 的先后顺 序。
对 30例 妇 科 癌 症 患 者 化 疗 期 间实 施 心 理 干 预 ,解 除 了患 者 的 心 理 症 结 .改 善 了不 良情 绪 、提 升 了 心 理 正 面 能 量 .使 患 者 能 够 积 极配合 治疗 ,降低 了化疗后 的副反应 ,提高 了临床化疗 的效果 , 同时也促进 了整个 护理队伍的 团结与协作 ,临床上值得推广 。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所致疼痛的护理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所致疼痛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02-03T10:12:10.50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虞水琴[导读]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人民医院吡拉西坦属于脑代谢类改善药,对于脑创伤、脑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病症引发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弱具备很好的疗效。
虞水琴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人民医院 224731【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所致疼痛的护理,找到切实有效的护理方式,以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 月-2014 年10 月间进行静脉输注吡拉西坦的8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产生疼痛的原因和护理方式。
结果通过护理之后,全部84 例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患者的局部疼痛均有所缓解。
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减轻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疼痛,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护理【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166-02 吡拉西坦属于脑代谢类改善药,对于脑创伤、脑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病症引发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弱具备很好的疗效,并能够治疗因物理和化学原因造成的脑功能性损伤,在临床方面被广泛运用。
但进行静脉输注吡拉西坦的时候,病人会出现局部疼痛的情况,部分疼痛甚至很难忍受。
该研究选取2012 年4 月至2014 年10 月我院进行吡拉西坦经脉输注84 例患者,采取局部疼痛护理,效果显著,以下为相关报告【1】。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4 月-2014 年10 月间进行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山东威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420)的8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9 例,女35 例,年龄在3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2.7)岁,其中脑出血患者36例,脑梗死患者12 例,脑外损伤后遗症患者33 例,其他脑部疾病患者3 例。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致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致痛原因分析及护理背景吡拉西坦是一种用于镇痛和止吐的药物,经常被用于手术和治疗癌症等疾病的化疗过程。
它可以通过口服、注射或静脉输注等多种方式进行给药。
尽管吡拉西坦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是有些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注吡拉西坦的过程中会出现局部疼痛的现象。
这种局部疼痛既影响了患者的自我感觉,也影响了吡拉西坦的药效。
因此,探究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致痛的原因,对于提高吡拉西坦的疗效和减轻患者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原因分析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致痛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有:药物的酸碱度药物的酸碱度与药物的极性有关。
吡拉西坦属于弱碱药,而人体的静脉为酸性环境。
当吡拉西坦静脉输注时,药物中的碱性组分会受到酸性环境的影响,这可能导致药物局部肿胀或刺激,产生疼痛感。
输液速度药物输注速度过快也是导致吡拉西坦局部致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输注速度过快会导致药物迅速扩散,药物浓度急剧升高,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局部刺激感,从而导致疼痛感。
药物的渗透压药物的渗透压对药物输液时的局部疼痛有重要影响。
如果输液渗透压大于血管壁,会导致药物的聚集和局部过载,使组织发生肿胀,从而导致疼痛。
药物逸出药物逸出是指吡拉西坦从静脉血管中逸出导致的局部刺激或疼痛。
药物逸出发生的原因可能包括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不当、静脉的内径过小、注射部位的疼痛或硬结、注射过程中摇晃或压迫等。
护理措施1.缓慢注射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注射吡拉西坦时应该缓慢注射,逐渐增加输液速度,避免药物浓度急剧升高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药物局部肿胀或刺激发生。
2.选用合适的静脉输注器材和药物载体医务人员应该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注器材和药物载体,确保输液渗透压不高于血管壁,药物能够均匀地输送到患者的体内,降低局部肿胀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
