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压强变化专题1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压强类计算专题

九年级物理压强类计算专题

九年级物理第三讲 压强类计算专题1.如图1所示,一个高为1米、底面积为5×10-2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0.8米深的水。

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⑵若将体积都为0.02米3的甲乙两个实心小球(ρ甲=0.5×103千克/米3,ρ乙=1×103千克/米3),先后慢慢地放入该容器中的水里,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计算出该压强的大小;若不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如图2所示,均匀圆柱形物体甲和乙放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200厘米2和100厘米2,高度分别为0.1米和0.2米,ρ甲=1.5×103千克/米3,ρ乙=1.2×103千克/米3。

求:①乙物体的质量; ②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③若将甲和乙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质量⊿m 后,剩余部分的压强p 甲'>p 乙'。

求质量⊿m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2510-⨯米2盛有0.1米深的水,正方体乙质量为6千克,密度为3310⨯千克/米3.(1)求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求正方体乙的体积;(3)若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4.如图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米和0.1米,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B 质量为1千克。

求:图1图2(图3)甲乙(1)A 的质量;(2)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实心正方体A 的密度和边长分别为2ρ和2h ,实心正方体B 的密度分别为ρ和h ,现将正方体A 、B沿竖直方向各截取四分之一,并将截下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求叠放前后A 、B 对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Δp A 与Δp B 的比值。

5.如图5所示,高为0.55米、底面积为1×10-2米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中盛有0.4米深的水,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1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1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吐气体会呼气原理
填空: 当我们吐气时,胸部 收缩 (扩张、收缩),胸 内肺泡跟着 收缩 (扩张.收缩),于是肺的容积 (增大、缩小),肺内空气压强 (增大、减 缩小 大于 小), 增大 (大于、小于)体外的大气压强,肺 中一部分空气被压出体外 .
二.应用――打气筒.
探究打气筒的原理 实验:请将气球套在注射器及打气筒 嘴上,试推拉活塞打气至气球中,观察两 者有何不同的结果 ? 为何打气筒能借着推拉活塞,将外界 的空气不断地打入气球中?而注射器不 行呢?
生活在江 河湖海中的鱼 类会受到水的 压强
如果把笼 罩着地球的大 气层比着浩瀚 的海洋,
我们就生活 在大气海洋 的底部。
那么大气是 否会对我们产 生压强呢?
十四章 第三节
围场二中:陈艳东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标准 大气压强的数值。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了解 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生活中利用气压的现象。
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三、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 压值 问题的引出:我们做过“覆杯”

验,不用纸板,你还有办法不 让杯 的中水流出来吗?
1.猜想、实验
把量筒中装满水,用手捂住瓶口,并倒 插入水槽中,水会不会流出?

初三物理《压强总复习》-课件

初三物理《压强总复习》-课件

固体压强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固体能够传递压强的特点。
实验器材
木板、砝码、海绵。
固体压强的实验探究
1. 将木板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 凹陷程度。
实验结论:固体能够传递压强,且压 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 越大。
2. 在木板上放上一定数量的砝码, 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详细描述
气体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不断撞击容器壁而产生的力。气体 的温度越高、体积越小,其产生的压强越大。气体压强的应 用非常广泛,如气瓶压力、气瓶压力表等都涉及到气体压强 的知识。
固体压强
总结词
固体压强是固体对接触面的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
详细描述
固体压强是由于固体受到压力作用而产生的力。固体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 积越小,其产生的压强越大。在实际应用中,如压力机、压力传感器等都涉及 到固体压强的知识。
01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固体产生的压强也越大

固体压强随受力面积减小而增大
02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固体产生的压强也越大

固体压强随弹性模量增大而增大
03
固体的弹性模量越大,在同一压力下产生的形变越小,从而压
强越大。
04
压强的实验探究
液体压强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 移动砝码到木板的一端,观察海 绵的凹陷程度。
05
压强的实际应用
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01
02
03
深水压力计
利用液体压强原理,测量 水深和水下压力。
液压机
利用液体压强的传递,实 现大力的传递和集中。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讲压强(1)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讲压强(1)

Pa .

pS
.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目的
方法
实例
增大压力
压路机碾子的质量很大
增大
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菜刀的刀刃很薄、
蚊子的口器很尖
减小
减小压力
现代建筑中采用空心砖
压强
增大受力面积
书包带做得很宽、铁轨下铺设枕木
练3 (202X长春)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A.书包带做得较宽

8.压强计的U形管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9.某时,图丙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5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此时橡
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压强为
500 Pa,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
1 000 Pa.(ρ水=1.0×103kg/m3)


10.拓展设问:(202X张家界)小王用图戊所示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
C.用吸盘搬运玻璃
D.下水管U形设计
练10
小华家新买了一辆顶部有一弧形天窗的汽车,打开时能够有效地使
车内外空气流通.当汽车行驶时按图示方式打开天窗,车顶上方空气流

大于 车内空气流速,内部污浊空气排出车外.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装置】
【设计与进行实验】
3.公式:p=
相等 .

