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离心式压缩机(Centrifugal Compressor)是一种通过离心力将气体或蒸汽将其压缩的设备,在石油、化工、电力、纺织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离心式压缩机正常运行,需要订立一些技术规定,以确保安全牢靠,实在如下:一、设备的安装要求1.离心压缩机应安装在多层防震支座或橡胶减振垫上。
2.进出口管道和附件必需与压缩机本体联接,以支撑离心式压缩机和保证其稳定运行。
3.安装时必需避开受到腐蚀性介质的腐蚀,同时注意通风散热。
二、现场安全1.离心式压缩机应当设置在通风良好的专用设备室内,保证无灰尘,无杂物,无冰雹,无风沙。
2.应规范上下班、巡检与维护和修理人员进出设备的门、窗的管理,设备室内必需贴好安全告示。
3.设备使用前,必需进行检查,以避开工作中的安全事故。
三、设备的开关及停机操作1.启动前应进行“空转试运行”,发觉异常可立刻停机。
2.启动后,应渐渐加压,确定机器是否正常运行。
3.在停机前应将压力降至“0”,然后关闭开关,以避开因蓦地停车引起压力蓦地上升造成的不安全。
四、设备维护及保养1.设备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计划性维护及保养,拆卸关键部件进行检查。
2.设备在运行中应适时检查及清洁压气室,排出杂物。
3.对设备的密封、防水及电线电器部件实行定期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五、设备的故障处理及维护和修理1.故障处理应立刻停机,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对有害动物和杂物进行清理。
2.进行维护和修理和检修时,应当遵从相应的操作规程。
3.维护人员应得到相关授权和培训,避开同时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维护人员。
六、设备的现场监控1.离心式压缩机操作需配备专人,定期监测,并将问题适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2.设备应配备安全装置,定期进行检测,避开设备安全隐患存在太久,以致发生安全事故。
3.应建立完整的记录表,适时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和修理情况等紧要信息。
在使用离心式压缩机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上技术规定是特别必要的。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规定1.1 目的为了统一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1.2.1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配管的一般要求,吸气管道、排气管道、润滑油及封油管道的设计,以及支吊架设置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
1.3 引用标准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 30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EPD 0112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2 配管设计2.1 一般要求2.1.1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应符合GB 50160和SH 3012中有关压缩机的管道布置要求。
2.1.2 配管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以下简称PID )与制造厂图纸中有关管道流程的设计要求。
2.1.3 管道的走向,支吊架和补偿器的设置均应考虑到减少机械设备管嘴的受力和力矩。
2.1.4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的布置应通过应力分析确定,使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嘴所受作用力和力矩,小于其允许值,并使其叠加的合力和合力矩亦小于其允许值。
2.1.5 管道和阀门布置,应不妨碍设备检修且便于操作。
2.1.6 在满足管道热补偿和机械允许受力的条件下配管应采用最短运行路线和最少数量的管件。
2.1.7 应采用或参照已有成功运行经验的管道布置实例。
2.1.8 离心式压缩机壳体有垂直剖分型和水平剖分型两种基本形式:a) 垂直剖分型压缩机,其前面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b) 水平剖分型压缩机,其上方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
如果必须设置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以便拆卸。
2.1.9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嘴均向上时,其进出口管道应设置可拆卸式管段,以便压缩机检修。
2.1.10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嘴均向下时,吸气和排气管道宜并排布置在地面上,便于支撑管道,其管底至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 mm 。
2.1.11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的走向,宜适应压缩机管嘴的热位移方向。
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的布置及配管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厂房的设备布置,主要内容包括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厂房与管廊的相对位置关系;二楼平台的高度设置;高位油箱的设置;吊车的设置。文章紧接着分析了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厂房的管道布置,主要内容包括大型离心式压缩机进出口管道的布置;汽轮机蒸汽管线的布置;油路管线的布置;放空管线的布置。
2.4 放空管线的布置
众所周知,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的放空管线布置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需要将不同的放空管线确定其不同的放空位置以及不同的放空高度,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判断不同放空管线的末端是否需要90°弯头朝下以及是否需要将其设置成为防鸟网,如表1。
表1放空管线的布置对比
3总结
根据化工工程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的设备布置和管道布置的实际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化工工程相关机械设备的安装操作施工的具体条例进行实地布置。只有保证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工作的完整无误,才有可能实现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的正常操作运行,才可以保证化工工程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纪星桥.离心式大型离心式压缩机驱动机入口蒸汽线的配管研究[J].山东化工,2019,48(21):145-146+150.
