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脑氧代谢监测的临床应用 汤展宏
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李红云;魏嵘【摘要】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 monitoring is a new noninvasive method to monitor cerebral oxy_gen balance.It can guid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nd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At present,the reference ranges of rSO2has not reached a consensus,but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factors of cerebral oxygen supply_demand balance and infrared absorption.Intraoperative real_time monitoring of rSO2and maintenance within a certain range can optimiz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neuro_logical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improve the patient′s prognosis.Initially rSO2monitoring is mainly used for the brain protec_tion in cardiac surgery and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while 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crease,it is gradually used in neurosurgery,intensive care,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assessing the prognosis of the nervous system.%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脑氧平衡的方法,通过评估脑部氧的供需平衡状况和脑血流量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应用.目前,rSO2的正常阈值尚未达成共识,但其主要与脑氧供、脑氧耗及红外线吸收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关.术中实时监测rSO2并将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优化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rSO2监测最初主要用于心脏外科及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脑保护中,随着临床应用增多,rSO2逐渐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及体外心肺复苏中,用于评估神经系统预后情况.【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3【总页数】5页(P586-590)【关键词】局部脑氧饱和度;麻醉;体外心肺复苏【作者】李红云;魏嵘【作者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1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监测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脑氧平衡的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脑组织

近红外光谱监测体外循环手术中脑组织氧合状况的研究腾轶超1,丁海曙1*,龚庆成2,贾在申2,黄岚1,王培勇11.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1000842.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科,北京100029摘要体外循环手术中,为防止因脑氧供需失衡导致脑缺氧,就要实时监测患者局部脑组织的氧合状况,以根据其变化调整生理参数或采取应急手段。
用本研究小组自行研制的近红外仪器(使用一个双波长的近红外光源和两个近红外检测器)监测心脏手术中患者的脑氧,可以求出局部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并根据稳态空间分辨光谱(SRS)算法求出局部脑组织的氧饱和度(rSO2)。
体外循环中用监护仪监测患者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生理参数。
测得的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容易受到干扰,而rSO2的抗干扰性能较好。
rSO2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可以监测到,而SvO2只能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监测到。
多数患者rSO2和SvO2存在正向相关性,但二者的相关系数并不很高。
这是因为SvO2是大静脉的血氧饱和度,而测得的rSO2反映局部脑组织的氧合状况,二者的生理意义不同。
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循环手术中rSO2可以反映患者脑组织氧合状况的变化,而仅仅监测SvO2是不够的。
主题词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778024),国家教育振兴项目(Jc2001022)。
作者简介:腾轶超,男,1978年生,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研究生,Email:tengyichao00@。
通讯联系人:丁海曙,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010)62783631,Email:dhs-dea@。
体外循环;近红外光谱;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相关系数中图分类号 TN21,R65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593(2006)05-00-00引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常用于临床心胸外科手术中,它是将人体的上下腔静脉血引入体外循环机并在其中氧合,然后输入人体的主动脉。
脑代谢的监测

脑代谢的监测一、颈内静脉氧饱和度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监测通过测量脑静脉血的血氧饱和度,反映脑氧供及氧需求之间的关系,间接提示脑血流状况。
通过颈内静脉逆行置管,测量颈静脉球部以上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在置管过程中要注意颈内静脉插管的深度必须在颈内静脉球以上,否则会由于混入颅外血管的血液引起结果出现偏差。
监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间断抽血行血气分析得到氧饱和度,另一种是将光纤探头插入颈内静脉直接测定。
SjvO2的正常值是55%~71%,其变化与脑的氧摄取呈负相关。
脑氧摄取增加,SjvO2下降,SjvO2<50%提示脑缺血缺氧。
SjvO2升高,原因可能与脑氧代谢下降及动静脉分流有关。
SjvO2反映的是全脑的混合静脉血的氧饱和度,是全脑组织氧代谢的情况而不是局部损伤脑组织的状况,因此在临床上要综合判断SjvO2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
从颈内静脉球部和动脉同步抽血测定血糖,可计算出脑糖代谢率。
二、近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为无创脑功能监测技术。
波长为650~1100nm的近红外光对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穿透性,它能够穿透头皮、颅骨到达颅内数厘米的深度。
在穿透过程中近红外光只被几种特定分子吸收,其中包括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及细胞色素。
因此通过测定入射光和反射光强度之差,用Beer-Lamber定律计算近红外光在此过程中的衰减程度可以得到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指标,脑血氧饱和度(rScO2)。
脑血氧饱和度是局部脑组织混合血氧饱和度,它的70%~80%成分来自于静脉血,所以它主要反映大脑静脉血氧饱和度。
目前认为rScO2的正常值为64%±3.4%,<55%提示异常,<35%时出现严重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影响rScO2的因素主要有缺氧、颅内压(ICP)升高、灌注压(CPP)下降。
rScO2对于脑缺氧非常敏感,当大脑缺氧或脑血流发生轻度改变时,rScO2就可以探测到。
目前临床使用脑氧饱和度监测较多应用在神经外科和心脏外科领域。
脑氧饱和度监测PPT课件

北京依露得力
3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北京依露得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精选ppt
医学部:
1
精选ppt
2
答案是:监测组织氧饱和度
Immediate
MARKERS OF PERFUSION
Minutes
Hours / Days
Color
Pulses
Warmth of Extremities
Lactate
StO2
Metabolic Acidosis 精选ppt
• CDE observed in 80.3% of patients in the BCP group vs. 0% in the LDP group (P<0.0001)
• Median # of CDE was higher in BCP group than LDP group (P<0.003), as was the median number of interventions to treat CDE (P<0.0001)
CDE Group no CDE group
Nausea 50%
6.7% (P=0.0001)
Vomiting 27.3% 3.3% (P=0.011)
Conclusion: Shoulder surgery in BCP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cerebral oxygenation精c选opmpt pared with LDP under GA. 17
Urine Output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氧代谢监测研究进展