如图所示,把一个可乐瓶侧壁开A、B两个小孔,瓶中注满水.
现象:水从A、B两个小孔流出,且B孔比A孔流出的水喷得更远.
结论:液体对容器的


.
侧壁

上海中考-专题2 压强变化 题型1 固体压强

上海中考-专题2  压强变化  题型1  固体压强

题型一:固体压强竖直切割【考点】压强变化【解析】竖直方向切割后压强不变,剩余部分压强相等,则说明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也相等;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那么甲的高度小于乙,所以甲的底面积小于乙。

由F pS =,知选择B 。

【答案】B【教学建议】注意给学生总结规律:柱体竖直切后压强不变,水平切后压强一定减小。

所以 本题在竖直切前两个正方体压强也是相同的。

【考点】压强变化【解析】由p gh ρ=可知,图(a )、(b )所示两种情况,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均不会发生变化。

故选D 。

例2.(★★)如图 (a)、(b)所示,若分别沿虚线方向切去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实心正方体的左侧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A.只有图(a)所示情况会发生变化B.只有图(b)所示情况会发生变化C.图(a)、(b)所示两种情况均会发生变化D.图(a)、(b)所示两种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例1.(★★★)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已知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在两正方体右侧沿竖直方向各截去相同的体积,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未截去前,两实心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F 甲、F 乙的关系是( )A.F 甲一定大于F 乙B.F 甲一定小于F 乙C.F 甲可能大于F 乙D.F 甲可能小于F 乙经典例题【答案】D【教学建议】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切割问题,利用柱体竖直切后压强不变原理即可 得出正确答案。

题型二:固体压强水平切割【考点】压强变化【解析】水平切去相同质量,可以用旋转的方法,由于是正方体,旋转后对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水平切就可以转化为竖直切,压强相等,切去质量相等,则切去的底面积甲等于乙,甲的边长大于乙,所以甲切去的厚度就一定小于乙,故选A ;切去相同的体积,由公式V p g Sρ∆=,知甲的压强减少的小,所以甲剩下的压强一定大于乙的压强。

【答案】A【教学建议】把水平切割转化为竖直切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尤其是对正方体物体, 有时会比常规的分析更快。

压强变化专题固体-九年级

压强变化专题固体-九年级

压强变化专题复习一——固体柱体压强变化此类题目涉及的物理量有柱形固体的高度、面积、密度、压力、压强及其变化量等。

解题的主要思路是公式结合推理,常用的公式有:p=F/s 、p=ρgh (此式虽然是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但对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也成立)及Δp=ΔF/s 、Δp=ρgΔh , 一、竖切【例1】甲乙丙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无法判断练习1: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大于B 的边长,此时A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 对地面的压强,若沿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A’、B’对地面的压力、压强( ) A .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B’对地面的压强 B .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 C .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D .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B’对地面的压力 总结:正方体竖切时,用公式 判断,切割后的压强关系与切割前的压强关系 。

二、横切【例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无法判断练习2:如图1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判断练习3: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 < p 乙B. p 甲 = p 乙C. p 甲 > p 乙D. 无法判断总结:正方体横切时1、切去部分的重力或质量关系,此类常用 。

2022年中考复习备考压强基础计算题专题1

2022年中考复习备考压强基础计算题专题1

2022年中考复习备考压强基础计算题专题班级姓名1.一质量为5kg、底面积为150cm2的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内装有质量为10kg某种液体,液体深度为0.6m,如图所示。

若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是5400Pa,求:(1)液体的密度;(2)距容器底20cm处的A点受到的液体的压强;(3)桌面受到的压强。

2.如图,铁桶重为20N,铁桶的底面积为100cm2,往铁桶里倒入8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

求:(g取10N/kg)(1)水对铁桶底的压力;(2)水平台面受到铁桶的压强。

3.如图所示,在质量为1kg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0.01m2,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中央,桌面面积为0.9m2.求:(ρ水=1.0×103kg/m3)(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水对A点的压强.4.如图是某冷饮店推出的一种服务产品:店方为顾客提供一种密度为0.95×103kg/m3的果汁饮料,饮料中放冰块。