[2]毛苗.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的布置及配管研究[J].化肥设计,2019,57(03):6-9.
[3]王洋,郭文蕊.大型离心式压缩机配管的设计原则[J].天津化工,2015,29(03):46-48.
2.2 汽轮机蒸汽管线的布置
相关工作人员在布置汽轮机蒸汽管线的时候,需要首先考虑到汽轮机蒸汽管线布置工作需要采取可拆卸法。汽轮机蒸汽管线的布置需要保证管道最低点的位置可以满足疏水阀组的实际需求以及集液包的质量要求[3]。相关操作施工人员在布置汽轮机的暖管管线的同时,需要尽可能保证汽轮机的暖管管线接近汽轮机的入口,将汽轮机的暖管管线存在的切断阀设置在汽轮机蒸汽主管线的位置附近。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

规章制度:________ 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23 页离心式压缩机技术规定1.1范围本规定连同订货合同书/询价书和数据表一起提出对离心式压缩机及辅助设备等在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2工程特殊要求“工程特殊要求”是根据用户特殊要求或现场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工程设计基础数据对本通用规定有关条款所作的修改,作为本通用规定的附件。
当“工程特殊要求”与本规定发生矛盾时,以“工程特殊要求”为准。
1.3准和规范1.3.1下列标准和规范及附件A列出的标准和规范的最新版应构成本规定的一部分:·API617一般炼油厂用离心式压缩机·或JB/T6443离心压缩机(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选用)·API613炼油厂用特殊用途齿轮箱·API614特殊用途的润滑油,密封油及调节油系统·API670振动、轴位移和轴承温度监控系统·API671炼油厂特殊用途联轴器1.3.2卖方必须使其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等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有关的法规要求。
1.3.3当买方的数据表/工程规定与规定的标准和规范或法规要求有偏离时,卖方应及时将偏离内容提交买方供确认。
1.4数据表及相关规定第 2 页共 23 页1.4.1买方数据表给出基本的工艺数据和特殊要求。
1.4.2装置通用工程规定与离心式压缩机组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有关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规定,在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守执行。
1.4.3当卖方不能接受买方数据表或工程技术规定的某些条款时,卖方应及时通知买方,列出偏差表并推荐可选的设计以征求买方意见。
1.5卖方图纸和资料要求1.5.1卖方应按买方采购申请单要求的图纸和资料的项目和进度分期分批提交图纸和资料。
具体要求将在合同中进一步明确。
api616标准

api616标准API 616标准API 616标准是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颁布的针对离心式压缩机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离心式压缩机的安全可靠运行。
一、概述1.1 标准介绍API 616标准是针对离心式压缩机的标准,由美国石油学会颁布。
该标准规定了离心式压缩机在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1.2 标准适用范围API 616标准适用于以下类型的离心式压缩机:(1)气体压缩机;(2)蒸汽压缩机;(3)液体压缩机。
二、设计要求2.1 设计原则离心式压缩机应符合以下设计原则:(1)满足工艺流程需求;(2)确保操作简单;(3)尽可能降低噪音和振动;(4)提高效率和节能;(5)优化设备结构,降低成本。
2.2 设计参数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1)压缩机流量;(2)压比;(3)转速;(4)功率;(5)进气温度和压力;(6)出气温度和压力。
2.3 设计计算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应进行以下计算:(1)叶轮叶片数目、形状和尺寸;(2)叶轮进出口直径、宽度和角度;(3)叶轮转速、切线速度和离心力;(4)流道形状和尺寸。
