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及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2.5《三大改造》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第5课三大改造
一、选择题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3.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潮的主要形式是
业互助组
D.人民公社
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项目占全国经济的百分比
工业63% 商业批发67%
商业零售85%
材料2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100% 0
商业零售额95.8% 4.2%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1对比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
(2)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请回答:
(1)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有什么意义?
三、问答题
土改后,国家为什么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果怎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2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A)A.公私合营B.中外合资C.承包经营D.国企改革3.一个木匠回忆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D)①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当时县里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③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下图为广东省某县个体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的照片,该照片最早拍摄于20世纪(B)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5.下表是1952年和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B)①实行土地改革政策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D)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7.江西省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的。
假如你是“豆腐生产合作社”的职工,你的身份是(B)A.个体户B.集体所有制职工C.公私合营企业职工D.国有企业职工8.观察下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人主要是(A)A.农民B.地主C.商人D.工人9.“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1.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
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2.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A.土地革命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D.“文化大革命”结束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6. 右图,分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完成②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④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A.①③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7.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宪法颁布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8. 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 深受大家喜爱的王老吉凉茶创立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至今近两百年历史,被公认为凉茶始祖。
阅读以下王老吉的部分品牌历史,回答问题。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练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案】C【解析】A项抗战胜利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
故A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B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C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C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正确;D项南京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故D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
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抗美援朝胜利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B符合题意;A 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C项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
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改革开放时期;选项B一五计划完成;选项C三大改造过程中对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梳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③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④共产党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⑤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新解放区占25% 据当时调查,粮食产量一般情况是,互助组高于单干,合作社高于互助组。
3.原则:自愿互利4.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5.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集体所有)※※注:农业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公共财产)半社会主义性质义性质二、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原因①建国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②私营工商业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③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以及一五计划的实行,国营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优势④农业合作化的影响2.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5.发展: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注:什么是“公私合营”?“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属于新式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求而存在,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注:为什么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政策?这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①历史上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②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教材第5课 三大改造知识点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2.主要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原则: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4.发展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化。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1.原因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长,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方式:从1954年起,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创举:赎买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四、三大改造完成:1953——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六、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七、缺点:在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补充: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时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三农”问题是今天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的农民已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①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③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④农民承包后实行责任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5、三大改造指的是()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A.资本主义工商业B.农业C.银行业D.畜牧业9、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正确的是()A.从1953年起开始 B.国家经营,内部以私营代表为领导C.1954年顺利完成 D.最后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改造
知识点: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__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____________。
(3)目的:走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概括: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
公私合营
3.公私合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________地位。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________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4.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________。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完成
5.时间:________年底。
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
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__________,工作过粗,________等缺点。
答案:
1. (1)工业化(2)生产合作社(3)集体化(4)农业合作化
2. 1956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 公私合营领导 1956 全行业公私合营
4. 赎买定息和平过渡
5. 1956
6. 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
7. 要求过急改变过快
同步测试题:
1. 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广大农村走入社会主义( )
A.农民土地所有制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1954年宪法
2.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一五计划”的开始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中国成立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________进行的改造。
( )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
下图照片“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
A.1950-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8-1966年 D.1966-1976年6.“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是近年流行的经济政策官方用语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最流行的经济政策官方用语是( )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7. 毛泽东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
下列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 )
①建立新中国②遵义会议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中国共产党成立⑤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下列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改造于1952年基本完成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自己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
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
(2)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三大改造的缺点是什么?
(4)从材料叙述的现象和荣毅仁等“红色资本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
1---5 BDCAB 6---8 CAD
9. (1) 图一:土地改革时期;图二:三大改造时期。
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 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解决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3) 党和政府根据国情制定农村政策,党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等。
10. (1)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过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向公私合营过渡,后来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后期过急过快,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4) 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感悟: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民族资本家心态的转变,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策、恰当的说服教育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