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课群课程 陈强
第28章处理效应

以上为一对一(one-to-one)匹配,也可以进行一对多匹配,比如 一对四匹配,即针对每位个体寻找四位不同组的最近个体匹配。 匹配估计量一般存在偏差 (bias) ,除非在“精确匹配” (exact matching)的情况下,即对于所有匹配都有 xi x j 。 更常见的为“非精确匹配”(inexact matching),只能保证 xi x j 。 在非精确匹配的情况下,如进行一对一匹配,则偏差较小,但 方差较大; 进行一对多匹配可降低方差(使用了更多信息),但偏差增大(使 用了更远的信息)。 Abadie et al (2004)建议进行一对四匹配,以最小化均方误差。
17284匹配估计量的思想假设个体i属于处理组匹配估计量的基本思路是找到属于控制组的某个体j使得个体j与个体i的可测变量取值尽可能相似匹基于可忽略性假设则个体i与个体j进入处理组的概率相近具有可比性
©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 Stata 应用》课件,第二版,2014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28 章 处理效应
3
记其未来收入或感兴趣的结果(outcome of interest)为 yi 。 取决于是否参加项目: 对于个体 i, 未来收入 yi 可能有两种状态,
y1i yi = y0i
若 Di 1 若 Di 0
y0i 表示个体 i 未参加项目的未来收入, y1i 表示个体 i 参加项目的未来收入。
12
28.3 依可测变量选择 除 ( yi , Di ) 外,通常还可观测到个体 i 的一些特征,比如年龄、 性别、培训前收入,记为向量 xi ,也称为“协变量”(covariates)。 总体可由 ( y0 , y1 , D, x ) 来表示。 如果个体 i 对 Di 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可观测的 xi ,称为“依可测 变量选择”(selection on observables),则可以找到估计处理效应的 合适方法(即使没有合适的工具变量)。 如果个体对 Di 的选择完全取决于 xi ,则在给定 xi 的情况下,潜 在结果 ( y0i , y1i ) 将独立于 Di 。
中文信息处理 教学大纲

中文信息处理教学大纲中文信息处理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文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商务交流还是日常沟通中,我们都需要处理中文信息。
因此,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文信息处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应包括中文语言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中文的基本语法规则、词汇和句型结构。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中文拼音系统以及常用的汉字和词汇。
这些基础知识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工具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工具。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输入法和中文处理软件。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输入中文字符、编辑文本和格式化文档。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搜索引擎和中文数据库,以便有效地获取和管理中文信息。
三、中文信息处理的文本分析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文文本分析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理解和解读中文文本。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分析中文句子的结构和语义,并理解中文文本的上下文关系。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识别和理解中文文本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四、中文信息处理的信息提取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文信息提取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从中文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关键词提取和文本摘要技术,以便从大量的中文文本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信息抽取技术,以便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中文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五、中文信息处理的自然语言处理中文信息处理的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处理中文文本。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和句法分析技术,以便对中文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中文语义分析和情感分析技术,以便对中文文本进行情感识别和情感分析。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应用陈强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应用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应用是一门涉及经济学和统计学知识的高级课程,旨在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应用的核心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以及其在实际经济领域的应用。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应用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回归分析、面板数据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计量经济计算等。
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推断出因果关系。
面板数据模型是研究多个个体(如国家、企业、家庭等)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规律的方法,通过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变量之间的关系。
时间序列模型是用来研究变量随着时间变化的模式和规律的方法,通过考虑时间相关性和趋势,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计量经济计算是用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数值关系的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进行经济计算,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模型建立、数据收集和处理、估计和检验以及结果解释等。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假设。
然后,他们需要收集相应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清洗,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研究人员需要利用统计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最后,他们需要解释模型的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进行政策评估。
高级计量经济学及应用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在宏观经济学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等微观经济问题。
在劳动经济学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劳动力市场、工资和就业等劳动经济问题。
在金融经济学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资本市场、股票价格和利率等金融经济问题。
