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论文封面

合集下载

课程论文封面(2013-5).doc

课程论文封面(2013-5).doc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学生姓名:龚莉莉二级学院: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班级:12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学号: 1201106015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商学院12市场营销(网络营销)龚莉莉摘要:本文先分析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一考虑,合理开发,促进城市空间的均衡发展;②合理安排城市地上、地下功能,使地上、地下功能互补,共同发展;③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形成整体的空间交通网络,优化城市的交通环境。

简述了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概况。

从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形式着手,总结了现代城市下空间利用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特点分析,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引导。

关键词: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开发;经济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枯竭、可利用面积不足、地价高涨等。

利用地下空间配置城市基础设施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城市地下建筑的空间形态是地下建筑空间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的总和。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并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在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历史阶段,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19世纪是桥梁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的世纪,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的世纪!二、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研究1、地下空间开发的四大浪潮第一次浪潮:人类发展初期。

利用洞穴居住、防风、防雨、防野兽的袭击,特点是朝南、靠近水源、前庭宽敞。

第二次浪潮: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

以欧美为主的矿山工程、城市市政、地铁、军事和水电工程发展迅速。

第三次浪潮:20世纪初开始(1930年)。

以地下空间利用为特征,人类活动移居地下,如:商业街、停车场、商业街、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体育艺术场馆。

课程论文封面 (自然辨证法)

课程论文封面 (自然辨证法)

成绩研究生陶城评卷人学号201361302010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自然辨证法专业:计算机技术年级:2013级完成时间: 2013.11.9对《自然辨证法》课程的一些理解2013年金秋,我有幸加入到范畅老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

范老师以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讲解了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

通过《自然辨证法》课程的讨论学习,让我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有了更多关于科学与生活等哲学问题的思考,谢谢范老师对我们的启发,谢谢范老师带给我们更开阔的思想空间。

在课程结业之际,我也谈谈自己对这门课程中的一些话题的理解。

首先,对于“灵魂”存在的讨论。

在上本课程之前,我也曾有个对灵魂问题的思考,到底是否存在灵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的人。

“灵魂”是一种既模糊又明确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说出“灵魂”到底是什么,但是关于“灵魂”的故事与传说从来就没停止过。

很有幸能在这门课堂上传述我对“灵魂类似物(称之为X)”的一种观点:“X进化论”。

我认为,X是一种诞生于有机生命体的某种类似于量子界的目前没有被发现和认知的物质,这种物质既能进入有机生命体又能脱离于有机生命体;当X进入有机生命体之后,有机生命体能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当有机生命体生命结束时,一段时间之后,X又将释放到宇宙中;X存在有机生命体中(特别是高等生物-人),能对宿主产生一些微小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停留在目前的物理影响层面。

X物质是可以进化的:自从X物质诞生之日,它能够不断的发展,有点类似目前物种的进化论。

单个的“X单位体”可以分解成两个或者更多的个体,分解后的“碎片”有的可以重新进入有机体,有的则功能不够齐全,不能被有机体识别。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周围存在大量的“X物质”及其“X物质碎片”,只是这种带有某种智慧的物质目前还没有被人类所认知。

其次,对于“催眠”问题的探讨。

通过在课堂上对于催眠有关问题的讨论,已经大大的激发了我对于“迷信”的思考。

正如范老师所提到的,“迷信”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的催眠!催眠,不可否认的是一种心理游戏。

大学语文论文封面及正文模板

大学语文论文封面及正文模板

学校代码编号《大学语文》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学院专业(方向)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 “摘要”之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居中,单倍行距)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小四号宋体,1.25倍行距)关键词: XXXX (“关键词”顶格写,且与内容为小四号黑体)ABSTRACT(为Times New Roman16号加重。

行距单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正文为Times New Roman14号,行距1.25倍)Key Words: XXXXXX(正文为Times New Roman14号,行距1.25倍)目录(三号黑体,行距为单倍)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绪论 (1)一、XXXXXXXXXXXXXX ………………………………………………………**(一)XXXXXXXXX············································** (二)XXXXXXX··············································……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一)XXXXXXXX·············································(二)XXXXXX··················································…...XX、……结论………………………………………………………………………………… **附录XXXXXXXXXXXX(如果有附录,应列入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注:1.一般列两级标题。

