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公示说明一、编制背景2006年以来,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指导南陵县城乡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陵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县域综合交通条件提升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二、编制过程本规划自2010年初开始编制,省住建厅、市规划局、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
2014年6月12至13日,芜湖市城乡规划局在南陵县城乡规划局主持召开了《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提交的规划基础资料翔实,现状调研深入,技术路线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图件成果齐全,基本符合国家规范及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等深度要求,原则予以通过。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近期:2013~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规划范围(1)县域即南陵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264平方公里。
(2)规划区北至铜南宣高速,东至205国道及幸福闸水库控制线,西至滁黄高速,南至县域边界,总用地面积约为158.0平方公里。
(3)城区南陵城区规划建设区范围,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控制在36.3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城市性质芜湖市域南部副城、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皖江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主要职能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皖江生态文明建设基地;芜湖市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都市生态休闲后花园。
3、城市规模近期(2020年)城区人口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6.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远期(2030年)2030年南陵城区城市人口为3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SH2010009安徽省濉溪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45

USDG 城市空间设计集团 Urban space Design Group
SH2010009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安徽省濉溪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设计部门:
项目负责人:
主要设计人员: 设计规模:32.9平方公里 项目完成时间:2010.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计理念与特色
规划策略
区位分析图
“新城”之“新结构”——“一心,两轴”:
规划新区建设中,形成工业新城服务中心,构建园区服务 轴,延伸城市发展轴; “新城”之“新产业”——产业整合: 合理的布局工业园区中的产业形态,使园区的土地得到充 分的利用;
“新城”之“新功能”——新城中心:
构建出工业新城的公共服务系统,对产业园区中功能结构 进行调整,适应园区的发展; “新城”之“新空间”-——土地资源整合与利用: 对园区现状市政设施体系和自然环境进行土地整合,释放 土地,便于开发;
USDG 城市空间设计集团 Urban space Design Group
SH2010009 主要设计内容
规划结构 在濉溪工业园区的规划中,在总体规划和工业区规划的基 础上,将规划范围划分为“一心、三轴、九个组团” 一心:中心服务区 围绕工业园区中央公园,建设整个园区的公 共服务中心,集中发展商业服务、商务办公、 公共展示为一体,紧密结合中心公园的园区 服务中心。 三轴:一条公共服务轴+两条景观轴 公共服务轴:沿濉永路,主要提供公共服务 功能。 景观轴:老巴河景观轴和新濉河景观轴。 七个组团:二个居住组团、五个工业组团。
濉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完善方案.doc

濉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濉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0 2020 年)调整完善方案目录前言 4 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 6 (一)区域概况 6 (二)社会经济条件 7 (三)土地利用现状 7 二、规划实施情况 9 (一)耕地保有量实现情况 9 (二)基本农田保护与划定情况 9 (三)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实施情况 10 (四)生态用地变化情况 11 (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12 三、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调整原则 13 (三)调整依据 14 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情况 16 (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16 (二)农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7 (三)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8 (四)基础设施等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 19 (五)其他用地布局调整优化情况 23 五、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24 (一)突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24(二)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 (三)强化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5 六、三线划定情况 27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27 (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情况 27 (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28 七、规划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9 (一)规划调整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 29 (二)规划调整对土地利用布局变化影响分析 29 (三)规划调整环境影响分析 30 (四)规划调整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30 八、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保障措施 32 (一)促进多规融合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32 (二)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32 (三)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32 (四)同步更新规划数据库 33 附表: 34 附表 1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表 34 附表 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6 附表 3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变化情况表 37 附表 4 三线划定情况表38 附表 5 耕地面积规划平衡表 38 附表 6 指标分解表 39 附表7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41 前言《濉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觃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现行觃划》)亍 2012 年获安徽省人民政店批准后,在保护耕地不基本农田,保障濉溪县城乡建设収展和各类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促进濉溪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収展等方面収挥了重要作用。