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分类整理信息》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自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分类整理信息》。本课程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课程内容包括信息分类的概念、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有效整理,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10. 提高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防范能力,能够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板书设计
① 信息分类整理的概念:信息分类整理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归类,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② 信息分类整理的原则:简洁性、条理性、一致性等。
③ 信息分类整理的方法:时间分类、内容分类、来源分类等。
④ 信息分类整理的应用:学习资料整理、个人文件管理、网络信息检索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分类整理信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整理大量的信息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信息分类整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核心素养目标
1. 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 信息伦理素养:使学生了解信息伦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3)信息分类整理的应用:学生可能对信息分类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不够熟悉,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案

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案教案: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信息处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整理和分类信息的方法;3.培养信息筛选和评估的能力;4.提高信息应用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信息处理的评估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PPT等;2.学生准备:学生用书、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信息,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呢?2.解释信息处理的定义:信息处理是指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筛选和评估,以期获得准确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Step 2: 信息整理和分类1.讲解信息整理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为有序的结构,如使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2.演示如何进行信息分类:将相关的信息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如时间、地点、重要性等。
Step 3: 信息筛选和评估1.指导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要进行筛选:针对所需信息进行筛选,将有用的信息保留,无用的信息排除;2.引导学生评估信息的可信度:通过查阅多个信息源、对比不同观点、了解信息来源等方法来评估信息的可信度。
Step 4: 信息应用1.介绍信息应用的技巧:将获取到的信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做报告、撰写论文等;2.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应用的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并利用多种信息源进行调研,并将所得到的信息应用于写作中。
Step 5: 总结和拓展1.帮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概括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2.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信息处理能力应用到其他学科和领域中。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或课后继续练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将练习成果展示给全班。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信息处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处理方法指导课(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信息处理方法指导课(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
3. 信息整理和分析的技巧。
4. 信息利用和分享的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信息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的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深入的整理和分析,如何将信息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网络资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网络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信息处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让学生了解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的技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信息处理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
3. 信息整理和分析的技巧。
4. 信息利用和分享的策略。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信息处理的实践操作。
2. 要求学生提交一份信息处理的报告,包括信息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的整个过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教案与反思

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教案与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信息处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分析和整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处理的定义和分类。
2. 信息检索与筛选的方法与技巧。
3. 信息分析与整理的步骤与技巧。
4.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例或者问题,引发学生对信息处理能力的思考。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案例,让他们找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哪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步骤二:讲解信息处理的概念和分类首先,解释什么是信息处理,即通过收集、整理、筛选、分析和应用信息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
