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于重物重力大小关系的实验报告
2020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0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是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实验,也是中考中常考实验之一。
通过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的考查,能很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机械效率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很多帮助。
1、实验器材和装置图: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2m 长的细绳、滑轮组2、实验原理:有用功W 有用=Gh ,总功W 总=Fs ,机械效率100%100%W GhW Fsη=⨯=⨯有用总 。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使用相同的滑轮组,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时,控制所挂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 4、实验操作(1)按照图示安装滑轮组,测钩码重力G 并记钩码和绳端的位置;(2)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绳端,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拉力F 的值,并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 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次数 钩码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有用功W 有用/J弹簧测力计示数F/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总功W 总/J机械 效率η(3)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步骤(2)实验;(4)改变绳子的绕法,重复步骤(2)实验;(5)用动滑轮质量不同的两个滑轮组吊相同的构码,重复步骤(2)实验;(6)分别计算出机械效率,分析测量结果,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5、注意事项:(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目的是保证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s=nh(n为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3)在读数时,不能停住,要在匀速运动时度测力计示数,因为静止时读数小于匀速运动时的读数;(4)没有刻度尺也能完成实验,可以通过绕绳的方式即n’的股数来确定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端移动距离的倍数关系。
6、交流反思:(1)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重力、动滑轮重力;(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少机械间的摩擦、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增加物重;(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及滑轮组的绕线方式无关;(4)物重增大,额外功也变大,是因为随着物重的增加,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增加。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原理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原理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探究一下那个超级神奇的“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原理!你说啥是滑轮组?就好比咱们玩的积木搭成的小玩意儿,几个轮子和绳子组合在一起,就能帮咱们省好多力气呢!咱们先来说说这个实验到底是要干啥。
你想想,咱们拉一个东西,如果用简单的办法很费劲,但是用滑轮组可能就轻松多啦。
那为啥有的时候轻松,有的时候还是费劲呢?这就是咱们要研究的呀!比如说,咱们用一个滑轮组去吊起一个重重的石头。
要是绳子拉得不够直,是不是就感觉更吃力啦?这就好像咱们跑步的时候,弯弯曲曲地跑,能跑得快吗?肯定不能呀!所以绳子的缠绕方式就很重要,这是不是一个影响因素呢?还有哦,吊起的东西越重,咱们是不是感觉越累?这就好比你背书包,书包里东西越多,你是不是就越走不动?那物体的重量肯定也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个大因素呀!再想想,要是滑轮本身就很重,是不是也会让咱们更费劲?这就好像你穿着一双特别重的鞋子走路,能轻松吗?所以滑轮的重量也是个关键呢!还有哦,咱们拉绳子的时候,如果摩擦力特别大,是不是也很麻烦?就像在泥地里走路,一步一滑的,能不费劲吗?所以摩擦力大小也是不能忽略的哟!你看,这么多因素都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那咱们做这个实验,不就是为了搞清楚到底哪个因素影响最大,怎么才能让咱们干活更省劲儿嘛!总之,通过这个实验,咱们就能弄明白好多以前不清楚的事儿,以后再遇到要用滑轮组的地方,就能轻松应对啦!这实验多有意思呀,能让咱们变得更聪明,更会解决问题!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一进实验室,我就看到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器材,有滑轮啦,绳子啦,还有砝码啥的。
我心里就犯嘀咕:“这能弄出啥名堂来?”老师这时候开始说话啦:“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揭开滑轮组的神秘面纱!”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实验的原理。
他说:“就好像我们爬楼梯,有时候轻松,有时候累得气喘吁吁,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有这样的差别。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题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实验步骤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经过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毕;温度才继续上升;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题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知道液体的沸点及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2.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50ml;温度计;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时;每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沸腾过程中;酒精灯仍在继续加热;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实验题用天平测固体、液体质量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1学会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知道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配砝码、立方体组内有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铜块各一、烧杯、量筒、水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不一定相同;体积不同的同种物体质量不同..实验题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天平、直尺等..实验步骤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实验题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1、用间接的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2、用间接方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量筒、石块、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清水、烧杯实验步骤1、测小石块的密度 2、测盐水的密度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1、实验题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正确方法..实验原理在弹性限度即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斜面;木块..实验步骤1、观察图甲;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有 ..2、观察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观察图丙;掌握在使用测力计测力时;要始终保持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线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4、用细线拴住木块;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吊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在桌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和在斜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 ;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 ;以便测量时读数..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 ;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6要等到指针静止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 ..实验题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原理G=mg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钩码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注意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量程..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1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1.记录数据..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b的重力G2;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2.记录数据..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c的重力G3;并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m3.记录数据..5、实验记录表格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物体质量与重力的关系:g=G\m实验题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原理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若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那么这几个力相互平衡..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质量不等砝码几个;细线;托盘实验步骤1、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通过改变托盘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2、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大小不变;将木块旋转一定角度;让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3、控制木块上两个拉力大小不变;且在一条直线上;改变拉力方向;探究木块在拉力方向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题目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日期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烧杯500ml两个;250ml一个、水、小水桶、溢水杯、干抹布、物块、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③将重物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⑤根据F浮=G-F拉算出浮力的大小⑥算出排开水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实验题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再测出通过滑轮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比较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实验器材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线、铁架台实验步骤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如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2滑轮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如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变形分析;理解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实验题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1、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会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新的问题..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步骤1.用所给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滑轮组..2.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3.将刻度尺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分别记录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的起始位置..4.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5.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W有用=Gh和W总=Fs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按公式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销率..6.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
