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规程(手工制茶)
20.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规程(机器人技术应用)

2020年青岛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类别:加工制造类二、竞赛目的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单元,融合了工具快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气动驱动、传感器、智能视觉检测等先进应用技术,以工业机器人在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3C行业)中最典型的异形芯片插件工序为应用背景,设计了包括机械及电气的装调、工业机器人的维护维修以及3C行业中典型的涂胶、码垛、分拣、装配等工作任务在内的考核内容,重点考察学生在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编程、调试、维护、维修及团队协作、质量控制、安全意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学生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赛项旨在引导中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和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促进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解决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提升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应用人才水平,助推《中国制造2025》,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的“双转变”。
三、竞赛内容与时间由参赛队按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以下工作任务:(一)竞赛内容任务一机械及电气安装调试(30%)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技术标准,完成工具快换系统及4种工艺工具、异形芯片原料单元、异形芯片装配单元等部分的机械安装和电气安装,并对部分组件的动作进行调试和验证。
根据实际竞赛平台的布局情况,在离线编程软件中完成硬件环境的搭建。
任务二外壳涂胶及产品码垛(10%)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技术标准,利用离线编程软件或示教器,实现工业机器人对不同工具的自动拾取和释放,完成外壳涂胶及产品码垛的工艺动作,在实际竞赛平台上进行验证,确保过程连续且无碰撞。
任务三异形芯片分拣和安装(25%)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技术标准,通过工业机器人编程,按实际生产节拍实现产品异形芯片分拣和安装。
56.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规程(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

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英文名称:Computer Diagnostics, Reparation and Data Recovery赛项归属: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本赛项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依托,以计算机组装维修及数据恢复技术为载体,旨在检验选手在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下对计算机进行故障检测维修及数据恢复方面的能力,全面展现中职教育的发展水平,提高信息技术类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赛项将电子信息行业企业人才能力需求和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前沿技术融入比赛内容,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开展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增强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
三、竞赛内容(一)竞赛时间竞赛时间为180分钟(二)竞赛任务1.电路功能板的检测与维修(赛项比重25%)。
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据赛项执委会提供的技术文件(包括原理图等),完成指定电路功能板的故障检测及维修。
2.存储设备维修及数据恢复(赛项比重40%)依据赛题给定的故障描述,对赛项执委会现场提供的存储设备(硬盘/U盘/SD卡等)进行检测维修,将设备中存储的操作系统安装文件、应用程序安装文件及指定标识文件资料恢复出来。
3.计算机组装与检测(赛项比重20%)利用一个空机箱,搭配赛项执委会提供的主板、内存、CPU、硬盘、电源等其它备件(比赛现场提供一台完好的计算机,其中所有的备件,可拆卸使用),组装出一台完整的电脑主机,然后利用维修好的U盘,将恢复出来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安装在组装好的电脑上,同时确保相关的驱动及应用程序能正常运行。
