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鼻饲方法在脑卒中后长期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脑卒中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饮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
4 ・ 6
J u n l fNu sn ce c No . 2 0 Vo. No 21 Ge ea e ii e o r a rig S in e o v 07 122 . ( n r lM dcn )
・
基 础护 理 ・
抬 高 3 。 6 。偏 瘫 侧 肩 部 用 枕 垫 起 。⑤ 进 食 时 护 O~ O , 理 。从 1 汤匙 ( 5m1食 物开 始 , 渐增 加至 1 小 约 ) 逐 大
度吞 咽 障碍 , 意识 清楚 , 命 体 征 平 稳 , 绪 稳 定 , 生 情 配 合 良好 的患者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排 除 标 准 : 、 中 重度 营 养不 良, 有 肺 部 感 染 和 消 化 道 疾 病 全 输液 ・
叉 智迅创源
脑 卒 中后 中度 吞 咽 障碍 患 者 饮食 护 理 干 预 效 果 观 察
周 萍 刘华华 俞 武燕 谢 臻 , , ,
E fc o us gItre t n nteF eigSau ct Srk ai t w t drt D sh g f t f ri nevni so edn ttso A ue to e t ns i Mo eae yp aifZH0 Pig, e N n o h f P e h a U n
温 度适 宜 , 以偏 凉食 物为 宜 。避 免 干 、 、 的食 物 如 脆 碎
住 院 的伴 有 吞 咽 障碍 的 急 性 期 脑 卒 中 患 者 2 6例 。 5 采 用才 藤 氏吞 咽障 碍评 价法 ’ ( 1 吞咽 障 碍分 为 7级 , 7 级 为正 常 , ~6级 为 轻 度 , ~4级 为 中度 , ~ 2级 为 5 3 1
干预方 法 的 临床 疗 效 , 在 为 临 床 饮 食 护 理 提 供 依 旨
脑卒中口咽期吞咽障碍经口间歇管饲护理效果评价刘桂兰谢嘉欣

脑卒中口咽期吞咽障碍经口间歇管饲护理效果评价刘桂兰谢嘉欣发布时间:2023-06-20T02:33:00.71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6期作者:刘桂兰谢嘉欣[导读]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管饲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胃管鼻饲技术干预,观察组采用间歇经口插管管饲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营养状况、满意度、并发症情况。
结果:干预14天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NRS2002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间歇经口管饲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家属满意度、NRS2002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中山市 528400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管饲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胃管鼻饲技术干预,观察组采用间歇经口插管管饲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营养状况、满意度、并发症情况。
结果:干预14天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NRS2002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间歇经口管饲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家属满意度、NRS2002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经口间歇管饲;吞咽功能;满意度;营养评分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1],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误吸常见并发症约占40%-70%,吸入性肺炎占70%,营养不良占6.1%-62%[2];这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持续经鼻至胃管饲或胃造口术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传统方法并发症多,对患者伤害较大;窦祖林教授在2017年中国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共识上指出将间歇经口管饲技术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而到目前为止此技术仍未广泛应用,本文应用间歇经口管饲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21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40例脑梗塞并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治疗中采取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营养护理的效果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表 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肺部感染
消化道出血
便秘观察组30源自0(0.00)0(0.00)
1(3.33)
对照组
30
4(13.33)
2(6.67)
3(10.00)
χ2
4.285 7
2.069 0
但此方式虽然保证了进食,但可 能会诱发多种弊端,如疼痛、干燥等, 耐受性差。为此,近年有学者倡导采用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的护理 干 预 , [2] 认 为此方面可降低并发症,提升患者舒 适度。但目前此方面报告较少,现本 研究共纳入 60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进行讨论。
资料与方法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收治脑卒中
王爱霞等学者曾在研究中共讨论了 80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在吞咽不适、口咽干燥、咽 喉疼痛、鼻腔不适等方面的舒适度评分 高于对照组,表明间歇经口管饲法护理 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者的舒适度确有 更明显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 示,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 组,同时证实了间歇经口管饲法的效 果。笔者分析为,经人体口腔、咽喉插 管的方法,满足人体自身的进食途径, 完成注食后,及时拔出胃管,其习惯和 途径与健康人群进食相同。而对照组采 用经鼻饲管进食,食物从鼻腔经咽喉插 管进入到胃部,且注食完成后,不会拔 出胃管,胃管留置期间会让患者咽喉 部、鼻腔存在持续性、不间断的刺激, 出现明显的刺激性疼痛和异物感,甚至 出现失眠或烦躁等,部分患者可能会自 行拔出胃管[8]。此外,间歇经口至食管管 饲法,胃管插入距离门齿 25~30 cm,处 于食管第二狭窄之下部位[9],食物注入过 程中,利用重力效果和食管的蠕动,让 食物进入到人体胃部。注食后,拔出胃 管,避免了持续刺激到鼻咽喉部,且留 置 胃 管 期 间 , 不 会 持 续 刺 激 胃 黏 膜 , [10]
两种鼻饲法用于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病人的效果观察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说 明采 用 肠 内 营 养 泵 持 续 恒 温 泵 人 鼻 饲 液 能有效减少 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参 考文献 :
[ 1 ] 马琼玲 , 颜小仙. 留 置 胃管 的 临 床 护 理 [ J ] . 海南 医学院学报 , 2 0 0 8 ,
1 4 ( 1 ): 8 4 .