濉溪老城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濉溪老城公园规划方案概述濉溪老城公园是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濉溪县城区中心的区域公园,占地约50亩。
本规划旨在以生态环境优化和功能完善为主线,提升老城公园的整体形象,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本规划设计的范畴包括公园的道路、绿地、植物、游憩设施、文化设施等方方面面,力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公园文化空间。
设计思路公园设计以“环保、生态、景观、文化” 为核心理念,旨在创造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景观特色的公园。
在保留原有场地基础上,精心规划设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设施,提供更加舒适和美好的休闲空间。
环保公园环保是本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
通过带状绿化,增强公园环境的生态价值,使公园充满自然气息。
同时,在路面设计上采用透水混凝土、花岗石和绿植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雨水的净化和收集效果,减少热岛效应。
在可行的情况下,还将尝试设置太阳能供电设施和充电设施,提高公园绿色化水平。
生态公园将以植被种植和水生生态的综合建设为主要手段,增加公园的生态价值和景观品质。
在植物方面,结合濉溪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制定合理的植被方案,并在公园内设置具有当地特色的花坛、花海等景观。
在水生生态方面,规划设置莲花池、荷花池等水景,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比例。
同时,引入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种具有自然生态调节功能和景观效果的生态系统。
景观公园景观是设计的关键之一。
公园内将增加不少人性化景观,配合公园主题,以增强景观效果。
具体设计方案有:1. 景观灯光,通过灯光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的氛围;2. 木桥、小径等观赏设施,使游人可以更好地欣赏自然美景;3. 室外音乐喷泉,既可以扮演娱乐功能,同时也增强公园的文化底蕴。
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中的文化设施上。
本规划将设计景区为一个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公益宣传、社会教育的平台。
规划景区内建筑物,打造出“智慧濉溪”、“传统文化”、“自然科普”等主题,以增加公园的文化内涵。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一、总则(一)规划目的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市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和矿地建设的协调,并有效落实上位规划,指导濉溪县域城乡建设有序、持续、科学发展,对《濉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进行修编。
(二)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2、区域协调、市县融合原则3、城乡一体、矿地统筹原则4、资源节约、发展集约原则(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四)规划范围1、县域濉溪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98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濉溪镇、刘桥镇和百善镇北部的徐楼地区,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县行政边界,南至老巴河,西至规划利民路,东至县行政边界,东南至规划荷花路,总面积65.9平方公里。
二、县域城乡统筹规划(一)发展定位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与煤化工产业基地;皖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宿淮区域一体发展的战略腹地。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县域总人口202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12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63万人;203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13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80万。
2、县域城镇化水平规划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53%;203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62%。
(三)空间管制分区县域空间管制分四区:现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四)县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县域内构建“一区两群、两轴两带”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区:以濉溪县城、刘桥镇和共建产业园区组成的规划区作为淮北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产业、交通和设施一体化,百善纳入城市规划区的一体化发展区,四铺、铁佛定位为远景一体化发展区。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公布一、规划总则1、规划范围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宿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和埇桥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国土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为宿州市城区规划建成区的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宿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为:东至蒿沟苗安村、大店镇天门村、朱仙庄镇;西至西二铺;南至桃园镇、西寺坡镇张桥村、芦岭镇路口村;北至符离镇的梁套水库、国道G206规划线路以东500米、泗许高速公路。
总面积约为942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3、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市域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策略1、市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策略(1)区域联动发展;(2)产业集群发展;(3)城乡统筹发展;(4)创新协调发展。
