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课程设计
ANSYS课程设计报告6-11

设计报告目录第1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程设计的意义、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程设计研究的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第2章 ANSYS详细设计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基于ANSYS分析的简要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设计结果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得到实验模型的应力应变分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报告第1章概述1.1 课程设计的意义、目的1)ANSYS模态分析用于确定设计结构或机器部件的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他们是承受动态载荷的重要参数,也可作为其他动力学分析的起点,是进行谱分析或模态叠加法普响应分析或瞬态动力学分析所必需的前期分析过程。
模态分析在动力学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在谱响应分析、175mm 175mm 150mm5mm25mm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分析过程中均要求先进行模态分析才能进行其他步骤。
ansys课程设计题目

ansys课程设计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员掌握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具备利用ANSYS进行工程分析和仿真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ANSYS软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功能;(2)掌握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前处理、求解和后处理;(3)熟悉ANSYS在结构分析、流体力学、热力学等领域的应用;(4)了解ANSYS软件在工程实践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2.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ANSYS软件的安装和配置;(2)能够熟练操作ANSYS软件进行简单的工程分析和仿真;(3)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问题,合理选择ANSYS软件的求解器和参数;(4)能够对ANSYS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员对ANSYS软件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树立正确的工程仿真观念,认识到仿真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ANSYS软件概述:介绍ANSYS软件的发展历程、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2.ANSYS软件安装与配置:讲解ANSYS软件的安装步骤、配置方法和常见问题解决;3.ANSYS基本操作:包括前处理、求解和后处理;4.ANSYS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讲解ANSYS在结构分析中的基本操作和实例分析;5.ANSYS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讲解ANSYS在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操作和实例分析;6.ANSYS在热力学中的应用:讲解ANSYS在热力学中的基本操作和实例分析;7.工程实践案例分析:分析ANSYS软件在工程实践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ANSYS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2.操作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学员掌握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员了解ANSYS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ansys课程设计外壳

ansys 课程设计外壳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NSYS外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ANSYS软件进行外壳结构的模拟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外壳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
3.学习外壳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原理和方法。
4.掌握外壳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5.能够熟练操作ANSYS软件,建立外壳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6.能够进行外壳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析,并得出结果。
7.能够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价,提出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壳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外壳结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包括软件的安装、启动和基本操作界面。
3.外壳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原理和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4.外壳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计算方法:包括应力、应变和位移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5.外壳结构分析实例:包括实例的选择、分析和优化方案的提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外壳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外壳结构分析的具体应用和优化方案。
3.实验法:通过操作ANSYS软件进行外壳结构的模拟和分析,使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ANSYS软件和计算机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课程设计ANSYS有限元分析(最完整)

有限元法分析与建模课程设计报告学院 : 机电学院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 ****学生: * ***学号 :2012011****2015-12—31摘要本文通过ANSYS10。
0建立了标准光盘的离心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速旋转的光盘引起的应力及其应变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经典弹性力学知识来介绍ANSYS10。
0中关于平面应力问题分析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
力求较为真实地反映光盘在光驱中实际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为人们进行合理的标准光盘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ANSYS10.0;光盘;应力;应变。
目录第一章引言 (1)1。
1 引言 (1)第二章问题描述 (2)2.1有限元法及其基本思想 (2)2.2 问题描述 (2)第三章力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3。
1设定分析作业名和标题 (3)3。
2定义单元类型 (4)3.3定义实常数 (7)3。
4定义材料属性 (9)3。
5建立盘面模型 (11)3。
6对盘面划分网格 (19)3.7施加位移边界 (23)3.8施加转速惯性载荷并求解 (26)第四章结果分析 (28)4。
1 旋转结果坐标系 (28)4。
2查看变形 (29)4。
3查看应力 (31)总结 (35)参考文献 (35)第一章引言1.1 引言光盘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发展迅速的产业之一,认真研究光盘产业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是一件非常迫切的工作。
光盘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强,宏观调控要求高,因此,对于光盘产业的总体部署、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等问题,包括节目制作、软件开发、硬件制造、节目生产、技术标准等。
在高速光盘驱动器中,光盘片会产生应力和应变,在用ANSYS分析时,要施加盘片高速旋转引起的惯性载荷,即可以施加角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ANSYS施加边界条件时,要将内孔边缘节点的周向位移固定,为施加周向位移,而且还需要将节点坐标系旋转到柱坐标系下.本文通过ANSYS10.0建立了标准光盘的离心力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速旋转的光盘引起的应力及其应变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经典弹性力学知识来介绍ANSYS10。
ansys课程设计板凳

