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心得体会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体会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体会【摘要】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手术前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患者情绪辅导;手术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手术后的护理包括休息调理和伤口护理。
并发症处理要及时有效,康复指导要详细具体。
在护理中,护士要细心、耐心,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问题。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护理体会是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通过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康复、体会。
1. 引言1.1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简介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泪囊部位慢性感染和阻塞,导致泪液排出受阻而引起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而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通过将泪囊与鼻腔开口进行吻合,改善泪液排出通畅,减轻疾病症状并预防反复发作。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在局麻下完成。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鼻腔或下眼睑切口进入泪囊部位,清理感染物和堵塞物,然后将泪囊与鼻腔进行吻合,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
手术时间一般较短,术后恢复较快,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患者在接受泪囊鼻腔吻合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了解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前准备。
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恢复,定期复诊查看效果,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通过合理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患者可以更快地康复恢复,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手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是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护士应当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
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对手术的安全进行评估至关重要。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术侧鼻腔及结膜囊表面麻醉。
根据患者病情先解决鼻腔疾患,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再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67眼(88%),有效7眼(9%),无效2眼(3%),未出现鼻腔粘连、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7%。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同期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鼻窦原发疾病。
对提高远期疗效有独特优点,方法简便,适应证广,组织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有推广运用价值。
标签:鼻内镜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为泪囊与鼻泪管的炎症,主要为泪液排泄不畅而长期积滞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之发炎肥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导致溢泪,或有脓性分泌物自泪点返流,经局部滴药和冲洗泪道无效者则需手术[1]。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已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随着鼻内镜在国内的广泛普及,鼻内镜外科和鼻眼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逐渐被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所取代[2,3]。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与眼科协作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68例76眼,男30例32眼,女38例44眼,年龄19—63(平均37)岁,病史l—10年,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溢泪,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经多次泪道冲洗和探通治疗无效,有15例18眼曾行泪囊置管治疗无效,合并鼻中隔偏曲6例,鼻息肉3例。
术前均行泪囊造影了解泪囊大小、位置及堵塞情况。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高约30°。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病例的鼻内窥镜治疗体会

[】 吴 健 , 爱 华 主 编 鼻 微 创 手术 学 北 京 : 民 军 医 出版 2 孙 人
作者单 位 6 10 四川 省 绵阳市 人 民医院 眼科 ( 200 赵釜 社 .0 117 3 2 0 -18 3
静 脉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大量小于毛细血管直径 的微粒 ( 如 玻璃碎屑 微粒、橡胶微粒 、塑料微粒 、空气 中的尘埃 、纤维 甚 至包括一些 尚未溶解 的药物 等) 血液循环 ,造成局部堵塞 或 进入 供血不足 、组织缺氧等 引起 巨噬细胞感 染血 白细胞释 放 ,炎性
泪囊一鼻腔吻合术是眼科常见手术, 尽管成功率高达9 % 5 , 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复 发。 我们对于需要再 次手术治疗的患 者采取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 报告如 下o 1 对 象和方法
11 对 象 .
