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应用观察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应用观察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应用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的38例患者(42眼)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造孔或翻瓣术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症状,内囊造孔及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38眼造瘘口稳定通畅,无闭锁。

3眼局部狭窄,肉芽增生,予以清理后置扩张管3个月后稳定通畅,1眼患者再次闭锁追问患者手术前在眼科冲洗有形成假道史而放弃再次手术。

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造孔或翻瓣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术后便于观察随访。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在鼻内镜应用以前,眼科医生多采用传统的鼻外入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由于手术部位在颜面部,会遗留一定的手术瘢痕,以及手术具有术部狭窄暴露差、视野狭窄、吻合复杂等缺点[1-3]。

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解决了以上缺点避免了面部瘢痕,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放大,术后便于观察处理造孔情况,能够避免造孔再次狭窄阻塞。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科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38例(42眼),男31例,女7例,年龄26~71岁。

合并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或中膈偏曲4眼。

入选标准:①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经保守治疗治疗无效的患者;②无全身严重合并症,能够耐受手术者;③经泪囊造影显示有泪囊发育,泪小点、泪小管无阻塞;④排除既往局部有手术外伤史。

术前均行鼻内镜下鼻腔检查、CT检查及内囊造影,排除局部畸形,明确泪囊位置及大小。

合并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或中膈偏曲的患者并不是手术禁忌证可同期行手术治疗。

有分泌物者最好术前行分泌物细菌培养指导术后用药预防感染。

1. 2 手术器械及方法1. 2. 1 手术器械硬性鼻内镜0°、30°各1支,骨凿,泪小管扩张探针,细腰麻醉管,扩张硅胶管,常规内镜鼻窦手术器械。

1. 2. 2 方法应用基础麻醉及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于0°内镜直视下手术,于鼻腔中鼻道钩突附着缘前方鼻丘处切除1.5 cm×1.5 cm大小的粘骨膜瓣,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看清楚两者的骨缝交界处,用骨凿、咬骨钳或骨转去除部分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形成约1.2 cm×1.2 cm大小的骨窗,充分暴露泪囊。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7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7例临床分析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i n t r e a t i n g c h r o n i c d a c r y o e y s t i t i s b y e n d o s c o p i c t r a n s n a s a l
b e e n S U b j e c t e d t o e n d o s c o p i c t r a n s n a s a l d a c r y o c y s t o r h i n o s t o my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3 t o J u n e 2 0 1 2 .Th e i r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w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h e s u r g e r y Wa s e v a l u a t e d .R e s u l t s A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 u p f o r mo r e t h a n h a l f a y e a r . Th e r e we r e 3 2 c a s e s( 3 7 e y e s )we r e c u r e d, 4 c a s e s( 4 e y e s )we r e o b v i o u s l y i mp r o v e d, o n l y i c a s e( 1 e y e ) wa s f a i l e d .Co n c l u s i o n E n d o s c o p i c t r a n s n a s a l d a c r y o c y s t o r h i n o s t o my i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s u r g i c a l me t h o d t o t r e a t c h r o n i c d a c r y o c y s t i t i s .M a n a g e me n t o f r h i n o s i n u s a l d i s o r d e r s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o l l o w— u p a r e c r u c i a l f o r t h e s u c c e s s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t r a n s n a s a l d a c r y o c y s t o r h i n o s t o my .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目的:结合病例对鼻腔淚囊吻合术进行研究讨论。

方法:对30例病例的手术方法、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0例患者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2例,对30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0例患者有28例恢复良好,2例治疗无效。

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字】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泪囊炎一、前言加强对泪囊吻合术的研究和使用对临床治疗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治愈和康复。

二、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有溢泪和(或)溢脓史,压迫泪囊区均可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排出、反流,反复冲洗泪道不通畅。

并排除泪道其他疾病,如泪点、泪小管、泪总管阻塞,萎缩性鼻炎、严重鼻副窦炎及重度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史。

患者无出血性疾病;排除女性月经来潮期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良者。

本组共30例,女28例,男2例,年龄38~65岁,其中左眼19例,右眼11例。

检查行泪小点冲洗自原路返回,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泪小点与泪小管均正常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30例均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均在下泪小管留置硬膜外导管一根,3个月后拔管,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泪道冲洗通畅,无阻力,无溢泪。

