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

合集下载

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16例慢性泪囊炎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结果随访6-36月,治愈98例,好转 7例,有效率为90.5 %。

结论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如面部无切口、术中出血少、操作简便及疗效较好等。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为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患者常有持续性溢泪、溢脓,且有泪囊炎急性发作、角膜感染等好发年龄为成年及老年,其中女性比男性多见。

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表现为泪囊、眦角和结膜内有较多黏液或脓性的分泌物,即使无刺激也流泪,最后容易导致鼻泪管阻塞。

以往的手术疗法以泪囊鼻腔吻合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的广泛使用,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成为新的手术方案。

现将我院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的116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43例,女73例,年龄21~72岁,平均(37.2~37.8)岁。

右眼64例,左眼52例,病程1~10年,平均(3.2~3.5年) 。

临床表现: 溢泪,压迫泪囊区均见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所有患者均无鼻腔及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有高血压者术前控制血压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腔检查、冲洗泪囊,结膜囊内滴入抗生素眼液及泪囊碘油造影术。

无占位性病变。

手术方法: 用浸有1%地卡因与0,1%肾上腺素混合液的棉片收缩麻醉患侧鼻粘膜,2%利多卡因+ 0,75%布比卡因行筛前及滑车下神经阻滞麻醉,鼻丘部粘膜浸润麻醉。

在鼻丘前上方5mm处用电刀做弧形切开粘膜,掀起鼻粘膜,暴露泪囊部的骨壁,用电钻磨去该处骨壁,形成直径不小于10mm大小的骨孔,暴露泪囊筋膜。

伸入泪道探针确定所暴露的为泪囊壁,用钩突刀或电刀切开泪囊内侧壁。

如鼻粘膜瓣与泪囊壁粘膜瓣足够大,则用小银夹将二者夹住或用双极电凝将二者烧灼粘连,如不够大,则将二者粘膜部分去掉,敞开骨窗,或从下泪小管置硬膜外导管1 根,3月后拔管。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道腔和泪囊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泪液排出障碍、泪液滞留和泪囊肿胀等症状,进一步影响视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刀切开引流和鼻内窥镜下鼻泪管扩张等方法。

但长期开刀和伤口愈合的疼痛以及效果不佳的情况,使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成为眼科医生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原理是通过鼻子内部的镜头将泪囊和鼻子内部相连,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面部的创伤,同时可以恢复泪液正常流出的通道。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

该方法的介绍,也让慢性泪囊炎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首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慢性泪囊炎容易复发,并且患者的病情可能根据进展而变化,所以患者通常需要多个术前和术后随访。

在一个研究中,7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接受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后效果评估表明,96%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泪液流出,88%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疼痛和不适。

研究结论表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次,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极低。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使用的仪器是高清晰度的镜头和微型仪器,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控制感。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在局部区域内进行更小的操作。

实际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非常低,因为该方法减少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失血风险。

另外,术后恢复快以及好处明显。

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找到更适合的治疗方式,同时更加减少了对意外的风险。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多个优点。

但是该治疗在应用,还是需要医生的帮助,同时需要考虑每一个患者病情的差异性,才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专业而安全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医疗的发展。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对比分析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对比分析
王 秀莲
麻 阳县 人 民 医 院 ( 南 湖
【 要】 目的 摘
麻 阳 490 ) 14 0
将 鼻 内 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 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对 比分析 , 镜 探讨其优缺 点。方法 20 07年 1月 ~ 0 1 21 年
观察 组 治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月期 间笔者所在 医院收 治的 8 0例慢性泪 囊炎患者 为研 究对象 , 4 将 2例行鼻 内镜 下鼻腔 泪囊吻合 术的 患者作 为观 察组 ,8例行传 统 3 泪囊鼻腔吻合 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 院观察并随访 3个 月 一1年 , 住 观察 治愈 率、 治疗有 效率及 并发症 的发 生率。结果 8 .4 , 6 8 % 治疗有 效率为 9 . 7 , 例复发 , 73% 1 复发率为 2 6 % 。结论 .3 3 例 , 转 4例 , 8 好 治愈率 为 9 . 8 , 疗有 效 率 为 10 , 术后 并发 症 发 生 ; 照 组 治愈 3 04% 治 0% 无 对 3例 , 转 4例 , 效 1例 , 愈 率 为 好 无 治 鼻 内镜 下鼻腔 泪 囊吻合术 具有手 术创伤 小、 留瘢痕 、 不 术后 恢 复 快、 泪囊冲洗通畅率 高等优点 , 治愈 率较 高, 此手术方法对手术者 的操作技 术要求较 高, 但 需要 术者熟 悉鼻腔及泪 囊的解剖 结构。
a v na e n i d a tg s M el d F o J n ay2 0 oJ n a 0 J n a u n h opt rae 0 cs so ainswt ho - d a tg sa d ds vna e . tl s a o rm a u r 0 7t a u r 2 1 a u r d r gteh s i t td8 ae fp t t i c rn y 1 y i l a e e h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长期存在的一种炎症,主要症状为泪囊部位肿胀、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引流、泪囊冲洗等,但是缺点是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优势。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将泪囊与鼻腔内部直接相连接,使泪液在流入鼻腔前就被引流掉,避免了泪囊炎长期存在。