全科 护理 2 0 1 4年 1月 第 1 2卷 第 3 期( 总第 3 1 2期 )
1 . 2 方 法
・ 2 3 5 ・ 饲 的建 立 而 获 益 , 所 以 选 择 一 种 有 效 而 且 并 发 症 少 的 鼻 饲 方 法
1 . 2 . 1 鼻 饲 方 法 两 组病 人 均 在 人 院后 2 4 h内置 入 复 尔 凯 鼻 肠管, 常规插 入 4 5 c m~ 5 5 c m 。将 管 道 悬 空 约 4 0 c m, 固 定 于 耳 垂部 , 当 胃 动 力 正 常 的情 况 下 , 管道 会 在 8 h ~1 2 h内 通 过 幽 门, 通过 X线确定 管道 的位 置正 确后 即可 开始鼻 饲 营养 液 , 对 于 无 胃动 力 者 可 以在 x 线 透 视 或 内 镜 帮 助 下 通 过 幽 门 进 入 小 肠_ 2 ] 。 鼻 饲 液 均 选 择 为 肠 内 营养 液 能 全 力 、 瑞 能、 瑞 代 以及 米 汤
牛 奶 等 自制 匀 浆 。 鼻 饲 前 检 查 胃 内 残 余 量 , 残余 量 >1 5 0 mL, 报告 医生 , 适 当延 迟 鼻 饲 时 间 , 鼻 饲前 抬 高 床 头 3 O 。 , 鼻 饲 后 维 持
原体位 3 0 mi n , 鼻 饲 前 后 均 注 入 温 开水 3 O mL。对 照 组 采 用 5 O
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手段后的护理满意度和误吸率,分析护理干预组的护理管理方法的临床优势。
方法:将本院接收的13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主体,依据临床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常规与优质护理两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误吸率。
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1%。
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4.06%的护理满意度(p<0.05);常规护理组中有43例(62.32%)出现误吸,护理干预组中有8例(11.43%)出现误吸,两组误吸率差异明显(p<0.01)。
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管理模式在的护理满意度和预防误吸方面,都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手段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方面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误吸优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73-02误吸是指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等的液体或固体,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1]。
据调查:脑卒中患者中超过30%有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极易导致误吸。
患者一旦发生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突然窒息导致死亡[2]。
因此,临床加强护理工作,预防误吸发生非常有必要。
本次我院对接收的13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了两种不同护理手段,旨在观察加强护理干预对预防误吸的积极作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将2012年1月~6月接收的13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其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71、68例,年龄范围在43~79岁,65岁为平均年龄;依据采取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两组人数分别为69、70人;患者中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分别有86、53例。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本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
1.2.2护理干预组:本组采用优质护理手段。
①抓好急救期护理:患者接诊后,应立即初步评估病症,随时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出现误吸,立即争取急救。
两种不同固定鼻胃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两种不同固定鼻胃管方法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比较一次性纸胶布和弹力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最佳固定鼻胃管的工具。
方法将87例留置鼻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应用医用弹力胶布固定鼻胃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纸胶布固定鼻胃管,固定前均给予75%乙醇局部皮肤清洁。
观察两组鼻胃管滑脱发生情况以及更换胶布的频率。
结果观察组没有发生鼻胃管滑脱,对照组鼻胃管滑脱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降低了更换胶布的频率(P<0.05)。
结论在神经科疾病患者中鼻胃管固定采用医用弹力胶布能明显减少鼻胃管滑脱的发生,避免患者频繁置管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同时减少护士更换胶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医用弹力胶布是固定鼻胃管的最佳工具。
【关键词】弹力胶布鼻胃管固定神经科疾病;神经科疾病常因意识障碍不能进食,或因延髓麻痹、咽喉肌无力等原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
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基本营养需要,维持水电解平衡,减少误吸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常需要留置鼻胃管。
由于不同疾病导致吞咽功能出现可逆或不可逆的损害。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一般在3到4周,病情严重者需更长的时间;其他神经科疾病的患者如帕金森病晚期、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停留胃管的时间在3年或更长的时间。
如果鼻胃管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胃管移位、滑脱,不仅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还增加患者的痛苦与费用[1]。
因此,鼻胃管的妥善固定非常重要。
