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护 …

合集下载

术中唤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病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术中唤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病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2 1 1 心理护理 : .. 本组术前存在各种心理状 态 , 包括疑惑心理 ( 对新 的术式存有 疑虑 , 手术 能做好 吗 等) 依赖 心理 ( 望值 , 期
过高) 求生心理 ( 生欲很 高) 轻生心理 ( , 求 , 因病看淡 人生 ) 等。
文字语言或肢体语 言、 认 图画等 , 辨 通过 导航和神 经诱 发 电位
⑤术前 1d 及术晨 , 护士与语言师共同访视患者 , 告知患者在手
方式为唤醒麻醉下致癫灶切除加皮层热灼 。
12 手术适应证与禁 忌证 .
术唤醒后会与其交流并始终陪伴 在患者身边 , 减少术 中因陌生
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
12 1 适应证 : .. ①脑 功能区 占位 , 主要包括位于脑重要功能 区
数字力求 简单 。避免 因非手 术 因素的干 扰引起 术 中功 能 区监 测时判断失误 。 2 13 为保证 唤醒效果 , .. 术前禁用镇 静药物 。物品准备 : 灭菌
操作可能引起硬脑 ( ) 明显疼痛 ; 脊 膜 ⑥不能耐受长时问固定 体
位; ⑦无 经验 的手术 。 13 结果 . 无死 亡患者 , 中配合欠佳 1 , 术 例 术后蛛 网膜 下腔
( 中央前 、 回, 言 区, rc 如 后 语 Boa区) 质瘤 , 胶 动静脉 畸形 ; ②功
能 区 顽 固 性 癫痫 等 。
2 12 测试 患者语言 功能 : .. 收集 几幅患 者认识 的 日常生活 中
经常见到的图片 , 练 患者熟 练识别 图片 或让患 者跟着 数数 , 训
12 2 禁忌证 : 术前有 意识 、 知障碍 ; 沟通交 流障碍 [ .. ① 认 ② 2 ] 难以完 成术 中的神经功能监测 ; ③极 度焦虑 、 恐惧 , 手术 期间不 合作 ; ④后颅窝手术 需要俯 卧位 ; ⑤硬脑 ( ) 明显受 侵手术 脊 膜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围术期护理十分关键。

为了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意识和脑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需要护理团队的配合和协同。

1.1、手术时间长,切除范围广。

术中时间一般为4~6小时,切除范围广,包括运动、感觉、视觉、听觉、语言等功能区。

1.2、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患者术前或术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1.3、手术风险高。

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水肿、脑血栓等。

2.1、对术前患者进行护理教育。

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术前患者进行护理教育,传达术前准备事项,如术前禁食禁水、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

同时,应对术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2.2、严格管理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CT、MRI等,应当按照医嘱进行,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2.3、围手术期的麻醉护理。

由于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横断面影像引导下的显微手术,所以麻醉师要对麻醉过程进行严密的掌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4、术后早期患者护理。

术后早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如肢体运动、感觉、语言等。

2.5、促进术后恢复。

针对患者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如针对肢体无力的患者进行物理治疗、针对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等。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3.1、护理团队要密切配合。

麻醉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康复科等护理团队应密切协作,做好护理工作。

3.2、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3.3、细致入微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细致入微地关心患者,随时记录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4、严格控制手术相关并发症。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一、选题意义:脑功能区肿瘤是指发生在脑的功能区域的肿瘤,由于脑功能区域对语言、运动、感觉、视觉等功能的重要性,这类肿瘤的手术治疗相对复杂。

为了尽可能保护脑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术中配合唤醒麻醉和术后围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的关键点和方法。

二、唤醒麻醉的优点及配合重要性:唤醒麻醉是一种在手术中让患者在部分时间内保持清醒状态的麻醉方式。

相比传统全麻,唤醒麻醉有以下显著优点:1. 促进手术精准度:唤醒麻醉过程中,患者可以配合医生进行一定的操作要求,比如要求患者配合运动或言语测试,有助于确认手术边界和激活功能区域。

2. 减轻手术风险:唤醒麻醉期间患者保持清醒,有利于发现并及时报告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损害,并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病情的发展。

3.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唤醒麻醉在尽量保证手术效果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更好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

唤醒麻醉与围手术期护理的配合尤为重要。

在唤醒麻醉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配合,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术前准备充分:在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手术程序进行深入了解,对手术细节有清晰的认识,明确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2. 术中密切配合:在手术中,需密切配合麻醉医师、神经外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麻醉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状况适时调整麻醉深度,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神经外科医生需根据术中情况灵活调整手术方案,合理分解手术步骤,减少对脑功能区域的干扰。

