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C
A
C
三、日出日落时刻比较
例1、如图,已知甲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完成: (1)乙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_______分钟。 (2)甲地日出比乙地日出___(早/晚)______(时间)。 (3)乙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4)甲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5)在40°N纬线上与丙地相同时间日出的经线度数是_______。



C
D
E
F
1、 读右图回答: (1)该图是__月__日的光照图,它所表示的节气是 。 (2)A、B、C、D 四点昼长分别是 、 、 、 。 (3)C点日出时间是 , D点日出时间是: (地方时)。
A
D
10、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2、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22°E D、116°E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

练习:
1、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C )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2、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 A ) A.国庆节 B.八一节 C.五一节 D.春节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2010·烟台高一检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A>G>D=E>C>F>B。
三、季节更替和五带
产生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
射的时空变化
自转 黄赤交角
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季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五带
(一)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3、不同半球但纬度同的地区一地昼长会等于另一地
的夜长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线条分别表示出春秋分、夏至和冬至全球冬至日
1、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 序正确的是( )
C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 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
北半球: 1、昼长夜短 (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 现极昼 南半球:
夏至日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 现极夜
夏至日
B A C D A
侧视 图
S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示例)注:由于南北纬66°34′是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所以南北纬66°34′称为南北极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示例)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全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夏季为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为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为冬夏的过渡季节。

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例)五带: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递减,据此划分为五带。

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五带的划分注: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知识拓展: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情况相反。

(3)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为什么昼夜长短总在变化

为什么昼夜长短总在变化

为什么昼夜长短总在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

地球自转使得日夜交替,而地球公转则导致不同季节的昼夜长度不同。

这种变化是地球运动的自然规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完成一圈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一天。

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完成一圈所需的时间约为36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昼夜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的光线只能同时照射到一部分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某一地区处于白天时,另一地区则处于黑夜。

而随着地球自转的进行,昼夜不断交替,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日夜变化。

地球自转并不是匀速的,而是有一定的倾斜度和偏离。

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轴之间存在一个倾斜角度,这就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接受太阳光的地区就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昼夜长度的不同。

除了地球自转的影响外,地球公转也是导致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之一。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规则的圆形。

这就意味着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接受太阳光的地区。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这个地区就会接受到更多的太阳光,昼夜长度就会相应缩短。

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这个地区就会接受到较少的太阳光,昼夜长度就会相应延长。

地球的轨道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地球的轨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受到其他星球的引力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就导致了地球公转的轨道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昼夜的长度。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所决定的。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的光线只能同时照射到一部分地球表面,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而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以及地球轨道的椭圆形都会影响到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和范围,从而导致昼夜长度的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对生物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昼夜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理和行为,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活动规律都会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不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分不清他们代表着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赤道(0°)23°26′N
南回归线 赤道(0°) 23°26′S
66°34′N
北寒带
北 温 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无 极昼极夜现象
23°26′N

23°26′S

有太阳直 射现象
无太阳直射、无 极昼极夜现象
南 温 带
66°34′S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
B. 昼夜长短都不同 D. 地方时都不同
B

B. 只有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
C. 每天都重合一次
D. 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才能重合
4 .下列各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D A 北京 B 武汉 C 天津 D 哈尔滨
5.夏至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D ) A海口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6.同一天中,同一条经线上的点: ( C A. 昼夜长短都相同 C. 地方时都相同 7.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 不可能重合 )
N
5、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状况的 关系
S
N
探究 4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此时是什么节气?日期是 多少 3.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4.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 规律 5.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 状况的关系
S
春、秋分
0°
夏 至
23°26′N
冬 至
23°26′S
直射点 位置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 昼短夜长,北极圈 现极昼,纬度越高白昼 内出现极夜,纬度 越高白昼越短 越长
北半球 赤道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南极圈内 出现极夜,纬度越高 白昼越短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南极圈 内出现极昼,纬度越 高白昼越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

最短;北半球昼最
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
北两侧递减
短,夜最长
北出现极夜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 北半球昼最
南出现极夜现 图 北回归线 长,夜最短; 自北回归线向南
象;北极圈及其 C (或 23°26′N) 南 半 球 昼 最 北两侧递减
以北出现极昼 短,夜最长
现象
智能提升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2014·浙江)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 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答案】 (1)D (2)C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又叫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 线和地面(水平面)的夹角。如图。正午太 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 时 12 时的太阳高度。
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 度角为 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 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 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例如太阳 直射在(15°S、60°W)时,太阳高度的分 布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四点都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 线,都是正午太阳高度。
东 南 ( 纬 度 越 高 越 偏 西 南 ( 纬 度 越 高 越 偏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
南);晚于 6 时日出 南);早于 18 时日落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 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若是南极圈, 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 时日出,24 时日落)。
【说明】 a.上述时间均为地方时。b.此方法适用于昼夜 长度或者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③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a.昼(夜)长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 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02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五带划分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02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五带划分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 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即76°22′E地方时为12点(东五区区时接近12点),天津的地方时(按东八区计算)应为15点左右,故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应位于观测者西南方向。
根据极夜开始、持续时间关于冬至日对称规律,中山站出现极夜的时间应该为5月27日→6月22日→7月17日,故为50天左右。
A
B
考查关于夏至日对称原理
1
(高考真题)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1~2题。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
(2)昼夜长短状况
思考: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昼夜状况如何?
冬至日(12月22日)—北半球
冬至日(12月22日)
昼半球
夜半球
冬至日,太阳直射23° 26’S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赤道上昼夜等长
1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如:右图中B地昼弧120°÷15°=8, 昼长为8小时 夜长为16小时
习题训练
1:计算出各(字母)纬度白昼时间
A.____小时B.____小时C.____小时D.____小时E.____小时
24
16
12
8
0
2:计算各(字母)纬度白昼时间
A.____小时B.____小时C.____小时D.____小时E.____小时
6:02
7:32
为什么一年中不同日子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刻不相同?升旗时刻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1、昼夜长短的变化:
不同纬度、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900N
66034’N 冬





23026’N 日


00
23026’S
66034’S 900S
06
12 18 24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作 者:丰城市 丰城第二中学 周起梅
学科学段: 高一地理 适用教材: 中 图 版 章 节: 第一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
全球日出日落时刻情况? 太
阳 光 线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3、冬至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
全球日出日落时刻情况?
太 阳 光 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的夏半年(3.21----9.23):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的冬半年(9.23----3.21): 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 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A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④②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的昼渐长,直至最长,南半 球则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的昼渐短,直至最短, 南半球则相反;
1、不同纬度的4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差值分别
为:①2时26分 ②24时 ③0时 ④5时42分。
4地按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