为解决鼻胃管移位、滑脱等问题,我们采用一次性纸胶布和医用弹力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以选择最佳的胃管固定工具,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87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47例,年龄52~101岁,中位年龄为65岁。
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32例,帕金森病4例,重症肌无力7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多发性肌炎2例,克雅氏病3例,脑炎6例。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鼻胃管的护理体会

【 键词 】 关 脑卒 中吞 咽 障碍 ;留 置鼻 胃管 ;护 理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 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的疾病。临床表
现 以猝 然 昏迷 、不 省 人事 、突然性 口眼歪 斜 、半 身不 遂 、舌 强言 蹇 、智 力 障碍 为 主要 特征 ,该 病 的死 亡率 很 高 。脑 中风 是严 重危
较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00 );两组 平 均 住 院时 间 比较 , P .5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00 )。 P . 5 2 . 两 组 患 者 满 意 度 比 较 :见 表 2 总 满 意 率 度 观 察 组 为 2 。 9 . o ,对 照 组 为 7 .1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84 03 % P
理模 式 。观 察 组 采 用 舒 适 护 理模 式 :① 环 境 舒 适 护 理 :保 持 病 房 清 洁 ,环 境 安 静 ,病 房 灯光 柔 和 ,温 、湿 度 适 宜 ,使 患 者 有
一
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 比较[ ( ] 例 %)
种 舒 适 清 净 的感 觉 ;② 心理 舒 适 护 理 :护 士 应 尊 重 患 者 ,多 与 患者 进 行 沟 通 ,排 除 患 者 的 心理 障碍 ;③ 生 活 舒 适 护理 :在 患 者饮 食 、生 活 上 给 予 最 大 的 照顾 ;手 术 患 者 指 导 其 进行 有 效 的康 复 训 练 ;④ 社 会 舒 适 护理 :鼓 励 患 者 家 属 、亲人 多关 心 支
脑卒 中吞 咽障碍患者 留置鼻 胃管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观察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对康复护理价值肯定
提高生活质量
01
通过康复护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改善,
减轻误吸、肺炎等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缩短康复周期
02
康复护理有助于加速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周期,减
轻医疗负担。
提升患者信心
03
有效的康复护理能让患者感受到进步,提升对康复的信心和依
效果观察结果展示
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经过康复护理,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吞咽 障碍程度减轻、吞咽时间缩短等。
生活质量提升情况
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包括进食状况改善、 心理状况好转等。
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得到及时处理和有 效控制。
结果讨论与解释
经验教训总结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必要 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信
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个体化康复方案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多学科团队协作
加强康复医师、护士、营养师 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为患 者提供全面、专业的康复护理 服务。
家属参与与教育
鼓励家属参与康复护理过程, 提供家属教育与支持,促进患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 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 观察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康复护理方法 • 效果观察指标 • 康复护理实践经验分享 • 效果观察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01
引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概述
吞咽障碍定义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 难、误吸等症状,称为吞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鼻饲方法在脑卒中后长期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间断经口留置胃管鼻饲方法及传统鼻饲方法在脑卒中后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适合患者的营养护理方式,减少并发症,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舒适度。
方法选择本院康复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卒中后30d仍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不能经口正常进食的患者26例设为观察组,应用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方法,营养供给采用间断经口留置胃管鼻饲法,与同期收治的脑卒中后30d仍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26例患者对照,后者采用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方法,营养供给采用传统留置胃管鼻饲法。
治疗30d后将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营养状况评分改善情况;吞咽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患者舒适状况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30d后观察组返流性食管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GUSS吞咽功能评分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状况评分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间断经口留置胃管鼻饲方法在脑卒中后长期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留置胃管鼻饲。
