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物理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物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物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物理试题分析解析
解读
2020年全国卷Ⅲ理综物理部分的试题遵循“稳定为主,注重考查基础,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实现平稳过渡”的命题思路。

试卷旨在检测考生的科学素养,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具有较好的甄别选拔功能。

试题内容主要涵盖力学和电磁学,覆盖了“考试大纲”中的全部知识单元的绝大部分重点知识。

试卷紧扣考试大纲,注重对主干知识和重要内容的考查。

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要求的五种能力,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从知识板块看,力学和电磁学是本试卷的重点,光学、机械波和原子物理也有涉及。

其中,电场知识点考查较少,而电磁感应的考查则有所加强。

试题涉及的运动形式有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但未涉及平抛和类平抛运动。

从解题方法看,试题涉及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等内容,能够较好反映考生对中学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

试卷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强调能力考查。

实验题22题来源于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书本知识的重现。

23题将传感器测量和电阻测量两个实验综合到一起,既考察基本实验技能,又进行创新,特别把传感器测量拿来考察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的。

试题中的机械波、光学、原子物理等题目,只要平时认真研究了的都能解决;试题所涉及的情景均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见情景,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基础,抓住重点。

2020年高考物理命题规律及启示与对策

2020年高考物理命题规律及启示与对策

E U +(I R0 r)
1.55 1.35 0.08(R0 r)
R0 r 2.5
r<1 1.5<R0<2.5
定值电阻选R1。
24题.该题以我国自主研制的运-20重型运输 机为情境,考查力的平衡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规律。
该题难度小于2019年24题。这与两极 分化命题24题为容易题的思路相符,更符 合展现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起到“立德 树人”的核心作用。
该题是历年来万有引力试题中最简单的, 出乎意料,也不正常,这预示着明年万有引 力要加难度 。应引起重视。2019年电场题的 警示
18.解析:
60o,r 2R
r3 (60R)3
T2
302
T 30 24h 4.3h 30
答案:B
16题:该题以生活中荡秋千为情境,考查圆 周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
4.要重视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建模 能力对轻绳、轻杆模型、弹簧模型、斜面 模型、传送带模型(全国Ⅲ压轴题)、 板块模型等复习时要结合题目深入剖析, 找出其规律性。
不变的是模型,变的是情景。 5.加大对力学的复习深度,三大思路、
三种运动形式是重中之重,电学中的难题 往往要与之结合。
6.不要纠结于超纲与否,要传授处理问题 的物理思想、方法。像斜抛运动、反电动势、 气体变质量问题等都可以考查。
m pM p
V RT T
m甲 = V p 2 m甲 V p 3
解析:
(1)要使药液从喷口流出,
h
空气室气体压强必须使液体
升高到喷口
pn p0 gh
代入数据解得 pn 1.01105 Pa
(2)由玻意耳定律 p V p1V1 p2V2
4.0105 0.5 1.0105 0.5 1.0105 0.075 n

浙江高考真题卷物理解析答案

浙江高考真题卷物理解析答案

浙江高考真题卷物理解析答案浙江高考物理试题一直以来都备受考生们的关注,因为这门科学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无论是电力、光学还是力学等等,都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针对2020年浙江高考物理试题进行解析和答案的讲解。

一、选择题部分1. 题目:某小学二年级的课堂里,老师用各种方法(图画、实物、抽象表示等)教学,这是因为(2分)A. 孩子的厌学心理比较强B. 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达到抽象思维的要求C. 教师的能力不高D. 幼儿不喜欢听讲解,喜欢听故事答案:B. 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达到抽象思维的要求解析: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到可以通过抽象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更容易接受具体的事物和概念。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方法,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题目:小张开车从A点出发走到B点,整个过程中小张的位移是(2分)A. 有方向的B. 无方向的C. 有大小的D. 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答案:A. 有方向的解析: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它具有大小和方向,所以小张开车从A点出发走到B点的过程中,他的位移也具有方向。

