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有秩序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 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公共秩序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是由许多成员共同组成的,只有自觉遵守规 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 益。(意义)
2、为什么要维护良好社会公共秩序?
① 危害: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 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谁扰 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他人, 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地位、意义: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 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 遵守公共秩序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系 到城市形象,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③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 《教育法》第72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循序或破坏校舍, 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 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刑法》第13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 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 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或死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 往往还发现这样的情况: 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畅通 无阻,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却~~~~~
如果是那样,你还遵守 交通规则吗?为什么?
问题一: 行人乱穿马路是不是小事?为什么? 问题二: 在没有来往车辆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 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为什么? 问题三: 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儿”吗?
自2006年6月1日起,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 人过马路乱闯红灯也视为违法行为,将受到轻则罚款,重则 拘留的处罚。而常州市的第一张罚单开在了新闸。当时据说 是一位老太太带着孙儿过马路闯红灯,交警同志上前劝阻, 老太太非但不听,还对交警破口大骂,造成了交通堵塞,因 而交警开出了自《治安管理处罚法》实行以来的第一张罚款 单和第一张拘留单,对老太太实行了罚款和拘留的处罚。 思考: 1、如果没有共同准则,社会公共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危害) 2、以上老太太的行为和最后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懂得生活中不但要接受道德约束,更要学法、守法,自觉履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义务。
这不但仅是良好个人素养的表现,也是法律的要求。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公共秩序包括那些秩序;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提升自己的观察水平、分析综合水平和明辨是非水平重、难点: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教学过程:游戏“比一比”导入:请两位同学分别徒手和使用作图工具来完成画圆与画矩形的任务。
通过比照,学生从中悟出“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的道理,自然导入课题。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老师教的一首走路儿歌:“小花狗、小黄狗,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摇摇摆摆去春游…”从小我们就知道要遵守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否则将混乱不堪。
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
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
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压倒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二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①材料中,本来没有发生严重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②材料中,人们怎么做就能够避免或减轻这种悲剧的发生?第一环节:畅所欲言让同学注意观察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秩序混乱,分析造成混乱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的回答涉及很多公共场所,如学校、公园、公交车等地方。
这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就能够理解“公共秩序包括哪些秩序”,在不同的场所应该分别遵守哪些秩序,例如:在公交车上按顺序上下车,主动买票、给老人让座等等;同时还能够简单分析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环节:现场调查在众多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当中,违反交通秩序的行为是最常见行为也是威胁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是儿童意外致死的重要原因。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说课稿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说课稿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说课稿1一、为进一步深化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切实增强广大居民文明行为意识,引领崇尚文明、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特向广大居民发出倡议如下:一、讲究文明礼貌。
尊重他人,讲究礼节;衣着整洁,举止文雅;文明和气,不讲脏话。
二、遵守公共秩序。
搭乘公交车自觉排队,先上后下;办事自觉排队,不大声喧哗;不酗酒闹事,不噪音扰民;不携带宠物进入公共场所;不在公共场所(禁烟区)吸烟。
三、爱护公共设施。
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树木,不违法张贴小广告,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大小便。
四、遵守交通规则。
机动车司机礼让行人,不闯红灯,不乱鸣笛,不违章停车;开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接打手机,按规定使用灯光,不向车外抛撒物品,杜绝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行为。
非机动车驾驶人不走机动车道,不横穿马路,不乱停乱放。
行人横穿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翻越道路隔离护栏。
五、遵守经营秩序。
商品摆放有序,卫生整洁,设施齐全,不乱倒垃圾(泔水);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缺斤短两行为;不无证经营、店外经营、占道经营。
居民朋友们,为让我们的共同家园更加美丽、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为建设文明永年贡献我们的力量。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说课稿2当我们飞越天空,华夏无数的荒山,几多浊流尽现我们眼前,令人忧心如焚。
长江的百年水患更敲响了中华家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警钟。
唐朝森林覆盖率尚为86%,而现在平均覆盖率仅13.9%。
这个数据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没有绿木,我们的空气怎会滋润及清新?没有绿木,我们的水源怎会甘洌及不枯竭?没有绿木,我们怎能感受的到鸟语花香?你看学校周边的水资源和环境:河边成了垃圾的聚集地,浑浊的水使小河宛如一条黑色的带子,闻一闻,小河的臭气冲上了天,路过的人捂住鼻子,加快脚步,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意地去破坏绿化,比比皆是。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围绕公共秩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改善公共秩序的建议。这让我意识到,学生们其实很关心社会问题,只是有时候缺乏表达和探讨的机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公共秩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确公共秩序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学会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维护公共利益。
-掌握公共秩序问题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分析现实生活中公共秩序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出改善建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模拟一个公共场景,让学生体验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公共秩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弘扬社会正能量。
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分析公共秩序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公共生活中大家守秩序的现象

公共生活中大家守秩序的现象《大家都要守秩序哟》
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有好多大家守秩序的现象呀!
