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 复习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平方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13、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14、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一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15、引力只有地球的1/6,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16、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实现人

类登月壮举,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卫星并致力于研究开发月球资源。

第二节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24小时,即通常所说的1天,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地球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表日温度变化平缓,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晚上不会太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

3、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找不到,是黑夜,称为夜半球。从而出现昼夜现象。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和地球的自转从而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5、地球自转造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昼夜更替,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地方时的不同等现象

6、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过渡到白昼的是晨线,从白昼过渡到黑夜的是昏线。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①方向:自西向东②公转周期:一年365.2422天

③姿态: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轴成66.5度角,即黄道面与赤道面成23.5度角。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等。

3、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在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先变大后变小,正午时最大。一天中杆影最长是晨昏,最短是中午,即杆影的长度是先变短后变长。正午杆影朝正南或正北。

4、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即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杆影为零。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所以,同一天里,纬度不同,正午的影子长度也不同。

5、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一年受太阳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一年受太阳直射两次。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冬至日最小。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随着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向南北两侧越来越长。

6、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极夜现

象。

7、当某地所在纬度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地就昼长于夜。反之,则夜长于昼。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8、(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3)夏季: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冬季: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9、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