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解答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物体B.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C.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D.适用于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答案:D解析: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不管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物体,不管是天体还是地面物体,都存在万有引力,故A错误,D正确。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任何形状的物体,如两个靠得很近的球体,其间的万有引力也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只不过此时的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故B错误。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质点,也适用于实际物体,只要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故C错误。

2、关于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相同的重力作用D.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大小等于物体在该处所受的重力解析:地面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完全等于万有引力,只有在地球的两极处重力才等于万有引力,故A错误。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指向地心,故B错误。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相同的重力作用,因为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正确。

只有在地球的两极处,万有引力才等于重力,在其他地方,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需要向心力,所以万有引力大于重力,故D错误。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弹力作用B.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它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答案:A;C解析: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弹力作用,故A正确;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它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本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错误;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故C正确;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若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则没有弹力,故D错误。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2、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理过程D、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3、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力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这主要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哪种观点?A、落体定律B、惯性定律C、牛顿第二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时,下列哪一个知识点是解决电路分析问题的基础?A、电场强度B、欧姆定律C、光的折射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作用在不同性质的物体上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6、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讲解“光的折射”时,以下哪种实验最能直观展示光的折射现象?A、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B、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C、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D、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7、在一个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前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

若(m1=m2)且(v1=−v2),则碰撞后的速度关系为:•A)(v′1=v1),(v′2=v2)•B)(v′1=v2),(v′2=v1)•C)(v′1=−v2),(v′2=−v1)•D)(v′1=−v1),(v′2=−v2)8、对于一个理想变压器,如果初级线圈匝数(N1)为1000匝,次级线圈匝数(N2)为500匝,当初级电压(V1)为220伏特时,次级电压(V2)是多少?•A) 110伏特•B) 220伏特•C) 440伏特•D) 550伏特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探究能力。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是: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实验法D、演绎法2、题干:关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才具有惯性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加速度来衡量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6N的恒力作用,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

问经过3秒后,物体的速度是多少?A. 3 m/sB. 6 m/sC. 9 m/sD. 12 m/s4、关于简谐振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 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往复运动。

B. 在弹簧振子系统中,当振子位于平衡位置时,其加速度为零。

C. 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D. 对于任何给定的弹簧振子系统,周期与振幅无关。

5、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B、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熟练运用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测量6、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A、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B、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D、以上都是7、在简谐振动中,振子的质量为m,振幅为A,角频率为ω,下列哪个表达式代表了振子在位移为x处的势能?mω2x2)A.(12kA2)B.(12kx2)C.(12D.(mω2A2)8、一个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若仅考虑洛伦兹力的作用,则下列哪种情况下粒子的动能会改变?A.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B.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C.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成45°角D. 上述情况都不会改变粒子的动能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质量会发生变化C.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了物体在真空中会永远匀速直线运动D.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未能揭示电磁感应的规律2、以下关于物理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 速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C. 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3、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如果给一个电容器充电,使其两极板带上了等量异号的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为零;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为零;C、电容器储存的电能为零;D、电容器的静电能最大。

4、在静电场中,如果两点电荷相距为r,两者之间的静电力与其电量乘积之比为常数,这个常数应该是()。

A、静电力 / (电量1 * 电量2);B、电量1 * 电量2 / 静电力;C、(电量1 + 电量2) / 静电力;D、电量1 / (静电力 * 电量2)。

5、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A、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确保视线垂直于尺身读数B、在实验中,若发现刻度尺的0刻度已经磨损,可以从另一刻度开始测量C、在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先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D、做电学实验时,如果有断路的情况出现,应该立即关闭电源并检查电路6、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其运用B、实验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方法C、讨论法适合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D、演示法主要用于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对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作用不大7、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秒。

B、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单位是米/秒²。

C、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单位是焦耳。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但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D、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3、题干: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三维目标范畴的是()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物理学科素养4、题干: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其中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是()A.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机械能的转化过程B.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C. 仅仅展示公式和结论,让学生记忆并应用D.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5、在以下哪个实验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B.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C.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D.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但方向随时间变化6、以下关于“波粒二象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 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C.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共有的属性D. 波粒二象性可以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观察到7、在下列关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衍射现象只能在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B、只有波长大于障碍物尺寸的光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衍射现象只发生在光波传播方向上D、光波发生衍射时,光波的能量会向四周扩散8、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B、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C、牛顿第三定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和情况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2024年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2024年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答案:1.答案要点:•确立探究主题: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确保探究活动具有实际意义。

•设计探究方案:制定详细的探究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

•创设探究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资源,营造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强化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评价与反思: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2.解析:•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确立探究主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前提,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

•设计探究方案是关键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创设探究环境是保障,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参与是核心,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强化合作学习是拓展,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与反思是总结,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答案: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1)案例导入:通过引入与物理相关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了解案例的同时,对物理知识产生好奇。

(2)实验演示: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 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根据这个定律,如果一个物体的加速度是5m/s²,质量是2kg,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多少?2.[2]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现象描述的是当一个闭合电路放置在变化的磁场中时,会在电路中产生电动势和电流。

以下哪种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3.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验证。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成就被公认为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科技进步()A. 达尔文(Charles Darwin)B. 牛顿(Isaac Newton)C.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D. 居里夫人(Marie Curie)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最可能引入下列哪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A. 法拉第线圈实验B. 滑动摩擦实验C. 傅科摆实验D. 光电效应实验5、下列关于力学中的功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运动都做功。