周5选修课论文封面

周5选修课论文封面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学生姓名张龙飞系别机械系专业班级11金属(2)班学号1110131082授课教师贺静二O 一三年十二月简述工程陶瓷材料摘要:本文主要对工程陶瓷性能中的力学性能展开描述,如强度、硬度与耐磨性、断裂韧度与增韧、疲劳、抗热震性等。

并简单对陶瓷材料的分类应用进行描述。

陶瓷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工程陶瓷主要以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等为主,并简要介绍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字:强度,断裂韧度与增韧,抗热震性等,氧化铝,碳化硅陶瓷材料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他和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并列为当代三大固体材料之一。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学键的不同,因而在性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传统的台词制品是以天然粘土我原料,通过混料、成形、烧结而成,其性能特点是强度低而脆。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为工程陶瓷,工程陶瓷是采用高纯、超细的人工合成材料,精确控制其化学组成,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得到的结构精细、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优良的陶瓷材料。

常用的工程陶瓷材料有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铝和ZTC。

工程陶瓷的力学性能特点是耐高温、强度高、弹性模量高、耐磨、耐蚀、抗蠕变性能好。

在金属和聚合物因腐蚀和软化而不能使用的服役条件下,工程陶瓷材料充分显示出其性能的优越性。

例如,航空飞机顶首部和高温燃烧室内壁温度均在1500C以上,核电站需要能耐2000C高温的耐热材料,但目前高温耐热合金的极限温度只有1100C,能胜任上述服役条件的材料只有高温结构材料。

在发动机上使用高性能陶瓷材料,除具有高性能的耐磨损、耐腐蚀性能外,还由于这种材料的耐温能力从9000C提高到1200C-1300C,且无需冷却系统,可使冷却效率从过去的30%提高到50%左右,发动机质量减轻20%,耗油量降低30%以上。

由此可见,工程陶瓷材料较好的适应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中,用工程陶瓷材料制作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零部件越来越多。

选修课教案封面

选修课教案封面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作业题目:所修课程名称: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年 月评阅成绩: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__政治教育_学院__2010__级__思想政治教育__专业 姓名_ 陈华洪 学号__2010150203_______………………………………(密)………………………………(封)………………………………(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者:设计理念1、遵循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贯彻“自主探究学习策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预设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其导向作用。

2、教学要坚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灵活选择教具和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效果。

3、教育要做到“学以致用”,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教育为生活服务。

教材分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第二框。

本框包含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内容。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学习的“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通过本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

无论是在考试和现实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较难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故而,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该内容做深入细致的学习。

教学应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来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A、知识目标:①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和关系。

周5选修课论文封面

周5选修课论文封面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学生姓名张龙飞系别机械系专业班级11金属(2)班学号1110131082授课教师贺静二O 一三年十二月简述工程陶瓷材料摘要:本文主要对工程陶瓷性能中的力学性能展开描述,如强度、硬度与耐磨性、断裂韧度与增韧、疲劳、抗热震性等。

并简单对陶瓷材料的分类应用进行描述。

陶瓷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工程陶瓷主要以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等为主,并简要介绍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字:强度,断裂韧度与增韧,抗热震性等,氧化铝,碳化硅陶瓷材料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他和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并列为当代三大固体材料之一。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学键的不同,因而在性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传统的台词制品是以天然粘土我原料,通过混料、成形、烧结而成,其性能特点是强度低而脆。

本文所讨论的主要为工程陶瓷,工程陶瓷是采用高纯、超细的人工合成材料,精确控制其化学组成,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得到的结构精细、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优良的陶瓷材料。

常用的工程陶瓷材料有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铝和ZTC。

工程陶瓷的力学性能特点是耐高温、强度高、弹性模量高、耐磨、耐蚀、抗蠕变性能好。

在金属和聚合物因腐蚀和软化而不能使用的服役条件下,工程陶瓷材料充分显示出其性能的优越性。

例如,航空飞机顶首部和高温燃烧室内壁温度均在1500C以上,核电站需要能耐2000C高温的耐热材料,但目前高温耐热合金的极限温度只有1100C,能胜任上述服役条件的材料只有高温结构材料。

在发动机上使用高性能陶瓷材料,除具有高性能的耐磨损、耐腐蚀性能外,还由于这种材料的耐温能力从9000C提高到1200C-1300C,且无需冷却系统,可使冷却效率从过去的30%提高到50%左右,发动机质量减轻20%,耗油量降低30%以上。

由此可见,工程陶瓷材料较好的适应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中,用工程陶瓷材料制作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零部件越来越多。

