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鉴赏-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边塞诗鉴赏课件(41张PPT)

高中语文边塞诗鉴赏课件(41张PPT)
诗人怎样一种思 想感情?____对__战__死__者__的__同__情__________________
❖ (3)后两句,由___虚__写____转入__实__写__,既含蓄
委婉地讽刺了____统__治__者__的__无__能__________,又侧 面烘托了_英__雄__不_能__建__功__立__业__的__无__奈_,抒发了 __对__良__将__及__早__出__现__的__渴__望_ ,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
❖上
❖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 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
❖ 衬托
19
出塞二首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 诗的第一句以__白__描___的手法,勾勒出一
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古__战__场__上__战。斗之激烈
14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 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 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 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 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 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 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 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高岑诗派”。
4
意 境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 格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军北征 李益

、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豪

边塞诗鉴赏优质课件(24张ppt)

边塞诗鉴赏优质课件(24张ppt)
么——如何写——为什么写) • 前两句,比喻,写出了景物的寒气逼人,
渲染出了内心的愁惨悲凉,也使诗人格外强烈 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为后文生发 出思乡的情愫作了铺垫。
• 三、四句写声,视听结合,“一夜”、“ 尽望”又道出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讨论课后作业第一大题
• (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一句中“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 用,这样写除隐含曲名外,还有什么作用?此 句诗包含了哪种修手法?
• 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飞散,一夜 之中色香洒满关山。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 “梅花落”同时也是通感,战士由听曲而想 到“梅花落”的场景。胡地是没有梅花的,那 是中原故乡的场 景。句中也含有思乡的情调。
• • 前两句的的孤寂壮阔之景,奠定基调、烘
托氛围,更衬托了戍边将士伟大悲壮的精 神。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讨论:请你任选角度为同桌鉴赏这首诗?(写什
• 边塞诗:以描写边疆风光和将士人民生活为题 材的诗歌。
• 初唐: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建 功立业)
• 盛唐: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 。(虽死不悔)
• 晚唐:陈绹: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 人。(哀怨)

《边塞征战诗》ppt课件

《边塞征战诗》ppt课件

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
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
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
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
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5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
呼唤、游子的叹息
塞下11曲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此句点明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百 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 季节& 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青海 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是一幅悲 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 —唐军兵力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 伤亡惨重&
对比;将领受恩轻敌;士卒竭力奋战&愤
慨诗歌转折的关键&上一层写将领;下一
8
边塞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参考“633”P267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 有 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 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有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
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 少妇城南欲断北空回首&
摐金伐鼓下榆关; 大漠穷秋塞草腓; 边庭飘飖那可度;

专题复习边塞战争诗完美课件

专题复习边塞战争诗完美课件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青 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是一幅 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12
专 题 复 习 边 塞战争 诗完美 课件【 PPT实用 课件】
专 题 复 习 边 塞战争 诗完美 课件【 PPT实用 课件】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
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 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 人帐下犹歌舞。”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 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 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6
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 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只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专 题 复 习 边 塞战争 诗完美 课件【 PPT实用 课件】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 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14
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 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 讽刺当朝无能)

边塞征战诗课件 ppt课件

边塞征战诗课件 ppt课件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 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的悲怆呼号!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 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孤城、雁飞、鹰扬、剑飞、马走。 用品及乐器: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鉞、刀、铩、胡笳、琵琶,羌笛等, 地名和民族:碛、西、轮台、夜郎、胡、羌、羯、夷、楼兰、
安西等。 语言风格: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
常用的技巧:
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场景描写、细节描写、 渲染、衬托、对比、虚实相生等。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 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 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 战的残酷
[杜甫·兵车行]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
犬与鸡。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 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 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 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 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具体内容涉及: 边塞的战争、戍边军旅生活、异域风光和 习俗等。

边塞征战诗鉴赏PPT精选文档PPT共33页

边塞征战诗鉴赏PPT精选文档PPT共33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边塞征战诗鉴赏PPT精选文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高考边塞征战诗鉴赏课件PPT

高考边塞征战诗鉴赏课件PPT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③。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
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 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 什么含义?
边塞的艰苦。
11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 表现什么态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 迈精神。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 的感情色彩?
3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 剑、戟、斧、刀、琵琶、胡笳、羌管(羌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轮台、龟兹、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玉关(玉门关)、关山、黑山、烽火台、戍楼、 黄河、青冢、金河等
B.第五句中“易水”不是指这场战争的真实的地 点,而是运用典故表现出悲壮慷慨的氛围。
C.诗中前六句运用了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写,来 象征这场仗我方失利,战士们浴血奋战,情调是压抑 的。
D.最后两句用慷慨激昂的议论说明在危急关头, 战十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
D (并非议论,而是巧用典故叙述战士的斗志和决心。)
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 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0
2.词中“睡觉”两字与现代汉语中“睡觉”一词的 含义有什么不同? 从梦中醒来,不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
3.“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 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一层意思是说自幼立志而孜 孜以求;一层意思是说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再一层 意思是说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更一层是说现实无望 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 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边塞征战诗》专题鉴赏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边塞征战诗》专题鉴赏ppt课件

边塞军旅诗
对比衬托 怀古伤今
建功立业 从军报国 穷兵黩武 思乡念亲 视死如归 苦闷彷徨
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盛衰无常 国运衰微 孤独惆怅
怀古咏史诗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昏庸腐朽 奢侈淫逸 缅怀英雄 功业无成 失意绝望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志不得伸 壮士暮年
托物言志诗 送别怀人诗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9
真题 再现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 一 种。(06天津卷 )
(1)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 塞景象?
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10
真题
再现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 ,从军度陇西③
14
15
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
调。
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具体 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 ”“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 孤寂、惆怅之情。
16
古诗题材类别总结一览表
题材类别
主要手法
情感术语
山水田园诗
借景抒情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超然物外 厌恶官场
这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 的边塞诗。前两句抒写驻守边关 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愁苦,后两 句是直接抒情。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回 出塞二首 ·其一
王昌龄
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 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 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 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 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 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 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 阔的景象 。
• 5、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 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 三、边塞诗的主要标志:
(一)、标题:
标题有“行”“军”“征 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 字词。
(二)、常见意象(常用词语) ➢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刁斗、 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羽书、戈、矛、 剑、戟、斧、钺、弓、箭、刀、铩等 ➢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 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等 ➢ 从自然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 沙、长云、白云、秋月、雪山、冰川、孤城、 边关、雨雪、风沙、雁飞、鹰扬、箭飞、马 走等
六、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对比、渲染、
虚实结合、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动作 肖像描写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 的送别之意。
答案▶ 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
赤亭写旅程的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 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 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 塞立功扬名。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 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 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 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 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二、边塞诗的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初唐: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 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 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 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四、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
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 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
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 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 精神和必胜信念。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 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的 。
体会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
主旋律:爱国主义。
五、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从地理区域看:塞外、雁门、漠北、玉门 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 受降城等 ➢从人物看: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乐曲:《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 《渭城曲》)等
➢(三)、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 辽阔、壮阔、广阔 ➢(四)、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 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则反映了对将军有 功不赏的不平。
4.描绘了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时常用粗
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 塞风光。
如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 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 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 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 感人至深。
C.诗歌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 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 耳目一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本诗是如何刻画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秦时明月汉时关
金戈铁马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在唐代, 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 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 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
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 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 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
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 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