护理人员需要配合提供临床护理,及时根据术中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3. 术后细致观察:术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反射、肢体活动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术后围术期护理要点:1. 保持患者头部低位:术后患者头部需保持低位,减少颅内压,降低脑水肿和出血的风险。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背景
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脑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手术后,麻醉药物仍然会继续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

因此,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配合非常重要。

护理内容
1. 患者唤醒后应在术后恢复室内观察,尽快评估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如果出现
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

2. 手术后数小时内,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混沌和认知障碍,这是正常的。

在这段时
间内,患者需要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以保证他们的身体和大脑能够适应手术后的
变化。

3. 在患者意识清醒后,立即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包括肌肉训练、行走和日
常生活动作的训练,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
改善平衡性、降低跌倒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与此同时,应进行认知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这种训练包括记忆
和注意力训练、语言和交流训练、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等。

认知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
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5. 在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常规的物理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

总结
在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围术期护理中,必须注意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期康复训练和认知康复训练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的关键。

同时,常规的物理检查和神经功
能评估对于确保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神经功能至关重要。

探讨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探讨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探讨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6年7月份-2018年7月份,收治的胶质瘤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时期,研究组为开展细节化护理期间,术后并发症护理前后改善率统计,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价。

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并发症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干预后SAS(51.02±2.71),SDS(52.38±2.36);研究组干预后SAS(44.12±2.51),SDS(43.07±2.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满意度护理评价总满意率77.78%,与研究组满意度护理评价总满意率96.88%,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禀开展细节护理,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并发症改善效果显著,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护理满意度评价高。

【关键词】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并发症;观察;护理措施Objective:To explore 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lioma in brain function arousal surgery. Methods:59 patients with glioma were select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between July 2016 and July 201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are.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 the normal nursing period. The team conducted detailed nursing during the period. The improvement rate before and aft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nursing,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evaluated in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P&gt;0.05.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omplications of thetwo groups were improved,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lt;0.05. After control group intervention SAS(51.02 ± 2.71),SDS(52.38 ± 2.36);Afterthe research group intervened SAS(44.12 ± 2.51),SDS(43.07 ± 2.63);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lt;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of the control group's satisfaction nursing evaluation was 77.78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of the group's satisfaction nursing evaluation was 96.88 %. I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lt;0.05. Conclusion:the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brain area glioma during operation can provide detailed nursing care. The patients 'bad mood is effectively relieved,the complicationsare improv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ing patients and patients develops harmoniously,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is high.Keywords:awakening in surgery;Brain function area;Glioma surgery;Complications;Observation;Nursing measures胶质瘤是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手术中需要通过可对患者的进行术中唤醒而对患者的功能区进行判断,继而选择切除的部位,给予神经解剖功能定位,配合切除病灶,目的是监测术中脑功能区的损伤、保护脑功能,避免对有效功能区的损伤。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配合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配合

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配合。

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瘤切除术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模式干预。

结果: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瘤切除术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纯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效果(P<0.05)。

结论: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瘤切除术患者选择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模式干预,临床干预效果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唤醒麻醉;脑功能区;胶质瘤;瘤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307-02脑功能区胶质瘤好发于机体中枢神经系统,通常大约50%的患者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周围布满了神经组织[1],手术治疗时务必精确、有效,最大限度上保护患者脑部功能的情况下,为患者作瘤切除术。

此次依不同护理方式将所选60例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依不同护理方式将所选60例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最小者为23岁、最大者为59岁,平均年龄为(42.75±10.31)岁。

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最小者为25岁、最大者62岁,平均年龄为(43.25±10.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对照组方法本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给予患者各项基础护理内容。

1.2.2观察组方法本组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模式干预[2],常规护理内容与对照组相同;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内容为:(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于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沟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相关治疗方式的目的,为患者作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消除其不良反应;②健康教育。