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手术范围、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首先是麻醉及局部加压止血,然后鼻内镜下探查泪囊,手术者用特制手术钩将泪囊顶端取出,用电凝切断鼻泪管与泪囊之间的韧带,并将其扩张开。

接下来,施行骨切术,切下鼻腔的鼻中隔骨部分及鼻泪管入口的骨缘部分,扩大鼻泪管入口,保证术后情况良好。

最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将已取出的泪囊通过探头戳入鼻腔中,并用缝合线固定住,将鼻腔与泪囊直接连接起来。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创伤小、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容美观。

2. 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时间,减少了麻醉的副作用和风险。

3. 通过鼻内镜操作,能够直接看到手术场所,可对操作部位精细处理,操作更加精准。

4. 术后恢复时间短,病人轻松舒适,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后无需住院就可以出院。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针对68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手术疗效满意度达到了89%。

另外一项关于3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手术的疗效,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非常少,仅有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达97%。

总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手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提高了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比较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比较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比较目的通过实验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治疗泪囊炎患者的效果和不同。

方法选取110名患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将这11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55名患者通过传统方式即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另外一组55名患者,通过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

结果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大部分患者均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后的患者约92.34%的患者治疗后泪道冲洗通畅,少数约7.64%的患者泪道冲洗不够通畅。

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后的患者中,约82.25%的患者泪道冲洗通畅,少数约17.75%的患者泪道冲洗不够通畅。

结论无论是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还是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都对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有不错的疗效,但相比之下,通过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患者比通过传统方式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泪囊鼻腔吻合术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更具有微创手术的效果。

标签:泪囊炎患者;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传统手术;微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泪囊炎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泪道阻塞的影响,目前泪囊炎在眼科已经中变得十分常见且容易多发。

患者一旦患上这种病,将表现出眼睛周围长期出现眼泪,甚至带有脓状物,这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为了让患者达到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医学上主要采用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方法在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基础上加以改善,弥补了传统手术中过程繁杂,创伤较大的缺点,能更完美地将患者的泪囊和鼻腔通道相吻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110名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其中55名患者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55名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均来源于我院2010到2012年间入院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5岁,她们的平均病程约为1.1年到4.9年。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3 讨 论
漏 2例(2,l5,13.3%),围术期 并发症 发生 率
离 断 式 肾盂 成 形 术 的 疗 效 比较 [J】.中华 泌 尿 外 科 杂 志 ,2007,28(3):171.174.
本 组 均 在 腹 腔 镜 下 行 离 断 式 肾 盂 成 与 文献 报道 的 1 1.5%~ 13.0%接近 。
et a1.Laparoscopic pyeloplasty:the first
手 术 通 道 相 埘 位 黄 固 定 。所 以 对 于 肾 重 于 经腹 腔 途 径 腹 腔 镜 于 术 。 (2)手 术 位
100 cases[J].J Uml,2002,167(3):1253—1256.
度 积 水 或 因 肾盂 积 水 导 致 UPJ位 置 明 f后腹 腔 ,减少 了腹 腔 脏 器 的 =I二扰 ,避 免 【6】 Kaouk JH.Gill IS.Laparoscopic recon—
【3] Klingler HC,Renmzi M ,JaneBchek G,et
形术 ,其中 1 行腹 腔 镜 ’肾盂 成
a1.Com parison of open versus laparosco-
有 :(1)手术空间大,容易建立手术通 形 术 ,有 以下 优 点 :(1)对 于 大 多 数 泌 尿
Urol,2001,166(2):48—50.
腹 腔 途 径 术 式 较 为 容 易 掌 握 。 (3)手 术 腹 腔 途 径 在 手 术 时 间 、术 后 肛 门 排 气 时 [51 Jarrett TW ,Chan DY,Charambura TC,
通 道 位 置 选 择 范 围 广 ,而 经 后 腹 腔 途 径 问 、围术 并 发症 及 术 后 住 院 时 问 均 要优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例疗效观察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例疗效观察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例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应用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分组形式选择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n=90例)与实验组(n=90例),将实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选为参照组,将实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选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参照组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8.88%、者并发症发生率7.78%对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8.88%、并发症发生率1.11%,P <0.05且差异对比显著,故统计学形成对比意义。