(中考物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实验大通关(8)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同学们提出了下列猜想:(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力有关;(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股数有关。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猜想,则该实验验证的猜想是( )A.(1)B.(2)C.(3)D.(4)2.如图,测“动滑轮机械效率”时必须沿__________方向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钩码重为1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钩码重/N G钩码上升高度/m h绳端的拉力/N F绳端移动的距离/m s 机械效率1 4.0 0.10 1.8 0.30 74.1%2 6.0 0.10 2.5 0.30 80.0%3 6.0 0.15 2.5 48.00.203.10.6086.0%(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4.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猜想二: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的重力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准备的器材如下:两个相同的滑轮、一根细绳、钩码若干、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小明把两个滑轮分别作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N G提升高度/m h拉力/N F绳端移动的距离/m s机械效率η1 2.0 0.1 1.0 0.3 66.7%2 4.0 0.1 1.8 0.3 74.1% 36.00.12.50.3请你解答如下问题.(1)表中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3)为了验证猜想二,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物重(N )G物体上升高度(m )h拉力F (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s机械效率1 4 0.1 2.0 0.3 66.7%2 5 0.1 0.3 69.4% 360.12.60.3(1)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N. (3)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保留到0.1%)(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提升7 N 的重物,则它的机械效率可能是_______(选填序号). A.60%B.70%C.80%6.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第三次实验时的拉力如图所示。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所测物理量:
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高度h、绳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按图组装滑轮组,记下钩码 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钩码G升高,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钩码 上升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s
1、在研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
素”的实验中,小聪同学预设的实验过
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
重力,按照图甲组装滑轮组,静止时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 η= 计 甲
乙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再按照图乙组装滑轮
组(动滑轮大小变化),改变所提物重,提升两
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物体提升的速度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 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 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 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0_.2_5_J,人做的 总功为_0_.2_1_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 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_有_用__功__大__于__总_功_;结合测力 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 是_测__力_计__的__示__数__读_错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此实验中操作的关键:
1、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不能在静止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应在匀速拉动过程中读数
对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 有刻度尺,能否测出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1被提升物体的重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影响因素: 2动滑轮重及绳重
3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 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 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江都区第二中学 王开元
1
1. 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W有 W总
(2)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定的物理量有钩码的重G , 钩码上升高度h, 拉力F , 绳端移动距离s ,需要计算
的物理量有 有用功W有 , 总功W总 ,机械效率η 。 (3)所用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组、细绳外,还需
A、大于10牛; B、小于10牛; C、等于10牛; D、无法判断。
33
15.如图, 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 D )
A F1最大; C、F3最大;
B、F2最大; D、一样大。
34
16.如图所示的各滑轮组中, 物体重量都是G , 不计摩擦 和滑轮重,•使物体匀速上升, 拉力F 最小的是图:( B )
28
9、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随着指挥员 “点火” 口令的下达,“神舟三号”飞 船从中国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稳稳上升, 飞向太空·在点火后的几 十秒钟内,“神 舟三号”飞船的动能___增__大______ , 重力 势能___增__大______ ,机械能 增大 。 (均填“增大”、“不变”或 “减小”)。
要 刻度尺 和 弹簧测力计 。
2
(4)安装好滑轮组,记下 钩码 和 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记下 钩码上升高度h , 并从弹簧测力计得出 拉力F 的值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 距离 s 。
(5)设计表格
钩码重 弹簧测力 钩码上升高 绳端移动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 G/N 计示数F/N 度h/m 距离s/m W有/J W总/J 率η
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打到木桩上,看木桩插入的深 度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 必考实验练习11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专题11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1.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A、B、C多个,要研究其与B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而改变因素,从而进行研究。
(2)下列A、B是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猜想一: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猜想二: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图1、图2、图3和图4的滑轮组进行实验。
验证猜想一的小组应按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一是错误的;验证猜想二的小组应按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二是(正确/错误)的。
(3)请你为该班同学提出一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过程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沙和袋所受总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按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沙袋和绳端的位置。
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沙袋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沙袋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⑤改变沙袋中沙子的重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次数沙和袋所受的总重力G/N 提升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0.60.20.120.30.1866.7%20.90.20.180.40.60.243 1.20.20.240.50.60.3080%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思考并回答:(1)在第一次实验中,粗心的小冬同学忘记在表格中填写绳端移动的距离s,你认为s 应该为m。
(2)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得出第二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所用动滑轮的重为N.(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4)分析三次实验中的数据,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实验

甲
乙
匀速
(1)按照甲图装置实验,小明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钩码从 A 处升高到 A′处。由图可知拉力为_0_._8_N,钩码上
升的高度为___5_cm。
(2)小明实验小组又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
表中。
实验 钩码重 钩码上升 拉力 绳端移动 机械
次数 力 G/N 高度 h/m F/N 的距离 s/m 效率 η
8
0.1
2.5
机械 效率η
74% 74% 86%
2.(2019·淄博)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 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 素出发,寻求办法.