三、制造要求3.1 材料选择离心式压缩机的制造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耐腐蚀性能好;(2)强度高,满足工作条件下的载荷要求;(3)可焊接或可拼接。
3.2 制造工艺离心式压缩机的制造工艺应符合以下要求:(1)采用先进技术,确保零部件精度和质量;(2)严格控制加工误差,确保零部件互换性好;(3)采用适当的表面处理技术,提高零部件的耐腐蚀性能。
3.3 检测要求离心式压缩机的制造应进行以下检测:(1)尺寸精度检测;(2)材料成分和性能检测;(3)焊接质量检测;(4)表面处理质量检测。
四、安装要求4.1 安装位置离心式压缩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操作和维护要求;(2)保证安全运行;(3)避免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压缩机的配管

压缩机的配管1范围本规定仅包括离心式压缩机和往复式压缩机(包括蒸汽驱动机)的配管要求。
如采用螺杆式压缩机时,应特别注意采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2配管原则2.1应按“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G/T 20549.2)中第1.1.2条所述的设计原则管道布置。
2.2对离心式压缩机(包括蒸汽驱动机)的配管,通常不要求进行震动分析,但必须对管系柔性(热胀应力)分析,并应符合管口受力的要求。
计算中应考虑设备管口的热位移。
2.3对往复式压缩机的配管,除要求柔性分析外,还需进行震动分析,直至两种分析都合格后,配管设计才认为合格。
2.4尽量采用或参照已有的成功运行的管道布置实例。
3配管要求3.1离心式压缩机3.1.1入口管道1)当压缩机布置在厂房内时期入口总管通常设置在厂房外侧,这样可节约厂房占地面积,又便于安装和维修。
压缩机入口不宜直接接弯头,其最短直管段应大于2倍DN,通常可取3-5倍DN。
2)原则上各段入口均应采取气液分离措施。
分离罐应尽量靠近入口处,由分离管至压缩机入口的气体管应坡向分离罐。
3)通常为防止异,杂物进入压缩机,应在靠近其入口的管道上设置一段可拆卸短管,以便安装临时粗滤器。
3.1.2出口管道1)出口纵观布置应符合第3.1.1条第1款的要求。
2)压缩机出口至分离罐(分离凝液和润滑油)的管道应布置成无袋形。
3)管道布置应有利于支架设计,并符合第2.2条的要求。
4)应注意噪音水平,必要时采取降噪声的措施。
3.1.3阀门1)压缩机出入口的切断阀,应布置在主操作面上,必要时增加阀门伸长杆。
2)出口管于工艺系统相接时,应在切断阀前设止回阀。
3)阀门位置不得一项压缩机的维修。
阀门高度应便于操作,尽量集中布置,并使之在开停车操作时能看见有关就地仪表。
4)安全阀应布置在便于调整的位置3.2往复式压缩机3.2.1往复式压缩机配管应符合第2.3条的要求。
3.2.2出,入口管道1)上述第3.1.2节内除第4条款外也适用于往复式压缩机。
SEPD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SEPD 0113-2002实施日期2002年3月26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第 1 页共 6 页目 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引用标准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2 吸气管道 2.3 排气管道 2.4 润滑油及封油管道 3 支吊架设置 3.1 吸气和排气管道支吊架 3.2 分支管支架1 总则1.1 目的 为了统一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1.2.1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配管的一般要求,吸气管道、排气管道、润滑油及封油管道的设计,以及支吊架设置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离心式压缩机的配管设计。
1.3 引用标准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 30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EPD 0112 《往复式压缩机配管设计规定》2 配管设计2.1 一般要求2.1.1 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应符合GB 50160和SH 3012中有关压缩机的管道布置要求。
2.1.2 配管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以下简称PID)与制造厂图纸中有关管道流程的设计要求。