B.物体做功必须克服外力阻碍。

C.物体在力作用下有改变力的方向也做功。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功为零。

6、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5 N的恒力作用下做7 m的位移,物体所受功为:A.35 JB.70 JC.10 JD.14 J7、下列关于时间与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过程,频率是指物体运动的次数B.时间是一个物理量,频率也是一个物理量,两者之间具有清晰的比例关系C.频率是指物体运动的次数,时间是指物体运动的持续时间,两者之间并非相互等价D.时间是物体的属性,频率是能量的多少8、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一种机械波B.光是一种电磁波C.光是一种量子D.光是一种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的实体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问题:请简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以下关于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描述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观念的是:A、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B、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C、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D、生物学中的细胞理论描述了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题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让学生自由悬挂重物,观察重物悬挂线的方向B、让学生多次改变悬挂重物的点,观察悬挂线的方向C、让学生在水平面内悬挂重物,观察悬挂线的方向D、让学生观察地球其他地方的重力方向3、以下关于高中物理教材中“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B. 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C. 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E=mc²D. 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和转移4、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方法的教学内容中,符合科学探究过程的是:A. 实验前直接给出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原因B.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C.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析结果D.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学生跟随步骤完成实验5、关于物理学中力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其单位是N(牛顿),而非质量;B、加速度的方向永远与运动方向一致;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下列哪个不是描述磁场中的物理量?A、磁场强度;B、电流密度;C、磁通量;D、电场强度。

7、在下列关于运动学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

B、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C、加速度-时间图像中,面积表示位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螺线管内有平行于轴线的匀强磁场,规定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磁感应强度B的正方向,螺线管与U型导线框c蟛相连,导线框cdef内有一半径很小的金属圆环L,圆环与导线框cdef在同一平面内。

当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图示规律变化时( )。

A.在t1时刻,金属圆环L内的磁通量最大
B.在t2时刻,金属圆环l内的磁通量最小
C.在t1~t2时间内,金属圆环L有收缩趋势
D.在tl—t2时间内,金属圆环£内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2、 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一介子和π一介子带负的基本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

一个K一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人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

衰变后产生的1T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

一与Rπ之比为2:1。

π。

介子的轨迹未画出。

由此可知π一的动量大小与1T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

:1
:2
:3
:6
3、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l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F1、W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W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物理课程分为共同必修、选修1系列、选修2系列和选修3系列,其中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的是( )。

A.共同必修
B.选修1系列
C.选修2系列
D.选修3系列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电表为理想电表,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从某位置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设V1、V2、A的读数分别是U1、U2,I;V1、V2、A读数的变化量分别为△U1、△U2、△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与I,的比值减小,U与I的乘积也一定减小
与,的比值增大,U与I的乘积一定增大
C.△U2与I的比值等于AU,与出的比值
D.△U1与△I的比值等于任何时刻U,与,的比值
6、如图,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Ⅳ、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
A.点电荷Q不一定在MP的连线上
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Ⅳ点,电场力做负功
D.φp大于φm
7、一束由两种频率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射人玻璃三棱镜后.出射光分成a、b两束,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 )。

A.垂直穿过同一块平板玻璃.b光所用的时间比a光长
B.从同种介质射人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临界角比6光的小
C.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
D.若照射同一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率,6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8、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0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00’,段水平,长度为L,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则钩码的质量为( )。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9、
距离。

试求:
(1)球内外的场强分布:
(2)r为多大时,场强最大?该点的场强E=?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10题20分,第11题30分。

共50分)
10、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
师:同学们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保护电路的作用,不要连错了。

生1:嗯,滑动变阻器要在最右端,差点忘了。

生2:我的这个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怎么一直为零呢?
师:肯定是哪个地方断路了。

现在,大家让电压保持一定,看一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生:将R=10 Q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的值,再换成R:15 Ω的电阻,记下电流的值……
师:你保持电压一定了吗,这样得出的数据肯定不正确。

生3:我保持电压一致,得到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问题:
(1)请对该教师的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15分)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

(15分)
11、下面是一道作业题及某同学的解答。

题目:如图所示为小球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闪光频率为f=20 Hz,求实验频闪照片背景上每小方格边长L以及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口。

和小球在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v。

(g=lO m/s2)
(3:
问题:(1)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给出正解;(10分)
(2)给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2题12分,第13题28分,共40分)
12、阅读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光的干涉”的要求是:“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光的干涉”一节中杨R,xt缝q-涉的实验。

如图—2,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l和S2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

如果光是一种波.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

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

—2杨氏双缝干涉的示意图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相关知识。

任务:(1)光的干涉图样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光的干涉”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为某高中物理教材“楞次定律”一节中“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实验。

在第2节图—2的实验中,我们通过磁铁跟闭合导体回路之间的相对运动来改变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

条形磁铁的N极或S极插入闭合线圈时,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抽出时,线圈内
现在重复这个实验,不过这次不是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而是用草图记录感应电流的方向、磁铁的极性和运动方向,以便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议在纸上画出几个类似图一l的草图,分别标出不同情况下磁铁的N、S极,磁铁的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事先要弄清线圈导线的绕向.及电流方向、指针摆动的方向与电流表的红、黑接线柱的关系。

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如图—2所示。

条形磁铁在线圈内的运动,无非是N极或S极插入.N极或S极抽出这四种情况,因此,可以认为他的记录是完整的,没有遗漏。

图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
任务:
(1)说明教材中“丁图设置条形磁铁S极抽出”的实验设计意图。

(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8分)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优路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欢迎大家添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