然后,介绍信息处理的三个主要分类: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应用。
步骤三:教授信息检索与筛选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包括关键词检索、引用文献的查找等方法。
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如辨别可信来源、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等。
步骤四:教授信息分析与整理的步骤与技巧解释信息分析的重要性,并教授学生如何整理和分类信息,如使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进行信息分析。
同时,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评价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步骤五: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介绍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创新案例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如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提出改进的建议等。
步骤六:巩固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讨论,应用他们学到的信息处理能力解决一个真实或模拟的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更深入的信息检索和分析。
步骤七: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反思自己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提升和困难。
鼓励他们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行动。
教案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信息处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提高了信息分析和整理能力,并在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
《信息处理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大纲

《信息处理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信息处理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Courses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nd design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周数/学分:2/2.0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图像处理与通信、信息安全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与信息系统、高级程序设计、数值计算方法适合专业:通信工程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信号处理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等环节。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信息处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的内容1. 基于LMS 算法的多麦克风降噪2. 基于RLS 算法的多麦克风降噪3. 数字水印算法设计4. 确定性信号盲分离5. 语音的盲分离6. 图像的盲分离7. 声音的延时和混响仿真8.频分复用仿真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每个学生在课程设计选题中选做一个专题,学会用MA TLAB 语言编写信号与系统及数字信号处理的仿真程序;认真分析每个题目的具体要求;上机前初步编好程序,上机时认真调试程序;课程设计结束时提交符合格式要求的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内容:1.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2. 选定方案的论证及相关理论;3. 编写并调试程序;4. 对设计成果作出评价,说明本设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教材:[1] 刘泉,《信号与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频分复用初始条件:具备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Matlab等学科的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用Matlab采集两路以上的信号(如语音信号),选择合适的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得到复用信号。
然后设计合适的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从复用信号中恢复出所采集的语音信号。
设计中各个信号均需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
(1)用Matlab做出采样之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2)选择合适的高频载波,得到复用信号,并做出其频谱图(3)设计合适的带通滤波器,并画出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图(4)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解调,画出解调后各路信号的频谱图(5)设计合适的低通滤波器,画出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做出恢复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
时间安排:第19周周一、周二共2天,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第19周周三、周四共2天,根据已有专业知识,设计流程图第19周周五、周六、周日共3天,根据流程图设计,进行代码编写第20周周一、周二、周三共3天,进行系统仿真及调试第20周周四进行最后的整理工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第20周周五(2014年7月4日)完成课设答辩(答辩,提交报告,演示)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MATLAB仿真的频分复用系统设计。
系统利用MATLAB 函数采集三路语音信号,分别以4000Hz、11000Hz、18000Hz高频载波进行DSB 调制,经加法器将三路信号相加得到复用信号。
在接收端以椭圆滤波器进行带通和低通滤波,从复用信号中恢复出所采集的语音信号。
以MATLAB自带的信号处理函数对各个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各项波形显示正确,录音的声音在经过调制和解调后的信号与原来相比较为接近,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MATLAB、DSB、椭圆滤波器、频分复用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处理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报告书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design based on MATLAB simulation. MATLAB functions were used to collected three way of speech signal. 