2、手术方法术前积极完善相关常规辅助检查,无异常。

观察组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

常规冲洗泪道,在筛前、滑车下、眶下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皮肤浸润麻醉。

具体操作步骤:切口、找泪囊、作骨孔、作鼻黏膜活瓣、作泪囊瓣、缝合及术后鼻腔喷雾。

因改良术式不需切断内眦韧带,骨窗呈长方形、较大且吻合口较低,易于引流,减轻了操作难度。

在造骨窗过程中注入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使之水肿,预防鼻黏膜出血。

患者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防止感染。

1%呋麻西林滴鼻液滴鼻,减轻鼻腔粘膜充血、水肿。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泪囊炎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单瓣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效果显著,具有术后恢复快、无明显创伤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临床表现为泪囊部出现高度红肿、热、痛,严重者甚至出现鼻部红肿、颌下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并伴有体温升高及全身不适,若不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极易导致脓肿穿破皮肤造成泪囊瘘,影响患者的生活[1-2]。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对此实施进一步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泪囊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该病症显著的临床特征。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2.13±12.08)岁。

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02±12.1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抗炎药物治疗3-4d,手术结束后均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治疗,避免术后感染。

1.2.1 单瓣鼻腔泪囊吻合术将浸有盐酸丙美卡因肾上腺素棉条填入对照组患者鼻腔中,在结膜囊内滴入盐酸丙美卡因进行表面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及0.75%的布比卡因混合液添加适量的肾上腺素实施神经、眶下神经、泪囊区的麻醉。

在内眦鼻内侧5mm及内眦韧带下缘处向下做2cm全层弧形切口,将皮下组织进行分离,使泪前嵴充分暴露,剥离骨膜,使用注射器抽吸泪囊内的脓液,并用血管钳顶破泪囊窝下端内侧壁骨板,将骨孔通过咬骨钳扩大至10mm×15mm,经泪道探针的指引,在泪囊粘膜做U形切口,同时在鼻粘膜处做U形切口,取出鼻腔棉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骨孔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需固定在泪囊顶端,引流管尾部放置在鼻腔内,对泪道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使用缝合线对鼻粘膜和泪囊进行缝合,并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后结束手术。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对比分析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对比分析
王 秀莲
麻 阳县 人 民 医 院 ( 南 湖
【 要】 目的 摘
麻 阳 490 ) 14 0
将 鼻 内 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 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对 比分析 , 镜 探讨其优缺 点。方法 20 07年 1月 ~ 0 1 21 年
观察 组 治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月期 间笔者所在 医院收 治的 8 0例慢性泪 囊炎患者 为研 究对象 , 4 将 2例行鼻 内镜 下鼻腔 泪囊吻合 术的 患者作 为观 察组 ,8例行传 统 3 泪囊鼻腔吻合 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 院观察并随访 3个 月 一1年 , 住 观察 治愈 率、 治疗有 效率及 并发症 的发 生率。结果 8 .4 , 6 8 % 治疗有 效率为 9 . 7 , 例复发 , 73% 1 复发率为 2 6 % 。结论 .3 3 例 , 转 4例 , 8 好 治愈率 为 9 . 8 , 疗有 效 率 为 10 , 术后 并发 症 发 生 ; 照 组 治愈 3 04% 治 0% 无 对 3例 , 转 4例 , 效 1例 , 愈 率 为 好 无 治 鼻 内镜 下鼻腔 泪 囊吻合术 具有手 术创伤 小、 留瘢痕 、 不 术后 恢 复 快、 泪囊冲洗通畅率 高等优点 , 治愈 率较 高, 此手术方法对手术者 的操作技 术要求较 高, 但 需要 术者熟 悉鼻腔及泪 囊的解剖 结构。
a v na e n i d a tg s M el d F o J n ay2 0 oJ n a 0 J n a u n h opt rae 0 cs so ainswt ho - d a tg sa d ds vna e . tl s a o rm a u r 0 7t a u r 2 1 a u r d r gteh s i t td8 ae fp t t i c rn y 1 y i l a e e h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长期存在的一种炎症,主要症状为泪囊部位肿胀、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引流、泪囊冲洗等,但是缺点是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优势。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将泪囊与鼻腔内部直接相连接,使泪液在流入鼻腔前就被引流掉,避免了泪囊炎长期存在。

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手术范围、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首先是麻醉及局部加压止血,然后鼻内镜下探查泪囊,手术者用特制手术钩将泪囊顶端取出,用电凝切断鼻泪管与泪囊之间的韧带,并将其扩张开。

接下来,施行骨切术,切下鼻腔的鼻中隔骨部分及鼻泪管入口的骨缘部分,扩大鼻泪管入口,保证术后情况良好。

最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将已取出的泪囊通过探头戳入鼻腔中,并用缝合线固定住,将鼻腔与泪囊直接连接起来。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创伤小、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容美观。