二、计算题部分3. 题目:电流为1A的恒定电流通过电阻10Ω的导线,求通过导线的电压(5分)答案:电压 = 电流× 电阻V = 1A × 10ΩV = 10V解析: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为V = I × R,其中V 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4. 题目: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从起始点下落10m 到终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等于(5分)答案:重力势能的变化 = mghGPE = m × g × hGPE = m × 9.8m/s^2 × 10mGPE = 98J解析: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根据公式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其中m表示物体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差。

2020年高考真题——物理(浙江卷)含解析

2020年高考真题——物理(浙江卷)含解析

物理试题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符号是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符号来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电荷量公式q=It可知,电流I的单位是A,时间t的单位是s,故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电量的单位为A∙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底部均有4个轮子的行李箱a竖立、b平卧放置在公交车上,箱子四周有一定空间。

当公交车()A. 缓慢起动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后运动B. 急刹车时,行李箱a一定相对车子向前运动C. 缓慢转弯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D. 急转弯时,行李箱b一定相对车子向内侧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A.有题意可知当公交车缓慢启动时,两只箱子与公交车之间的有可能存在静摩擦使箱子与公交车一起运动,故A错误;B.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行李箱a一定相对车子向前运动,故B正确;C.当公交车缓慢转弯时,两只箱子与车之间的摩擦力可能提供向心力,与车保持相对静止,故C错误;D.当公交车急转弯时,由于需要向心力大,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3.矢量发动机是喷口可向不同方向偏转以产生不同方向推力的一种发动机。

当歼20隐形战斗机以速度v斜向上飞行时,其矢量发动机的喷口如图所示。

已知飞机受到重力G、发动机推力、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升力和与速度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

下列受力分析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所受重力G竖直向下,空气阻力F f与速度方向相反,升力F2与速度方向垂直,对比图中选项可知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4.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广泛使用了红外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体温超过37.3℃时人体才辐射红外线B. 当体温超过周围空气温度时人体才辐射红外线C. 红外体温计是依据体温计发射红外线来测体温的D. 红外体温计是依据人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强度越大来测体温的【答案】D【解析】【详解】AB.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红外辐射,故人体一直都会辐射红外线,故A错误,B错误;CD.人身体各个部位体温是有变化的,所以辐射的红外线强度就会不一样,温度越高红外线强度越高,温度越低辐射的红外线强度就越低,所以通过辐射出来的红外线的强度就会辐射出个各部位的温度;红外体温计并不是靠体温计发射红外线来测体温的,故C错误,D正确。

2020年高考全国课标I卷物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0年高考全国课标I卷物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突出关键能力,重视学科素养——2020年课标I卷物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2020年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颁布后的第一次高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教育功能、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三方面对高考做了创新设计和解读:明确了高考是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定位,明确了“必备知识为基、关键能力为重、学科素养导向、核心价值引领”的命题导向,明确了“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

再加上众所周知的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高考延迟一个月进行,所以今年的高考格外引人关注:今年的高考难度怎样?关于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一核四层四翼”是如何落实的?知识获取、思维认知和实践操作三大关键能力群是怎样考查的?今年的高考导向对今后教学会有哪些影响?……诸多问题等待揭晓答案。

一、2020年高考课标I卷物理试题分析高考落下帷幕后,从考生和老师们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的高考试题总体上以稳定为主,好的保持了一脉相承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原则。

同时,从试题考查的内容以及增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几个特点来看,比较好的落实了教育部关于铸魂育人、落实改革、确保稳定的工作目标,同时比较好的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

下面以2020年高考课标I卷理综试题的物理部分为例,做一简要分析。

2020年高考课标I卷理综物理试题考查要点一览1.重视基础主干,突出能力考查分析上表可以看出,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试题涉及考点看,都是物理学最基础最主干的知识、规律以及常用的思想方法,比如力和运动、功能关系、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的运动等等。

