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随访6个月。
结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总有效率为98.3%。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标签:鼻内窥镜;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造口Clinical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XU?Wenjun??YANG?Ju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Meish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Meishan 620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followedg up 6 monthes after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and then analysed the effective rat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98.3%. Conclusion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chronic dacryocytitis.[Key words] Nasal endoscopy;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orhinostomy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疾病,过去都由眼科医生在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创伤大,面部有瘢痕,而且鼻外切口手术时泪囊与鼻腔黏膜吻合口暴露不清,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对同时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及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不能同期进行手术,也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王纲;魏滃;宋艳【摘要】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观察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2页(P505-506)【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术【作者】王纲;魏滃;宋艳【作者单位】[1]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崇阳437500;[1]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崇阳437500;[2]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23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是由鼻泪管阻塞或者狭窄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女性群体中。
治疗慢性泪囊炎常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摘除术、泪道冲洗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并发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鼻内窥镜在眼耳鼻咽喉科中开始广泛应用。
在鼻内窥镜下进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疗效好,创伤小,不影响美观,并且复发率比较低,逐渐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1]。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均有溢泪现象,冲洗有脓性分泌物,排除鼻腔息肉、鼻腔黏膜萎缩,患者无其他全身严重脏器病变。
70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43.5±5.5)岁;女54例,男16例;病程4个月至8年,平均(12.6±1.8)年。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
孙绍萍 ( 山东省栖霞市人 民医院, 山东 栖霞 250 ) 630
[ 要]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摘 的: 先用单纯西医治疗处理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然后再用 中药熏蒸处理组。结果: 处理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 8,5 54%和 6 4 经统计学分析, 12%,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 .5 。结论 :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累最著、 不良反应更小 , 家全。 [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西医结合治疗; 中 疗效分析} 反应 不良
眼占8.7 , 3 83% 有效 眼占69%, .8 总有效率9 .5与对照组比 53 ,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观察组手术失败2 2眼, 例 例 1
为鼻内造孔瘢痕孪缩再封闭,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对照组手术失败 6 6 吻合1阻塞 4 4 1 1 1 例 眼, 3 例 眼, 例 眼为骨孔过
素、 地搴米松眼液 ~ 次/ , 2 周, 23 d 滴 4 每天冲洗泪道, 随
访5 个月 3年。
失败率为 3 ~1% 。泪囊鼻 腔吻合术 是慢性 泪囊炎 较理 想 % 5 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由于传统 泪道检查 具有难 以直视 、 手术 操
l3 疗效标准; , 治愈t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
作复杂 、 骨孔 比较 困难 、 造 易出血 、 对泪囊及 鼻黏膜损 伤大 且
溢泪, 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有效: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溢泪, 冲洗泪道可见原造 口处有液体 流出, 泪小点有少许厦流现象 , 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 口形成。 无效: 眼泪道末通畅, 炎性反应未消失, 拔管后 自觉溢泪, 液体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陈海燕【摘要】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