已知饮料和杯子的总质量是0.4kg,冰块质量是20g,杯子底面积为20cm2(不考虑杯壁厚度),杯中饮料的深度为10cm。

(g=10N/kg)求:(1)杯底受到液体压力是多少?(2)杯底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5.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0.01m2,容器高50cm,分别装有2.0×10﹣3m3的水和3.0×10﹣3m3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ρ酒=0.8×103kg/m3,g=10N/kg,ρ水=1.0×103kg/m3)。

求:精(1)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2)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6.如图,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4℃的水,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

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7.在一个案件中,警察在海滩案发现场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清晰的站立脚印,立即用蜡浇注了鞋模。

初三物理-压强变化专题

初三物理-压强变化专题

甲乙图1 BA图2【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

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

求:(1)物体甲的重力。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请判断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例2】如图2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B 的质量都为6千克。

求: ① 物体A 的密度ρA 。

② 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 小华设想在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定厚度L 、并置于另一物体上部后使二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求出L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例3】如图3所示,边长分别为 0.1米和 0.2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B 的密度分别 为 0.9×l03千克/米 3和0.1×l03千克/米 3。

求: (1)物体A 的质量m A ; (2)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①请判断,小华同学设计的方法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设计的方法_____________。

(均选填“可行”或“不可行”)②如果可行的话,请计算出竖直切去的体积ΔV 或质量Δm 。

③如果要水平切使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请你在上表空白处填上你合理的设计方法(不需要写出具体切除的数据)。

1、(2006年上海中考第17题)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米2,请根据图9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1)小王同学的重力。

(2)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

(3)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2007年上海中考第17题)如图 11 所示,边长分别为 0.2 米和 0.1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 A 为 0.l×l03千克/米 3, ρB 为 0.8×l03千克/米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锐教育1对1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初三辅导科目:授课日期时间主题压强变化专题教学内容1、掌握质量、体积、高度、深度、密度、重力、压力等的压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掌握柱形固体切割、自叠、互叠,柱形容器中液体的抽出倒入,盛液容器中放入物体后固体与液体压力压强变化情况的定性分析;3、提高思考维度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其有了大概的一个了解,那么当变因不同时,所引起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如何呢两位小朋友同时在相同的雪地里行进,为什么所留下的印迹的深浅程度不同呢同一实心不规则物体,以不同面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一样吗相同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底面积的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情况分别如何呢完全相同的均装满同一液体的封闭容器甲、乙,不同放置方式时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相同吗不同叠放方式时又如何呢【常考题型】【知识梳理—固体压强变化】1、切割固体水平切割(同施加力)相同质量、体积、高度是固体压强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基础。

柱体水平切去相同的高度、体积、质量或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核心公式:p′ = mg / S = ρgΔh = (mg-ρgΔV) / S = (mg-Δmg) / S。

柱体竖直切割任何高度、体积、质量后对地面的压强都不变。

正方体水平切割时:ΔF = phΔh,此公式需注意适用条件。

解题时需注意看清楚题目给出的压强或压力关系是变化前还是变化后的。

2、压力压强的变化量需深刻理解固体压力、压强变化量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清楚需求固体压力(压强)变化量还是固体最终的压力(压强),常用推导公式:Δp = ΔF / S = ρgΔh与p = F / S与p = ρgh。

解题时特别需注意是否为均匀实心柱体。

3、切割+叠加切割再叠加和对叠加体的综合分析是对前面两个专题的提升,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

(1)压力不变:竖直切下相同的厚度、体积、质量后放在剩余部分的上方。

可根据以下公式分析:p′ = F / S′ = p / (1-Δh / h) = p / (1-ΔV / V) = p / (1-Δm / m)。

(2)水平切下相同质量后放在自己活对方压力都不变,但切相同高度和体积再叠加则综合运用以下公式进行分析:Δp = ΔF / S = ρgΔh;p = F / S与p = ρgh。

解题时需注意对上下密度不同的叠加体的压强,只能运用p = F / S,不能运用p = ρgh来分析。

【例题精讲—固体压强变化】例1(奉贤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一定多B.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甲乙C.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D.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答案】D【解析】由p甲= p乙、p = F/S = ρgh,可得F甲<F乙,ρ甲>ρ乙。

选项A,剩余高度相等,则切去的高度Δh甲<Δh 乙,根据ΔF=phΔh,可得ΔF甲<ΔF乙,即Δm甲<Δm乙;选项B,剩余的质量相等,即m′=ρV′=ρhh h′,原来压强相等,即ρh相等,则h′甲>h′乙,即Δh甲<Δh乙;选项C,切去高度相等,根据ΔF=phΔh,可得ΔF甲<ΔF乙;选项D,切去的质量相等,即ΔF相等,根据ΔF=phΔh,可得Δh甲>Δh乙。

