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腹腔镜手术穿刺孔位--资料
妇科腹腔镜手术穿刺方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1
图片演示
ppt课件
12
图片演示
ppt课件
13
图片演示
ppt课件
14
图片演示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学员在猪身上练习Trocar直接插入法
ppt课件
17
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部位的选择 脐部为首选的观察孔穿刺点 妇科手术为盆
腔内脏器手术,女性生殖系统器官为双侧或对称生长 之组织脏器。从组织学来源来说,在腹壁上脐孔处组 织结构最为薄弱,血管稀少,其解剖层次由外到内依 次为皮肤、菲薄的皮下组织、腹直肌腱划及后鞘和 壁层腹膜。因此,脐孔是最适合进行观察孔这样的盲 穿刺部位。 绝大部分的腹腔镜操作常常选择脐正中 或脐的稍上方、下方做一个10mm的穿刺孔。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再次要掌控住自己的力度力量是穿刺成功的保证也是造成损伤因素穿刺的时候要用力适度保证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能收住trocar做到浅入即特别注意trocar的尖端到了筋膜就要注意了因为腹膜是承受不了多少力量的过了筋膜后到了腹膜层就要调整好角度对着盆腔慢慢地进去腹腔
妇科腹腔镜手术穿刺方法
ppt课件
1
学习内容
ppt课件
3
病人体位的选择
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应选择具有调节功能的手术台, 并配有妇科手术膀胱截石位所需的置腿架及垂头仰 卧位时防止身体下滑的肩托,置腿架和肩托均应配 有海绵垫各二对。
仰卧位:单纯附件的手术、未婚患者的肌瘤剔出或 简单的腹腔镜探查等不需要放置子宫操纵器的手术 可采用。
膀胱截石位:子宫手术,或需借助子宫操纵器摆动 子宫以利于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或需经阴道进行 手术操作可采用。
腹腔穿刺术操作标准

7.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按压片刻后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整理用物。
8.说出注意事项:①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病人每次放液量一般不超过3000ml,以免诱发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②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及面色。如有心悸、气短、脉搏增快、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中止放液,并相应予以处理。③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腹部体征等。④有禁忌症者不宜穿刺。
3.常规消毒皮肤,打开穿刺包、手套包。
4.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在穿刺点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5.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处抵抗感突然消失时即可抽取腹水,留样送检。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若大量放液,一般用9号针头,针座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再用输液夹调整速度,将积液引入容器中计量并送检。
腹膜腔穿刺术操作标准
项目
内容
准备质量
标准
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2.洗手、戴口罩(盖住鼻孔)、帽子(盖住全部头发),备物:无菌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胶布、2%利多卡因、75%酒精、2%的碘酒或碘伏、消毒棉签、治疗盘、多头带、皮尺。
3.嘱咐病人排尿。测量腹围。
4.说出目的:检查积液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抽液减轻症状,腹腔内给药治疗。
操作质量
标准
1.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取得合作,并根据患者病情选坐位、半卧位、平卧位、侧卧位,暴露腹部。
2.选择适宜的穿刺点:①诊断性穿刺在侧卧位时,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相交处。②右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③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④少量积液或包裹分隔时,须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腹腔穿刺操作流程

1、部位选择(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
此处无重要脏器且容易愈合(2)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3)侧卧位穿刺点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
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2、体位参考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病人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的操作时间。
对疑为腹腔内出血或腹水量少者行实验性穿刺,取侧卧位为宜。
3、穿刺层次(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2)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3)侧卧位穿刺点层次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4、穿刺术A?消毒、铺巾a用碘伏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待碘伏晾干后,再重复消毒一次。
b解开腹穿包包扎带,戴无菌手套,打开腹穿包(助手),铺无菌孔巾,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孔巾有孔部位。
c术前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8或9号带有乳胶管的腹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输液夹子、纱布、孔巾。
B?局部麻醉a术者核对麻药名称及药物浓度,助手撕开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包装,术者取出无菌注射器,助手掰开麻药安瓿,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麻药2ml,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麻醉皮肤局部应有皮丘,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血液、腹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C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助手戴手套后,用消毒血管钳协助固定针头,术者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
腹腔镜手术穿刺孔位

01
02
03
胆囊切除手术
通常选择脐上缘、剑突下 、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三个 穿刺孔位,便于操作并减 少手术难度。
阑尾切除手术
一般选择脐上缘、右锁骨 中线肋缘下两个穿刺孔位 ,便于观察和操作。
结直肠手术
通常选择脐上缘、左锁骨 中线肋缘下、右髂前上棘 旁三个穿刺孔位,便于观 察和操作。
注意患者的体位对穿刺孔位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用于腹股沟 疝、股疝等疝气的修补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的优点。
胃肠道手术
腹腔镜手术也可用于胃 肠道手术,如胃大部切 除术、结肠切除术等。
02
腹腔镜手术穿刺孔位的重要性
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
手术视野的暴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腹腔镜手术 穿刺孔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手术视野的暴露程度。合理的穿 刺孔位能够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有利于手术操作和减少手 术难度。
详细描述
皮下气肿可能由手术操作损伤皮下组织、气 腹压力过高或手术时间过长等因素引起。预 防措施包括控制气腹压力、缩短手术时间、 避免反复穿刺等。
其他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总结词
除出血、感染和皮下气肿外,腹腔镜手术穿刺孔位还可能发生其他并发症,如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和 腹膜损伤等。
详细描述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手术操作不当、解剖变异或患者自身因素引起。预防措施包括提高手术技巧、熟悉 解剖结构和充分术前评估等。同时,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保障患者 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05
腹腔镜手术穿刺孔位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出血
总结词
出血是腹腔镜手术穿刺孔位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可能导致失血过多和休克。
VS
详细描述
出血通常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可 能由手术操作损伤血管、止血不彻底或凝 血障碍等因素引起。预防措施包括在手术 中严格止血、控制血压、使用止血药物等 。
腹腔穿刺术详细操作步骤