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全国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了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手术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眼科收治的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100%,现将有关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资料39例患者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7岁,2例有鼻及眼眶外伤史,合并鼻中隔偏曲5例,鼻息肉6例,35例曾在院外反复行泪道冲洗治疗史,病程3~15年不等。
术前检查39例泪道冲洗均不通,按压泪囊有脓液或黏液溢出。
1.2手术方法将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麻醉后,以镰状刀做直径约为1.5 cm的弧形切口,至骨表面,分离局部黏膜并将其去除,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此时可见二者之接合骨缝。
用乳...【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3【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泪囊鼻腔造孔术;慢性泪囊炎;护理【作者】陈海燕【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7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
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中 图分类 号 : 7 72 3 文献 标识 码 : R7. + B 文 章编 号 : 0 - 9 9 2 1 ) 3 0 1 - 1 1 6 0 7 ( 0 0 1 - 0 1 0 0
镜 下 鼻腔 泪 囊造 口术 治 疗 的慢 性 泪 囊 炎 患者 6 5例(2眼) 为观 察 组 , 我 院 20 年 ~ 0 8 行 泪 囊 鼻 腔 吻 合 术 患 者 6 例 (O 7 做 选取 0 5 20 年 1 7 眼) 行 疗效 对 照 。 果 : 进 结 两组 患者 术后 均 随访 6 1 月, 治愈好 转之 间差异 没 有 统计 学 意 义 P 0 5。 ~2个 其 > . )结论 : 内镜 下 鼻腔 泪 囊造 0 鼻
陕西靖边 县人 民医院 ( 15 0 780 ) 21年 4 2 00 月 2日收稿
【 陈健 , 芳, 舒 , . 患者 鼻 内镜 手 术 的麻 醉 处理 f . 1 ] 王 王冰 等 老年 J临 】
床 和 实验 医 学杂 志, 0 ,( :1 5. 2 8 75-5 0 7) 【】 淳, 家 东, 平. 内镜 下钬 激 光 泪 囊鼻腔 造 孔 术 治 疗慢 泪 3张 王 孙 鼻
骨 , 成一 直 径约 lm 的骨 窗 , 露 出泪 囊 内壁 。用 探 针 自泪 小 新途 径 。 年来 , 内镜下 鼻 腔 泪囊 造 口术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形 e 暴 近 鼻 并显
逐 点 插 入至 泪囊 , 做 上 下 左 右 移 动 , 定 泪囊 的位 置 及 大小 , 示 出 了其 独 特 的优 势 , 渐 成 为替 代 传 统 鼻 外 泪 囊 手术 的理 想 并 确 向 3 1 。泪囊 位 于 鼻腔 外侧 壁 , 鼻 内镜 直 视 下经 鼻 腔 内行 鼻腔 在 鼻 腔 顶起 泪 囊 内壁 , 镰 状 刀 弧 形 切 开 泪囊 内壁 , 黏 膜 瓣 翻 人 手段 [ 用 将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例疗效观察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例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应用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分组形式选择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n=90例)与实验组(n=90例),将实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选为参照组,将实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选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参照组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8.88%、者并发症发生率7.78%对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8.88%、并发症发生率1.11%,P <0.05且差异对比显著,故统计学形成对比意义。
结论将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应用在慢性泪囊炎中疗效效果比较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因鼻泪管狭窄或者阻塞导致的眼病,临床比较常见且多发,经泪道外伤、沙眼、鼻中隔偏曲以及鼻炎等将鼻泪道阻塞,促使不能正常排出泪液,导致长期在泪囊中残留,引发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以及溢泪[1]。
为了进一步研究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效果,现对比本院收治的1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经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以及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数据研究涉及的180例样本数据均选自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以及检查均已经被确诊,出现不同程度泪道不通畅、溢脓以及溢泪等症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疾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對此次纳入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参照组纳入90例患者中女性50例,男性4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数值(44.32±4.23)岁,10年为最长病程,4个月为最短病程,中位病程(5.11±0.65)年;实验组纳入90例患者中女性49例,男性41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数值(43.52±5.84)岁,11年为最长病程,3个月为最短病程,中位病程(6.21±0.54)年。
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2012年12月第50卷第36期CHINA MODERN DOCTOR 中国现代医生·临床研究·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溢脓和溢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本病治疗多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1]重新建立鼻腔与泪囊间的吻合通路。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术式,包括在激光辅助下的鼻腔泪囊吻合术等,但是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和医院设备的限制,使之在临床应用上难以推广。