就说在学校里吧,每天早上做早操的时候,大家都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跟着一个,可有序啦!这就像一群小鸭子排着队过马路一样,谁也不插队,谁也不乱跑。
要是有谁不遵守秩序,那可就乱套啦,早操还怎么做呀!
还有啊,我们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大家也都乖乖地排队打饭。
没有人会去挤别人,都想着赶紧打到饭,但也都知道要守规矩。
这多好呀,要是都乱哄哄的,那食堂不就成了菜市场啦!
上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坐公交车,哇,大家也是排队上车呢!先下后上,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看着大家有序地上车,我心里可高兴啦。
这就像是一场默契的游戏,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再想想看,在图书馆里,大家都安安静静的,走路也轻轻的,生怕打扰到别人看书学习。
这也是一种秩序呀,要是有人在里面大喊大叫,那别人还怎么看书呀!
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线,把我们大家都串在一起。
如果没有这条线,那我们的生活不就乱成一团麻啦!大家都守秩序,我们才能更开心地学习、玩耍、生活呀!
所以呀,同学们,我们都要好好遵守秩序哟,让我们的公共生活更加美好!。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主要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主要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公共生活需要有公共秩序是因为在公共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地生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秩序之于社会,如规矩之方圆。
任何一个社会的公共生活都需要有公共秩序,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需要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从外部上来讲:首先要有良好的制度,作为公民的行为规范,让人民有规可循然后就是要加强监督,对违反秩序的人,加以惩罚,对行为良好的人,要奖励所谓监督,就是选出有领导才能的人,对人们进行监督,同时,人们对领导者也有监督的权利,从内部来讲,就是公民自身的,内在,自发的,做得很好:这要提高人们个人素质,你问到如何提高,我认为,主要是靠教育特别是针对小公民的教育,从小对孩子们灌输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社会秩序的改善,将会大有帮助也会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改善秩序,是一个长期的,任何人都不能懈怠的工作,要有耐性,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联系自身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伟人他是人,理解这点很重要。
在这点的基础上让我来谈谈从伟人的成长道路上看自我发展!作为大学生,首先我们不能用义务教育带给我们的思想模式去思考问题,对待问题。
我们要积极的思考问题,客观的分析问题,乐观的解决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适当的抛弃义务教育带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我们要从广大的人民群众和自身的各方面要素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与技巧。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有系统的一些了解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好!现在让我来具体分析下我的看法!先看看伟人的定义吧。
伟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自身努力和旁人的协助完成常人所不能做的事;不过前提是这些事不是一件或几件,而是足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或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
有序的公共生活

有序的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是指在社会中与他人共同生活和互动的一种状态,它需要一定的秩序
和规则来维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责任。
首先,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每个人都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法律。
这些规则和法律
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而设立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这些规则,不得违法乱纪。
只有在遵守规则和法律的基础上,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有序。
其次,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在公共场合,每
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不得侵犯他人的权益。
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有序。
此外,有序的公共生活还需要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公德和道德观念。
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不得做出违背社会公德和道德的行为。
只有在大家都具备良好的公德和道德观念的基础上,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有序。
总之,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责任。
只有在每个人都遵守规则和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具备良好的公德和道德观念的基础上,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有序。
希望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些基本要求,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试过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最长是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图片展示:社会中的公共生活和校园里的公共生活归纳: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可能是孤立一个人的。
我们从一出生,就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例如,我们买东西,就会和收银员打交道,吃饭会和服务员等打交道,乘坐公共汽车,我们会与司机打交道、和其他乘客打交道在校园中,我们在学校学习也会与别人发生了许多的联系,例如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打交道,在宿舍与与舍友们打交道。
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别人而一个人独自生活的。
每个人与他人打交道,我们都是无时无刻都处在公共生活中,公共生活无处不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公共生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内容——《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新课讲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自古以来公共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公共生活的含义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私人生活的。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的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那么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那些区别,请大家阅读课本104页的内容并且结合我刚才所给出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含义思考这个问题,等会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两者的范围不同,公共生活主要是社会生活、私人生活主要是家庭或个人;性质不同,公共生活具有开发性、透明性、私人生活具有封闭性和隐蔽性;作用不同,公共生活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私人生活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我们由此可见,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生活有秩序
【学习目标】
1.知识: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秩序对我们的重要性。
(2)了解“生活中的秩序”。
(3)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
2.能力:
(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出秩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有秩序在我们平时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感受到有秩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习重点】
(1)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
(2)了解和感受秩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
(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感受秩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课文预习。
阅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概念名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收集。
将自己针对本课所收集到的相关知识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学习,交流研讨。
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没有秩序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秩序的意思是有条理,不混乱。
你们是怎样遵守秩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一谈自己对于遵守秩序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