2、市域空间发展策略(1)东向发展,全方位承接长三角;(2)生态优先,集约开发空间资源;(3)聚集要素,促进城市极化发展;(4)差异组合,构建特色功能板块。
3、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中心极化、组群互动、轴带发展、对接周边”空间开发格局。
(1)向心集聚,多方位、多角度参与区域协调发展。
(2)壮大中心城市,打造皖北地区经济增长极。
(3)依托产业发展轴,串接宿淮、萧砀、灵泗等各个城市组群。
(4)构建宿淮产业协调发展圈,建设安徽重要的煤电化产业基地。
三、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市域总人口预测。
近期(2015年):612万人;远期(2030年):711万人。
2、市域城镇化预测。
近期(2015年):45.0%;远期(2030年):63.5%。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两板块”的空间结构:“一核”:宿州中心城市。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5.18•【字号】淮政办〔2020〕10号•【施行日期】2020.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5月18日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为系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统筹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9〕3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编制原则(一)底线约束,绿色发展。
坚持保护优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坚持国土空间安全底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线。
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城乡融合,上下联动。
市县统筹、城乡协同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自上而下协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对淮北全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实施总体控制,对濉溪县分解下达约束性、指导性指标。
(三)区域联动,统筹协同。
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徐州都市圈等区域协调对接,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东北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宿淮同城化和相濉一体化。
坚持城镇矿协同,推进城、镇、矿、村统筹发展。
(四)以人为本,提升品质。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公示、总则(一) 规划目的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市新的发展要求、 促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和矿地建设的协调, 并有效落实上位规划,指导滩溪县域城乡建设有序、持续、科学发展,对《滩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年)》进行修编。
(二) 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2、 区域协调、3、 城乡一体、4、 资源节约、(三)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2013-2020 ;远期:2021-2030 ;远景展望 至本世纪中叶。
(四) 规划范围1、县域滩溪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981平方公里。
2、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滩溪镇、刘桥镇和百善镇北部的徐楼地区,总面积3、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县行政边界, 南至老巴河,西至规划利民路,东至县行政边界,东南至规划荷花路,总面积65.9平方公里。
、县域城乡统筹规划(一) 发展定位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与煤化工产业基地; 皖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宿淮区域一体发展的战略腹地。
(二)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县域总人口202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 12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 63万人;203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 在13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 80万。
2、县域城镇化水平规划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 53%; 203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62%。
(三)空间管制分区县域空间管制分四区:现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以人为本原则 市县融合原则 矿地统筹原则 发展集约原则198.5平方公里。
(六) 城镇规模结构1、 规划县城规划区 中中心城区近期人口达到2、 规划临涣副中心近期人口达到 口达到3万人,远期人口达到 4万人。
3、 规划中心镇近期人口达到 1.5-2万人,远期达到 3-5万人。
4、 规划一般镇近期人口达到0.5-1.5万人,远期达到1.5-2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置,服务半径宜为 3000-5000 米; 2 特殊教育学校:新建 1 所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设在中心城区,保障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 3- 2、基础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1 (1)规划目标 20 完善城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打造 20 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规划期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百善(1) 柳孜
一般 集镇 (17)
南坪(2) 铁佛(1) 四铺(2)
任集、朱口 岳集 五铺、三铺
013-2030) 中心 2 村
(153
体规示划文(件) )
五沟(1) 白沙 双堆(4) 陈集、罗集、三和、槽坊 规划区(9) 陈圩、干庄、杨庄、留古、火神庙,蒙村,龙北、龙沱、龙桥
姚湖、刘油坊、大高、四里、沈桥、徐楼、徐庙、沈圩、夹河、湖沟、石集、陈口、高皇、张 临涣(39) 楼、梁庙,胜利、双沟、淮海、建元、大李、大庄、大殷,楼坊、陈楼、刘圩、代庙、秦口、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
一、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市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统筹区 域、城乡和矿地建设,并有效落实上位规划,指导濉溪县域城乡建设有序、持续、科学发展,对《濉 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年)》进行修编。
(二)规划原则
(三)空间管制分区
县域空间管制分四区:现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2013-2030) 城市总(体公规示划文(件) 县 溪 濉
(四)县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县域内构建“一区两群、两轴两带”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2
