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1 减数分裂 教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1 减数分裂  教案

一、减数分裂一、本节课设计理念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二、本节课设计的理论基础1、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探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情况。

2、自主学习理论: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和本质,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有好奇,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本节课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下,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动脑,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减数分裂》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2)人教版第2章第一节第一小节的内容,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学生对减数分裂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遗传定律、生物变异、个体发育相关内容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因此,本节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分析和理解。

难点主要体现在:首先基本概念多,理解难度大、易混淆,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必修二)一、考纲要求:1、减数分裂过程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3、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三、专家建议:1、让学生逐步画图,构建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图,以增强理解、记忆;2、注重突破易混淆的问题,如: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质以及同源染色体的理解,注意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能够分析染色体、DNA含量等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画图法五、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体总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那么父亲和母亲是怎样为后代提供染色体呢?请推测: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二)、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点1、精子的形成: 精巢 (哺乳动物称睾丸)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 4个精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归纳、概括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

2.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通过“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配子能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吗?倘若不能,配子是如何形成的呢?二、减数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教材图2-2,利用PPT展示精子形成过程,依照图解讲述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等现象和概念。

在学习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强调以下内容:(1)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因此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半。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发生在减数分裂I。

(2)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理解精子中染色体组合不同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或)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所致。

(3)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的两极。

最后请学生用上述概念完整阐述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教学设计_教案_5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高等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概念;②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区别;③能够指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并通过图解加以识别。

(2)能力培养①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提高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探究能力;②通过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③通过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3)情感培养①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减数分裂的概念及配子的形成过程②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分。

教学难点①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特点; ②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分;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主动探索的能力;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方法、态度的培养。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课题导入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蛙红细胞的减数分裂,那么,同学们还记得还有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是什么吗?(学生:减数分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减数分裂的过程。

(板书:减数分裂)科学家在研究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无论动物还是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使他们认识到任何科学发现都需要艰难的不断探索过程,知识获取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并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讲授】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减半的分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附件12019年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申报表教师姓名刘丹学科生物年级高二课题减数分裂指导老师王荣礼课程简介(简要介绍教学设计意图、课堂模式、校园文化渗透点等,不少于500字)设计意图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较难的一节课,又是遗传学得基础,所以掌握减数分裂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画图,能够更好的理解记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借助电脑,展示减数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直观化,将大量的文字图像化。

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课堂模式导入,自学,展示,集体讨论校园文化水润善育,水到渠成附件2《第一节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关键: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染色体组合方式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六、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七、教学手段遵循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努力构建知识的能力,本科使用的多媒体、技术安吉动画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教师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减数分裂的概念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精子是在哪里形成的?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对曲细精管有直观的认识和感知精原细胞是通过那种方式产生的?如何判断?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学习动机有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史学生产上一种急需探究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2、精子形成过程请学生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染的动画。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能力目标:(1)通过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理解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2)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总结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征,并从实质上理解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3)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5)受精作用的过程2.教学难点:(1)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3)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5)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1.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有丝分裂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3.有丝分裂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4.有丝分裂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5.有丝分裂末期:两消两现建新壁提出问题:每个人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就形成了新个体。

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假设:配子(精子或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

魏斯曼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

这种分裂方式称为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2.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3.特点: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4.结果: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5.细胞类型: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形成的过程请问:这些成群结队的精子是从哪里来的?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教生物 必修2第2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设计

人教生物 必修2第2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设计

展示
评价 1.每组四人,构建模型
注意:颜色相同的染色体代表什么?颜色不同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代
表什么?书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2.按减数分裂的顺序模拟染色体的变化。

3.思考: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可以形成多少种配子?含有3对
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可以产生多少种配子呢?要是n对呢?
互相讨
论,认真
模拟,做
到人人
理解减
数分裂
的过程。

模拟过程
时认真按
老师说的
顺序模拟。

拓展
提升
某雌性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分子数为2a,如图表示该雌性动物卵细胞的产生及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分子数的变化情况。

请据图回
答:
(1)________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
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段,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
示)。

(2)________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有关。

受精时,只有精子的
________进入卵细胞。

(4)受精过程使得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率________,新生命的起点是
________,新生命由此开始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作用的发育过程。

教师
寄语我们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越来越好!。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教案)

必修2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减数分裂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b.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c.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d.能够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特点。

e.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a.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b. 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3.情感目标
a.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 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认同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要点
a.减数分裂的概念。

b.精子的形成过程。

c.受精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a.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b.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c.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四教学流程
到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环节
三:
课堂
小结
师生共同根据课件展示减数分裂过程知识网络,回顾精子和卵细胞形成
过程主要变化。