选择题重视建模和理解推理;实验题注重规定学生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方法的迁移;计算题语言叙述简洁明快,物理情景清晰,没有过度复杂的过程混搭,没有繁琐的推导计算,突出考查物理学科本质。

比如24题、25题与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的24题、25题对比,从题意理解,过程分析,到推导计算,今年的试题难度都有所降低,显然是考虑到疫情影响而刻意进行的人性化处理。

2020年高考物理选择题答题策略(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选择题答题策略(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选择题(解析版)一、比较排除法、二级结论法、极限思维法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练准确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时间.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点“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1.比较排除法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例】如图甲,圆形导线框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垂直平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若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则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0~1 s 内磁感应强度B 垂直纸面向里且均匀增大,则由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线圈中产生恒定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排除A 、C 项;2~4 s 内,磁感应强度B 垂直纸面向外且均匀减小,由楞次定律可得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流大小是0~1 s 内的一半,排除D 项,所以B 项正确.2.二级结论法“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例】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C 为电容器,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均可视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 后,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 )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的示数变大B .小灯泡L 变暗C .通过定值电阻R 1的电流方向自右向左D .电源的总功率变大,效率变小【答案】D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减小,由“串反并同”知,电流表的示数将增大,电压表示数将减小,小灯泡L 变亮,电源总功率增大,电源内电压增大,选项A 、B 错误;电容器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由Q =CU 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小,即电容器将放电,通过定值电阻R 1的电流方向自左向右,选项C 错误;因电源内电压增大,所以路端电压减小,由η=U E×100%知电源效率变小,选项D 正确.方法感悟有些二级结论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在使用这些二级结论时,必须清楚结论是否适合题目给出的物理情境.3.极限思维法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值(如设动摩擦因数趋近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趋近零或无穷大、物体的质量趋近零或无穷大、斜面的倾角趋于0°或90°等),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办法.【例】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绝缘环上,均匀地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环平面的对称轴上有一点P,它与环心O的距离OP=L.静电力常量为k,关于P点的场强E,下列四个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下列正确的表达式是()A.E=kQR2+L2B.E=kQLR2+L2C.E=kQR(R2+L2)3D.E=kQL(R2+L2)3【答案】D解析:当R=0时,带电圆环等同一点电荷,由点电荷电场强度计算式可知在P点的电场强度为E=k QL2,将R=0代入四个选项,只有A、D选项满足;当L=0时,均匀带电圆环的中心处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为0,将L=0代入选项A、D,只有选项D满足.方法感悟有的问题可能不容易直接求解,但是当你将题中的某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限时,就可以对这些问题的选项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直接判断法、图象思维法、对称思维法4.直接判断法通过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接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直接判断法适用于推理过程较简单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如考查物理学史和物理常识的试题等.【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所形成的B .大量氢原子从n =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C .紫外线照射锌板表面发生光电效应,则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D .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增大,氢原子总能量减少【答案】D解析:发生β衰变的过程是: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并非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故A 错误;大量氢原子从n =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C 23=3种不同频率的光,故B 错误;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而光电子数目可能增加,故C 错误;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小,根据k e 2r 2=m v 2r 知核外电子动能增大,氢原子总能量E =12mv 2-ke 2r =-ke 22r减少,故D 正确;故选D.5.