2.1.3 管道的走向,支吊架和补偿器的设置均应考虑到减少机械设备管嘴的受力和力矩。
2.1.4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道的布置应通过应力分析确定,使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管嘴所受作用力和力矩,小于其允许值,并使其叠加的合力和合力矩亦小于其允许值。
2.1.5 管道和阀门布置,应不妨碍设备检修且便于操作。
2.1.6 在满足管道热补偿和机械允许受力的条件下配管应采用最短运行路线和最少数量的管件。
2.1.7 应采用或参照已有成功运行经验的管道布置实例。
2.1.8 离心式压缩机壳体有垂直剖分型和水平剖分型两种基本形式:a) 垂直剖分型压缩机,其前面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b) 水平剖分型压缩机,其上方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
浅谈离心式压缩机配管设计

( 1 ) 多 台并联压 缩 机 的各入 口管道应 从 总管 的顶 部接 出 。 ( 2 ) 当吸人 介质 为饱 和 气体 时 , 人 口管道 应 保温 或伴 热 。 ( 3 ) 可燃 气体压 缩机人 口应设 置切 断阀 , 切断 阀应为 闸阀 。 氢 气压 缩机人 口
1 、 压缩 机 入 口管 道 的一 般设 计要 点 ( 1 ) 压缩机 组应尽量 靠 近上游设 备 , 使 压缩机 入 口管 道短 而直 , 所用 弯头最 少。
( 2 ) 压缩机吸人气体可能夹带液体或易产生凝液时, 应在人 口管道上设置 分液罐或分液包 。 分液罐或分液包后的管道应予保温。 ( 3 ) 压 缩机 人 口管 道上 应设 置人 孔或 可拆 卸短节 , 以便 在 开机前 安 装临时
振动 。
离心 式压缩 机壳 体有 两种基 本形 式 : 垂 直 剖分型 用于 高压 , 水 平剖分 型用 于 低压 或 中压 。 垂 直剖 分型压 缩机 前 面不得 有管 道及其 他 障碍物 , 水 平剖 分型
压缩机上部不得有管道和其他障碍物 如果必须设置管道 , 应采用法兰连接 , 以 便 拆卸 。 ( 1 ) 进出口管道的布置, 在满足热补偿和允许受力的条件下, 应尽量减少弯 头 数量 , 以减 少压 降 。
( 2 ) 离心 式压缩 机、 轴 流式压 缩机进 出 口管 嘴一般 朝下 , 压缩机 壳体 中心支 撑。 机 器运 行 中 , 自机器 中分 面至 出 口法 兰 向下的 热胀量 均应 由管 道上 设置 的 补 偿器 吸 收
( 2 . 4 ) 管 线配 管有 问题 , 管线过 柔 , 自振频 率 过小 , 管线 也容 易振 动 。 ( 2 . 5 ) 与 此管 线相 连 的其他 管 线振 动 , 引 起此管 线 振动 ( 3 ) 问题 处理 经过审 定与项 目经理 沟通 , 决定派配 管设 计人与 应力设计 人到 现场详 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7-2002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 总则 (1)2. 管道布置 (1)2.1 工艺管道布置 (1)2.2 气轮机管道布置 (5)2.3 辅助管道布置 (7)3. 配管应力解析及管道支架 (9)3.1 配管应力解析 (9)3.2 管道支架 (10)附录1 配管柔性算图 (10)附录2 配管柔性计算例题 (11)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1、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离心式压缩机吸入、级间、排出管道、密封油系统、油冷却器以及汽轮机系统的配管设计。
不适用于由制造厂成组或成套供应的配管系统设计。
1.2 本规定第三章及附录一和二的内容,供配管设计人员在配管研究阶段,对离心式压缩机的吸入和排出口管道,作初步的宏观应力分析和判断,设计出可行的管道几何形状,供应力分析专业进行最终的柔性分析和计算,直到最后确定为止。
2、管道布置2.1 工艺管道布置2.1.1 离心式压缩机典型配管研究图见图2.1.1-1和图2.1.1-2。
离心式压缩机上方及四周的配管,不应妨碍其吊装及维修,不应在转子抽出范围内布置管道。
离心式压缩机的周围要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
图2.1.1-1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平面布置研究图注:(图2.1.1-1) ①见第2.1.10条 ②见第2.1.12条 ③见第3.0.1条 ④见第2.1.11条⑤见第2.2.5条,此阀通常随机带来。