4000Hz, 11000Hz and 18000Hz high-frequency carrier were brought in respectively to conduct DSB modulation. And the three-way signal multiplexed signal was obtained by adding an Adder. At the receiving end, elliptical band pass filter and low-pass filter were used to restore the voice signal from the acquired multiplexed signal. Signal processing functions of MATLAB were employed in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simul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waveform display correctly, sound recordings through modulating and demodulated signal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closer, and achieved the desired effect.Keywords:MATLAB 、DSB、Elliptic filter、FDM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设计任务及要求 (1)1.1 设计任务 (1)1.2 设计要求 (1)2 系统原理及方案设计 (2)2.1 FDM系统模型 (2)2.2 语音信号采样 (3)2.3调制与解调 (4)2.4滤波器设计 (6)2.5 信道噪声 (8)3 Matlab仿真 (10)3.1 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仿真 (10)3.2 复用信号的频谱仿真 (11)3.3 加入噪声的复用信号频谱仿真 (11)3.4 带通滤波器仿真 (12)3.5 解调信号的频谱仿真 (12)3.6 低通滤波器仿真 (13)3.7恢复信号的时域与频域仿真 (13)4 心得体会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9)1 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设计任务根据频分复用的通信原理,运用Matlab软件采集两路以上的语音信号,选择合适的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得到复用信号。
然后设计必要的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从复用信号中恢复所采集的语音信号。
整个过程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并对各个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
1.2 设计要求(1)使用Matlab软件画出采样后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2)选择合适的高频载波,对采样信号进行调制。
(3)使用Matlab软件画出复用信号的频谱图。
(4)设计合适的带通滤波器,并画出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5)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解调,画出解调后各路信号的频谱图。
(6)设计低通滤波器,画出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恢复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2 系统原理及方案设计2.1 FDM系统模型“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
比如,在电话系统中,传输的语言信号的频谱一般在300~3400Hz 内。
为了使若干个这种信号能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可以使它们的频谱调制到不同的频段,合并在一起而不相互影响,并能在接收端彼此分离开来。
频分多址(FDMA)是使用最早、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多址接入方式,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一点多址微波通信系统中。
FDMA通信系统核心的思想是频分复用(FDM),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个信道上传送的复合信号的方法。
图2-1频分复用通信系统模型频分复用(FDM)是信道复用按频率区分信号,即将信号资源划分为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占用不同的频率。
把需要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的多个信号的频谱调制到不同的频带上。
232.2 语音信号采样2.2.1 抽样过程语音信号的采样即为信号的抽样过程,是把连续时间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连续幅度的抽样信号,其实质就是用一固定频率的抽样信号周期性的读出或测量该连续时间模拟信号。
设抽样信号的频率为s f ,则抽样周期为s T 。
抽样以后的信号仍为模拟量,只不过是时间上离散的脉冲调制信号。
如图(6)所示,(t)f 为输入的被抽样信号,(t)s 为抽样信号,而(t)s f 为抽样后输出信号。
理想的抽样应是冲激序列,但实际抽样通常是平顶抽样或自然抽样。
图2-2 实际抽样过程2.2.2 抽样定理抽样的理论基础是抽样定理,它说明在什么条件下能从抽样输出信号(t)s f 中恢复输入信号(t)f 。
根据频谱分析理论,只有抽样信号的频率不发生重叠现象时,抽样的频谱才能与信号频谱相一致。
因此,抽样定理可表述为:为了使抽样信号f 0(t)能完全恢复连续信号(t)f ,抽样信号重复频率s f 必须大于等于2倍的H f ,H f 为包含任何干扰在内的信号(t)f 的最高有效频率,即H s f f 2≥ (式-1)其中,H s f f 2=为奈奎斯特频率。
由于实际滤波器特性的不理想,抽样频率s f 通常都有高于H f ,一般取3到5倍H f 。
语音信号频谱在300—3400Hz 内,由(3)式可知语音采样频率s f必须4大于6.8KHz 。
在MATLAB 数据采集箱中提供语音采集wavrecord 命令,wavrecord命令利用Windows 音频输入设备记录声音,其调用形为:wavrecord(n ,fs ,ch)。
利用Windows 音频输入设备记录n 个音频采样, 频率为s f Hz ,通道数为ch 。
采样值返回到一个大小为n ch ⨯的矩阵中。
缺省时, s f =11025 ,ch =1。
其中MATLAB提供的标准音频采样频率有:8000、11025、22050 和44100Hz 。
为了保证语音的质量,本次设计中取语音信号的采用频率为44100Hz ,该采样频率为语音信号CD 音质。
语音信号采集后,可以用MATLAB 数据采集箱中wavwrite 命令保存采集的语音信号。
2.3调制与解调2.3.1 语音信号调制本系统采用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即 DSB 。
其模型如图2-3 所示。
图2-3 DSB 调制器模型假定调制信号()m t 的平均值为0,与载波相乘,即可形成DSB 信号,其时域表达式为()c o s D S B c S m t t ω= (式-2)式中,()m t 的平均值为0。
DSB 的频谱为(式-3) 它的带宽是基带信号带宽H f 的2倍,即调制后的带宽为:2DSB AM H B B f == (式-4)DSB 信号的带宽与AM 信号的带宽相同,也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
为了使各个信号不会相互干扰,各个载频的间隔既要大于调制后带宽B ,设各载波的频率间隔为g f ,由于kHz f H 4.3=,所以k H z k H z f B f H g 8.64.322=⨯==≥ (式-5)1()[()()]2DSB c c S M M ωωωωω=++-5另外,在选取各路信号载波频率时,还需要考虑混叠频率a f 。
等步长离散采样一定会产生频率混叠现象。
采样频率小于模拟信号中所要分析的最高分量的频率的2倍,就会发生。
任何大于a f 的分量都将重叠起来而不能恢复,并使正规频带内的信号也变得模糊起来。
根据抽样定理可知: s a f f 21= (式-6) 由于前面语音信号采样频率kHz f s 1.44=,所以混叠频率: kHz kHz f f s a 05.221.442121=⨯== (式-7) 综合上述考虑,由(5)式可取载波频率间隔g f 为7000Hz ,由(7)式可知最高载波频率要小于a f 为22050Hz ,如果本次设计取第1路语音信号的载波频率1c f 为4000Hz ,则第2路信号的载波频率2c f 为11000Hz ,第3路信号的载波频率3c f 为18000Hz 。
同时满足最高载波频率a c f f <3的要求。
根据前面的混频原理,可以得到如图2-4所示的频谱结构。
图2-4 三路语音信号调制后频谱结构2.3.2 语音信号解调图2-5 DSB 调制器模型6输入为DSB 信号0()()()()m D S Bc S t S t m t c o s t ωϕ==+ (式-8) 乘法器输出为(式-9) 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式-10) 2.4滤波器设计2.4.1 滤波器选型实际滤波器由于电路实现的限制,只能在某方面(通带特性、阻带特性、衰减特性、相位特性等)逼近理想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