图象思维法图象思维法是根据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然后利用图线的交点、图线的斜率、图线的截距、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等代表的物理意义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其本质是利用图象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或者根据物理图象判断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解某些物理量.【例】 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则( )A.v1=v2,t1>t2 B.v1<v2,t1>t2C.v1=v2,t1<t2 D.v1<v2,t1<t2【答案】A解析:由于椭圆形管道内壁光滑,小球不受摩擦力作用,因此小球从M到N过程机械能守恒,由于M、N 在同一高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在M、N点的速率相等,B、D项错误;小球沿MPN运动的过程中,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而沿MQN运动的过程中,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两个过程运动的路程相等,到N点速率都为v0,根据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可知,由于两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相等,因此t1>t2,A 项正确,C项错误.6.对称思维法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例】(多选)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从O点沿OA方向垂直磁场发射两个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一粒子经时间t1到达直线OC上的P点,其速率为v1;另一粒子经时间t2到达直线OC上的Q点,其速率为v2.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A.v1>v2 B.v1<v2 C.t1<t2 D.t1=t2【答案】BD解析:从O点沿OA方向垂直磁场发射两个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粒子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根据轨迹对称性可知,两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角相等,到达P点的粒子半径小于到达Q点粒子的半径,即r 1<r 2,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Bqv =m v 2r 解得r =mv Bq,因为比荷相等,则半径大的速度大,即v 1<v 2,周期T =2πm Bq,因为比荷相等,则周期相同,而圆心角相等,所以运动时间相等,即t 1=t 2,故B 、D 正确.【规范训练】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为了得出同实验相符的黑体辐射公式,爱因斯坦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C .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发现阴极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D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答案】C解析:提出能量子假说的应是普朗克,A 项错;氢原子光谱和玻尔假设说明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B 项错;C 项正确;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D 项错误.2.如图所示,O 是等量异种点电荷P 、Q 连线的中点,M 、N 是以P 为圆心,以OP 为半径的圆上两点,且MN 与PQ 垂直.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O 、M 两点场强相同B .O 、M 两点电势相等C .M 、N 两点场强相同D .M 、N 两点电势相等【答案】D解析:画出等量异种点电荷P 、Q 之间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由电场线的疏密分布可知,E O >E M =E N ,但是M 、N 两点的场强方向不同,A 、C 错误;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则由对称性可知,φM =φN >φO ,B 错误,D 正确.3.如图所示,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使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1和F 2的方向均沿斜面向上).由此可求出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A.F 12B.2F 2C.F 1-F 22D.F 1+F 22【答案】C解析:取F 1=F 2≠0,则斜面光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零,代入后只有C 满足.4.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0,导轨的端点P 、Q 间用电阻不计的导线相连,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均匀变化(B =kt ),一电阻也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 =0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 、Q 端,在外力作用下,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 时刻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 )A.k 2L 22r 0tB.k 2L 2r 0tC.3k 2L 22r 0tD.2k 2L 2r 0t【答案】C解析:初看本题不陌生,但细看与我们平时所做试题有区别,既有棒切割又有磁场变化,为此可实现模型转换,转换为磁场不变的单棒切割磁感线与面积不变的磁场变化的叠加,为此令金属杆的加速度为a ,经时间t ,金属杆与初始位置的距离为x =12at 2,此时杆的速度v =at ,所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Lv +ΔB ΔtS =ktLv +kLx ,而回路的总电阻R =2xr 0,所以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F =BIL =BL E R =3k 2L 22r 0t ,C 正确. 5.