4.填写竞赛报告单(赛项比重10%)完成电子版竞赛报告单的填写,并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提交。
5.职业素养(赛项比重5%)综合考评选手操作、安全、生产、清洁、整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13.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竞赛规程(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

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竞赛规程一、竞赛项目: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二、竞赛地点:三、竞赛内容:(工时:4-5小时)由参赛选手根据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以下工作任务:1.用赛场提供的元器件,在电子线路板上完成装配、焊接、调试,并进行数据测量和存储。
2.按赛场提供的电子线路板及功能说明,完成电路的故障检修与仿真。
3.按电子电路应用系统原理图及功能说明,搭建电子电路应用系统,完成功能调试,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
4.根据电子电路应用系统的工作说明,制作可视化控制界面,完成电子电路应用系统的功能控制。
5.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完成装配、排故、调试、控制相关工艺及过程记录。
6.完成指定电子电路印刷线路板绘制。
表1 成绩比例权重分配表四、竞赛设备、器材与工具本赛项主要沿用原赛项“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赛项平台、仪器及YL-292单元电子电路模块。
工作台及仪器配置要求、模块配置、电子电路焊接与智能检测系统模块配置、软件型号等见表2所示。
表2技术平台配置表五、竞赛规则1.入场规则(1)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按赛区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赛场集合,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有序进行检录工作。
(2)在赛场检录区内,检录裁判对各参赛选手的身份进行核对,并检查有无夹带违规物品进入赛场。
参赛选手提供参赛证、身份证、经学校注册的学生证。
身份证、学生证上的姓名、年龄、相貌特征应与参赛证一致。
(3)在比赛开始30分钟后不得入场,迟到的选手必须在赛场记录表相关栏目中说明到场时间、迟到原因并签赛位号确认。
(4)除裁判检验过的工具外,参赛选手不允许携带任何通讯、存储设备、文具、纸质材料等物品进入赛场。
2.赛场规则(1)选手进入赛场后,必须听从裁判长的统一指挥。
(2)裁判长宣布比赛开始,参赛选手才能进行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
(3)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并接受现场裁判和技术人员的监督和警示。
21.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规程(零部件测绘及CAD成图技术)

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二、竞赛目的赛项通过对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图、CAD成图、三维建模、装配专业知识与技能、质量控制、团队协作、职业素养等能力的全面考核来检验选手岗位综合技能水平。
引入企业典型生产项目案例,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使之不断与生产实际及专业课程相结合。
三、竞赛内容竞赛时间:连续4小时。
竞赛内容:给定某机械部件或装置产品装配实物。
要求:完成该产品或装置的测绘,徒手绘制指定零件的草图,用竞赛软件绘制该部件或装置的装配图和各零件的零件图、完成各零件的造型及其三维装配、三维爆炸图、指定机构的运动仿真。
给定部件或装置中的某零件图纸及尺寸。
要求:通过对给定尺寸的零件的综合检测,完成零件的质量检测报告,给出零件质量的合格性。
通过观察实物,了解部件或装置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结构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零件缺点进行必要的改进或优化,使该零件的结构更为合理和完善。
1.参赛选手使用技术文件中指定的拆装工具,依次拆卸各零件,规范摆放并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恢复原状;2.参赛选手使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测量工具,选择正确的基准,对机械部件或装置中的若干零件进行尺寸测量并徒手绘制二维零件草图,严禁使用尺寸和形状记忆工具,如相机、胶泥、印台等;3.利用竞赛软件,绘制给定机械部件或装置的二维机械加工零件图;4.利用竞赛软件,绘制给定机械部件或装置的二维装配图;5.利用竞赛软件,对给定机械部件或装置的零件进行三维建模,并构建装配体模型、三维爆炸图,指定机构的运动仿真;6.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给定机械部件或装置中某一零件及其已知尺寸,要求:选手对零件进行综合检测,在质量检测报告上填写测量数据,并通过与已知尺寸比较,得出零件质量合格性及处理措施的结论;7.根据给定机械部件或装置的性能、用途及工作原理,结合装配关系、结构特点与外部工作环境,按照限定条件,对给定机械部件或装置进行结构优化(包括设计某一缺失零件或修改若干零件的尺寸或修改某一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工艺性等提出改善建议等工作内容);8.根据任务书中装配图及任务要求给定的若干零件的尺寸精度、配合精度与几何精度条件,在相应零件图及装配图上正确标注。