3.针头插入后的角度医务人员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注时,应该确保针头插入的角度正确,这不仅能够减少针头的损伤,还能够确保药物能够在正确的位置输送,减轻疼痛的发生。
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静脉的不良影响及护理对策

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静脉的不良影响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静脉的不良反应,探索解决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1000例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的患者进行观察,了解其对静脉的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分别采用心理护理,热敷,土豆片贴敷,75%酒精加654-2湿敷,观察其效果。
结果1000例使用20%吡拉西坦氯化钠的患者中882例有不同程度的静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通过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缓解率为90%。
结论 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对患者产生了不适及痛苦,通过护理干预可减轻不良反应。
【关键词】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静脉不良反应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04-01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为y氨基酸的环形衍生物,有抗物理,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的作用,具有降低颅内压,改善善脑代谢双重疗效,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并取得显著疗效。
但是吡拉西坦因其浓度高,所需滴注速度快,使用频率大等原因对静脉的不良反应普遍存在,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容忽视。
本文对1000例临床使用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静脉产生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旨在利用吡拉西坦功效的同时,注意其对静脉的影响,减少患者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01-2013.10我院神经外科使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患者1000人次,其中男性520例,女性480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8.3岁。
颅脑外伤患者620人,高血压脑出血280人,脑肿瘤25人,脑血管畸形75人。
格拉斯评分〉15分800人,格拉斯评分〈15分200人。
使用吡拉西坦氯化钠100ml,每日一次122人,每日二次620人,每日3次304人,每日4次54人。
排除标准:有痛觉过敏患者;年龄〈14岁患者;1.2 方法1.2.1 把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作为首瓶输入,观察患者静脉情况及反应。
静滴20%吡拉西坦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及预防

[ 4 ] 白凤 玲 , 田淑萍 , 郝会芳 . 血微量元 对d , J L 呼吸道反复感染 的影
响[ J ] . 中国妇幼保健 , 2 0 0 8 , 2 3 : 4 7 2 8 — 4 7 2 9 .
内在免疫功能紊乱和外在感染 两大类 。其 中内在免疫功能紊 乱又可 以分为免疫球 蛋 白缺 乏和微 量元 素缺 乏 , 两者 与 R R I
原 因分 析
一
三、 控制滴 速 2 0 % 吡拉 西 坦 静 滴 时 , 减 慢滴 速 (<2 0 滴/ 分钟 ) , 减少相 同时 间 内静 滴 的药量 , 较少 2 0 %吡 拉西 坦 对局部 组织的刺激 , 从 而减 少或消除病人的疼痛 。
四、 保 暖和热敷 热敷可增加静 脉输 液的成功率 , 血管 扩
临床肺 科 杂志
2 0 1 3年 1 月 第 1 8卷 第 1期
6 7
缓解期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 。免疫球蛋 白水平低下 尤以
I g A不 同程度缺乏 。 二、 铁锌钙含 量低 下影 响巨噬细胞 抑制趋 化作用 和吞 噬
的发生均呈负相关 关系 , 两者 之间呈 正性相关 。所 以临床治
学 习和思维 能力 。静滴 2 0 %. 吡拉 西坦 时 , 患 者会 出现 局部 疼痛症状 。
临 床 资 料
一 一
孟 凡 哲
作者单位 : 0 5 4 8 0 0 河北 清河 , 清河县人 民医院
患者疼痛感加剧 。
预 防措 施
、
合理选择 血管
有计 划的选 择血管 , 从 远端 到近端 , 减少针头损伤 , 尽量 使用 留置
误诊学杂志 , 2 0 0 7, 7 ( 1 2 ) : 2 7 7 2 . [ 2 ] 田雯 . 浅静脉 留置针致静脉炎 的原 因分析与预 防[ J ] . 中 国误诊
翻转针柄和热敷对吡拉西坦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定作用 , 防止术后复发。 3 . 4 T S T术 后 由于肛垫上 移 , 外 痔部分 明显 减小 , 尤其是 静脉动 曲张型外痔。对外痔部分肛缘 , 我们采用“ V” 形切 口, 切 口两端 于肛管缘相互靠拢 , 尽量 保 留肛管皮 桥宽度 , 钝性剥离 曲张静脉 团, 至齿状线 附近结 扎。切 口间皮桥下 曲张静脉 给予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4 )
翻转针柄和热敷对吡拉西坦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
李 敏
( 信阳市第二 中医院, 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 )
吡拉西 坦适 用用于脑创 伤 、 脑动脉硬化 、 脑 血管疾病等所
致记忆 及思维功能减退 , 可 以对 抗 由物理 因素、 化学因素所 致 的脑功能损伤 , 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我科通 常使 用吡拉西坦
彻底剥离 、 切除 , 防止术后 水肿及 出血 。 外痔结扎时 , 尽量扎紧 ,
【 1 ] 姚礼庆 , 钟芸诗. 痔上黏膜 环形切 除钉合 术【 M 】 . 上海 : 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 社 , 2 0 0 9 : 5 9 .