泪囊—鼻腔吻合术复发二次手术成功率仍较高 但传统手术再 。
次切开皮肤损伤较大, 解剖不清, 术后皮肤容易出现较明显的疤痕增 生, 影响外观, 从而不易被患者再次接受。 在鼻内窥镜下对 吻合 口进 行处理操作方便、 直观、 准确, 可以有效切除吻合处疤痕、 清除鼻腔 阻碍吻合 口引流的部分骨质、 矫正高位鼻中隔偏曲。 而且由于上次泪 囊 一鼻腔吻合术已将泪骨骨质去除, 在鼻内窥镜下需要清除的骨性
3 易控制液体 流速 输 液速 度易 于 调节 可持 久 恒定 ,这 样 不但 节 省护 士调 节 滴 数浪费 的时间 ,保证 了单位 时间内输入药物 剂量 的准确 、均 衡 ,还减少 了不必 要的纠纷。
量的好坏直接 影响着药 品过敏 反应的发生率 。药 品质量 越高 ,
药 品 中所 含 杂 质 越 少 ,过 敏 反 应 发 生 率 越 低 ;反 之 , 过敏 反 应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泪囊炎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总结护理经验,分析效果。
结果:经过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检查、眼鼻部的准备、了解病情、术中配合指导、术前指导等各种术前护理,术后体位护理、术后鼻腔出血的护理、术后用药、术后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术后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
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还可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出院。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319-01慢性泪囊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因泪液潴留于泪囊,从而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临床表现为泪溢、眦角及结膜囊分泌物增多,严重影响美观及患者日常生活。
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传统的术式是经内眦皮肤径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成功率高,一旦造成面部疤痕影响美容,女性患者不易接受。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推广,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我科于2016年开展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浅谈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慢性泪囊炎16例16眼,女12例12眼,男4例4眼,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均超过2年,均有长期溢泪症状。
1.2 检查16例均自述溢泪,14例泪道冲洗均有脓性分泌物返流,术前常规泪道冲洗,泪囊照影,耳鼻喉科会诊无手术禁忌症。
1.3 治疗效果16例患者术后1~2日在鼻内窥镜下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均无流脓,溢泪,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7天。
1月后在鼻内窥镜下清理鼻腔和泪道冲洗,无复发。
2.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病患者多属长期患者,对手术治疗有诸多疑虑,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项较新的技术,患者对此手术方式了解较少,对手术成功与否存在疑虑恐惧的心理,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担心,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词术式的优点,以及同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费用的差距,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解除恐惧担心的情绪,与同疾病的病友交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手术。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体会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体会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临床表现为眼睛发红、泪水不断溢出、眼球疼痛等症状。
而对于一些慢性泪囊炎患者来说,经过一系列治疗后仍无法痊愈,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泪囊与鼻腔连接起来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慢性泪囊炎带来的症状。
我曾在医院进行过这种手术,接受了相关的护理和康复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体会和感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我要感谢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后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在手术前,他们为我详细解释了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我对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
手术当天,他们耐心地安慰和鼓励我,让我在手术台上感受到了他们的温暖和关怀。
而手术后,他们及时为我做了各项护理和康复指导,让我在术后不会感到孤单和恐惧。
他们的专业和热情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也让整个治疗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和舒适。
我要强调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手术效果的重要性。
术后的护理工作包括了伤口的清洁和消毒、药物的使用和定期复查等内容,这些护理工作对于手术部位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术后,医护人员对我进行了详细的护理指导,让我清楚地知道了应该如何进行伤口护理和药物使用,以及术后注意事项。
他们还定期为我进行复查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
我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进行伤口护理,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术后的康复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我还要提到家人和朋友在我术后的支持和陪伴。
术后的康复期间,我需要卧床休息,生活上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和照料。
而我的家人和朋友们给予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陪伴,他们不仅帮助我处理生活琐事,还经常前来探望我,给予我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他们的陪伴让我在术后感到很温暖和幸福,也让我对康复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通过这次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护理体会,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医护人员的辛勤和专业、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家人朋友的重要性。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腔异常者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腔异常者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6T13:24:52.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作者:狄德锋(通讯作者)[导读] 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如果发现同时伴有鼻腔结构异常者,同时行鼻腔手术,可提高成功率。