全麻术中唤醒下行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后失语患者的护理

全麻术中唤醒下行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后失语患者的护理
经验 报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临床 护理 工作 中严 密 观察 患者 语 言变 化 .加 强巡 视
病房 。 在巡 视 过程 中加 强 与患 者 的沟通 , 励 患者 说 鼓
话 、 字等 , 时发 现 患 者 的 语 言 障碍 , 说话 不 流 写 及 如
利、 失读 等【 发现 病 情 变化 及 时报 告 医生 。本组 患 ,
术 中唤 醒麻 醉状 态 下脑 功 能 区手术 是 通过 术 中
瘤 切 除 , 可 能保 留皮 质 功能 区 、 尽 皮质 下语 言相关 白 质 纤 维及 支 配血 管 。 组 中有 2 本 6例 出现 短 暂 的语 言
唤 醒全麻 患 者 , 之 在 清醒状 态 下 , 使 运用 神 经导 航 和 神 经 电生 理 技术 进行 神 经解 剖 功能 定位 ,并在 其 配
12例脑 功 能 区胶 质 瘤 患 者 ,其 中男 7 1 6例 ,女 3 6 例, 年龄 1 ~ O岁 , 均 3 . 。其 中癫 痫 8 27 平 75岁 6例 , 颅
的症 状 , 医嘱快 速静 脉 滴 注 2 %甘露 醇 , 抬 高床 遵 0 并
头 1。 3 。 以利 于静 脉 回流 减 轻脑 水 肿 , 5~ 0 , 脑水 肿 减
现 失 语 4例 。 通 过 2周 至 1个 月 的功 能锻 炼 , 者恢 复 至 术 前 语 言 水 平 。 患
【 关键 词】 中唤醒脑功能 区手术 ;胶 质瘤 ;失语 ; 护理 术 【 图 分 类 号】 4 3 中 R 7. 6 【 献 标 识 码】 文 B 【 章 编 号】 0 896 (000B 04 —2 文 10 —992 1)8 一05 0
An s h s a / O C Ma —i L O Q n , A o g mi e t e i/ N n l U ig B I n - n L , H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
l . 运 动训 练 : 导患 者 尽力 将 舌 向 外伸 出 , 后将 舌 头 I 2舌 3 指 然 从 外 上到 外 下 、 左 , 到外 右 , 外 再 由慢 到快 , 天 5 l 每 ~ 0次 , 每 次 练 习 5 1 n ~ 0mi 。并做 舌绕 口唇 的环绕 运 动 、 舔上 腭 的运 舌 动. 每天 2 3次 。 ~
1- . 2嘱患者 说 出指 定 物 体 的名称 及颜 色 等 。 2 1- . 3嘱患者 独 立叙 述 一件 事 、 查其 随意语 言 的能 力 。 2 检 1. . 4定位 诊 断 : 2 临床 应 用 Wa a 试 验 。 向颈 内动 脉 注射 戊 dr 即
巴 比妥 , 观察 运 动性 失 语 的有 无 。
20 1 第 卷 3 0年0 7 第0 1 月 期
・ 现代护理 ・
胶 质 母 细 胞 瘤 术 后 运 动性 失语 患者 的康 复 护理
陈飞 苑 , 谭 丽 , 丽 玲 朱
( 山大学 附 属第 一 医院 神经 外科 , 中 广东 广州
5 08 ) 10 0
『 要】目的 : 察我 科 3 摘 观 O例胶 质母 细 胞瘤 患 者术后 出现 运动性 失 语 进行 的语 言 训练 在 护理 过程 中的效 果 。方 法 :
亡, 其余 患 者经 过精 心 护理 均 能逐 步恢 复语 言 功能 好转 出院 , 均住 院 时间 2 3个 月 。结 论 : 后运 动性 失语 的 康 平 ~ 术
复护 理起 着极 其 重要 的作 用 。 【 关键 词】 质母 细胞 瘤 ; 动性 失 语 ; 复护 理 胶 运 康
【 中图分 类 号】 4 37 R 7 .3
所 致 引 起 的运 动 性 失语 。 要 症 状 为 语 言 的产 生 困难 , 现 主 表 为 患者 对 他 人语 言 能 够理 解 ,但 部 分 或 完 全不 能 用 语 言 表 达 . 全 不 能或 只 能 说 出个 别 几 个 简 单 的 字不 能 构 成 语 句 。 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护理及语言康复训练李梦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国300052)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8-0086(2015)01 摘要:分析并探讨全麻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护理及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

对于全麻唤醒麻醉切除肿瘤而导致失语的患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失语并处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沟通交流,并通过良好的沟通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本组患者术后当天出现运动性失语的有15例,术后2~5d出现失语11例,术后7d 出现失语4例。

通过2周至1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恢复至术前语言水平。

关键词:术中唤醒;运动性失语;语言康复训练术中唤醒麻醉状态下脑功能区手术是通过术中唤醒全麻患者,使之在清醒状态下,运用神经导航和神经电生理技术进行神经解剖功能定位,并在其配合下切除肿瘤等病灶,以便术中随时监测可能发生的脑功能区损伤,最大限度的保护脑功能,是当前脑功能区手术的新方法[1]。

