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一、判断南、北半球 1、判读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从地球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据此可归纳: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
2、应用分析【例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哪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分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图示地区等温线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
二、判断温差 1、判读规律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
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2、应用分析【例2】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温差大小。
【分析】第(1)题:1月代表我国冬季,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特征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我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小于南方;②冬季,我国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③冬季,我国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
第(2)题:从甲、乙两地等温线疏密度看,甲地等温线较乙地密集,所以甲地气温差异比乙地大。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读规律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 课件

记忆: 点北陆北 点南陆南
海洋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二、等温线综合判读 (总结)
8、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 ①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
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②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谢谢!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气温低于周围地区
气温随纬度升高而 降低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 气温随距海远近而 变化
主要影响因素
季节因素(冬夏) 地形因素(缓陡) 盆1 地
山1 地、高原
太1 阳辐射
地1 形
海1 陆热力差异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
实战演练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温线图,甲地的地形可能是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左图分析:等温线通过甲地时向低纬凸,气温比相邻低,
是地势较高的地方,地形应是山地。答案:A。
①疏——温差小 ②密——温差大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

读
①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 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图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板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2.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模
板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2.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等温线弯曲的判读规律: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
读
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图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模
板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2.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判读
学习目标
1、掌握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数值及递变规律、延伸方向、弯曲、疏密) 及影响因素。 2、等温线时空变化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3、学会各种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1.判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数值大小一般与纬度位置、地势高低、寒暖流等因素
读
有关
图
根据数值大小求气温差 根据气温数值变化判断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解析: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影响的主要因素: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 南方大于北方,且昼长南方大于北方,北方受冬季风的影 响较大。因此越往北气温越低,等温线的数值越往北越低;
延伸方向
由于全球海陆位置、地形状况等因素并不单一,因此使等温线在实际 上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分析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我们不难看出影响等 温线的主要因素: 1、若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受纬度(即太阳 辐射)的影响显著; 2、若等温线与纬线斜交(或者说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受海陆位 置影响较大; 3、如果等温线与山地、高原的边缘(或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受地 形、地势影响较大。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 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 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3、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5、利用等温线判断季节
1月 7月
1月 7月
A
陆地
B
赤
C D
道
海洋
北半球:
规律:高温高纬凸,低温低纬凸
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 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 7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 海洋上则向南(低纬)凸。
陆地
海洋
100C
2、判断南北半球
14
10
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南半球
3、判断温差大小
规律如下: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一
等温线图判读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例】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 地的气温为 ℃,E地的气温约为 ℃。
2、利用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
中心气温较低—山地 中心气温较高—盆地
山地
等温线局部小范围闭合
—地形影响
(大致与等高线重合) 0℃ 4 0℃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4℃ 若闭合等温线是0℃,中心气温 -4℃ <T< 0℃,地形上是山地 若闭合等温线是4℃,中心气温 4℃ <T< 8℃ ,地形上是盆地
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与 纬线方向 基本一致,东西向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北半球
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南半球
3、利用等温线的疏密判定温差
密集—温差大 稀疏—温差小
等温线冬季 密集 ,夏季 稀疏; 等温线温带 密集 ,热带、寒带 稀疏 ; 等温线陆地 密集 ,海洋 稀疏 ;
等温线图的判读

二.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㈠、等温线图的判读:1. 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1)、由于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数值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下垫面性质较为均一。
(3)、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地>海洋,冬季:陆地<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或南)半球时,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或南)弯曲,海洋相反。