42.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规程(工程测量)

2020 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工程测量二、竞赛目的通过本次竞赛,检验我市中职学校学生的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水平和测量仪器操作能力,展示学校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成果及师生良好精神面貌,提高参赛学生的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和效率、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要的建设类高技能人才。
三、竞赛内容(一)竞赛内容1.理论知识部分考试题目在2020年国赛试点赛题库中抽取,并进行10%——15%以内的修改。
2.技能操作部分技能操作竞赛包括两个项目:四等水准测量和一级导线测量及单点放样。
技能操作将根据观测、记录、数据处理等操作规范性、协调性、完成速度、外业观测和计算成果质量等进行评分。
(二)竞赛时间1.理论竞赛规定用时120分钟。
2.四等水准测量、计算规定用时为60分钟,外业观测不得超过55分钟。
3.一级导线测量及单点放样、计算规定用时为70分钟,外业观测放样不得超过60分钟。
4.理论竞赛规定用时内完成,提前交卷不加分。
5.四等水准测量、计算完成时间在50分钟以内不扣分;50~60分钟完成,超过50分钟的部分按1分钟扣1分;完成时间超过60分钟停止比赛,该四等水准测量、计算比赛项成绩零分;时间分10分,扣完为止。
6.一级导线测量和放样及计算完成时间在60分钟以内不扣分;60~70分钟完成,超过60分钟的部分按1分钟扣1分;完成时间超过70分钟停止比赛,该一级导线测量和放样及计算比赛项成绩零分;时间分10分,扣完为止。
(三)竞赛成绩构成各参赛队按理论知识竞赛占20%、技能操作部分占80%(其中四等水准测量占35%、一级导线测量及单点放样占45%)的比例计算总成绩。
四、竞赛方式1.本次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参赛选手必须是我市中职学校2019年度在籍学生,男女不限。
每队由4名选手组成,可配备2名测量指导教师。
每校限报3队。
2.理论部分由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任务,根据赛题要求评分与计分。
24.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规程(移动机器人)

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移动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移动机器人技术应用(团体)二、竞赛时间竞赛预计时间安排为3天进行,正式竞赛为2天,具体安排见表1。
三、竞赛方式及内容(一)竞赛方式竞赛采用团体赛方式,每队由2名选手组成。
每校限报5队。
(二)实操竞赛内容参赛选手在270分钟内,根据赛场提供的任务书和有关资料,完成竞赛任务。
竞赛内容包括:1. 移动机器人制作与装配。
(20%)2. 移动机器人基础功能测试。
(30%)3. 移动机器人手动综合功能测试。
(20%)4. 移动机器人自动综合功能测试。
(20%)5. 职业素养。
(10%)(三)竞赛相关知识与技能1.机电技术应用2.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3.链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典型机械传动技术4.直流伺服驱动系统原理与应用5.NI myRIO自动控制技术与Labview编程技术6.运动控制技术及精确定位控制技术7.视觉识别技术8.机器人控制技术(四)竞赛相关职业标准9 6-07-06-05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10 6-08-04-03 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11 X6-05-02-03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12 6-05-06-08 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国家职业标准四、竞赛技术平台本次大赛的竞赛平台采用智能移动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设备如图1所示。
图1移动机器人套件及整车(1)配置工业级的铝合金结构组件。
(2)配置NImyRIO控制器、NI LabVIEW学生版软件及工具包。
(3)配置传感器套件:智能相机、无线遥控手柄、USB-HUB、超声波测距传感器、陀螺仪、红外测距传感器、光电传感器、12V/6800mAh的锂电池和充电器、ON/OFF电源开关、电线和控制电路板。