近年来笔者采用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患者均有溢脓溢泪等症状并以检查确诊为慢性泪囊炎,所有患者术前冲洗泪道,且经检查无鼻腔畸形无鼻黏膜萎缩,无其它系统严重合并症,可耐受手术。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张小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五官科,湖南醴陵412200[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探讨手术方式的改进。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实验组行改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后进行半年至两年的回访,根据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愈69例,好转6例,治疗无效者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治愈患者58例,好转患者5例,治疗无效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84%,二者相比较差异明显(χ2=5.14,P =0.023);且二者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上,实验组手术后炎症反应很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 周金黄, 1 王筠默. 中药药理学 [ . M]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9 5 1 0 9 . 18 .8 —1 1
[] 宋琛 , 2 申维勇 , 朱燕莉 , + 比复方樟柳 碱与妥拉 苏林对 等 对 眼缺血的实验治疗 [ ] 中国实用 眼科 杂志 ,9 9 1 ( ) J. 1 9 ,7 2 :
维普资讯
20 年 06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第1 期
化瘀的双重作用,还有抗菌、 炎、 节组织修复和再生作 抗 调
用… 。大剂量静脉滴 注后 。 1 可使 升 高 的血浆 粘 度下 降 , 加快 血 流速度 , 改善微 循环 , 有利于将坏 死等有 害物 质携 出眼组 织 , 降
低血管内压, 减轻视网膜水肿及血管内水肿。红花与丹参同归 心、 , 肝经 通血脉 , 化淤血 、 散瘀 结 。 参 为沉 降之 物 , 丹 红花 为 升
浮之品 , 两药同用 , 内外通 和 , 气 活血 之功 尤为 显著 , 丹红 行 故 注射液较丹参注射液作用更佳 。如前 所述 , 底 出血 多伴有 视 眼 网膜缺血 。研究表 明【l z, 缺血早期 的治疗 对恢 复缺血 区血管 正 常舒缩功能非常重要 。在缺血 的早期 , 血 区对 血管扩 张剂 的 缺 反应 已不 同于正常血管 。 缺血损伤 血管 内皮细 胞致血管 张 力减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手术 组病 例 为 2 0 . 0 2年 ~2 0 0 5年 3月 我院 收
骨壁使形成 约 1 2m×1 5m 的骨 孔 。 .c .c 充分 暴露 泪囊 粘 骨膜 。 经 下泪小 点插入泪道探针至泪囊 内, 探针 的指 引下于泪囊 前 在 内下方作 弧形 切 口使 其 形成 基 底在 后 上方 的 泪囊 粘 骨 膜瓣 。 修 整多余 粘骨膜瓣 , 1 用 ~2个银 夹把 泪囊粘 骨 膜与 鼻腔粘 骨 膜 于造 孔的前部 吻合 固定 , 由助 手作 泪道 冲洗 , 内窥镜 下 观察 泪囊开 口情况 。造 口吻合 区用小 凡 士林 纱条 作低压 填塞止 血 , 术后第 1天抽出鼻 内凡士林纱条 , l 第 周每 天用 含有庆大霉素 、 地塞米松 的生 理 盐水 作 泪道 冲洗 l ~2次 , %吠麻 滴 鼻液 滴 l 鼻, 每天普通额镜下清除创 区分 泌物 1次 。出院后每 3天泪道 冲洗 1 次并清理 局部痂皮持续半 个月后改 每周 冲洗 1 , 次 术后 3个月 以上对疗效 进行 评估。对 照组在本科室住 院行经 皮鼻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刘慧霞;高平;金伟
【摘要】目的:观察鼻腔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9例(40只眼),采用鼻腔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
个月,观察术眼流脓、溢泪等情况。
结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39例(40只眼)患者,治愈35例(36只眼),好转3例(3只眼),无效1例(1
只眼)。
治愈率90%,好转率7.5%,无效率2.5%。
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鼻
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
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无需面部切口、面部不留疤痕等优点。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dacryocystorhino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ic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Methods 39 cases (40 eyes)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treated by dacryocystorhi-no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ic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6 months to observe the operative effect.Results 39 cases (40 eyes) were followed up,
35 cases (36 eyes) were cured, 3 (3 eyes) improved and 1 (1 eye) ineffective.The cure rate was 90%, the improve rate was 7.5%and the invalid rate was 2.5%.Conclu-sion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is effective, which has advantages
of less bleeding, no facial incision and scar as a simple and safe method.【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
【年(卷),期】2016(024)004
【总页数】2页(P367-368)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腔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
【作者】刘慧霞;高平;金伟