学生呼
应。

突出
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一、教学内容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的第一节,它是有丝分裂的继续,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学好这节课既有助于加深理解有丝分裂过程,又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知识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决定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5)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

(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分析讨论、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4)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体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从而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减数分裂是一个由各个阶段组成的连续的动态过程,教学可使学
生领悟到“事物(生命)都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染色体纸质模型、吸铁石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用实例解释有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含义出示明星李亚鹏、王菲夫妇及其女儿的图片。

提问:女儿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从生殖的角度看,女儿是怎样产生的呢?
教师:答得很好。

像这样由父方提供精子,母方提供卵细胞,精卵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生殖方式是一种有性生殖。

相应地,精子和卵细胞就是一种生殖细胞。

注意: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得到的细胞,所以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是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

下面我们从染色体的组成来分析这一家三口。

提问:一家三口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多少?生:女儿是在李王夫妇的爱情催化下产生的。

(笑)
生:李亚鹏提供精子,王菲提供卵细胞,精卵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女儿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生:46条激发兴趣,交代有性生殖的含义,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课前学生并不了解有性生殖的含义)
2.引入课题:初步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强调染色体数目减半,暂不说明复制一次分裂两次教师:也就是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提问: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吗?为什么?
设问:那么,为了保持生物前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分裂方式来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呢?
教师:如果精子或卵细胞内染色体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那么问题便迎刃而解。

也就是说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是要减少一半的。

像这种能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就叫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如果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就叫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比如精子、卵细胞是成熟生殖细胞。

而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就是原始生殖细胞,比如精原细胞和乱原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2N)

(1N)
生:不能。

因为如果精子或卵细胞是由有丝分裂得到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各为46条,受精卵为92条,后代染色体数无法维持恒定。

设疑导入,把注意力集中到染色体变化这个重点上来3.观察分析:分析减数分裂的结果,仅从形态、大小上介绍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出示雌果蝇体细胞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

提问:经过减数分裂,两个细胞在染色体数量上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除了数量关系外,从染色体形态、大小上看,两个细胞在染色体的组成上有何特点和联系?
师生共同归纳观察结果: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像这种形态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卵细胞中没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半、成对的同源染色体要分开。

生:卵细胞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在白纸上画出讨论结果。

通过观察明确减数分裂的结果,为探究减数分裂过程做准备。

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

4.探究减数分裂过程
提出探究问题:减数分裂怎样进行才能使染色体数量减半且同源染色体分开?
可能的讨论结果:
①染色体不复制细胞直接分裂一次,染色体均分;
②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第一次分裂是着丝点断裂,第二次分裂是直接分裂,染色体均分;
③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第二次分裂是着丝点断裂学生上台用染色体纸质模型和吸铁石摆出讨论结果
教师点评:(表扬学生的想象力)研究表明,只有经过DNA复制后才能启动细胞的分裂,所以不可能为情况①。

情况②和③中,与实验相符的是情况③。

总结提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几次?细胞分裂几次?得到几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如何?
染色体数减半和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在第几次分裂?
生: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得到4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是母细胞的一半。

生:都在第一次分裂
及时总结讨论结果,有利于学生把握减数分裂的要点。

5.完善减数分裂的概念
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范围: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学生阅读课本上减数分裂的概念。

先讲分裂的全过程再讲各个阶段,有利于把握分裂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6.深入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的形成
部位:睾丸(精巢)的曲细精管中。

(2)精子的形成过程
①播放精子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让学生总体感知精子的形成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着丝点的数量变化;
②多媒体分步展示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注意讲清细胞名称、同源染色体(从来源上、联会上讲)、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③用纸质染色体的排列帮助学生理解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联系有丝分裂来理解减数第二次分裂;
⑤文字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

观看精子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
从来源上讲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用图解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效果形象直观。

7.课堂练习
学生做练习
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补偿性学习的安排
8.结课
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精细胞变形后形成精子,精子的特点是细胞质中营养少,有尾,善于运动。

活泼好动的精子产生后便寻找机会去追寻他的恋人——卵细胞,他们一旦相遇就彼此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再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个体。

而受精卵最初细胞分裂所需的营养是由受精卵自己提供的。

如果要满足受精卵最初细胞分裂的营养需求,同时使受精卵的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相同,那么,作为精子恋人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呢?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的形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让我们下节课再进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