故选D例2(杨浦二模)如图4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并将切除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由p甲= p乙、p = F/S = ρgh,可得F甲>F乙,ρ甲<ρ乙。

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则切去后互叠之前,甲乙压强仍相等,切下部分△F甲>△F乙,剩余部分S′甲>S′乙。

互叠之后,Δp甲=ΔF乙/S′甲,Δp乙=ΔF甲/S′乙,则Δp甲<Δp乙。

根据p=po+Δp,可得p甲<p乙。

故选A。

【巩固测试—固体压强变化】1.(普陀一模)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甲'一定小于m乙' B.m甲'一定等于m乙'C.m甲'一定大于m乙' D.m甲'可能等于m乙'【答案】A2.(徐汇一模)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甲>S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解析】原来两液面相平且质量相等,则可得甲乙液体单位高度的质量相等。

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高度仍相平,则甲乙质量仍相等,即F A =F B 。

由p=F/S ,可得p A >p B 。

故选C 。

例2(杨浦一模)如图7所示,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 ,若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抽出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是( )A .△m 甲=△m 乙 △p 甲<△p 乙B .△m 甲>△m 乙 △p 甲<△p 乙C .△m 甲<△m 乙 △p 甲>△p 乙D .△m 甲<△m 乙 △p 甲<△p 乙【答案】D【解析】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甲乙剩余部分深度相同且压力相等,即质量相等,则甲乙液体单位高度的质量相等。

抽出部分Δh 甲<Δh 乙,则△m 甲<△m 乙。

由Δp=ΔF/S ,可得△p 甲<△p 乙。

故选D 。

【巩固测试—液体压强变化】1. (宝山一模)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原先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

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甲、p 乙,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p 乙。

B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 甲可能大于p 乙。

C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p 乙。

D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p 乙。

【答案】C2. (奉贤二模)已知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S 甲和S 乙,且S 甲<S 乙,先将两种不同液体分别倒入甲、乙容器中且使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再将两容器中的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液体没有溢出。

设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 甲一定小于△P 乙B .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 甲可能小于△P 乙C .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 甲一定大于△P 乙D .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 甲可能等于△P 乙甲 A乙 B3.(长宁一模)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S A >S 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若在A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B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大于h 乙C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小于V 乙D .抽出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等于h 乙 【答案】C【知识梳理—固液综合变化】固液综合变化的题型主要分为固体和液体的压强变化比较及在液体容器里放入物体:1、固体和液体的压强变化一个固体和一个盛有液体的容器压强的变化类型有:切割(抽出)和叠加(倒入);在固体上放物体和在液体中放入同一物体或将此固体放在液体中等等。

2、放球或物体一般为小球或木块放入液体中比较液体压强和液体压力,近年来经常把液体压强或压力与浮力相结合,需注意。

核心公式:p ′ = p + Δp ,一般根据已知条件得出前面3项里的2项,从而得出第3项,并由此推到分析。

常用解题思路:由小球的体积、质量等条件推出压强变化量,并结合放物体前后液体的压力压强关系,推出位置状态下的液体的压力压强关系。

柱形容器未溢出的前提下,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且浮力大小等于液体压力的变化量ΔF 液=F 浮。

例1(上海中考)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取部分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是V V 甲乙、,则( ) A .甲V 可能等于乙V B .甲V 一定大于乙V C .甲V 可能小于乙VD .甲V 一定小于乙V【答案】B【解析】原先质量相同,体积甲大,可得密度甲小;后来压强甲大于乙,根据F=pS 可得甲后来的压力大,质量就大;再由ρ=m/V ,V=m/ρ可得质量大,密度小的体积大。

故选B 。

例2(闵行一模)如图所示,A 、B 两个相同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

现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轻放入A 、B 两容器中,设甲球放入A 容器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Δp 水,乙球放入B 容器后容器B 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Δp 容。

已知Δp 水=Δp 容,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 .若水不溢出,酒精溢出,则甲球漂浮,乙球沉底B .若水不溢出,酒精溢出,则甲、乙两球都沉底C .若水和酒精都溢出,则甲球漂浮,乙球沉底D .若水和酒精都溢出,则甲、乙两球都沉底 【答案】C【解析】A 、B ,水不溢出,酒精溢出,则甲球漂浮,乙球沉底,即ΔF A =ρ水gV 排=ρ球gV 球,ΔF B =ρ球gV 球-ρ酒精gV溢,故ΔF A >ΔF B ,与题意不符,A 、B 错误。

D ,水和酒精都溢出,若都沉底,则两液体溢出的体积相同,ΔF A =ρ水gV 球-ρ水gV 溢,ΔF B =ρ球gV 球-ρ酒精gV 溢,故ΔF A <ΔF B ,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