(4)配置带编码器的12V直流减速电机。
(5)配置5V数字舵机。
(6)配置沙地橡胶轮。
(7)配置2X170mm的直线导轨和滑块。
(8)主控制器如图2所示,直流供电范围为6V-16V,共有40条数字I/O 线,支持SPI、PWM输出、正交编码器输入、UART和I2C,以及8个单端模拟输入,2个差分模拟输入,4个单端模拟输出和2个对地参考模拟输出,方便通过编程控制连接各种传感器及外围设备。
51.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规程(设计基础)

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设计基础竞赛规程一、竞赛名称第51项:设计基础二、竞赛依据及目的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推进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为核心,搭建竞赛平台,考查选手的创新设计能力,引领师生开拓学习视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我市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
三、参赛范围青岛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
每校限报5名学生,每名参赛学生只限1名辅导教师。
四、竞赛内容及方式1.竞赛内容:装饰图案。
2.竞赛方式:本赛项为个人赛,要求选手根据命题,适当选择人物、动物、植物作为装饰图案的构成元素,创作单幅彩色装饰图案。
尺寸:白色卡纸,限定在23cm*23cm方形或者直径为23cm正圆形的答题区域内。
比赛时间均为180分钟。
五、评分依据比赛评分采用百分制,由专家根据参赛选手提报的现场作品进行打分。
符合命题要求,设计创意新颖,构图合理且主次分明、形象生动并具有表现力,色彩丰富且搭配和谐,绘制深入细致,画面整体效果良好。
六、奖项设定竞赛奖次按照实际成绩评定一、二、三等奖,各个奖次的人数比例不超过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总的要求。
七、竞赛要求(一)报名资格1.参赛选手须为青岛市全日制在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专、五年制高职中专段)学生。
参赛选手按照要求由各校组织统一报名。
2.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0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20年5月1日为准。
不符合报名资格的学生不得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退回已经获得的有关荣誉和奖品,并予以通报批评。
(二)竞赛纪律1.抽签:比赛当天7:30各代表队报到。
2.参赛选手入场:参赛选手应提前15分钟到达考场,凭学生证、身份证检录,按签号就座,选手不得自行调换座位。
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规则,文明竞赛。
如有不服从裁判及监考、扰乱赛场秩序等不文明行为,按照相关规定扣减分数,情节严重的取消比赛资格和竞赛成绩。
26.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规程(3D打印与应用设计)

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3D 打印与应用设计比赛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3D 打印与应用设计赛项归属产业:加工制造业二、比赛目的本项竞赛旨在展示各职业学校在“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的教学成果,检阅各参赛团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创新创意的技能水平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考验参赛团队现场问题分析及处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引领学科专业改造方向,促进系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国新型制造人才的素养,以适应新的制造业发展态势下的企业岗位要求。
三、竞赛内容任务一:数据修复(15分)每支参赛队给定有损坏的模型数据和原模型数据图纸,利用现场提供的工具软件对已损坏的模型数据进行修复,并将其打印。
任务二:三维建模与3D打印(65分)参赛队根据给定的图纸信息,并利用赛场提供的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使用提供的打印机,对设计完成的模型进行3D打印。
打印后的模型零件进行组装并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实现动力传递功能。
任务三:创新设计(20分)参赛队根据任任务二模型尺寸,进行外形设计,要求外形美观合理,与任务二模型可以进行装配。
使用赛场提供的三维建模软件,完成应用设计并进行3D打印,要求设计作品满足应用要求。
任务四:职业素养(5分)此项任务评价根据现场情况记录,从总分中扣除。
(1)设备操作的规范性。
(2)工具、量具的使用。
(3)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
(4)完成任务的计划性、条理性等。
四、比赛方式竞赛均为团体赛。
每支参赛队参赛人数2人,不得跨校组队,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