⑥见第2.2.9条吊钩图2.1.1-2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立面布置研究图注:①见第2.1.12条。
2.1.2必须重视离心式压缩机吸入口处的配管结构,使其结构有利于入口处流体的分布均匀。
吸入管弯头与压缩机法兰之间,必须配置一段直管段(不连支管),此直管道长度至少为3~5倍管径,如图2.1.1-2所示。
对这一直管段的要求,通常由压缩机制造厂提出。
2.1.3吸入口处的弯管,其弯曲半径应等于或大于3倍于管道直径。
排出口处的弯管应采用R≥1.5DN的弯头。
2.1.4当吸入管道直径与压缩机上的吸入管接口不相符时,应采取过渡变径管连接,严禁采用异径法兰连接。
一般变径管角度为8~12°,而有的压缩机制造厂要求过渡变径管的角度不大于6°,如图2.1.4所示。
图2.1.4 吸入口过渡变径管排出口附近的变径应采用定型产品的异径管连接。
不得采用异径法兰连接。
2.1.5对机壳开缝与轴呈水平方向,即转子从机壳上部吊起的结构(图 2.1.5-1)在压缩机吸入及排出口向上或侧向接管时,必须配置一段较长的可拆装的管段,以便将压缩机的顶盖吊起,如图2.1.5-2中注②。
图2.1.5-1 单级或多级压缩机机壳开缝与轴呈水平方向图2.1.5-2 在压缩机顶部的吸入及排出管道布置空视图注:(图2.1.5-2)① 见第2.1.2条及第2.1.3条② 见第3.0.2条③ 当用汽轮机驱动时,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上的阀门不常操作,用电动机时,吸入管道上的阀门一般为自动或手动节流式。
④ 见第2.1.5条⑤ 需与机械工程师一起检查沿压缩机轴的轴向入口要求。
2.1.6在压缩机吸入口管道上一般都需装设临时过滤器(按PID要求)。
为便于临时过滤器的拆装,在吸入口管道上应配置一段可拆装的短管(两端带法兰)如图2.1.6所示。
其短管长度应根据临时过滤器形式及大小决定。
图2.1.6 在压缩机底部的吸入及排出管道布置空视图注:(图2.1.6)① 见第2.1.2条及第2.1.3条② 见第3.0.2条③ 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上的阀门,当用汽轮机驱动时不常操作,用电动机时,吸入管道上的阀门一般为自动或手动节流式。
2.1.7 压缩机排出管道应尽量靠近吸入管道布置(如图2.1.5-2、图2.1.6),应使吸入及排出管道。
上的阀门、仪表集中便于吸入及排出管道合用一个管架。
2.1.8排出管道上的止回阀应尽可能靠近压缩机安装。
2.1.9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离心式压缩机并联操作时,应避免气流顶撞、减少并机效率损失。
在每台压缩机出口支管与总管合流处应按图2.1.9所示连接。
或顺气流流向与总管斜接。
图2.1.9 压缩机并联出口合流管连接2.1.10集中布置的阀门,其手轮均应朝同一方向,如图 2.1.1-1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管道平面布置研究图所示。
2.1.11离心式压缩机吸入排出管道的布置应满足压缩机热位移的变化(图 2.1.1-1,注④)。
压缩机热态与冷态位移和方向见图2.1.1-2。
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口以及其中间冷却器进出管口,在热态时管系所产生推力和力矩必须小于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口所允许的外力和力矩。
否则,应改变管道布置,或应采取管道预拉伸和设置限位支架加以弥补。
2.1.12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道布置在地面上时,其管底至地面的景小高度为600mm。
并需与管架设计者一起确认其高度(图2.1.1-2注①)。
2.1.13用于压缩空气的离心式压缩机应布置在离开污染源,并位于全年风向最小频率的下风侧。
吸入口应设在能吸入清洁的新鲜空气的地方,吸气管口应距地面有一定高度,如图2.1.13所示。
其端口应设过滤网罩,端口垂直朝上时,端口上部且应设挡雨罩,以防止杂物及雨水吸进管道内。
2.1.14空气压缩机吸入空气管道的布置应尽量直而短,吸气管总长度不宜超过25m。
2.1.15压缩空气的放空管和空气压缩机的吸排气系统应按有关规定降低噪音。
图2.1.13 空气过滤器安装在地面上(吸入空气管布置在地面以上)2.2 汽轮机管道布置2.2.1离心式压缩机用汽轮机驱动时,汽轮机和压缩机的管道布置应统筹考虑。
蒸汽进、出管道布置应经应力分析确定。
2.2.2非凝汽(背压)式汽轮机的蒸汽进、出口管道布置示意见图2.2.2-1~3。
蒸汽进、出口切断阀应尽可能靠近蒸汽总管布置。
图2.2.2-1中进口蒸汽的管道布置示出了第二方案。
采取此方案时,应在如图中所示的低点处设置低点放净及疏水器。
蒸汽切断阀至汽轮机进口管之间的管道上,应配置供拆卸的法兰短节,以便在试车前安装供清扫用的临时管线,如图2.2.2-2注③所示。