使 皮桥皮肤 上移 , v形切 口外周 部分可 吸收线缝合 2  ̄ 3针 , 减 小创面 , 促进伤 1 : I 愈合 , 缩短愈合 时间 。因皮 桥皮肤 向伤 口移
注射液疼痛程度比较 例( %)
察过程 中无头痛和其他躯体疼痛干扰 , 意识清楚 、 反应清 晰的患
1 . 4 统计学 方法
异有显著性 。 2 结果
等级资料 采用秩 和检 验 , P < 0 . 0 5为差
住 院期间应用 吡拉西 坦氯化钠 注射液治疗 的脑血管疾病 患者 3 2 0例 , 年龄 4 8岁 ~ 8 6岁 , 平均年龄 6 9 . 1 岁。 皆为病情稳定 , 观
静脉点滴吡拉西坦时的疼痛与护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年第14卷第23期212静脉点滴吡拉西坦时的疼痛与护理阿依帕夏,吐提姑,买尔哈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心理医学科,新疆 喀什 844000)摘要:吡拉西坦主要成分为:吡拉西坦。
化学名称为:2-氧化-1-吡咯烷基乙酰胺。
分子式为c6H10n2o2。
吡拉西坦是氨基丁酸的衍生物,促进磷质及氨基酸的吸收,增加大脑蛋白质合成,促进生物体内激活酶的活性,可显著提高人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故临床常用于各种中毒性脑病所导致的记忆力减退、轻中度脑功能障碍的治疗。
但静脉输注时患者局部疼痛,有的甚至难以忍受。
因此我们对该药所致的局部疼痛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吡拉西坦;疼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4.23.1780 引言吡拉西坦是一种脑代谢改善药物,可以对大脑神经细胞起到激活、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效果。
故此药物经常被应用在各种中毒性脑病所致的记忆力减退、轻中度脑功能障碍的治疗当中。
另外,本品有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的作用;能促进脑内ATP,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并能增强神经兴奋的传导,具有促进脑内代谢作用;可以对抗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对缺氧所致的逆行性健忘有改进作用;可以增强记忆,提高学习能力。
但是,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在注射该药物的时候还会使病人感到局部有疼痛感,有的时候还会让病人难以忍受。
故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了该药所导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将2013年至2014年本院收治的静脉点滴吡拉西坦的125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女89例,男3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
所有患者的疗程为7~15 d。
所有病人的体位都是平卧体位,他们都在双侧肘关节以下的外周静脉血管处进行了穿刺,且都使局部产生了疼痛感,在注射的整个过程中,这种疼痛感一直存在,直到更换其他液体或者将针拔出之后疼痛感才慢慢消失。
护理干预减轻吡拉西坦所致疼痛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减轻吡拉西坦所致疼痛的疗效观察20%吡拉西坦在神经外科应用比较广泛,吡拉西坦是氨基丁酸的衍生物,促进磷质及氨基酸的吸收,增加大脑蛋白质合成,促进生物体内激活酶的活性,对降低颅内压及改善脑代谢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静滴20%吡拉西坦时,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症状,有的甚至难以忍受,往往不能坚持,给继续用药造成困难,甚至要求停止治疗。
为了保证用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我科自 2010 年3 月-2012 年 11月对 106 例静脉滴注吡拉西坦的患者采取赛肤润联合康惠尔透明贴减轻局部疼痛,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我科应用吡拉西坦的患者106例,所有的患者均有知觉。
其中男73例,女33例,年龄 6-79岁,平均 58.6 岁。
脑出血 29 例,脑挫裂伤 22 例,硬膜外血肿17例,脑震荡38例。
疗程10-15天,输液吡拉西坦时,患者均引起了局部疼痛,且疼痛伴随整个注射过程,更换其他液体或拔针后逐渐消失。
1.2 方法随机将 106 例患者分为 2 组,实验组 50 例,对照组 56 例,两组均选择粗直、弹性好,没有瘢痕、不易滑动的血管。
对照组穿刺成功后,用 3M 公司生产的 6cm×7cm 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实验组将康惠尔透明贴(10cm×10cm)剪成 5cm×10cm 大小,穿刺成功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在静脉留置针上,沿静脉走向涂赛肤润1-2滴,用手指轻轻按摩4-5分钟,每天2次,使之吸收,禁止拿捏按摩。