ansys课程设计板凳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ANSYS进行简单的工程分析和模拟。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ANSY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理解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ANSYS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网格的划分、加载和求解,并能够解读分析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分析和模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模拟的实际应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1.1 ANSYS软件的启动和界面介绍1.2 文件的基本操作1.3 单元类型的选择和定义第二章: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2.3 有限元分析的数学模型第三章:工程模拟的实际应用3.1 结构分析的应用实例3.2 热分析的应用实例3.3 流体动力学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理解和操作演示,实验设备用于实际操作和验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提问,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项目任务,考试为课程结束时的闭卷考试。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的评估标准和比重如下: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30%包括课后练习和项目任务,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40%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ansys改进意见课程设计

ansys改进意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NSYS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2. 掌握ANSYS软件在工程问题中的建模、求解和结果分析的基本步骤;3. 学习如何运用ANSYS进行结构静力学、动力学性能分析;4. 掌握ANSYS软件的优化功能,能够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分析精度和效率。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ANSYS软件,完成模型的建立和求解;2. 学会运用ANSYS进行常见工程问题的分析,如应力、应变、位移等;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分析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分析软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工程分析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待分析结果客观、公正;4. 引导学生关注工程领域的前沿动态,提高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ANSYS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ANSYS软件的操作技巧,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ANSYS软件概述:介绍ANSYS软件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ANSYS软件操作基础:讲解ANSYS软件的安装、启动、界面认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章节:第二章 ANSYS软件操作基础3.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介绍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理解ANSYS软件的求解过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4. 建模与网格划分:讲解ANSYS软件中的建模方法、网格划分策略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四章 建模与网格划分5. 结构静力学分析:介绍结构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步骤、求解参数设置及结果解读。
ansys课程设计-实例

ANSYS课程设计实例一连杆的受力分析一、问题的描述汽车的连杆,厚度为0.5in,在小头孔内侧90度范围内承受P=1000psi的面载荷作用,用有限元分析该连杆的受力状态。
连杆的材料属性:杨氏模量E=30×106psi,泊松比为0.3。
由于连杆的结构对称,因此在分析时只采用一半进行即可,采用由底向上的建模方式,用20节点的SOLID95单元划分。
二、具体操作过程1.定义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2.生成俩个圆环面⑴生成圆环面: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 Creat>Areas Circle>By Dimension,其中RAD1=1.4,RAD2=1,THETA1=0,THETA2=180,单击Apply,输入THETA1=45,单击OK。
⑵打开面号控制,选择Areas Number为On,单击OK。
3.生成俩个矩形⑴生成矩形: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 Creat>Areas Rectangle>By Dimension,输入X1=-0.3,X2=0.3,Y1=1.2,Y2=1.8,单击Apply,又分别输入X1=-1.8,X2=-1.2,Y1=0,Y2=0.3,单击OK。
⑵平移工作平面:Utility Menu>WorkPlane>Offset WP to>XYZ Location,在ANSYS输入窗口的魅力输入行中输入6.5,按Enter确认,单击OK。
⑶将工作平面坐标系转换成激活坐标系:Utility Menu>WorkPlane>Change Active Cs to>Working Plane。
4.又生成圆环面并进行布尔操作⑴生成圆环面: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 Creat>Areas Circle>By Dimension,其中RAD1=0.7,RAD2=0.4,THETA1=0,THETA2=180,单击Apply,输入THETA1=135,单击OK。
Ansys课程设计