累及语言功能区是全麻唤醒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

失语,是指大脑半球语言中枢发生病变或者遭受损伤所致的语言功能障碍,对于颅脑发生严重损伤的患者中,失语并不少见,其中运动性失语又占了相当的比例[2]。

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失语患者能否康复,主要与失语的程度、类型、疾病的性质、时间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能否及早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密切相关[3]。

1 护理1.1 注重观察患者语言功能,及时发现失语护士临床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患者语言变化。

加强巡视病房。

在巡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说话、写字等,及时发现患者的语言障碍,如说话不流利、失读等[4],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1.2 手术前后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沟通交流本组3例患者在术前已经存在失语现象,入院后护士开始施行语言康复的训练,同时告知患者失语是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引起的。

肿瘤切除后症状有可能消失或明显好转。

给患者足够的信心与接受手术的勇气。

术后虽然肿瘤切除,但是23例患者对于突然出现的失语造成与他人沟通困难,难以表达自己心中感受,产生特殊的心理反应,烦躁多虑,痛苦失望甚至不再愿意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意愿表现出来。

护士根据患者的失语程度和症状,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等的差异,因人施护。

向患者的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要求家属配合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的非语言沟通,使患者感觉自己得到比以往更多的关怀。

1.3 语言康复训练目标要明确,要有针对性康复训练前要根据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环境、方言、兴趣以及语言相关能力实施测查评估。

科学系统的测查评估既能使训练工作量化、标准化,又是一项初步全面的语言训练过程。

病人一旦出现失语,应及早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中的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测查,尽早制定训练计划[5]。

通过首次训练前进行的测查评估,了解病人听、说、读、写的具体水平,确定相应的训练起点,避免开始训练时作业过于简单,使病人心不在焉,失去兴趣;或过于复杂使病人出现畏难情绪,失去信心。

训练作业过易或过难均可使病人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其配合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1.4 语言康复训练应尽早语言康复训练介入越早越好,只要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即可开始,尽早通过调动机体内部的潜能,促进神经功能的重组或功能再现,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张云飞[6]对脑卒中病人语言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实验证明:早期康复护理组的有效率达89.58%,对照组的有效率达71.85%。

结果显示,对失语病人的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

1.5 运用语言康复训练,尽早恢复患者功能1.5.1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一手置于膈部,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吸气3s后憋气、憋气3s后呼气,逐渐延长呼气时间至10 s,呼气时尽可能发“f”、“s”等摩擦音,不需出声。

继续上述练习,呼气时摩擦音由强至弱,或由弱至强,在一口气内尽量做多次强度改变。

对配合不好者,可让其对镜子先练习深呼吸。

1.5.2 构音器官功能的训练着重是口唇和舌的练习。

训练时,重点指导病人练习舌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

如舌的运动训练,指导病人尽力将舌向外伸出,然后将舌头从外上到外下、外左,再到外右,由慢到快,每天5次~10次,每次练习5min~10min,反复鼓励训练,令其发“啊”音,或让病人听命令做口形动作,如鼓腮、吹气、龇牙[7]。

教会患者由外向内自己按摩面部肌肉,2~3次/d,10 min/次;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发音时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练习,3~5次/d ,5 min/次;舔唇、顶舌练习,将舌伸出口外,交替舔上下唇,而后用舌尖顶住前腭部发出“得得”的声音。

给病人经常放自己喜欢的音乐节目可以刺激病人语言的提高[8]。

如果病人配合得好,或取得最小的进步也要加以鼓励或称赞,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发音器官的训练要求在1周内完成[9]。

1.5.3 音节训练在训练开始时,先教会患者通过口形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

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

首先练习最容易见效的字母,如英语音标元音a—e—i —o—u 开始,然后学喉音“h、g”音,唇音“b、p”音,舌齿音“d 、t”音。

有的患者训练时,元音发音效果好,而喉音、唇音、舌齿音训练有一定难度。

再教患者学习发(pa、ta 、ka),先单个连贯重复,当患者能准确发音后,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即pa、ta 、ka),每日重复训练,直到流利发音为止。

1.5.4 词、句的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我”、“你”、“吃饭”等。

适当给予提示,如说“看书”,训练者可先说“看”给患者以口型示意,提示其接着说“书”,最后说出完整单词“看书”。

然后再说短句:“我要看书”。

如模仿吃水果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吃苹果”。

1.5.5 阅读训练当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音训练,掌握了一般的词组、短句后,开始进行阅读训练。