常询问患者疼痛的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1.3评定标准疼痛消失:静点吡拉西坦20-40分钟,患者自述局部疼痛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自述肢体疼痛的症状较前减轻,能继续输液治疗;无效:患者自述疼痛没有改变,不能坚持,要求放弃治疗。
总有效率=(疼痛消失例+有效例)/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注吡拉西坦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吡拉西坦是r472氨基丁酸的环化衍生物,为脑代谢改善药,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故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脑外伤、各种中毒性脑病所致的记忆力减退及轻中度脑功能障碍的治疗。
根据临床观察其不良反应除了说明书上介绍的易兴奋、头晕、头痛和睡眠障碍外,静脉输注时患者局部疼痛,有的甚至难以忍受。
找出对该药所至的局部疼痛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
标签:吡拉西坦;睡眠障碍;护理措施
吡拉西坦是r-氨基丁酸的环形衍生物,是脑代谢改善药,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的作用[1],有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伤的作用,对缺氧所致的逆行性健忘有改进作用。
故吡拉西坦是临床常用药,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病,各种中毒脑病所致的记忆力减退及轻中度脑功能障碍的治疗。
临床使用中发现不良反应除了说明书上的恶心、头晕、头痛、失眠、兴奋以外,更让患者难以忍受的是输注时局部的疼痛,滴注时常引起输液肢体局部轻至中度的疼痛,个别病例可有剧烈的疼痛[2]。
还能导致局部静脉炎的发生,往往患者不能坚持,给临床用药带来困难,有的患者甚至要求停药,为了保证用药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现对该药致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2015年3月~8月我科有87例患者使用了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江苏晨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3102 规格100ml 20g),男39例,女48例,年龄42~81岁,其中脑出血21例,脑梗死49例,脑萎缩15例,其他2例,患者均选择肘关节以下的外周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伴随整个输注过程,更换其他补液或者拔针后疼痛逐渐消失。
2 原因分析
2.1选择血管不当如果选择外周细小的血管输注,管径越细,输入的药液扩散的越慢造成药液局部浓度越高,对血管的刺激越明显,患者的疼痛感越强。
2.2药物浓度及滴速吡拉西坦100ml(20g),用于改善脑代谢时会使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ml,在用于降颅内压时要求20g 不稀释在5~10min内滴完,两种用法在速度和浓度上均不同,通过临床观察,100ml较250ml疼痛感强,药物浓度越高,輸注速度越快,可能对注射部位神经刺激越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
2.3针头位置固定不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或者脱出都会使药液外渗,渗出药液长时间刺激局部,会引起局部疼痛,如果局部血管弹性差,或者血管在短时间内多次输液,虽然穿刺成功也是容易导致药液外渗[3],引起局部疼
痛。
2.4环境温度输注吡拉西坦时,环境温度<20°时,患者疼痛剧烈,环境温度越低,患者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减慢,输入的药物扩散也会减慢,药物可能会局部聚集,是患者疼痛的原因。
2.5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士对患者主诉不够重视,未按时巡视并发现问题,对局部出现的疼痛、渗出等症状没有及时处理。
3 预防措施
3.1选择血管及保护血管使用吡拉西坦的患者,选择健侧输液,护士有计划使用血管,从远端到近端,选择弹性好,静脉瓣少,粗直易固定的上肢静脉,避免选择短期内反复多次穿刺的静脉。
为了减少机械性损伤,选用BD留置针,妥善固定和留置,拔针后按压5~10min,大面积按压,正确的拔针方向可减少血管的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减少外渗的风险。
必要时可以深静脉置管。
3.2降低浓度控制滴速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时,遵医嘱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情况,尽量稀释后使用。