南京财经大学选修论文封面

南京财经大学选修论文封面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2011 ——2012 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任课教师:杨玲学生姓名:陈晨班级:会计0805学号:2110908134论文题目:普京政府外交风格和特点内容摘要: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外交政策较之其他人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俄罗斯时政外交政策方针战略多极化普京政府外交风格和特点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世界众所周知的“铁腕总统”,现任俄罗斯总理,并已宣布参选2012年总统,获胜几率很高。

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期间,使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

在其担任总理期间,也深得民心,政绩斐然。

所谓普京外交,是指俄罗斯在普京总统领导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方针、政策、行动的综合体系。

与以往的俄罗斯外交相比,普京外交有着极其与众不同之处,拥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延续性。

所谓延续,直接意义上是指对叶利钦时期合理做法的继承,对其失误或者不合时宜东西的扬弃,并根据形势变化加以调整。

叶利钦当政九年,其业绩经济不如政治,内政不及外交。

对外关系的一大建树,是促进了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叶利钦后期,通过对当初向西方“一边倒”外交教训的反思,“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转而奉行多方位外交。

其次是务实性。

普京接手的俄罗斯,如他上任伊始所言,处于“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

普京当选总统后不几天,俄政策谘询机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发表了一篇关于俄罗斯战略的长篇报告,在《俄罗斯对外政策面临21世纪的挑战》章节中,呼吁新领导确立“符合俄罗斯利益和力量的外交战略”,采取“有选择地参与”国际事务的新战略构想。

该报告蕴涵的韬光养晦原则和全面战略收缩方针,显然被普京所接受,并付诸外交实践。

紧接着是平衡性。

平衡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最大利益。

课程论文格式、封面

课程论文格式、封面

一、本科生课程论文撰写格式示例论文题目(居中、黑体、三号)(空1行)姓名,学院(居中、宋体、小四号)(空1行)摘要(顶格、黑体、四号、“摘”“要”之间空2个字符):随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摘要内容为仿宋、小4号)关键词(顶格、黑体、四号):XXXXX;XXXXX;XXXXX (仿宋,小4号)(空1行)XXXXX(英文题目:居中三号加粗,英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空1行)姓名,学院(英文、居中、小四号)(空1行)Abstract(顶格、四号、加粗):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为小4号) Key words(顶格、四号、加粗): XXXXX; XXXXX; XXXXX (小4号) (空1行,或另起页)XXXXXXX①XXXXXX②XXXXXX[1]XXXXXX[2]XXXXXXX(正文,中文各章标题为四号黑体,其余一律采用仿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单倍行间距;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其余要求同中文)(空两行)参考文献(顶格、宋体、小四号加粗):[1] 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24(1):161-164.(参考文献序号在文中采用右上标注的方式,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序号应连续。

参考文献一律采用文后著录,所列参考文献撰写格式为:序号顶格,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请注意标点符号。

)说明:1、页面设置:纸型:A4纸;边距:上2.54cm;下2.54cm;左3.17cm;右3.17cm;2、论文字数:3000-5000字。

二、课程论文(设计)文本构成(一)前置部分: 封面目录(可选)(二)正文部分: 课程论文题目(中文)学生姓名、学院(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文)课程论文题目(英文)学生姓名、学院(英文)Abstract(英文摘要)Key words(英文关键词)引言或绪论课程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三)附录部分:附录(必要时)《食品包装与设计》课程论文题目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论文字数分数完成日期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大学选修课程结业论文课程名称xx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学院xxxxxx班级xxxxxxx姓名xxxx学号xxxxxxxO 引言超声化学(Sonochemistry)是声学与化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l'-I新兴边缘学科,是声学与化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超声化学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加速化学反应提高化学产率的一门学科。

利用超声波能够加速和控制化学反应、提高反应产率、改变反应历程和改善反应条件以及引发新的化学反应等。

1 超声化学的发展史1895年,qlaormycmft和Bamaby观察到潜水艇螺旋桨凹陷被侵蚀时发表了第一个关于空化的报告;1927年,loomis首次报道超声在化学和生物方面加快反应速率的效应;1934年,发现超声能加大电解水的速率;1944年,Harvery等引入了校正扩散的概念,即微气泡的成长是由于气泡振动过程中跨过界面非等量的传质引起的;1950年,Noltingk和Neppiras对模拟空化气泡第一次用计算机进行了计算;1964年,Flyrm提出了“瞬态空化”和“稳态空化”的术语;1980年,Neppiras首次在声空化的综述中使用了超声化学(sonochemistry)的术语;1982年,Milino等人用自旋捕获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验证了在水超声裂解中形成氢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1986年4月8~11日,第一届国际声化学学术讨论会在英国Warwick大学召开,它标志着这门新兴的学科的诞生;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发展,于1991年声化学专著(Practical Sonochemistry))发行;1992年,第一部声化学中文专著《声化学及其应用》已出版;1994年第一个学术刊物(Ultrasonics sonoehemistry)JE式出版发行了。