结论将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应用在慢性泪囊炎中疗效效果比较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因鼻泪管狭窄或者阻塞导致的眼病,临床比较常见且多发,经泪道外伤、沙眼、鼻中隔偏曲以及鼻炎等将鼻泪道阻塞,促使不能正常排出泪液,导致长期在泪囊中残留,引发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以及溢泪[1]。

为了进一步研究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效果,现对比本院收治的1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经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以及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数据研究涉及的180例样本数据均选自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以及检查均已经被确诊,出现不同程度泪道不通畅、溢脓以及溢泪等症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疾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對此次纳入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参照组纳入90例患者中女性50例,男性4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数值(44.32±4.23)岁,10年为最长病程,4个月为最短病程,中位病程(5.11±0.65)年;实验组纳入90例患者中女性49例,男性41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数值(43.52±5.84)岁,11年为最长病程,3个月为最短病程,中位病程(6.21±0.54)年。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136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136例临床分析
的 投 影 以 修 正 鼻 腔 内 切 口部 位 。 以钩 突 为 后 界 , 向前 向下 再 向 后 作 “ 形 切 口切 开 鼻 粘 膜 , U” 骨膜 下分 离 形 成 “ 型 鼻 粘 膜 瓣 , U” 粘膜 瓣上 下 径 约 1 5 m, 后 径 约 1 2 m, 粘 膜瓣 推 向 中鼻 道备 用 。 .c 前 .c 将 自
1 2 手 术 方法 .
鼻 内 镜 电视 监 视 下 , 腔 粘 膜 用 1 鼻 %利 多卡 因肾 上 腺 素 棉片 局
部 麻醉 3 。 1 次 用 %利 多卡 因( 内含 1 10 肾上 腺 素 ) 术 侧筛 前 神 经 :00 行
和 滑 车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 中鼻 道前 方 相 当于 泪囊 位 置粘 膜 下 注 射 于 1 %利 多卡 因( 内含 Ii0 肾上 腺 素 )在 直径 4 :0 0 。 mm硬 管鼻 内镜 下 , 以 枪 状 镊 法 定 位 鼻 腔 内 泪 囊 部 位 , 眼 内导 光 纤 维 自下 泪点 经泪 小 以 管 探 人 泪 囊 , 开 鼻 内 镜 光 源 , 察 眼 内 导 光 纤 维 光 点 于 鼻 腔 内 移 观
下 泪小 点 经 泪 小 管 插 入 探 针 指 示 泪 囊 后 纵 行 切 开 泪 囊 , 剪 刀扩 用 大 泪囊 切 口 , 开 泪 囊 内 壁上 下端 , 成 矩 形 泪囊 粘 膜 瓣 。 除 多 剪 形 剪
余 部 分 鼻 粘 膜 瓣 。 后4 h 出 鼻 腔 填 塞 物 。 天 用 庆 大 霉 素 8 术 8 取 每 万 u 地 塞 米松 5 冲洗 泪道 1 , 后 l 出 院 。 院后 每 周 1 在 内 + mg 次 术 周 出 次 镜 下 清 理 鼻 腔 分 泌 物 与 痂 皮 。 舒 良喷 患 侧 鼻 腔 , 日1 , 4 辅 每 次 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
目的:结合病例对鼻腔淚囊吻合术进行研究讨论。

方法:对30例病例的手术方法、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0例患者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2例,对30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0例患者有28例恢复良好,2例治疗无效。

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字】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泪囊炎
一、前言
加强对泪囊吻合术的研究和使用对临床治疗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手术方法和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治愈和康复。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有溢泪和(或)溢脓史,压迫泪囊区均可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排出、反流,反复冲洗泪道不通畅。

并排除泪道其他疾病,如泪点、泪小管、泪总管阻塞,萎缩性鼻炎、严重鼻副窦炎及重度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史。

患者无出血性疾病;排除女性月经来潮期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良者。

本组共30例,女28例,男2例,年龄38~65岁,其中左眼19例,右眼11例。

检查行泪小点冲洗自原路返回,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泪小点与泪小管均正常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30例均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均在下泪小管留置硬膜外导管一根,3个月后拔管,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泪道冲洗通畅,无阻力,无溢泪。