2. 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时间,减少了麻醉的副作用和风险。

3. 通过鼻内镜操作,能够直接看到手术场所,可对操作部位精细处理,操作更加精准。

4. 术后恢复时间短,病人轻松舒适,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后无需住院就可以出院。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针对68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手术疗效满意度达到了89%。

另外一项关于3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手术的疗效,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非常少,仅有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达97%。

总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手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提高了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方法: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期间接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5.00%)。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43.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泪囊炎混着应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115-02在眼科临床上,慢性泪囊炎属于常见疾病,以溢泪、泪道阻塞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临床上通常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1]。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得到广泛应用,成功替代其他治疗方法,其效果显著,易被患者接受[2]。

本文对我院40例慢性泪腺炎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到院治疗的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予以研究,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均20例。

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均在22~75岁之间,平均为(48.5±8.8)岁;对照组包括男11例,女9例;年龄20~78岁,平均为(49.0±9.7)岁。

全部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且知情同意,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比较价值。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3 讨 论
漏 2例(2,l5,13.3%),围术期 并发症 发生 率
离 断 式 肾盂 成 形 术 的 疗 效 比较 [J】.中华 泌 尿 外 科 杂 志 ,2007,28(3):171.174.
本 组 均 在 腹 腔 镜 下 行 离 断 式 肾 盂 成 与 文献 报道 的 1 1.5%~ 13.0%接近 。
et a1.Laparoscopic pyeloplasty:the first
手 术 通 道 相 埘 位 黄 固 定 。所 以 对 于 肾 重 于 经腹 腔 途 径 腹 腔 镜 于 术 。 (2)手 术 位
100 cases[J].J Uml,2002,167(3):1253—1256.
度 积 水 或 因 肾盂 积 水 导 致 UPJ位 置 明 f后腹 腔 ,减少 了腹 腔 脏 器 的 =I二扰 ,避 免 【6】 Kaouk JH.Gill IS.Laparoscopic recon—
【3] Klingler HC,Renmzi M ,JaneBchek G,et
形术 ,其中 1 行腹 腔 镜 ’肾盂 成
a1.Com parison of open versus laparosco-
有 :(1)手术空间大,容易建立手术通 形 术 ,有 以下 优 点 :(1)对 于 大 多 数 泌 尿
Urol,2001,166(2):48—50.
腹 腔 途 径 术 式 较 为 容 易 掌 握 。 (3)手 术 腹 腔 途 径 在 手 术 时 间 、术 后 肛 门 排 气 时 [51 Jarrett TW ,Chan DY,Charambura TC,
通 道 位 置 选 择 范 围 广 ,而 经 后 腹 腔 途 径 问 、围术 并 发症 及 术 后 住 院 时 问 均 要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术侧鼻腔及结膜囊表面麻醉。

根据患者病情先解决鼻腔疾患,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再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67眼(88%),有效7眼(9%),无效2眼(3%),未出现鼻腔粘连、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7%。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同期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鼻窦原发疾病。

对提高远期疗效有独特优点,方法简便,适应证广,组织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有推广运用价值。

标签:鼻内镜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为泪囊与鼻泪管的炎症,主要为泪液排泄不畅而长期积滞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之发炎肥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导致溢泪,或有脓性分泌物自泪点返流,经局部滴药和冲洗泪道无效者则需手术[1]。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已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随着鼻内镜在国内的广泛普及,鼻内镜外科和鼻眼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逐渐被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所取代[2,3]。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与眼科协作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68例76眼,男30例32眼,女38例44眼,年龄19—63(平均37)岁,病史l—10年,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溢泪,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经多次泪道冲洗和探通治疗无效,有15例18眼曾行泪囊置管治疗无效,合并鼻中隔偏曲6例,鼻息肉3例。

术前均行泪囊造影了解泪囊大小、位置及堵塞情况。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高约30°。

术侧鼻腔及结膜囊以1%的丁卡因行表面麻醉。

根据患者病情先治疗鼻腔疾患,如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再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根据泪囊定位即中鼻道前端,平中鼻甲水平以1%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行黏膜下浸润麻醉,在中鼻道前端的鼻腔外侧壁上以钩突前端为后界,以中鼻甲前部附着处为上界作黏膜切口,分离黏膜瓣,范围约1.0cm×1.5cm,显露骨质,以电钻磨去骨质,暴露泪囊内侧壁。