【作者单位】230041合肥,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眼科;230041合肥,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眼科;230041合肥,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长期临近组织慢性炎症导致鼻泪管阻塞,泪囊粘膜发生慢性卡他性和化脓性炎症,引起溢泪、流脓等症,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
鼻腔泪囊造孔是其最经典有效的治疗手段[1]。
但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易出血,手术损伤大,易损伤眼轮匝肌、内眦血管,而且颜面部遗留瘢痕,影响美观等。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在成功达到手术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上述不足,而且可以同时治疗鼻中隔偏曲等鼻部相关疾病。
我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住院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9例(40只眼),经与耳鼻喉医师合作,采用鼻腔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9例(40只眼),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24例(25只眼),年龄18~72岁,平均43岁。
发病时间最短半年,最长20年,平均9.2年。
患者有溢泪,同时泪道冲洗或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回流者明确诊断,耳鼻喉医师排除萎缩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手术禁忌。
二、方法
术前提前1~2 d眼部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鼻腔点呋麻滴鼻液,一日4次。
术前
30 min鲁米那钠0.1克肌注。
1%利多卡因行眶下神经、滑车神经阻滞麻醉。
1%
丁卡因行鼻粘膜表面麻醉,以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粘膜,用1%利多卡
因鼻腔外侧壁鼻丘处局部浸润麻醉。
在耳鼻喉医师配合下,鼻内镜下中鼻甲附着处稍偏前上方作纵行切口,直达骨膜,以钩突为后界作一个以下方为基底的粘膜骨膜瓣。
粘膜瓣翻转并推向下鼻甲,暴露泪頜线,以泪頜线为标记,使用电磨钻,将骨窗开放直径约12×12 mm大小。
自皮肤面泪囊区按压泪囊或从上泪小管插入探针并轻轻顶压,膨出者即为泪囊[2]。
用镰状刀片作泪囊内侧壁切开,制作泪囊瓣,
行泪道冲洗。
此时泪道冲洗既可以再次确定泪囊位置,也可以冲洗出泪囊腔内的脓液。
将泪囊粘膜瓣与鼻腔粘膜骨膜瓣尽可能贴服在骨创缘,以保持泪囊切口通畅。
再以适合大小明胶血海绵置入其表面,起压服固定及止血作用。
有泪小管狭窄或瓣膜不完整者,置入环形硅胶泪道软管。
其中2例合并鼻中隔偏曲者,由鼻科医师
先行鼻中隔矫正术。
三、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激素3 d,局部点抗生素及激素滴眼液,呋麻滴鼻液滴鼻。
术后第d天进行鼻腔清理及泪道冲洗(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2.5 mg),术后1周、2周,1、2、3个月定期进行鼻内镜下鼻腔检查清理及泪道冲洗。
置硅胶泪道软管者1~2个月后拔出。
术后随访3~6个月。
一、疗效标准
治愈:溢泪症状消失,无分泌物,泪道冲洗通畅。
好转:溢泪症状减轻,无分泌物,泪道冲洗通而不畅,返流明显。
无效:溢泪、流脓等症状无改善,泪道冲洗不通,可见有分泌物返流。
二、疗效
术后随访观察3~6个月。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39例(40只眼)患者,治愈35例(36只眼),好转3例(3只眼),无效1例(1只眼)。
治愈率90% ,好转率
7.5% ,无效率2.5%。
鼻腔泪囊造孔术是重建泪囊至鼻腔的引流通道,既去除了化脓病灶,又解除了溢泪,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3],手术成功可达92.5%[4]。
但传统的鼻外经皮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视野窄,位置深,术中损伤眼轮匝肌而破坏泪道的虹吸作用[5],且面部遗留切口瘢痕等缺点。
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
鼻内窥镜技术被广泛开展应用。
在内镜直视下经鼻腔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手术解剖层次少、出血少、视野更清晰、简便,避免了内眦血管、韧带、肌肉的损伤,也避免了遗留面部瘢痕,患者易于接受。
通过与耳鼻喉科医师合作,利用耳鼻喉科医师对内镜技术的熟练操作,眼科医师对手术适应证的筛选、溢泪的鉴别诊断等,以及眼耳鼻喉医师共同对鼻部、泪道系统解剖结构的充分掌握,术中准确定位泪囊,以最小的损伤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组39例(40只眼)患者,治愈35例(36只眼),好转3例(3只眼),无效1例(1
只眼)。
1例无效病例,复诊检查发现骨窗边缘肉芽组织增生,鼻腔内开口闭锁,
再次内镜下清理肉芽组织,泪道置硅胶软管,2个月后拔出,拔管后随访3个月,泪道冲洗通畅。
3例好转病例也多为鼻腔内开口处不同程度肉芽组织增生,经鼻腔清理、泪道置管处理,拔管后泪道冲洗通畅。
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创面肉芽组织增生。
为减少肉芽组织增生,术中尽可能保护好鼻腔粘膜瓣,完成后粘膜瓣尽量复位,减少裸露骨质。
上述两组病例均为开展手术之初,操作定位尚不够准确,术中、术后处理也不够完善。
我们总结此类手术的关键在于:(1)准确的鼻腔粘膜切口及骨孔的准确定位;(2)适
合大小的骨孔(约10~12 mm大小),过小的造骨孔术后容易纤维闭锁,大骨孔会增加手术创伤,且并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4];(3)造骨孔边缘尽可能整齐。
本组
手术均采用乳突骨磨钻进行造骨孔,所以骨窗边缘均为光滑;(4)术后及时清理鼻
腔内痂皮及造孔周围肉芽组织,定期检查并冲洗泪道;(5)合并有泪点及泪小管狭
窄者需置入硅胶引流管,把硅胶管作为支架,使术后处理变得更加容易,且可以防止吻合口纤维闭锁,还可以起引流滴眼液的作用[2]。
总之,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
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无面部疤痕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方法。
【相关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82-1084.
[2] 陶海,侯世科,主译.泪道手术图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8-59.
[3]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9.
[4] 徐晓红,薛迎春,彭琦,等.3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598-1600.
[5] 赵雅铭,张维天,李寅,等.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开放术式的疗效对比.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4,2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