(甘肃省金塔县人民医院甘肃酒泉 73530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及慢性泪囊炎合并鼻腔结构异常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同时行鼻腔手术,观察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慢性泪囊炎病人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有鼻腔结构异常者同时行鼻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6例(59眼)中,治愈56眼,好转3眼,有效率100%;鼻内吻合口在3个月内上皮化。
结论: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如果发现同时伴有鼻腔结构异常者,同时行鼻腔手术,可提高成功率。
【关键词】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慢性泪囊炎;伴鼻腔结构异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214-01 慢性泪囊炎多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伴细菌感染引起。
沙眼、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是常见诱因[1]。
慢性泪囊炎主要症状为眼分泌物多、泪溢等,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
传统手术容易损伤患者面部,让病人难以接受。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鼻内镜成为手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
尤其是合并有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同时行鼻腔手术、提高了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59眼),男21例(23眼),女35例(36眼);年龄23~62岁。
术前均查上下泪点、泪小管正常,泪囊造影泪囊呈囊状者。
手术前都进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了解是否影响操作和泪囊鼻腔吻合效果的鼻腔结构异常:如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中下鼻甲肥大等情况。
无鼻腔结构异常者单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有鼻腔结构异常者联合行鼻腔结构异常手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护理体会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护理体会目的总结25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2011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泪囊炎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情况,其中男10例(10眼),女15例(15眼),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专科及用药护理、体位护理、出院指导等。
结果本组25例(25眼),治愈22眼,有效2眼,造孔闭锁1眼,总有效率为96%。
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细致的专科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进行正确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提高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25 patients with acute dacryocystitis under nasal endoscopy. Methods The perioperativ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25 patients with acute dacryocystitis including 10 males (10 eyes),15 females (15 eyes))who underwent 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1 to July 2016 were reviewed.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cluded preoperative care,intraoperative care and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are,disease observation,specialist and medication care,postural care and discharge guidance. Results Of 25 patients(25 eyes)in this group,22 eyes were cured,2 eyes were effective and 1 eye was hole blocking,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6%. Conclusions 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dacryocystitis.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 of the operation by conducting scientific,comprehensive and meticulous specialist personalized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Key words] Acute dacryocystitis;Nasal endoscopy;Dacryocystorhinostomy;Nursing experience急性淚囊炎是泪道疾病中的急症,发病急,临床表现为泪囊部位的红、肿、热、痛;严重者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疼痛[1]。
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体会

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4-12-11T09:23:17.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2期供稿作者:李向华林雪松陈圣荷[导读] 此病对眼部安全是严重威胁,如有角膜溃疡、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等很容易引起眼内炎,因此要及时治疗。
李向华林雪松陈圣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宁德市医院 352100)【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29例(34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治愈28眼,占82.3%;有效5眼,占14.7%,无效1眼;占3%。
术后发生鼻腔出血1眼,占3%,发生鼻腔条索状粘连2眼,占6%。
结论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和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277-02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以溢泪为主要症状,伴有结膜充血、内眦部皮肤糜烂、粗糙及湿疹,用手指按压或泪道冲洗,有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返流[1]。
此病对眼部安全是严重威胁,如有角膜溃疡、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等很容易引起眼内炎,因此要及时治疗。