参赛选手资格参照青岛市赛通知有关要求执行。
五、竞赛时间比赛时间共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手工制茶赛项归属:农林牧渔类二、竞赛目的通过竞赛,考核与展示茶叶专业学生的制茶操作技能与知识;推进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适应茶叶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提供茶叶类职业院校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学质量与师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展示职业院校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三、竞赛内容本赛项参照《茶叶加工工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茶叶加工工高级工相应的技能要求设置竞赛项目,考核时间扁形绿茶、卷曲形绿茶为2小时,青茶(乌龙茶)、红条茶为24小时,具体竞赛技能要求如下:选择扁形绿茶、卷曲形绿茶、青茶(乌龙茶)、红条茶四项茶叶手工加工中的一项进行考核。
考核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茶叶从茶青到成品茶的加工。
具体操作条件及考核时间如下:四、竞赛方式比赛为个人赛。
每位参赛选手应确定参赛项目(4个分项中每人限报1项,不得兼报),每个分赛项每校最多10人参赛。
各参赛队员的参赛顺序由赛前抽签决定。
参赛选手完成茶叶制作后,专家根据制成品考核茶叶制率和茶叶品质。
五、竞赛流程各参赛队由各学校统一率队参加竞赛。
赛程安排2天,赛前报到、裁判培训1天。
具体流程为:裁判报到、裁判会议、现场培训;参赛队报到、领队会议、选手熟悉现场;竞赛开幕式;项目竞赛;技术点评与成绩公布(闭幕式)。
各参赛队的参赛日程及竞赛顺序由赛前抽签决定。
以代表队赛程时间为3天为标准(含报到与裁判培训),竞赛流程安排表和项目考核安排如表1和表2所示。
表2 竞赛项目运行安排表六、竞赛试题竞赛试题为手工现场制茶竞技和茶叶加工技术缺陷诊断竞技2个环节。
根据本赛项竞赛项目的特点,具体如下:(一)手工现场制茶竞技环节(占总成绩的90%)1.考核题目茶叶加工操作2.考核内容茶叶加工操作考核,为扁形绿茶、卷曲形绿茶、手工青茶(乌龙茶)和手工红条茶四个分项中选择一项进行考核。
完成茶叶加工操作后,考核茶叶制率和茶叶品质。
3.考核说明(1)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操作。
(2)手工扁形绿茶和手工卷曲形绿茶加工时间120分钟,手工青茶与手工红条茶加工时间为24h(二)茶叶加工技术缺陷诊断竞技环节(占总成绩的10%)参赛选手根据组委会提供的一份同本人手工制茶同类的50g茶叶,在规定时间内,统一茶叶评审场所,按照该类茶评审标准要求,对茶叶品质进行感官评审,写出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及叶底评语,并指出该茶叶加工技术主要缺陷,同时给出工艺改进要点建议。
竞赛时间1h,答题样卷如下:选手参赛编号:茶样类别:1.茶叶品质评语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叶底。
2.茶叶技术缺陷诊断主要加工技术不足是;工艺改进要点建议。
七、竞赛规则(一)报名资格及参赛队伍要求1.参赛队及参赛选手资格:参赛选手须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须为1-3年级的学生(含三年级)学生可参加本赛项,不限性别。
2.每校每子项目限报10人,每校、每一个比赛茶类项目限报1名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
(二)熟悉场地与抽签1.比赛前一天安排参赛队熟悉比赛场地,召开领队会议,宣布竞赛纪律和有关事宜,抽签确定各参赛队的组别;参赛选手的序号采用抽签方式确定。
2.所有竞赛项目每场比赛前15分钟组织各参赛队检录处检录。
(三)赛场要求1.参赛选手应在指引员指引下提前10分钟进入竞赛场地,并依照项目裁判长统一指令开始比赛。
2.参赛选手进入赛场必需听从现场裁判人员的统一布置和安排,比赛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赛场提供竞赛指定的专用设备,参赛选手不可自带工具。
4.参赛选手应认真阅读竞赛须知,自觉遵守赛场纪律,按竞赛规则、项目与赛场要求进行竞赛,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及存储设备、纸质材料等物品进入赛场,赛场内提供必需用品。
5.参赛选手进入赛场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参赛队及个人信息。
6.竞赛过程中如因竞赛设备等发生故障,应由项目裁判长进行评判;若因选手个人原因造成设备故障而无法继续比赛,裁判长有权决定终止该选手比赛,若非选手原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暂停比赛计时或调整至最后一批次参加比赛),如果裁判长确定为设备故障问题,将给参赛选手补足技术支持人员排除设备故障所耽误的竞赛时间。
7.比赛结束前15分钟,裁判长提醒比赛即将结束,当宣布比赛结束后,参赛选手必须马上停止一切操作,按要求位置站立等候撤离比赛赛位指令。
8.参赛选手若提前结束比赛,应由选手向裁判员举手示意,比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选手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并按要求撤离比赛现场。