图1-11
图1-12
图1-13
图1-14
(4)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ing Tool命令,弹出如图1-15 Meshing Tool对话框,在Meshing Tool对话框中选择Mesh,弹出如图1-16所示Mesh Lines对话 框中选择Pick All。结果显示如图1-17所示。
图1-20 选择 模态分析类 型 图1-21 选择模态提取方 法
4)弹出如图1-22所示的对话框。该对话框的功能是设定起 止频率。此例中设置为2000,单击[OK]即可。 (5)选择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命令, 开始计算。弹出如图1-23所示的对话框,单击[OK]即可。计 算结束后,会弹出一个结束对话框,单击[Close]即可。
图1-6 定义单元类型
(3)单击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的Apply按 钮确认当前单元并重新应用此对话框。继续在Library of Element Types项的左列表框中选择Structural Link 选项,在右列表框中选择2D spar 1选项。 定义材料属性 (1) 选择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命令,开始定义单元的材料性 质,弹出如图所示的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 对话框。在右边的的可选材料模型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框中选择 Structural→Linear→Elasticl→Isotropic,及线弹性 材料,开始定义材料1。
图1-1 在活动坐标系中定义关键 点
定义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应用软件基础题目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院系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工程力学091班学生姓名王亚洲指导教师梅群日期2012-09-05目录第一章概述 (1)1、研究问题的目的及内容 (3)1.1、研究问题的目的 (3)1.2、研究的内容 (4)1.3、PLANE82单元介绍 (4)第二章计算实例分析 (5)1、问题描述 (5)2、问题分析 (5)3、ANSYS求解步骤 (5)3.1定义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 (5)3.2设置计算类型 (6)3.3设置单元类型 (6)3.4定义材料参数 (6)3.5生成几何模型 (6)3.6进行网格划分 (7)3.7施加均布力、施加约束 (8)3.8分析计算 (9)3.9绘制图 (9)4、问题结果及分析 (11)5、总结 (11)参考文献资料 (12)程序清单 (12)第一章概述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传统的产品设计技术目前已远远不能满足产品的功能和市场的要求。
而现代设计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以网络为基础,建立在现在管理之上,运用工程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实现计算机结果最优化,设计过程高效化的设计技术,它是传统设计技术的延伸和发展,它使传统设计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
有限元法最早可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
Courant第一次应用定义在三角区域上的分片连续函数和最小位能原理来求解St.Venant扭转问题。
现代有限单元法的第一个成功的尝试是在 1956年,Turner、Clough等人在分析飞机结构时,将钢架位移法推广应用于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给出了用三角形单元求得平面应力问题的正确答案。
1960年,Clough进一步处理了平面弹性问题,并第一次提出了"有限单元法",使人们认识到它的功效。
有限元法已成为非常普及的数字化分析方法,国际上已发布了众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因此,甚至可以说只要你能够进行工程设计和画图,就可以进行有限元分析。
因为在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软件平台基础上,有限元分析完全可以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
优化设计英文名是optimization design,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设计方法。
它以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有限元方法担当重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限元法的应用已由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扩展到空间问题、板壳问题,由静力平衡问题扩展到稳定问题、动力问题和波动问题。
分析的对象从弹性材料扩展到塑性、粘弹性、粘塑性和复合材料等,从固体力学扩展到流体力学、传热学、电磁学、声学等连续介质领域。
在工程分析中的作用已从分析和校核扩展到优化设计,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有限元方法已在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地下建筑、地震、热传导、化学反应中物质的传递和扩散以及流体和结构相互作用等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有限元方法经过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工作已经使其不断成熟完善,从而变成工程分析中一种最有效的数值方法之一。
应用此方法在对于连续介质问题分析时,首先要将求解域离散化,然后中心工作是单元构造或者列式分析。
此后的工作可以认为是程式化的工作,即组装总体方程和求解此方程,在解方程时要用到数值积分。
变分原理在有限元方法中有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场合依据变分原理可以给出总体方程合理性的满意解释。
创建新型单元的工作仍在不断进行,人们始终没有放弃构造新型的功能更强、性质更优的单元的努力。
本课程设计以国际上著名的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有限元法做简单的介绍。
1、研究问题的目的及内容本课程设计是工程力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在学生学习完《应用软件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1.1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应用软件基础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从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几个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限元方法的实质;(3)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工具,并具备初步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4)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建模分析的优良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2 研究的内容: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给定条件的平面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