长期以来,泪囊鼻腔吻合术一直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方法,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容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内窥镜下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成为起来越多人的选择。
为研究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护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29例(34眼),随访观察6个月,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我院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共计29例(34眼),其中男7例7眼,女22例27眼;年龄28~63岁,平均(48.0±0.8)岁;病史9个月至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心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心得体会以及术中技巧。
方法在鼻内镜下对10例(1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腔泪囊吻合術,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治愈8例,占80%;好转2例,占20%,总有效率为100%,且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满意,符合微创手术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镜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是眼科临床常见病,患者长期溢泪、溢脓,影响生活和工作。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逐渐取代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被应用于临床。
本科与眼科协作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0例(10眼),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1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男2例,女8例,年龄29~60岁,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15个月。
左侧6只眼,右侧4只眼,所有患者均有溢泪史,压迫泪囊有黏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1. 2 方法术前均经眼科门诊治疗,勤滴眼药、泪道冲洗、探通与扩张等常规处理,但效果差。
术前处理相关基础疾病,并常规行鼻内镜检查,是否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行碘海醇注射液作泪囊造影,均显示患侧下泪道阻塞,选择性行鼻腔CT检查。
患者行局部麻醉,取仰卧位,20 ml 1%丁卡因+2 ml 0.1%肾上腺素混合液浸润棉条,将棉条填塞入鼻腔作表面麻醉,10 ml 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2滴进行鼻腔外侧壁黏膜下浸润麻醉。
确定泪囊位置,鼻内镜下呈“[”形将外侧壁黏膜切开,约1.8 cm×
2.0 cm大小,将黏膜瓣保留于中鼻道,将骨性鼻腔外侧壁和上颌骨额突泪骨前部暴露,见两者之结合骨缝。
用咬骨钳或(和)加电钻自鼻泪管投影处将骨质咬除,沿鼻泪管向上扩大,显露泪囊或用电钻将该处骨质去除,开约1.0 cm×1.8 cm大小骨窗以使泪囊暴露,经下泪点插入泪道探针至泪囊,再行确定泪囊后,在探针引导下,再用眼科15度穿刺刀呈“[”形切开泪囊,留一“[”形泪囊瓣。
用银夹将泪囊瓣与预留鼻腔黏膜瓣固定,撤除探针。
术后可予明胶海棉填压术处,若渗血较多可用膨胀海棉加压填塞。
合并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可在术中一起处理,术者在此类手术中同期处理3例鼻中隔偏曲。
术后常规应用全身抗生素治疗5 d,术后第2天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检查鼻泪管系统通畅情况,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4周。
持续使用鼻喷激素8周。
术后1周鼻内镜下做造瘘口周围血痂、渗出物清理,以确保造瘘口通畅。
定期复查,2次/月,复查时注意对造瘘口处结痂及周围增生肉芽组织进行处理,之后复查1次/月,直至泪囊造瘘口黏膜恢复正常,患
者痊愈。
随访内容:泪道及鼻腔冲洗;鼻内镜检查泪囊造瘘口恢复情况,处理泪囊造瘘口肉芽。
1. 3 疗效判定标准[1] 鼻内镜下观察中鼻甲前端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溢泪、流脓等临床症状消失,冲冼泪道通畅为治愈;鼻内镜下观察中鼻甲前端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冲冼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为好转;造孔闭锁,临床症状无改善,冲冼泪道不通畅或加压后仍不通畅为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1年以上,治愈8例,占80%;好转2例,占20%,总有效率为100%,且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多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引起。
目前,临床对于慢性泪囊炎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方法分鼻外法及鼻内法[1]。
传统治疗方法是由眼科医生经面部切口在泪囊和鼻腔之间重建一个新的通道,解决泪道阻塞。
但这种术式会造成面部刀痕,影响美观。
解剖上,由于泪囊和鼻腔仅有泪囊窝骨壁和黏膜两层结构,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于中鼻道前端,这些解剖结构为经鼻行泪囊造孔手术提供了便捷和可能的途径,较传统经皮手术更为简捷、易行和安全。
随着鼻内镜外科和鼻眼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创新的治疗方法是在鼻内窥镜下,经鼻腔实施手术,可避免造成以上不良后果。
术前检查与筛选是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关键,要求上、下泪小点与泪小管、泪总管必须通畅,这是手术的基础;首先要掌握好适应证:必须是鼻泪管阻塞。
泪小点、泪小管和泪总管狭窄与阻塞者、传统泪囊炎术后效果不佳者、瘢痕体质个体应列为手术禁忌证。
泪囊在鼻腔内的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首要条件[2]。
①枪状镊定位法,将枪状镊的一端放在鼻外眼内眦部,另一端在鼻内所指向的位置,既是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中心位置,也是造口的中心点。
但要注意枪状镊在鼻内的一端需放在中鼻道和中鼻甲腋前方。
②张速勤[2]提出以中鼻甲前上2 mm为造口点,上界是中鼻甲前上8 mm,下界为中鼻甲腋前下4 mm。
本科则采用二者相结合,先予枪状镊定位,再在鼻内镜下观察中鼻甲前上2 mm 为造口点,以此为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体表投影,定位好后再处理黏膜瓣[3]。
手术过程中,泪道的处理应尽量接近正常的向下、向后的自然解剖结构,保证相对较大的吻口,以使其发挥引流作用。
所以术中骨窗处理以尽可能大为主,造成约1.0 cm×1.8 cm大小骨窗为佳。
黏膜瓣处理也很关键,术后造瘘口上皮化,①上颌线切口后方的黏膜分离后压,术后复位和内囊后侧瓣贴合,减少黏膜下组织暴露,减少肉芽的形成。
②泪囊内侧瓣上下方减张,后翻转,和鼻腔外侧黏膜结合,可用眼科15度穿刺刀切开泪囊。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满意,符合微创手术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2-156.
[2]张勤修.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中国内镜杂志,2006,12(2):148.
[3]喻叶红.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17眼分析.交通医学,2008,2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