一区:以濉溪县城、刘桥镇和共建产业园区组成的规划区作为淮北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 产业、交通和设施一体化,百善纳入城市规划区的一体化发展区,四铺、铁佛定位为远景一体化发展 区。
两轴两带:强化发展沿 202 省道、303 省道城镇发展轴,并逐步培育沿濉刘公路、沿浍河两条城 镇发展带。
(五)城镇等级结构
在“一区两群,两轴两带”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形成“1124”的四级城镇等级体系。 1、规划区(县域中心):由濉溪主城、刘桥镇和百善镇北部(不含镇区)组成的中心城区规划区。
2、规划临涣副中心近期人口达到 6 万人,远期人口达到 8 万人。其中浍河新城近期人口达到 3 万人,远期人口达到 4 万人。
3、规划中心镇近期人口达到 1.5-2 万人,远期达到 3-5 万人。 4、规划一般镇近期人口达到 1-1.5 万人,远期达到 1.5-2 万人。 5、单列产业人口:为落实省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工程,依据省有关政策,对濉芜共建 产业园和临涣工业园建设带来的产业人口予以单列,共计 16 万人(其中濉芜共建产业园 9 万,临涣
—
—
●
●
〇
〇
—
●
〇
—
—
—
—
—
—
●
●
●
—
—
—
●
●
〇
〇
—
—
—
—
—
●
●
●
●
●
配置弹性:必须配置●,可选择配置〇,不需配置—
6
1、基础公共教育发展规划
(1)规划目标 贯彻“学前教育标准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特殊教育公平化、成人教育终身化” 的教育发展战略,建设安徽省教育强县。 (2)教育设施布局 按“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镇区集聚、小学向中心村集聚”的原则调整教育设施布局,近期搬 迁位于塌陷区的学校,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新建。 小学:全县设置不少于 80 所完小,按 1-1.5 万人 1 所标准配置,服务半径宜为 500-800 米;原则 上不新增完小或教学点,对各新市镇镇区、中心村小学覆盖盲区和就学时距超过 40 分钟的教学点予 以保留或规划新增;其余规模较小(<1000 人)的村庄,近期与周边小学进行合并;规模较大的近期 保留,远期撤并到镇区、乡政府驻地或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庄; 初中:主城、新城和新市镇按 3-5 万人 1 所配置,一般镇按 1 镇 1 所配置,服务半径宜为 1000-1500
市总 公 (九)县域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城 ( 按城市级(主城/新城)、镇级(新市镇/一般镇)和村级(一般集镇/中心村/自然村)等三大等级
县 落实“基础保障和服务提升”两大服务内容配置,形成“两类三级”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
溪
表 3 濉溪县公共服务配置体系
濉 配置
内容
设置项目
濉溪 主城
临涣(含浍 河新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〇
0) ●
●
〇
〇
3 ●
●
〇
〇
0 ●
●
〇
〇
-2 ●
●
●
●
3●
●
●
●
1●
●
●
●
20●
●
●
●
● 〇 〇 〇 〇 ● ● ● ●
社会 保障
住房 保障
互联网
●
●
●
●
( 社会救助
●
●
●
●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
〇
〇
划 件 社会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
文 祁集、小湖、韩村、海孜、杨柳、孙疃村、柳孜、任集、朱
17
一般集镇
体 口、岳集、五铺、三铺、白沙、陈集、罗集、三和、槽坊
示 94
中心村
-
总 公 农村人口合计
57
50
城市 ( (七)城镇职能结构
1、中心城区为皖北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淮北都市区生态宜居城市、濉溪县政治、经济、文化
县 中心。 溪 2、临涣副中心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淮北市南部副中心、未来
濉 皖北中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增长极。 3、新市镇是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县域核心型城镇,是临近都市区的卫星城镇和服务于周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乡镇、农村地区的中心城镇。其中:
百善新市镇是淮北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商贸物资集散中心,是淮北都市区南部的交通门户和
近郊卫星城镇。
南坪新市镇为宿淮一体化发展的门户地区,县域南部以发展商贸、工业、居住为主的现代化综合
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合率达 100%,各级综合医院和卫生院总床位数不低于 6 千张,千人医
( 生数不低于 3 人,全县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指标位于全省先进水平。 ) (2)医疗设施布局 划 件 新增县级综合医院 2 所,设在濉溪主城和临涣镇区,实施县级综合(专业)医院提升工程,增加
型城镇。
4、一般镇的职能分为农贸型、综合型、工贸服务型三大类型。其中铁佛和四铺为农贸型城镇,
双堆集为综合型城镇、五沟为工贸型城镇。
4
(八)村庄体系结构
分为一般集镇和中心村两级。规划一般集镇 17 个、中心村 153 个。
表 2 乡村地区聚落发展一览表
等级
乡镇
名称
临涣(6) 祁集、小湖、海孜、韩村,杨柳、孙疃
1、县域
( 濉溪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 1981 平方公里。 ) 2、城市规划区范围 划 件 包括濉溪镇、刘桥镇和百善镇北部的徐楼地区,总面积 198.5 平方公里。 规 3、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体 文 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县行政边界,南至老巴河,西至规划利民路,东至县行政边 示 界,东南至规划荷花路,总面积 65.9 平方公里。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县域总人口 2020 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 120 万人左右,城镇人口 63 万人;2030 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 130 万人 左右,城镇人口 80 万。
1
2、县域城镇化水平 规划 2020 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 53%;2030 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 62%。
配置弹性
新市 一般
镇
镇
一般 集镇
中心 村
自然 村
幼儿园
●
●
●
●
●
●
〇
基 公共 础 教育 保 障 类 医疗
卫生
小学 初中 高中 特殊学校 综合医院 妇幼保健院 卫生院
●
●
●
●
●
●
〇
●
●
●
●
—
—
—
●
●
〇
—
—
—
—
●
—
—
—
—
—
—
●
●
〇
—
—
—
—
●
●
〇
—
—
—
—
—
—
●
●
—
—
—
5
卫生服务站/卫生室
●
●
●
●
●
●
●
文化馆
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
) 2、区域协调、市县融合原则 0 3、城乡一体、矿地统筹原则 3 4、资源节约、发展集约原则 20 (三)规划期限 -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3-2030 年,其中:近期:2013-2020 年;远期:2021-2030 年;远景展望至本 3 世纪中叶。 201 (四)规划范围
0) 2、副中心:由临涣镇区和浍河新城组成的市域副中心。 3 3、中心镇:包括百善、南坪两个新市镇。 2013-20 4、一般镇:包括铁佛、双堆、五沟和四铺镇四个镇。
城市总(体公规示划文(件) 县 溪 濉
(六)城镇规模结构
1、规划濉溪规划区(含现刘桥镇)近期人口达到 36 万人,远期人口达到 43 万人。其中中心城 区近期人口达到 34 万,远期人口达到 40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