(1)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 利用图1和图2装置进行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3.[2018·攀枝花]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 4.[2018·攀枝花]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
组(每个滑轮等重的时),甲间、内在乙把两重相个物同滑G提轮时升组相间(每同内个高滑度把轮,等重F1重和物)F,2G在大提相小同相升相同高度,F1和 F2大小相等,不计等A.,绳力不F计重1和绳及F重2做及摩功摩擦的擦功,,率下相下列同说列法说正确法的是正( 确) 的是(D )
4 塑料 2 0.2 0.4 0.8 0.6 0.48 83%
5 塑料 2 0.2 0.4 2.1 0.2 0.42 95%
⑤利用图1的装置,把重4 N的物体用2.5 N的拉力迅 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8_0__%_____.可见如 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 (2)小明利用图3装置实验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 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保持斜 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___减__小__接__触__面__粗__糙__程__度__ 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3 孙宏毅 10 实验时间:2012.11.21
一、实验器材 滑轮、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 二、实验原理公式: 需测出的物理量有G物,S拉 ,h ,F拉,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有 W 有用,W总 , 三、实验过程 1. 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 码的重力。 2. 按照图一连接滑轮,在绳的自由端系出一个绳套,并放置好 刻度尺。 3. 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绳套上,并在下端滑轮底部挂一个 钩码。 4.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上升,读出弹簧测 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并记录,观 图1 图1 察刻度尺测出钩码升高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拉,记录数 据在表格中。 5. 在下端滑轮底部增加一个钩码。 6. 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 所示拉力F的值 并记录,观 察刻度尺测出钩码升高的距离h底部再增加一个钩码。 8.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上升,读出弹簧测 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并记录,观 察刻度尺测出钩码升高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拉,记录数 据在表格中。 9. 整理实验数据,收拾实验器材。 10. 根据 计算机械效率。
四、实验数据 G/N h/m 0.49 0.98 1.47 0.1 0.1 0.1
W有用/J 0.049 0.098 0.147
F/N 0.245 0.441 0.588
s/m 0.3 0.3 0.3
W总 /J 0.0588 0.1323 0.1764 66. 7% 74. 1% 83. 3%
五、实验结论 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重力越大,滑轮组机的械效率越大。
图2 图2 五、实验结论 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个数有关。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关 系的实验报告
初三3 孙宏毅 10 实验时间:2012.11.21
一、实验器材 滑轮、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
二、实验原理公式: 需测出的物理量有G物,S拉 ,h ,F拉,需要计算的物 理量有 W有用,W总 , 三、实验过程 1. 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 2. 按照图2连接滑轮,在绳的自由端系出一个绳套。 并放置好刻度尺。 3. 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绳套上,并在下端滑轮底 部挂一个钩码。 4. 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上升,读出弹簧测 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并记录,观 察刻度尺测出钩码升高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拉,记录数 据在表格中。 5. 按照图一连接滑轮,在绳的自由端系出一个绳套。并放置好 刻度尺。 6. 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绳套上,并在下端滑轮底部 挂一个钩码。 7. 竖直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上升,读出 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并记录,观察刻度测出钩 码升高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拉,记录数 据在表格中。 8. 根据 计算机械效率。 四、实验数据 G/N h/m W有 F/N s/m W总 /J 用/J 0.98 0.98 0.1 0.1 0.098 0.098 0.392 0.441 0.4 0.3 0.1568 0.1323 62.5% 7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