(1)利用面单元研究薄板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2)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薄板受力时的应力分布;(3)根据ANSYS计算结果进行应力变形分析。
1.3 PLANE82单元介绍PLANE82是2维4节点单元(PLANE42)的高阶版本。
对于四边形和三角形混合网格,它有较高的结果精度;可以适应不规则形状而较少损失精度。
本8节点单元具有一致位移形状函数,能很好地适应曲线边界。
本单元有8个节点,每个节点有2个自由度,分别为x和y方向的平移,既可用作平面单元,也可以用作轴对称单元。
本单元具有塑性、蠕变、辐射膨胀、应力刚度、大变形以及大应变的能力。
有多种打印输出选型可用。
关于本单元的更多细节见ANSYS公司理论手册中的PLANE82。
关于能承受非轴对称载荷的轴对称单元的说明见PLANE83。
"PLANE82单元几何"中给出了本单元的几何形状,节点位置和坐标系。
将节点K,L和O定义为同一节点可以形成三角形单元。
类似的,但只有6个节点的单元是PLANE2。
第二章计算实例分析1、问题描述已知:边长为2m的正方形薄板,对角线上有三个直径为50mm的小孔,其圆心将对角线四等分,材料弹性模量E=80GPa,泊松比μ=0.25,在均布力q=80KN/m作用下。
图形如下所示:图2-1 带孔薄板2、问题分析对于涉及薄板的结构问题,若只承受薄板长度和宽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荷载时(厚度方向无荷载),一般沿薄板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变化可不予考虑,即该问题可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将单元关键字设置为平面应力属性)。
本次课程设计选用PLANE82单元进行求解计算。
3、ANSYS求解步骤3.1 定义工作文件名和工作标题1)Utility Menu→File→Change Jobname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T4,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2)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ansys of plate stress with three small circle,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3.2 设置计算类型ANSYS Main Menu→Preferences…→Select Structural→OK3.3 设置单元类型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出现Element Type对话框,单击Add→Structural Solid→Quad 8Noded 82(PLANE82),其他默认选项,单击OK关闭列表框,并关闭Element Type对话框。
图2-2 单元类型3.4 定义材料参数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EX:8e10,PRXY: 0.25→OK并关闭材料定义菜单。
图2-3 材料参数3.5 生成几何模型1)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Areas→Rectangle→ByDimensions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依次输入(0,2)、(0,2),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2)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Keypoints→Fill between KPs出现对话框依次选取对角线上两点(1和3点),点击OK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以此输入3,5,1,1如图所示:图2-4 创建四等分点点击OK关闭对话框。
3)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SolidCircle选取关键点5后在Radius中输入0.025,单击OK完成圆面的建立4)重复3)操作分别选取关键点6、7。
5)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Subtract→Areas→单击面→Apply→单击圆→OK,依次从面上删除三个圆。
完成模型的建立,如下图所示:图2-5 带孔薄板模型3.6 进行网格划分1)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 Tool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SizeControls选项区Lines选项后的Set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Pick Al l按钮,弹出对话框后在Element edge length文本框中输入0.02单击OK按钮,完成对边的分割控制。
图2-6 单元尺寸2)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 Tool,点选Free和Quad,单击Mesh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Pick All按钮,完成网络划分,如图所示:图2-7 划分网格3.7 施加均布力ANSYS 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Pressure→OnLines 分别选择左端和右端的线施加80000N/m的分布力。
3.8 分析计算1) ANSYS 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New Analysi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选Static选择静力分析。
2)ANSYS 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屏幕上出现一个状态窗口。
浏览窗口内的信息,然后选择File菜单内的Close项关闭该窗口→按下OK按钮,开始求解→关闭求解结束时出现的信息窗口3.9 绘制图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依次查看von Mises stress及displacement vector sum。
并查看薄板的变形图。
图2-8 变形图图2-9 位移图图2-10 应力图4、问题结果及分析表2-1 结果分析不再是均匀的,在孔的附近应力骤然增加,而离孔稍微远处的应力逐渐下降并趋于均匀。
5、总结本次课程设计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