标签:间断鼻饲;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45%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1]。
为了保证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但长期鼻饲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提示留置胃管可影响贲门闭合,引起或加重胃食管返流,经口间歇留置胃管鼻饲法即进食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胃内,经胃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水与药物注入胃内,注入完毕随即拔管的营养供给法,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2]。
现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名脑卒中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两种管饲方法进行营养护理的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2例,均经头颅CT/核磁共振证实。
患者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能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患者有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且洼田饮水试验在Ⅲ级以上。
同时排除确诊有肌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运动神经元病等所致吞咽障碍,认知功能严重障碍或听理解能力严重低下不能配合治疗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奇偶次序随机分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其中治疗组,男19例,女7例;年龄48~73岁,平均(53.38±3.76)岁;治疗时病程36~115d,平均(58.74±3.45)d;洼田饮水试验Ⅲ级8例,Ⅳ级18例。
对照组,男17例,女9例;年龄46~75岁,平均(51.65±3.75)岁;治疗时病程46~110d,平均病程(54.36±
2.97)d;洼田饮水试验级Ⅲ10例,Ⅳ级1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医嘱由责任护士留置胃管后,每4 h根据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流质;另外由康复治疗师进行肌肉电刺激、超反射治疗、冰棒刺激等康复治
疗2次/d,30 min/次。
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实施相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征求患者同意,给予留置胃管结合间断鼻饲,逐渐过渡至4次/d经口置管鼻饲,鼻饲糊状食物250~350 mL/次,以患者有饱腹感为标准。
观察组每次鼻饲结束后在患者呼气末拔除胃管,每3 d更换1次胃管;对照组则一直保留胃管,并妥善固定。
为预防胃食管返流、隐形误吸等并发症两组患者鼻饲时均采用半坐卧位,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min。
1.3评价标准治疗30d时评估患者治疗过程中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开始及治疗30d后进行营养状况评分;吞咽功能评定;舒适状况评定。
参考标准:①胃食管返流诊断标准;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③MNA-SF 营养测评表;④GUSS吞咽功能评估表;⑤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 讨论
留置胃管鼻饲法解决了吞咽障碍患者所需营养、水分的摄入但临床上长期鼻饲可能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吞咽、咀嚼、言语功能也产生废用性萎缩缩[3]置胃管可影响贲门闭合,引起或加重胃食管反流,应引起临床重视。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间断口胃管鼻饲可有效避免长期留置胃管引起的胃食管返流。
留置胃管后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多,长期留置胃管又造成患者咽部反射迟钝,易造成患者误吸,患者在误吸后由于知觉损伤,呼吸道防御系统的改变,和免疫功能的抑制易造成肺部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性。
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的患者在每次胃管置管时必须有自己多次吞咽胃管的动作,从而对参与咽期吞咽的相关肌群进行了训练,利于促进口腔和咽腔的运动功能,且通过胃管在口腔内对无力的舌肌和咽肌的刺激,促进了肌肉收缩,使胃管向口腔后部移动、尝试使喉上举,故经口腔吞咽胃管本身也是增加肌力的训练[4]。
间歇口胃管鼻饲相对于经鼻置管来说,由于不经过狭窄的鼻前庭,使患者所承受的置管痛苦明显降低。
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除了进食时间在其他时间不插管,不影响患者的美观,同时能保持患者鼻腔、口腔、咽部的卫生和舒适感,从而增强患者主动康复的能力和疾病恢复的自信心。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
口腔清洁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间断经口留置胃管鼻饲方法在脑卒中后长期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胃食管返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在临床使用中,患
者及家属早期会因为担心反复置管痛苦而不愿意采取间歇置管,护士经过逐渐过渡的方式使患者逐渐接受,指导家属进行口胃管留置对于患者出院后保证营养供给、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王荣娟.老年患者管饲的并发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2.
[2]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8.
[3]宋志香.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9):548-550.
[4]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