经下泪点插入泪道探针至骨质,在探针指引下垂直切开泪囊内侧壁,翻转泪囊内侧壁,使之与骨壁相贴,修整鼻腔外侧壁黏膜瓣,贴压于骨质缺损处,自下泪小点插入一直径为1 mm 硅胶管,末端缝合于一次性导尿管长约1.5 cm,从下泪小点处上拉硅胶小管,使粗端导尿管上行于手术部位,在鼻内镜下予以调整,使之起到扩张作用,鼻腔填塞医用膨胀海绵,上端硅胶管固定于皮肤,手术结束。

术后48 h抽出鼻腔填塞物,定期换药清除鼻内
干痂。

术后1个月拔掉硅胶管和导尿管。

拔管后行泪道冲洗1次,然后每1~2周行鼻内镜检查1次,同时进行泪道冲洗,复查至术后6-24个月[4,5,6]。

1.3 疗效判定[7] :①治愈:溢泪、流脓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观察泪囊鼻腔造口形成良好,完成上皮化;②好转:症状减轻,冲洗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鼻内镜下观察泪囊造孔形成,已上皮化;③无效:症状无缓解,泪道冲洗不通畅,造孔闭锁。

2 结果。

患者68例76眼中,治愈67眼(88%),有效7眼(9%),无效2眼(3%),未出现鼻腔粘连、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7%。

3 討论
鼻泪管阻塞是眼科常见病,虽不严重,但长期溢泪、溢脓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影响生活质量,给内眼手术造成潜在威胁。

鼻外径路泪囊一鼻腔吻合术,效果肯定,但手术过程复杂,组织损伤大;改道后的泪液引流于中鼻道,不符合泪液生理引流通道,且颜面留有瘢痕;泪点可能移位,内眦韧带被切断以及眼轮匝肌部分损伤,无法同期处理影响泪液生理引流的鼻腔、鼻窦病变;术后无法彻底清理造孔吻合处血痂、囊泡、新生肉芽等增生组织,影响远期疗效,且单纯鼻泪管阻塞及小泪囊、高龄老年泪囊炎患者无法手术[8]。

经鼻内鼻腔泪囊吻合术是由美国耳鼻咽喉科医师Mosher于1921年创用,以后临床上不断改进,鼻内进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不亚于鼻外进路,鼻内镜下行此手术,近年临床多有报道[9]。

手术目的是泪囊和鼻黏膜直接吻合,使分泌物和泪液由泪囊直达中鼻道。

鼻内镜下行此手术,使手术更加清楚准确。

增加科与科之间的团结协作[10]。

我们的体会是[11]:㈠经鼻内镜的手术适应症包括:①各种原因,包括炎症、外伤、手术等原因导致的鼻泪管阻塞;②慢性泪囊炎,包括外伤后导致泪囊感染。

③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排除慢性泪囊炎的病因中鼻腔疾患,并先行鼻腔疾患手术,同期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清除了术后复发的隐患。

㈡手术禁忌症,包括:①泪囊部位以上的病变所致的泪道阻塞;②鼻腔急性感染;③存在血液系统的疾病;④小泪囊虽然不是绝对手术禁忌症,但由于小泪囊暴露困难,泪囊壁厚,不容易形成良好的术后引流口,为相对手术适应症;⑤外伤性鼻泪管阻塞,由于局部疤痕形成,泪囊移位,泪囊碎裂等原因,术中有可能难以找到泪囊,也为手术相对禁忌症。

㈢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损失小、出血少、面部无手术瘢痕、方法简便及并发症少等特点,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患者更易接受,较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有明显优势,但诊疗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排除鼻腔疾病配合综合治疗,术后定期随诊。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李风鸣.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62-763.
[2] 姜泗长,杨伟炎,顾瑞.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46—448.
[3] 黄选兆,汪洁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99.
[4] 吕红彬,张勤修,罗清礼.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J].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3):225-227.
[5] 张勤修,吕红彬,杨惠,等.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中国内镜杂志2006;12(2):149
[6] 汪琼,陈其国,陈智慧.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6):1220-1221.
[7] 宋照营,郭岩.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治疗慢性泪囊炎[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2:81—82,
[8] 王轶,罗秀,魏莲枝.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J].临床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9,23(5):229-230.
[9] 雷方.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体会一Toti手术百年纪念[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7);450—451.
[10] 宋帮伟,陈娟奇.泪道激光成形联合置管术治疗复发性泪道阻塞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

27(6):656-658.
[11]丁元吉,王红,王江涛.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32例报告.中国眼耳鼻喉科学杂志2006;6(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