质量为1 kg 的木板B 静止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水平冲上木板,如图甲所示.A 和B 经过1 s 达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减速直至静止,A 和B 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物块A 的质量为( )A .1 kg B.2 kg C .3 kg D.6 kg【答案】C解析:由图乙可知在1 s ~3 s 内AB 一起做减速运动,说明地面粗糙,设B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f 2,A 、B 之间的摩擦力为f ,由动量定理在0~1 s 内:对A 有:-f 1t 1=mv 2-mv 1对B 有:f 1t 1-f 2t 1=Mv 2-0.在1~3 s 内对AB 整体:-f 2t 2=0-(M +m )v 2.联立解之得:m =3 kg ,选项C 正确.6.(多选)如图所示是位于X 星球表面的竖直光滑圆弧轨道,宇航员通过实验发现,当小球位于轨道最低点的速度不小于v 0时,就能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圆弧轨道半径为r ,X 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 )A .环绕X 星球的轨道半径为2R 的卫星的周期为4πv 010RrB .X 星球的平均密度为3v 2010πGRrC .X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0R rD .X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0R 5r 【答案】AD解析:设X 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质量为M ,小球刚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在最高点时,仅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v 2r,小球从轨道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 ·2r =12mv 20-12mv 2,联立两式可得:g =v 205r,环绕X 星球的轨道半径为2R 的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2R )2=m 4π2·2R T 2,又G Mm R 2=mg ,解得:T =4πv 010Rr ,故A 正确;根据G Mm R 2=mg 得:M =gR 2G ,根据M =ρ·43πR 3得:ρ=M V =3v 2020πGRr ,故B 错误;X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gR =v 0R 5r,故C 错误,D 正确.7.(多选)如图所示,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的间距为d =1 m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0°角,其底端接有阻值为R =2 Ω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垂直斜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2 T 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 =1 kg(质量分布均匀)的导体杆ab 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两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现杆在沿导轨平面向上、垂直于杆的恒力F =10 N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当运动距离为L =6 m 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杆始终与导轨保持垂直).导体杆的电阻为r =2 Ω,导轨电阻不计(取g =10 m/s 2).在此过程中( )A .杆的速度最大值为5 m/sB .流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6 CC .导体杆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10 VD .安培力对导体杆的冲量大小为6 N·s【答案】AD解析:当杆受的合外力为0时,它的速度最大,则有F =mg sin θ+BId ,I =Bdv m R +r,解之得v m =5 m/s ,A 项正确;由q =ΔΦR +r =BLd R +r 知q =3 C ,所以B 项错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 m =E m R +r ·R ,即U m =Bdv m R +rR =5 V ,选项C 错误;安培力的冲量I =BId Δt ,而q =I Δt ,故I =Bdq =6 N·s ,故D 项正确;本题正确选项为AD.8.(多选)如图所示,竖直墙上固定有光滑的小滑轮D ,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B 用轻弹簧连接,物体B 放在地面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物体A 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与小环C 连接,小环C 穿过竖直固定的光滑均匀细杆,小环C 位于位置R 时,绳与细杆的夹角为θ,此时物体B 与地面刚好无压力.图中SD 水平,位置R 和Q 关于S 对称.现让小环从R 处由静止释放,环下落过程中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且环到达Q 时速度最大.下列关于小环C 下落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小环C 下落到位置S 时,小环C 的机械能一定最大C .小环C 从位置R 运动到位置Q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D .小环C 到达Q 点时,物体A 与小环C 的动能之比为cos θ2【答案】ABD解析:在小环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相互转换,所以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 正确;小环C 下落到位置S 过程中,绳的拉力一直对小环做正功,所以小环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往下绳的拉力对小环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所以在S 时,小环的机械能最大,故B 正确;小环在R 、Q 处时弹簧均为拉伸状态,且弹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当环运动到S 处,物体A 的位置最低,但弹簧是否处于拉伸状态,不能确定,故C 错误;在Q 点将小环速度分解可知v A =v cos θ,又有m C g =2m A g cosθ,根据动能E k =12mv 2可知,物体A 与小环C 的动能之比为cos θ2,故D 正确.。