2 超声波的作用机理超声化学主要源于声空化一液体中空腔的形成、振荡、生长收缩及崩溃,以及引发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液体声空化过程是集中声场能量并迅速释放的过程。

空化泡崩溃时,在极短时间和空化泡的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大约5.05×108Pa的高压,速度变化率高达1010Ks,并伴随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这就为在一般条件下难以实现或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非常特殊的物理环境,开启了新的化学反应通道。

其现象包括两个方面,即强超声在液体中产生气泡和气泡在强超声作用下的特殊运动。

在液体内施加超声场,当超声强度足够大时,会使液体中产生成群的气泡,成为“声空化泡”,这些气泡同时受到强超声的作用,在经历声的稀疏相和压缩相时,气泡生长、收缩、再生长、再收缩,经过多次周期性振荡,最终以高速度崩裂。

在其周期性振荡或崩裂过程中,会产生短暂的局部高温、高压、加热和冷却的速率大于1010Ks,并产生强电场,从而引发许多力学、热学、化学、生物等效应。

反应体系的环境条件会极大地影响空化的强度,而空化强度则直接影响到反应的速率和产率。

这些环境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液体的静压力、超声辐射频率、声功率和超声强度。

另外,溶解气体的种类和数量、溶剂的选择、样品的制备以及缓冲剂的选择对空化强度也有很大影响。

超声波可改变液体,固体发生化学反应的途径,它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可使声化学通过一条不同寻常的途径来促进声能量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超声波能量能加速和控制化学反应,提高反应产率和引发新的化学反应。

超声作为一种特殊的能量作用形式,与热能、光能和离子辐射能有显著的区别。

超声空化作用时间短,释放出高能量。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有利于反应物种的裂解和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形成了更为活泼的反应物种,有利于二次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同时,气泡崩溃时产生的高压,一方面,有利于高压气相中的反应,另一方面,由于高压存在导致的冲击波和微射流现象,在固液体系中起到很好的冲击作用,特别是导致分子间强烈的相互碰撞和聚集,对固体表面形态、表面组成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超声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分子,而是间接地影响化学反应。

3 超声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目前,超声波的研究已涉及到化学、化工的各个领域,如有机合成、电化学、光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材料、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等,我国的有关学者在超声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超声化学在物质合成、催化反应、水处理、废物降解、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超声化学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

由于声能具有独特的优点,无二次污染、设备简单、应用面广,所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超声化学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应用研究领域。

3.1 超声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超声波首次应用于有机化学反应的报道是在1938年。

80年代以来,随着声化学的发展,超声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呈蓬勃发展之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缩合反应、水解反应等,几乎涉及有机化学的各个领域。

第一部声化学应用于有机合成方面的专著《Synthetic organic sonochemistry》已于1998年发行。

超声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例如,对羟基苯甲醛在传统的制备方法中收率为58%,而在超声波作用下,收率为94%;超声波对液一液多相的影响,主要是空化作用在两相界面体现的宏观效果,类似又好过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超声波还可以使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得以实现,例如,Atherton Todd反应是亚磷酸酯在碱存在下于cc14溶剂中对胺进行磷酰化,肟和亚胺也能在该条件下进行磷酰化,然而醇却不能进行,在超声波辐射下,醇也能很顺利进行磷酰化,收率86%~92%。

另外,超声波辐射能加速各种有机均相及异相反应,特别是金属参与的反应。

例如,在芳香族羰基化合物还原偶联成邻二叔醇的反应的传统方法中,反应不仅不易进行,操作麻烦,而且需用过量的金属或还原剂,易引起环境和生物化学问题。

铟在水中有很强的稳定性,在超声波作用下于水溶液中,以铟为还原剂,由芳香醛还原偶合制备邻二叔醇得到很好效果。

又如,以苯甲醛为底物反应8h,收率70.3%,在无超声波作用下反应48h,收率才20%。

利用超声波对催化剂Pt/Al2O3预辐射之后,催化氢化三氟甲基酮,主要产物是R一醇。

对于1,1,1一三氟苯乙酮,经超声波辐射催化剂10min,于邻二氯苯中400%时氢化20min,e,e一异构体的产率由20%提高到49%,与未经超声波预处理催化剂相比,氢化率提高了1。

