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病情观察与处理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

急性特重型评估、功能训练、心理支持等。
通过长期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可以有所改善,转归评价是评 估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和危害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损伤严重、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颅脑损伤。 特重型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昏迷、颅内高压、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评估与监测
1
神经状态评估
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的观察和评估。
2
生命体征监测
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
本演示文稿将为您介绍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定义 和分类、评估与监测、基础护理措施、并发症及其检测和处理、神经病学护 理与功能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和转归评价。
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颅脑损伤是指头颅及其内容物因外伤性原因而受到机械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颅脑损伤分为轻、中、重和特重型。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检 测和处理
1
颅内高压
通过颅内压检测、药物治疗、呼吸机辅
脑水肿
2
助等方式处理。
通过卧床休息、脱水治疗、脑保护药物
等方式处理。
3
感染
通过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 经病学护理及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神经病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神经病学护理计划。 同时,通过康复科配合进行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影像学检查
包括颅脑CT、MRI等检查,了解损伤程度和脑部病变。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基础护理措施
环境创造
重症颅脑损伤不同阶段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s oⅣG L / me i Do n ni n g Z NG ⅣG J i a n  ̄u
D e p a r t me n t o f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 Wa n g j i n g H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l a S c i e n c e ,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1 0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e v e r e c r a n i o e r e b r a l i n j u r y i n t h e e a r l y , mi d d l e a n d
f i n a l s t a g e s o f d i s e a s e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n u r s i n g q u a l i t y a n d r e d u c e mo r t a l i t y b y t a k i n g s p e c i f i c n u r s i n g me a s u r e s .
2例( 2 / 3 ) , 死亡 2 例( 2 / 1 6) ; 晚期 出现 营养不 良 l 例( 1 , 1) , 死亡 1 例( 1 / 1 6 o 结论 重 型颅脑损 伤病情重 , 变化快 ,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常规护理
病房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流 通,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
境。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和营养需 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 证营养充足。
皮肤护理
定期翻身、按摩皮肤,防止压 疮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大小便护理
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清理排 泄物,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的发生。
避免剧烈运动
出院后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 头部和颈部的剧烈运动。
避免情绪波动
出院后应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引 起血压波动和加重病情。
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重型颅脑损伤的相关知识,包 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治疗期 和康复期。
自我护理技巧
做好心理护理
安抚患者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
体位护理
将患者床头抬高30°,以利于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
药物治疗
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 压的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和窒息 。
脑疝的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 征变化,以及头痛、呕吐等症状,判 断是否出现脑疝。
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药物使用
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出院后应继续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不要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
饮食调整
休息与活动
出院后应注意调整饮食,尽量选择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 物。
出院后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 劳累和剧烈运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危害
生命体征紊乱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循 环、神经等功能障碍,导致生命体征 不稳定,需要及时抢救。
意识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意识模糊、躁动 不安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颅内压增高
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可能导致颅内压 增高,严重时可能引发脑疝等严重并 发症。
康复效果
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状态可得到明显改 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四
心理状态变化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危重,可能出现焦虑、恐惧、抑郁 等心理状态变化。这些情绪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
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应采取多种心理护理措施。包括与患 者及家属沟通、提供情感支持、进行心理疏导等。
术后护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 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肺部感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呕吐等原因易发生肺部感染。预防 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
应激性溃疡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应激性溃疡。预防措施包括 早期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家属沟通与教育
家属培训
为患者家属提供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患者的 病情、治疗和护理需求。
家庭支持
为患者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患 者的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沟通技巧
教授患者家属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提高患 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为患者家庭提供社会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负担。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与观察