2、手术方法术前积极完善相关常规辅助检查,无异常。

观察组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

常规冲洗泪道,在筛前、滑车下、眶下行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皮肤浸润麻醉。

具体操作步骤:切口、找泪囊、作骨孔、作鼻黏膜活瓣、作泪囊瓣、缝合及术后鼻腔喷雾。

因改良术式不需切断内眦韧带,骨窗呈长方形、较大且吻合口较低,易于引流,减轻了操作难度。

在造骨窗过程中注入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使之水肿,预防鼻黏膜出血。

患者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防止感染。

1%呋麻西林滴鼻液滴鼻,减轻鼻腔粘膜充血、水肿。

术后第一天常规换药,第二天行泪道冲洗、鼻腔换药,主要是清理分泌物和血凝块,保持导管通畅。

然后每周泪道冲洗和鼻腔换药一次。

三个月内每周泪道冲洗和鼻内窥镜检查1次,主要目的是定时清除鼻腔内血凝块,防止机化和肉芽组织形成,保持通畅,直至造孔处鼻黏膜正常上皮化,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3、护理方法
留置导管的护理:由于硬膜外导管置入泪道,留置时间3个月,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生活上的不便,因此向患者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告知注意保持眼周卫生,防止感染,防止导管扭曲、折叠、受压或脱落,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教会患者正确的滴眼药水方法。

擦拭泪液、分泌物、洗脸动作要轻柔,避免揉搓患侧,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拉扯导管,不能自行拔管,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冒,如果感冒会加重鼻腔水肿,并有大量分泌物,对伤口愈合很不利。

做好详细出院指导,留置管若有松动或移位,及时就诊,外出时戴防护镜,尽量少晒太阳,防止紫外线刺激黑色素在置管的周围沉着。

出院时强调复诊的必要性,讲解确保长期疗效的知识,强调泪道冲洗和鼻内窥镜检查是确保手术最后成功的重要步骤,按医嘱定期回院复查。

4、术后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造瘘口形成,溢泪、溢脓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好转:造口形成,溢泪症状减轻,无溢脓,冲洗泪道通而不畅;无效:造口闭锁,溢泪、溢脓症状无缓解,冲洗泪道不通畅。

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有效。

三、结果
本组30例(56眼)随访6个月至2年。

治愈27眼,好转1眼,2眼无效。

有效率达90%。

四、讨论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是通过鼻内窥镜在泪囊和相应鼻黏膜部位建立新的引流通道,泪液经泪小点到泪囊后经新的骨孔直接流入鼻腔,代替阻塞的鼻泪管以引流泪液,从根本上解除了阻塞,而且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极少复发,面部无切口,无疤痕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的方法。

手术前的精心准备和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是患者获得最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及护理服务的外延,加强出院后的随访指导,及时了解患者院外的情况,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解决鼻泪管狭窄或堵塞的问题,1904年Toti首创经颜面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泪囊与鼻腔之间建立通道,后成为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方法。

但该手术患者术后颜面部遗留永久性瘢痕,并损伤内眦血管和韧带,手术操作复杂,失败率为3~15%,且失败后难以再次手术成功。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由McDonogh和Meiring。

在1989年首先报告,开创了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新途径。

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5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取得手术成功有二个关键点。

一个是准确的泪囊定位,另一个是如何保证泪囊造瘘口的长期通畅。

在手术中要注意以下事项:泪囊在鼻内的投影为: 前界是中鼻道前方后部有
一垂直行走的骨棱,相当于泪前嵴在鼻内的投影,后界为钩突的基部。

该处为后泪嵴与眶纸样板交界处,术中若在此处向后操作即可损伤纸样板而误入眶脂肪内,引起严重并发症。

鼻丘的筛房和中鼻甲附着处的前部为泪囊在鼻内的上界标志。

对泪囊的准确定位是手术顺利与成功的重要因素; ②鼻腔外侧骨壁造孔口术后3 ~5 个月内逐渐缩小,5 个月后孔的大小稳定而不再继续缩小故骨孔制作宜尽可放大不得小于10 mm* 8. 0 mm。

泪囊内测壁切口力争保持整齐并翻转向鼻腔以防粘连; ③术后用含抗生素和激素的液体定期冲洗泪道,以保持泪道清洁,防止因感染与肉芽生长而导致粘连,影响疗效。

采用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切断内眦韧带,术毕后要对位缝合,缝合不佳会影响泪小管吸引泪液注入鼻腔的唧筒作用,泪囊壁与鼻粘膜均切成“工”字,形成前后唇,前后唇分别对位缝合,因手术视野小,缝合困难,手术时间长,缝合不良易导致手术失败。

准确确定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于中鼻道前端,且位置固定。

我们采用中鼻甲根部前缘上约3 mm为上界,钩突前缘为后界,向前约15 cm范围确定泪囊无一例失败。

五、结束语
加强对吻合术的改良和使用对于治疗泪囊炎患者意义重大,在临床中无论是医生还是护理人员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帮助患者顺利手术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颖绯.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研究(附96例报告)[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年03期,21-22
[2] 王轶,罗秀,魏莲枝.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J]. 中国内镜杂志. 2010年10期,94-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