(四)成绩评定1.大赛在赛项执委会领导下,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确保比赛成绩准确无误。
2.竞赛评定后,公布参赛选手成绩。
八、竞赛环境1.场地及周边布局(1)场地环境应按照茶叶加工生产车间的安全技术要求布置,整个比赛场地应保持通畅和开放,并配备防火防爆及其他安全设施。
(2)赛场周边设有卫生间、维修服务、医疗、等公共服务区和紧急疏散通道,并在赛场周围设置隔离带。
(3)设立赛场开放区和安全通道,用于比赛观摩和采访,保证比赛安全有序进行。
(4)场地配套提供稳定的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并有保安、设备维修人员待命,以防突发事件。
2.场内设施及布局(1)场地配备不低于8套相同型号的电炒锅竞赛装置,且每个竞赛装置(工位)标明编号。
(2)每个竞赛装置的操作台上配有操作工具及相应数量的清洁工具。
(3)竞赛工位相对独立,确保选手独立开展竞赛,不受外界影响。
(4)配备操作质量监测工具及各类相关量具。
九、技术规范(一)专业教学要求茶叶生产与加工类专业,能满足如下竞赛项目专业教学要求:1.具有从事茶叶生产与加工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能正确理解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原理和方法。
2.具有一类茶叶的加工工艺操作,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加工出相应的成品茶。
3.具有茶叶生产常用设备与机械设备等基础知识,能确认相关茶叶生产岗位设备等否符合生产要求和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4.具有一定的分析检验知识,能进行必要的原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质量分析;5.掌握茶叶加工操作基础知识,并能按操作规程完成相关茶叶加工;6.掌握茶叶生产与加工条件及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等专业技术知识;并能对整个茶叶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分析与工艺优化;7.具有相关法律与法规知识和具备茶叶行业职业道德。
(二)行业、职业技术标准1.适用行业农业、茶叶等行业。
2.引用职业标准《茶叶加工工》(高级工标准)3.引用技术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GB/T 8304-2002)。
十、技术平台1.卷曲绿茶、扁平绿茶:60CM口径电炒锅(3000W)6——8台;2.手工红条茶:红茶发酵机一台,单开门、带超声波、增湿器;烘干机,型号为6CHZ-16;3.手工青茶(乌龙茶):电竹烘焙,型号为6CHZ-16;4.各类盛装、清洗、称量、包装等工具。
十一、成绩评定(一)评分标准制订原则竞赛评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注重考核选手的职业综合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评分标准茶叶加工各分项根据操作,最终获得成品茶。
大赛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遵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规定执行,并增加足干(按GB/T 8304-2002)后的制率评分。
茶叶感官审评评分占总分98%,制率评分占2%。
茶叶感官评分表茶叶感官品质各项权数分配表大赛成绩总分100分,根据各操作单元成绩按命题方案设定的比重进行加权评出最终得分。
(三)评分方法(1)手工现场制茶竞技(占总成绩的90%)1、评分的形式采用独立评分方法。
审评由5位专家组成,整个审评过程由每位审评专家独立完成。
2、评分方法评分前工作人员对茶样进行分类、密码编号,审评人员在不了解茶样的来源、密码条件下进行盲评,根据审评知识与品质标准,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因子”,采用百分制,在公平、公正条件下给每个茶样每项因子进行评分。
3、分数的确定在评分结果中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相加的总和除以其人数所得的分数。
4、结果计算将单项因子的得分与该项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并将各个乘积值相加,即为该茶样审评的总得分。
计算见式:Y=A×a+B×b+……+E×e式中:Y——茶叶审评总得分;A、B……E——各品质因子的审评得分;a、b……e——各品质因子的评分系数。
5、比赛总成绩计算个人比赛总成绩(Z i)计算:Z i= Y×98%+D i×2%Y——茶叶审评得分;D i——茶叶制率得分。
茶叶制率得分(D i)计算:D i=(茶青重量÷干茶重量)×100(2)茶叶加工技术缺陷诊断竞技茶叶加工技术缺陷诊断评分细则(占总成绩的10%)6.竞赛名次按成绩高低排定总成绩相同者,以手工现场制茶竞技分高者为先,再相同以茶叶审评得分高者为先;茶叶审评得分相同者,按“滋味→外形→香气→汤色→叶底”的次序比较单一因子得分的高低,高者居前。
7.在比赛过程中,有舞弊行为者,将取消其参赛项目的名次和得分,并在其所得比赛总分中扣除10分。
(四)成绩审核比赛成绩初步拟后,由2名不参与评分的评委对每位参赛选手的成绩进行下一步的审核,审核无误后才将成绩公布。
(五)成绩公布成绩出来后,将每位选手比赛的各项得分张贴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