要点1.腹膜腔穿刺术是借助穿刺针从腹壁刺入腹膜腔的一项诊疗技术。
其目的是明确腹水性质、减轻压迫症状或行治疗性穿刺。
2.穿刺点一般选择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 cm、偏左或偏右1.5 cm处;侧卧位时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
3.操作要点: ①无菌操作。
②大量腹水时采取迷路进针。
③避免在手术瘢痕附近或肠襻明显处穿刺。
④若腹水流出不畅, 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⑤术后平卧, 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防腹水漏出。
4.抽液量:①诊断性腹穿50~100 ml。
②首次放液不超过1000 ml。
③以放液减轻腹内压力为目的者,速度宜慢,初次放腹水不宜超过3000 ml。
5.并发症:①麻醉意外。
②腹腔感染。
③损伤周围脏器。
④电解质紊乱。
⑤肝性脑病。
一、适应证1.明确腹腔积液(peritoneal effusion)的性质, 协助诊断。
2.抽出适量腹水, 以减轻腹水过多引起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减少静脉回流阻力, 改善血液循环。
3.进行治疗性腹腔灌洗(peritoneal lavage)。
如腹腔内注抗生素或化疗药或腹水浓缩再输入等。
4.注入一定量的空气以增加腹压, 使膈肌上升, 间接压迫两肺, 减小肺活动度, 促进肺空洞愈合, 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 人工气腹(artificial pneumoperitoneum)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
二、禁忌证1.肝昏迷(hepaticcoma)先兆者;2.严重腹内胀气, 肠梗阻肠管扩张显著者;3.大月份妊娠者, 卵巢巨大囊肿者;4.躁动而不能合作者;5.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6.包虫病(echinococcosis)。
三、术前准备1.医患沟通交流交代检查的必要性, 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取得患者的合作, 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测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
2.医生的准备操作室消毒;核对患者姓名, 查阅病历、腹部平片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并将穿刺操作程序全过程复习一遍;衣帽口罩穿戴整齐、清洁洗手。
腹腔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腹腔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Ⅰ. 目标:肿瘤专业腹腔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从而确保腹腔穿刺术正确性和规范性。
Ⅱ. 范围:适适用于肿瘤专业临床。
Ⅲ. 规程:1. 方法1.1 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
1.2 患者取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1.3 选择适宜穿刺点:1.3.1 左下腹脐和骼前上刺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1.3.2 脐和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关键器官且易愈合;1.3.3 侧卧位,在脐水平线和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见于诊疗性穿刺;1.3.4 少许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1.4常规清毒,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利多卡因作局部麻痹。
1.5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抵御感忽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1.6 诊疗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合适针头进行。
1.7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二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胶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
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
1.8放液后拨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
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发血压下降或休克。
2. 注意事项:2.1术中应亲密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合适处理。
2.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通常不超出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2.3 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2.4 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在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预防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到壁层腹膜针眼在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经过皮肤抵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帮助下,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入。
腹腔镜手术穿刺孔位

Trocar
➢ 10mm ➢ 12mm ➢ 5mm ➢ 10mm ➢ 5mm
穿刺孔建立示意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Trocar放置效果
你的配合是最棒的!
准备好合适 的Trocar,用 心传递,手术 将愉快地开始 了……
前言
▪ 美丽的肌肤需要手 术团队的精心呵护
▪ 配合选择合适的 Trocar穿刺在合 适部位是我们的职 责
常用Trocar种类
5mm
10mm
12mm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穿刺孔的位置与Trocar大小选择
• 脐孔下缘
➢ 10㎜
• 剑突下
➢ 10㎜
• 右锁骨中线与肋缘 ➢ 5㎜
交点下方
穿刺孔建立示意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ocar放置效果
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穿刺孔的位置与相应Trocar大小
• 腋前线肋缘下
➢5㎜
• 腋中线髂嵴上
➢10㎜
• 腋后线十二肋下
➢12㎜
穿刺孔建立示意图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Trocar放置效果
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穿刺孔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置
脐下 右髂前上棘水平靠中线两指 右腹直肌旁脐下两指 左髂前上棘水平靠中线两指 左腹直肌旁脐下两指
腹腔穿刺操作流程

1、部位选择(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
此处无重要脏器且容易愈合(2)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3)侧卧位穿刺点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
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2、体位参考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病人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的操作时间。
对疑为腹腔内出血或腹水量少者行实验性穿刺,取侧卧位为宜。
3、穿刺层次(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2)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3)侧卧位穿刺点层次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4、穿刺术A?消毒、铺巾a用碘伏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待碘伏晾干后,再重复消毒一次。
b解开腹穿包包扎带,戴无菌手套,打开腹穿包(助手),铺无菌孔巾,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孔巾有孔部位。
c术前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8或9号带有乳胶管的腹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输液夹子、纱布、孔巾。
B?局部麻醉a术者核对麻药名称及药物浓度,助手撕开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包装,术者取出无菌注射器,助手掰开麻药安瓿,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麻药2ml,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麻醉皮肤局部应有皮丘,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血液、腹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C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助手戴手套后,用消毒血管钳协助固定针头,术者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