可以选择患者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练习。

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

在继续练习之前应先确定患者是否理解,重要概念要重复几次,可协助理解。

1.5.6 体语训练体语主要是指人体的运动所表达的信息,包括人的躯体外观、姿势、步态、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和眼睛运动、手势等。

如教会患者口渴时用手指口,头痛时用手指额头,要小便时手指小腹;要大便时用手拍床。

措施可因人而异,护士、陪护人员应通晓,以便得到信号即可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同时也便于资料的收集。

1.5.7 理解、识别训练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指导患者阅读各种有趣的图书、报纸等,早期还可利用抄写、自发抄写、默写等方法加强患者的语言记忆功能,要求患者多读、大声地读,以刺激记忆。

美国Sharp 等研究报道提示,有些脑细胞可因受刺激而再生,这一发现为治疗失语患者的记忆障碍打开了新的通道[10]。

1.5.8 语言图片识别卡的应用根据患者常见的不适、需求及即将实施的护理措施,如头晕、头痛、怕冷、发热、口渴、腹痛、大便、小便、睡觉、测体温、注射、功能锻炼等,绘制成可爱、容易接受的、一目了然的卡通图, 并配上简短文字。

失语患者可翻阅并出示语言图片识别卡,表达自己的不适及生活需求;也可通过护理人员翻阅语言图片识别卡了解患者的内在需求, 通过语言图片识别卡告知患者注射、服药、功能锻炼的时间,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护士手持卡片,让患者看见图片并读出其内容,每天2次,每次30 min,每周进行评定。

1.5.9 强化训练手段利用人的生物反馈调节,采用刺激一反应一刺激方式,给予正确的语言强化训练。

鼓励患者多说,不用担心是否对错,如发音不正确及时纠正。

对于能发双音节的患者,护士要启发患者说出相关词或短句,必要时可让患者用较快的速度重复说一句话,可配合录音带进行模仿练习。

1.5.10 配合动作训练动作训练可激发动觉在大脑中的记忆。

如餐前,可将食物放在患者面前,反复强调“吃饭”、“拿筷子”等,在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时,反复强调“上举手臂”。

1.6 为病人创造合适的康复环境对逃避环境的病人,尽量安排住小房间,初期训练从喉部发音时,最好避开家人,由医务人员进行训练[11]。

1.7 做好失语者出院后家庭语言康复训练的指导对于失语病人来说,关键是失语康复训练,它不是短暂的,出院也不代表康复训练结束,反而要继续坚持训练直至说话正常[12,13]。

因此出院前要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指导如何进行,特别是性格内向、孤僻、逃避环境的病人,更应该做好心理疗法,施以娱乐方面的刺激,才能提高病人自我调节能力,争取早日康复。

2 小结术中唤醒脑功能区手术,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唤醒患者,患者按要求回答文字语言或肢体语言、辨认图画等,通过导航和神经诱发电位对脑功能区组织定位,以界定肿瘤的切除范围,待肿瘤切除后再重新经口插入喉罩全麻,结束其余手术步骤。

全麻唤醒手术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是当前脑功能区手术的新策略,具有术中对脑功能区再定位的优点。

但是也可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造成功能障碍,对于全麻唤醒麻醉切除肿瘤而导致失语的患者,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语言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很大,且缺陷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交功能,所以护理人员的护理与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良好的沟通对术后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理解患者关爱患者,尊重患者,同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减少后遗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通过我科30例胶质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实践,取得了满意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王伟民,施冲,李天栋,等.术中全麻唤醒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附5例报告)[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6):245-249.[2] 秦静雅,辛俊颖.重症颅脑损伤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训练[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9-70.[3] 钟冬莲.脑卒中患者失语的康复护理[J].现代康复,2001,5(12):129.[4] 罗青,成红梅,张薇,等.唤醒麻醉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2):24-25.[5] 王捷,李莉,王超英,等.早期强化语言训练对颅脑损伤失语患者康复的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616.[6] 张云飞.脑卒中患者语言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1,10(4):48—49.[7] 黄丽君,李兰翠.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早期语言训练[J].现代康复,2001,5(8上):126.[8] 李素清,陈杰.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J].现代康复,2001,5(12):128.[9] 王芳.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6 (17 ):2636 .[10] 如冰.治疗卒中患者记忆障碍脑内干细胞打开门户[N].中国医学论坛报,1999,4(29):6.[11] 乔玲娜,王宽新.脑出血病人失语的康复训练[J].护理研究,2003,17(9B):1069.[12] 程雪君.重型颅脑损伤后失语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B ):141—142.[13] 鲁剑萍,董琼.中风失语症康复治疗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A):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