反之亦然,如果大陆等温线向北(或南)弯曲,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或南)半球。
(4)、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值)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值)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5)、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高纬)方向弯曲。
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低纬)方向弯曲。
2. 等温线图的判读:(1)等温线的疏密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纵观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④、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2)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高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归纳如下:(3)等温线的走向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分析出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高考地理专题1.5 等温线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知识点拨]1.等温线分布图读图技巧等温线是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图示之一。
等温线图是考查气温分布特征及成因、气温时空变化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查区域气候特征的主要载体。
在高考试题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
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等温线图上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左图为北半读数值变化,辨南、北半球球读取图中气温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图中气温差。
如左图中最低气温在8~10 ℃,最高气温在24~26 ℃,气温差在14~18 ℃之间(1)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读数值特征,辨温差大小辨月份、海陆(2)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1)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读弯曲变化辨洋流、地势出。
(2)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则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如图甲)(3)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若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则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如图乙)(1)判断气温数值大小甲地气温介于20~22℃,乙地气温介于16~18℃。
判读方法可采用辨数值读闭合大小,析地形类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判断地形类型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如左图中乙为山地。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如左图中甲为盆地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答案解析
01
案例分析
03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
对某地区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气候类型及特点。
01
2015年高考地理真题
对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进行判读,分析该地区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02
2016年高考地理真题
根据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判断该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对气温的影响。探究其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01
总结与展望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识别等温线的走向和弯曲,判断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分析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气温梯度变化。
利用等温线数值判断气温异常区域。
等温线图的应用
判断地形地貌特征,如山脉、盆地、平原等。
01
02
探究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如农业、城市规划、交通线路等。
分析气候类型和特点,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总结词:在判读等温线图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如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气温变化趋势、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判断气温梯度大小、根据等温线的闭合中心判断温度异常区域等。
01
等温线图的应用
根据等温线图的分布特征,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总结词
通过分析等温线的走向和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如果等温线比较密集,则表示温度变化较大,多为大陆性气候;如果等温线比较稀疏,则表示温度变化较小,多为海洋性气候。此外,还可以结合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进一步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农业种植区的分布与等温线有一定的关系,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区一般分布在等温线的中值附近,而水果种植区的分布则与等温线的密集程度有关。工业和人口分布也与等温线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工业和人口密集区会出现在等温线弯曲较大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讲解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A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C )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C
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5—7题。
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 (2)温带密,热带疏:
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
陆地表面形态复杂,等温线密集且较曲折; 海洋表面性质均一,等温线稀疏且较平直;
4、利用等温线图判洋流流向和性质
120 C 140 C 160 C
160 C 140 C 120 C
160 C 140 C 120 C
8.八个国家中,沙漠面积广布的两个国家是 ( B)
A.喀麦隆、苏丹 B.苏丹、纳米比亚 C.赞比亚、南非 D.纳米比亚、南非 9.右图中 M 为一月份 20℃等温线分布状况,
虚线 L1、 L2、 L3、 L4等温线弯曲符合实 际情况的是( ) C
A. L1、 L3 B. L2、 L3 C. L1、 L4 D. L2、 L4
5.对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A地气温大于28°C,B地气温小于28°C
B.A处为山地、B处为盆地
C.A、B两处均为山地
D.A地气温高于M地
6.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D)
A.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
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温线向高纬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专题讲解
1.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3.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d B.C C.b D.a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下图为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甲、乙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
读下图,完成3—4题。
3.导致该地当日25℃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B.海拔C.气压D.坡向