图2.2.2-1 汽轮机蒸汽管道布置示意图(排汽管接口位于汽轮机上部) 注:① 见第2.2.3条2.2.3背压式汽轮机蒸汽出口管高点处应设安全阀。
安全阀放空管管口不应朝向邻近设备和有人通过区域,并应高出以放空管口为中心,半径为8m范围内的最高操作平台3m或屋檐2m以上。
安全阀出口管道的布置应考虑由于泄压排放引起的反作用力,合理布置管架。
2.2.4背压式汽轮机管接口在侧面时,当汽轮机蒸汽出口比总管的位置低时,在汽轮机出口管低点处应设疏水器,如图2.2.2-2所示。
2.2.5汽轮机的蒸汽人口阀(速度控制阀)的位置必须能够从操作层或平台上接近,并在操作此阀时能够观察到压缩机控制盘上的转速表。
(见图2.1.1-1中注⑤)2.2.6 凝汽式汽轮机的蒸汽管道布置研究图见图 2.1.1-1。
凝汽式汽轮机至表面式冷凝器的管段应设一个膨胀节(见图2.1.1-2),以使汽轮机出口管道系统给予其管接口的热应力在允许范围内。
2.2.7当凝汽式汽轮机的蒸汽出口法兰与表面式冷凝器的进口法兰尺寸不相符时,应采取变径管过渡,不得采取异径法兰连接,如图2.2.7所示。
图2.2.7 凝汽式汽轮机至表面式汽凝器管道布置剖视图2.2.8表面冷凝器(图2.2.8-1)上设置的泄压阀(排放至大气)一般有三种形式(图2.2.8-2a、b、c),应根据管道布置的需要进行选择。
泄压阀上的水封、供水阀及连接溢流的排水漏斗应布置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位置。
图2.2.8-1 表面冷凝器外形(a) (b) (c)图2.2.8-2 表面冷凝器的泄压阀(a)直通式泄压阀 (b)角式泄压阀,供水管口设在下侧 (c)角式泄压阀,供水管口设在上部2.2.9蒸汽管走向应满足汽轮机的热位移变化。
汽轮机进出管口及抽气管口在冷态和热态时,管系所加的外力和力矩,必须小于汽轮机各管口所允许承受的外力和力矩。
否则,应改变管道布置或采取管道预拉伸或设限位支架加以弥补。
2.2.10表面冷凝器两端应留有检修管束所需要的空地,在此范围内不应布置管道。
2.2.11凡与表面冷凝器连接的管道不宜采用螺纹管件及螺纹阀门,如采用时应将螺纹焊死,以减少泄漏。
2.3 辅助管道布置2.3.1压缩机及汽轮机的辅助配管包括冷却水、润滑油、密封油、气体平衡管、放空管等。
辅助管道可集中布置在机器的两侧平台下面,也可靠近建筑物的柱子或地面布置。
但不得影响设备检修、操作空间及通道,如图2.3.1所示。
图2.3.1 压缩机与汽轮机及表面冷凝器的管道立面布置研究图① 见第2.3.7条* 表示在热态下的热位移和方向2.3.2压缩机及汽轮机的润滑油供油及回油系统均宜各公用一跟管线,见图2.3.2-1,图2.3.2-2。
图2.3.2-1 离心式压缩机轴承两端润滑油系统管道布置空视研究图2.3.3离心式压缩机和汽轮机的回油管道应坡向油箱。
通常,最小坡度为4%。
如图2.3.3所示。
图2.3.3 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管道等立面布置空视研究图2.3.4压缩机及汽轮机各回油支管与总管的连接宜采取顺流向45°斜接,供油和回油总管的末端应设法兰盖,以便清扫,如图2.3.4所示。
图2.3.4 回油总管等布置图2.3.5回油管道上的视镜应设在便于观察的位置。
2.3.6压缩机及汽轮机的润滑油及密封油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并应分段设置,每段管道长度不应大于4m,每段管道上的弯头不宜超过两个。
2.3.7润滑及密封油管道上的阀门宜选用法兰式阀门。
2.3.8凝汽式汽轮机组的轴封蒸汽进出管道布置,宜布置在润滑油进出总管的另一侧(图2.3.8注①)。
图2.3.8 凝汽式汽轮机组的轴密封蒸汽系统典型配管空视图 注1:可能的话,应将其管道布置在润滑油总管的另一侧。
2.3.9表面冷凝器排空气系统二级喷射冷凝器底部冷凝水排出口立管的高度应不小于制造厂提供的最小距离要求,如图2.3.9。
图2.3.9 表面冷凝器排空气系统的典型配管3、配管应力解析及管道支架3.1 配管应力解析3.1.1离心式压缩机及汽轮机的配管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
离心式压缩机吸入及排出管口及其中间冷却器的进出管口,在热态对管系所产生的推力和力矩必须小于其管口所允许的外力和力矩。
否则,应改变管道的布置,或采取管道予拉伸和设置限位支架(见图3.1.1 a、b、c、)以满足上述要求。
配管研究应力计算图应提交压缩机制造厂确认后,方可最终确定管道布置。
热态力热态力热态力(a)止推型 (b)止拉型 (c)挠性图3.1.1 限位支架3.1.2驱动压缩机的汽轮机在热态和冷态时,管系所产生的推力和力矩也必须小于其管口所允许的外力和力矩。
否则应采取与第3.1.1条所提到的同样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