颅底骨折
(6)观察有无脑脊液耳鼻漏、眶周淤斑及乳突区 迟发性淤斑
❖ 有脑脊液耳鼻漏的病人,应观察流出液的量、色的 变化,护理时需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开放性颅 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常规应用抗生素;要注意保持 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垫无菌巾,尽可能避免挖 鼻孔、打喷嚏和咳嗽,严禁堵塞,用水冲洗耳、鼻及 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每日至少测 体温3次,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与观察
急救emergency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最常 见的疾病, 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亦远高于 其他病人, 也最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的发 生。
但在急危重时期快速、准确的护 理急救, 常能挽救病人生命。同时医护 要密切配合,忙中有序, 配合默契, 尽快 取得家属的信任, 减少纠纷隐患。
❖ 下病危、请各相关科室会诊:小儿科(PICU),耳鼻喉科 ,胸外科,胃肠外科,整形科
❖ 药物应用:脱水剂、抗生素、神经营养药物,营养支持, 3天后患者脱机,2周后请理疗康复科介入帮助促醒,3周后 患者清醒,认知度也在逐渐恢复中,右眼上睑下垂,右瞳 4.0mm,光反应(-),四肢活动自如
专人陪同检查
❖ 发现后颅窝骨折征象,应着重观察呼吸情况,谨防呼 吸紊乱和颈脊髓受压所致中枢性呼吸骤停。
并发症
(7)并发症:重型脑挫裂伤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 且常伴有胸腹部外伤或肢体骨折,随时可能死亡。 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有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癫 痫,其症状的控制、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意 义。
❖ ①应激性消化道溃疡患者,血压突降,提示消化道出 血,立即报告医生,查胃液常规+隐血及血常规,阳 性者嘱禁食水,接抗反流引流袋,同时从胃管内 注入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凝血酶或云南白药, 并静脉推注洛塞克等药物,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做好 输血准备,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常常导致患者昏迷、残疾甚至死亡。
对于这类患者,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下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护理的关键。
通过呼唤、刺痛等方式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如清醒、嗜睡、昏迷等,并记录意识变化的时间和特点。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等,这对于判断颅脑损伤的部位和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若发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应立即报告医生。
监测生命体征也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 15 30 分钟测量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
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如有呼吸不规则、潮式呼吸等,可能提示脑疝形成。
此外,还需关注患者的颅内压变化。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包括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主诉头痛,因此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的观察尤为重要。
二、体位护理患者应采取头高脚低位,床头抬高 15 30 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昏迷患者应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每 2 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头部剧烈晃动,防止加重颅脑损伤。
三、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至关重要。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的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吸痰,痰液黏稠时可给予雾化吸入。
同时,要注意观察呼吸音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管道护理(一)脑室引流管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和脱落。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引流液为淡红色血性液体,若引流液颜色鲜红、量增多,可能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避免引流过度导致颅内压过低。
(二)输液管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调整。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护理进展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急性期的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护理的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护理进展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在急性期,病人的生命往往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的护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性期表现为昏迷和严重的意识障碍,病情的变化速度较快,患者生命体征也不稳定,一般有一定的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等,部分患者致死率较高,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近年来的文献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综述如下:一、病情观察研究指出[1],首先需要观察病人的神经系统状况。
这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
意识状态可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估,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可以观察是否有瘫痪或抽搐等症状,另有研究中指出[2]需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这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血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改变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或脑缺氧有关,体温的升高可能是颅内感染的征兆,此外,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这包括呼吸深浅、呼吸节律和呼吸音等。
呼吸深浅和节律的改变可能与脑干功能受损有关,呼吸音的异常可能是颅内出血或脑水肿引起的,必须观察病人的神经反射和肌力情况[3]。
这包括腱反射、病理反射和肌力测试等,腱反射和病理反射的改变可以反映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程度,肌力测试可以评估肢体的活动能力,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的病情观察内容涉及神经系统状况、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和神经反射肌力等方面,通过综合观察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病情观察与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病情观察与处理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3,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徘徊在36.3%~64.3%之间,占中青年人群组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是颅脑损伤整个救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其急性期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常因颅内压突然增高导致死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的关键。
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住了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着重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正确反映病情,为抢救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81例,女26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30.6岁,伤因:车祸伤63例、击伤15例、坠落伤18例、跌倒伤11例。