1~1。

2倍。

可见,在超声波作用下,可得到高选择性的产物。

近几年来,超声波在有机合成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不仅改良了一些已知反应,而且发现了新反应。

特别应该重视的是近来已有一些专利报道,随着超声设备的改进与完善,已应用于化工生产。

3.2 超声波在催化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催化反应包括均相催化反应和多相催化反应。

在反应中,如何使催化剂活化以及长时间地保持催化剂的活性,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以及在溶液中形成的冲击波和微射流,可提高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改善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表面形态,大幅度地提高其活化反应性,提高催化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性等。

研究表明,超声催化能在低温下保持基质的热敏性并增加选择性,得到在光解和普通热解情况下不易得到的高能物种并实现微观水平上的高温高压条件。

超声波对催化反应的作用主要是:(1)高温高压条件有利于反应物裂解成自由基和二价碳,形成更为活泼的反应物种;(2)冲击波和微射流对固体表面(如催化剂)有解吸和清洗作用,可清除表面反应产物或中间物及催化剂表面钝化层;(3)冲击波可能破坏反应物结构;(4)分散反应物系;(5)超声空蚀金属表面,冲击波导致金属晶格的变形和内部应变区的形成,提高金属的化学反应活性;(6)促使溶剂深入到固体内部,产生所谓的夹杂反应;(7)改善催化剂分散性。

在超声均相催化反应中,研究较多的是金属羰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烯烃异构化反应。

著名的声化学家Suclick等详细研究了超声条件下以Fe(CO)5为催化剂的1一戊烯异构化生成2一戊烯的反应,发现超声条件下的的反应速率比没有超声时增加了105倍。

Suclik等分析认为,超声空化气泡崩溃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以及周围环境的快速冷却有利于Fe(CO)5解离,形成更高活性物种Fe3(CO)12。

在研究了超声对多相催化过程的影响中发现超声能使单程转化率提高近10倍,其原因是增加了催化剂的分散度。

考察低强度超声(≤10W/cm2)作用下Reformatsky反应,发现在超声30min后,反应产率达到90%以上。

Suslick等在声强为50W/c~ 条件下研究了此反应,结果发现在25℃时该混合物超声5min后,产率可达95%以上,同时发现助催剂在此对产率和反应时间并无影响。

Suslick等详细研究了镍粉作为催化剂的加氢反应,发现在超声作用下其反应活性提高了5个数量级。

超声波在催化剂的活化、再生和制备中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制成功一种超声波洗涤浴,可用于除去镍粉表面的氧化膜,使镍催化剂活化。

3.3 超声波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超声在电化学中的应用主要有超声电分析化学、超声电化学发光分析、超声电化学合成、超声电镀等,超声与电化学的结合具有许多潜在的优点:电极表面的清洗和除气;电极表面的去钝化,电极表面的侵蚀;加速液相质量传递;加快反应速率;增强电化学发光;改变电合成反应的产率等。

(1)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超声伏安法超声伏安法即在超声存在下进行的伏安法,它是研究电化学过程强有力的工具。

其优点有:超声辐射使电极表面附近电活性物质和产物的质量传递大大加快;超声通过在水声解过程中形成的高活性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和氢自由基改变化学和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在超声存在下,电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组分的吸附被减弱;超声辐射能连续地使电极表面活化。

使用与超声相连的微电极能够达到极高的传质速率,超声的任何影响都集中在与电极表面冲击的瞬间,使超声对电极过程的影响的研究更接近实际。

传质速率的增强可归于两个瞬态过程:①气泡在固液界面或附近崩溃是由于直接作用于电极表面高速液体微射流形成的结果;②电极扩散层中或附近气泡的移动中,产生质量传递的瞬态高速。

(2)超声伏安分析法超声伏安分析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超声加快液相传质来提高灵敏度;基于电极的预处理和活化电极表面、提高重现性以及非均匀样品中的超声电化学分析等。

超声伏安分析法在非均匀相样品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高浓度的蛋白质、多糖和脂肪在电极上的吸附严重污染电极,使电极的灵敏度和重现性大大降低,在非均匀体系中,由于在超声的作用下电极表面不断的更新,电极的钝化作用被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