202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特点、问题和建议

202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题特点、问题和建议

2020年9月 教育与教学43综观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 、II 、III 三张卷物理命题,素材选取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优化考试内容,突出基础性,更加注重贴近教材和教学实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设计试题,凸显情境的时代性。

从难度预设上来看,全国I 、II 、III 卷难度趋中,考点分布趋同,很好地促进了不同地区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公平和公正。

试题易、中、难比例合理,易、中、难比例趋近于3:5:2,试题客观难度控制在0.50-0.60之间,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能够甄别物理学科素养处于不同层级的考生,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也有利于考生选择不同的高校进一步学习。

从命题立意角度看,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加强对信息获取与整理、批判性思维、实验探究、空间构图和建模等能力的考查,引导和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促进高中物理育人方式改革,对中学物理一线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全卷无科学性问题,题目描述无歧义,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一、试题主要特点(一)贴近教材和教学实际,突出考查学科基础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更加突出物理学科的基础性,既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也注重对探究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等内容的考查,旨在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1.试题客观题难度有所降低,突出考查应知应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全国I 卷2020年选择题中,容易题变多,运算量变小;两道实验题整体难度不大,且考查角度较为常规;计算题24题较为基础,两个选做题难度不大且基本等值。

整卷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3:5:2,全卷难度0.6左右。

其他两卷同样突出基础性,难度与I 卷基本持平,均侧重于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全卷无“偏、难、繁、怪”题。

2020年全国物理I 、II 、III 卷客观难度对比表(见表1)采取易、中偏易、中、中偏难、难五级评价法。

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21年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21年备考建议

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21年备考建议——杨禹贵物理教学实际,符合高中课程与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一贯的“厚重、朴实”的特点,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建立物理模型、选择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试题还注重联系科学技术突破和社会热点;主要体现在嫦娥四号运行规律的考查。

实验题中考查了传感器的应用设计,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生活的联系。

试题整体重视基础,稳中有新,难度合适,区分度良好,特点鲜明。

1.注重对物理主干知识和重要内容的考察试卷注重考察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反映考生对物理学科体系的理解和把握。

主要考察了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机械能、天体物理、动量、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分数占比在80%左右。

同时注重考察变压器、机械波、光的折射等重要内容。

整体难度适中,无特别偏难题。

2.注重基础,回归教材试卷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同时又对探究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等提出要求,整体上更加注重学生学科基础与全面发展。

试卷中,第14题以楞次定律为载体,促进学生回归教材,了解楞次定律的本质,从而判断出小环的运动情况,第19题考查首次产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第24题考查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安培力等重要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多道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回归课堂与教材,打好学习基础。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第16题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为背景;第19题是以1934年居里夫妇通过实验首次产生人工放射性物质为背景;第25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传送带为实际场景,考察学生对运动学动力学方面的掌握情况。

4.重视对建模能力的考察。

试题设置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过程性,实际过程中考察考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物理
着眼基础减轻负担
物理命题着眼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差不多方法的考核。

如第19题、第23题侧重考查了电场性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力的平稳条件的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方法。

注重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核。

其中主干知识力学、电学部分占理综〔物理〕卷分值的85%以上。

如22、23、24题侧重考查了力和运动、能的转化和守恒的核心内容。

强调解决物理咨询题通用方法的运用,淡化解题技巧,幸免繁复运算。

试题设计有利于那些注重分析物理过程、把握差不多技能和差不多方法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减少教学中大量练习,减轻学生负担,给中学物理教学以正确的导向。

联系实际注重建模
命题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通过对一些实际咨询题的分析,在合理的近似下建立物理模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如15〔静电〕、17〔输电〕、20〔飞船〕题差不多上涉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咨询题。

第23题以当前能源中的热点咨询题光电池为情境,要求通过建模解决。

通过对这些试题的考核,引导学生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重视物理规律的灵活应用,物理模型的建立。

重视实践表达探究
命题关注知识的猎取过程,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的同时,考核了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在遇到新情境时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探究。

如21题I要求学生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定所测量的数据的正确及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测量;21题Ⅱ要求学生对新给的电阻与电流图象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讲明,使做过实验与没做过实验有区不,认真做与不认真做有区不。

如〔I B〕13题中关于建发电站的咨询题,要求学生依照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能够开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接课改稳中求进
命题理念承前启后,稳中求新,逐步推进。

试题在实验题的设计、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联系实际方面有所创新,比上年更多地表达新课改的理念。

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物理课改的顺利进行。

全卷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的考核,通过减少题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摸索时刻,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