使用时减慢滴速(<20滴/min),滴速慢,减少了单位时间内输入得药量,减轻了药液对局部神经的刺激,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
3.3输液过程中妥善固定使用翻转针柄法减少输液不畅、外渗及疼痛,传统输液穿刺针柄固定法,针柄在右侧,针尖斜面易因患者活动而紧贴血管导致液体不畅,甚至不滴导致堵针,因速度慢而增加疼痛感和静脉炎的发生,翻转针柄法即常规穿刺后将针柄逆时针翻180°至对侧固定,针柄在左,有效地减少输液不畅及疼痛。
3.4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在输液前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果是qd使用,吡拉西坦注射液可以安排在患者整个输液过程的倒数第二瓶使用,前面输注其他补液避免疼痛,最后一瓶起到一个冲管的作用,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疼痛,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5热敷及保暖热敷可增加静脉输液的成功率,血管扩张,提高血管通透性,加快新陈代谢[4],输液前可用温水泡手,使静脉充盈。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热敷有利于减轻静脉刺激症状和血管壁损伤。
特别在冬季时,应该注意室内的环境温度适宜及穿刺部位的保暖,输液侧上肢盖好被子,局部可加用热水袋放在手掌下,但热水袋要注意不要太烫,可用毛巾包裹防止烫伤,反应迟钝的患者及老年人慎用。
避免让热水袋与输液器接触,防止降低药效。
3.6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终端过滤采用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与目前普通输液器(过滤介质孔径10~12μm)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滤除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5],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疼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保障治疗的正常进行。
3.7康惠尔透明贴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能减轻吡拉西坦诱发的刺激性疼痛[6],康惠尔透明贴属于闭合性敷料,透气不透水,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低氧张力,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用于防治静脉炎效果较好。
预防使用时根据静脉走向对康惠尔透明贴进行裁剪后贴于待穿刺血管的主干上。
用于治疗外渗或静脉炎,根据红肿、硬结情况进行裁剪后覆盖在红肿硬结部位,范围要大于局部红肿硬结范围,并密切观察局部情况,如卷边或超过7d予以更换。
可有效减轻疼痛不适,防治静脉炎。
3.8药物处理如果出现外渗,可以使用50%硫酸镁冷湿敷患处,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可减轻疼痛,也可以使用75%乙醇湿敷,可扩张局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乙醇挥发时可带走机体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起到冷敷作用,低温状态下血管内皮损伤能力增强,可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疼痛感。
另外土豆也有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可以切成薄片局部外敷使用。
3.9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感主动巡视病房,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及疼痛的情况,有无红肿、硬结,及时做好预防及处置,耐心讲解疼痛的原因,如局部疼痛难忍或红肿热痛即使没有外渗也要更换输注部位,使患者在舒适中接受治疗,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1.
[2]李金成.吡拉西坦注射液引起剧痛2例报道[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08.
[3]黄彩娟,韩艳艳,胡杰,等.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772.
[4]曲桂芝.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636.
[5]王卫青,赵东明.双头精细过滤输液器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14):58.
[6]梅天舒,陶永芳.康惠尔透明贴用于吡拉西坦输注诱发疼痛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34):7250-7251.编辑/赵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