4.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M、N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上午,M地的谷风比N强B.M、N两地日照时间相同
C.下午,N地的山风比M弱D.M、N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
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
C.太阳辐射D.地面状况
6.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海陆D.地形
下图为8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M处寒暖流交汇,等温线密集
B.N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C.O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D.P处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
8.据图中等温线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是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B.中低纬海区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高
C.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
D.若①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处的,则出现拉尼娜现象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
据此完成9—10题。
9.该等温线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的月份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1月2时B.l月11时C.7月2时D.7月11时
10.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洋流B.洋流、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地形D.海陆分布、大气环流
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气温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
下图为世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单位:℃)。
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 )
A.0<P<10 20<Q<30
B.-10<P<0 30<Q<40
C.0<P<10 30<Q<40
D.-10<P<0 20<Q<30
12.造成甲、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洋流B.纬度、地形
C.海陆位置、地形D.纬度、洋流
二、综合题
13.下图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2)描述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分析其形成原因。
(4)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C 2.D
【解析】1.1月图中主要盛行西北风,风经过渤海时水汽增加,在b处受地形抬升降水增多,所以冬季降雪最多,选择C。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看西北地区低,东南高,地势高气温低,说明地势东南低西北高,A错;东南部等温线密度小,地势起伏小,B错;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大,山东半岛地势崎岖,C错;西部地区气温变化大,且较平直,说明大部分沟壑纵横,D对。
【答案】3.D 4.B
【解析】3.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信息可知,当地为南北延伸、向南敞开的山谷,且坡度均匀。
再结合图中等温线与等高线弯曲大体一致情况,可推知该地温度分
布受地形起伏影响大,同时考虑上午、下午太阳光与甲、乙两坡面及朝向的夹角关系、时间先后顺序,进而可知图中25℃等温线乙为下午16时的、甲为上午10时的,即M坡上午为阳坡,下午为阴坡,N坡相反。
答案选D。
4.在夜晚时,甲乙两坡第二天早晨的最低温是接近的,但是上午M坡先于N坡接受光热,且温度上升快,N坡后升温,所以上午M坡对流强于N坡,谷风强于N坡,A错误;正午以后,M坡与阳光的夹角减小,逐渐变为阴坡,气温提前下降,而N坡正被太阳照射,太阳光线与坡面夹角增大,气温继续上升,可能会形成N坡最高温高于M坡、最高温时刻晚于M坡现象,D错误,下午对流N坡强于M坡,白天以谷风为主,C错误,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 M、N两地日照时间相同,B正确,故答案选B项。
【答案】5.C 6.D
【解析】
5.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根据图示①处气温高,②处气温低,主要原因是①处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原因是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答案】7.C 8.C
【解析】7.O处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洋流上升过程中从海底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吸引鱼群在此聚集,形成大型渔场,故C项正确。
M处有南赤道暖流流经,没有寒流流经,A项错误。
N处有西风漂流,但等温线与纬线平行是由于海洋面积广大,B项错误。
P处受暖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D项错误。
8.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下垫面性质较均一,A 项错误。
中低纬度大部分海区同纬度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低,B项错误。
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在28℃以上,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在18℃以上,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应比北半球大,故C项正确。
若①地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地,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D项错误。
【答案】9、D10、C
【解析】考查等温线判读,区时计算,影响气温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
9.读图,图示区位于中纬度地区,等温线的气温值较高,说明此时是夏季,A、
B错。
此时气温分布状况是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可能是夜晚,该地处在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时,C项中求出该地时间是13时,是白天时间排除C;D项中求出该地时间是22时,D符合。
故选D。
10.结合前面分析,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海陆分布。
在该纬线西部有闭合等温线分布,说明是地形影响形成。
所以C对。
大气环流、洋流的影响小。
故选C。
答案11.B12.A
解析11.图示等温线间距是10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Q地处北非,是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判断Q的温度在30 ℃~40 ℃;P地处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温度在-10 ℃~0 ℃。
12.乙地年均温高于同纬度地区;乙地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处在中纬度西风带的控制下,温和多雨,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地处大陆东部,冬季受寒冷冬季风的影响强,降温明显。
13【答案】(1)从西南向东北气温递减、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盛行西风。
(2)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3)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4)(本图地区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纽芬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流过,减温减湿,气温较低。
【解析】(1)读图,图示1月份等温线大致从西南向东北气温递减,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递变方向受盛行西风影响,北半球盛行西风是南风。
从西南风的影响减弱,所以气温较低。
(2)读图,7月等温线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
(3)图中15℃等温线是夏季等温线,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在两岛中间表现为向南弯曲。
(4)图示地区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
流流过,增温增湿,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纽芬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沿岸拉布拉多寒流流过,减温减湿,气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