1.2 头颅CT扫描定位:脑挫裂伤36例,硬膜下血肿38例,硬膜外血肿24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颅底骨折27例,脑疝形成中线结构偏移9例。
1.3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44例,6-8分63例,均属重型颅脑损伤。
2 诊断与病情观察2.1 诊断尽早确立主要临床诊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就诊时,有昏迷,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很难全面准确了解病史,查明相关阳性和阴性体征。
对昏迷患者,查体时去尽身上衣物,有利于避免病情遗漏。
在稳定呼吸、循环的前提下,尽快完善头颅CT和其他检查。
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随时潜伏着病情恶化的危险,伤后6 h内头颅CT常不能全面反映颅脑损伤的伤情,应重视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动态CT检查,有利于尽早确立主要临床诊断,特别是枕部着地的重型颅脑损伤,其对冲伤常进行性加重,应特别予以警惕。
2.2 意识状态观察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昏迷,我们一般利用语言和物理刺激来判断,即定时唤醒病人作简单对话,如无反应进一步用疼痛刺激,压迫眶上神经与手捏胸大肌的外侧缘等方法观察病人反应,同时可观察肢体活动及各种吞咽反射,咳嗽反射以及有无大小便失禁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病情观察与处理
发表时间:2011-05-12T14:56:22.5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宏瑜[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3,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徘徊在36.3%~64.3%之间
王宏瑜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20-02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期病情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3,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徘徊在36.3%~64.3%之间,占中青年人群组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是颅脑损伤整个救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其急性期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常因颅内压突然增高导致死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的关键。
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住了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着重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正确反映病情,为抢救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81例,女26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30.6岁,伤因:车祸伤63例、击伤15例、坠落伤18例、跌倒伤11例。
1.2 头颅CT扫描定位:脑挫裂伤36例,硬膜下血肿38例,硬膜外血肿24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颅底骨折27例,脑疝形成中线结构偏移9例。
1.3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44例,6-8分63例,均属重型颅脑损伤。
2 诊断与病情观察
2.1 诊断尽早确立主要临床诊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就诊时,有昏迷,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很难全面准确了解病史,查明相关阳性和阴性体征。
对昏迷患者,查体时去尽身上衣物,有利于避免病情遗漏。
在稳定呼吸、循环的前提下,尽快完善头颅CT和其他检查。
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随时潜伏着病情恶化的危险,伤后6 h内头颅CT常不能全面反映颅脑损伤的伤情,应重视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动态CT检查,有利于尽早确立主要临床诊断,特别是枕部着地的重型颅脑损伤,其对冲伤常进行性加重,应特别予以警惕。
2.2 意识状态观察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昏迷,我们一般利用语言和物理刺激来判断,即定时唤醒病人作简单对话,如无反应进一步用疼痛刺激,压迫眶上神经与手捏胸大肌的外侧缘等方法观察病人反应,同时可观察肢体活动及各种吞咽反射,咳嗽反射以及有无大小便失禁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如昏迷后清醒以后再次出现昏迷,且昏迷呈进行性加深或当时无昏迷而以后转昏迷,多由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或伴发脑疝所致,如颅脑损伤后立即出现昏迷多表示原发性脑损伤严重。
2.3 瞳孔观察瞳孔是颅脑损伤最重要的观察内容。
如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正常说明病情稳定。
如双侧瞳孔缩小随之呈进行性扩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同时有脑受压征象,反映瞳孔扩大的一侧幕上有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水肿。
伤后一侧瞳孔一直扩大对光反应消失,多属动眼神经损伤。
如一侧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常是颞叶疝的早期症状。
双侧瞳孔呈针孔样多为桥脑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反映病情危等,短时内常发生死亡。
2.4 生命体征观察。
一般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72小时。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有条件的可用血压心电监护仪监护,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颅脑损伤以呼吸变化最为敏感,如出现呼吸每分钟16次以下深而慢、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洪大(即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血肿,如未能及时发现治疗,患者进入失代偿期为时已晚。
如颅脑损伤同时存在合并伤及开颅术后病人常可发生休克,其次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低热。
间歇性高热常出现于丘脑下损伤,当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又突然上升,应考虑颅内、伤口、肺部等感染可能.如体温低于正常或不升,表明病人周身衰竭已经濒危。
2.5 及早开颅清除血肿,充分脑减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需急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失活软化的脑组织,为充分降颅内压,需积极手术或行去骨瓣减压术,原则上颅脑损伤引起急性脑受压脑疝或开放伤引起内、外大出血者,皆需紧急手术;而合并伤引起内、外出血造成休克影响呼吸功能者宜紧急处理,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坏死脑组织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手术时间越早,生存率越高,生存质量越好,在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要争取病人昏迷早期或脑疝初期开颅,至少也要争取呼吸停止前进行手术。
3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掌握颅脑损伤急性期的主要病情变化,为及时发现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减少伤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急救处理,及时手术减压,重视合并伤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
在本组病人观察期间9例病人因瞳孔及生命体征异常,当班护士及时发现,确诊为颅内再出血,再次行急诊开颅术;4例出现呼吸异常,2例呼吸突然停止,迅速行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多发生在伤后72小时以内。
死亡原因为脑挫裂伤、严重脑水肿、颅内血肿、严重合并伤与休克,其次为早期肺炎、胃肠道出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与衰弱。
因此在急性期72小时以内观察病情,尤其是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
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成活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是早期抢救治疗的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76.
[2]许沛虎.中医脑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62-365.
[3]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