[ ] L r h A,Wa ma .E d s p csl e c o :ra— 5 ag i x n I n oc i muo a rS t n t t o c ei e me t f n o l i [ ] at its E d c C i N A . n e pa a J .G s onet n o l m o s r s n 2 0 ,5 3 : 3 —4 4 0 5 1 ( )4 1 5 .
21 0 0矩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报
第 6期
c a ee t n f re r a c r f t e u p r g sr i tsi a s r o l s c i o a l c n e so h p e a ton et l o y n
o a l at i c n e sn n o l s c n p e e ts r ey fe r g src a c r u ig e d ci a r v n u g r y p
d s o i r am e f r I u o s: e d s o i s bm u o a o c pc t e t nt o G t m r n o c pc u c l s dis c i w ih a m i u e of hih m oe ua — weg s e ton t xt r g lc lr iht
ta t【 .JCl c l2 0 , 3 2 ) 4 9 rc J i On o, 0 5 2 ( O : 4 0—4 9 . J n 4 8
( i ie )[ ] G srit t n oc 2 0 , 3 4 : 9 — w t vdo J . at n e d , 0 6 6 ( ) 5 6 h o sE s
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李泓邑;刘孝文;赵晶【摘要】The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continuous and noninvasive monito ring of 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consumption.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chanism,clinical application,and limitations of this technique.%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是指利用近红外光监测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实时、无创反映脑组织氧供氧耗平衡的监测方法.本文主要总结该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进展和局限性.【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5页(P846-850)【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脑缺氧;脑保护【作者】李泓邑;刘孝文;赵晶【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04;R443维持器官组织的氧供氧耗平衡是临床麻醉工作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许多监测指标如血氧饱和度、血压、血红蛋白量,可以用来评估全身的氧供是否充足。
但是直接反映组织的氧供需平衡的监测手段不多。
尤其是对于脑,这一全身耗氧最大而又最不能耐受缺氧的器官,在围术期中仍然缺乏准确直观的监测指标反映其氧供氧耗情况。
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是指利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局部脑组织的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
脑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肩部手术中SctO2监测的应用
▪ 另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纳入了9项沙滩椅位行肩关节手术的339例 患者,结果表明,患者术中脑氧失饱和事件(脑氧饱和度下降 20%或<55%)发生率高达28.8%,且与沙滩椅位倾斜角度相关。
▪ 但能够引起术后神经认知功能下降的SctO2降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仍需进一步明确。
心脏手术中SctO2监测的应用
▪ 术后SctO2与患者预后 ▪ 近期发表于BJA的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表明,接受
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中,POD患者术后SctO2的绝对降低更加显 著。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术后SctO2监测也同样值得关注。
SctO2指导下的麻醉管理
▪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看到围术期SctO2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那么 SctO2监测用于围术期管理是否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也有研究对此 进行了探讨,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基于SctO2监测进行麻醉管理 的干预组和常规监测的对照组。
非心脏手术中SctO2监测的应用
▪ 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大脑半球SctO2变化TMH组均较TN组更加明 显,TMH组总体较基线SctO2升高,TN组则相反,在主要结局方 面,TMH组患者POD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
▪ 综上,对于非心脏手术患者,以SctO2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 可能改善患者预后,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研究者也指出,SctO2监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中SctO2。但在 SctO2与术后认知功能等重要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面尚缺乏充足的 随访研究。
▪ 另一项2011年发表在Anesthesiology的研究指出,患者术前SctO2 水平与心肺功能障碍程度、高敏肌钙蛋白T(hsTNT)、N-末端 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呈正相关。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大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大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詹羚珊;石翊飒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2(14)12
【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对脑氧饱和度进行连续、无创伤、灵敏的监测,其操
作简易,能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诊疗依据。
近年,利用反射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人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在心脏手术、胸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非心脏手术、低温、低血压和重症监护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我们就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脑氧饱和度在大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詹羚珊;石翊飒
【作者单位】730030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
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血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张莉;黄志勇
2.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进展 [J], 张瑞珍;艾艳秋;张禄凤;张
超凡;刘洋
3.近红外光谱脑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J], 闵祥振; 贾智勇; 郭蕊; 王南海
4.脑氧饱和度监测在高原地区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观察 [J], 边巴旺堆;
赤列;扎西云丹;张建磊;罗兴晶
5.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J], 张凤;高逸龙;高金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氧代谢监测的临床应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汤展宏1 概述近十年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氧供应量、氧消耗量等反映全身氧代谢的监测指标已在危重病人及围手术期广泛应用,但这些指标存在不能反映局部重要脏器氧供需平衡生理及病理生理真实状况的缺陷。
全身氧代谢指标正常并不能否定不存在某个脏器或组织缺血缺氧。
因此,临床上寻找反映局部重要脏器氧代谢的监测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但由于种种限制,除了以胃粘膜PH值(PHi)、脑血氧饱和度、组织氧分压等监测指标反映胃、脑等局部器官组织氧供需平衡外,临床上很难开展心、肺、肝、肾、肠等器官氧代谢水平的监测。
由于维护大脑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性及监测技术的可行性,目前,脑氧代谢监测已逐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脑是机体氧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体重的2 % ,但耗氧量却占全身供氧量的20% 。
脑的氧代谢在全脑代谢乃至全身代谢中都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维持正常的脑氧代谢是保证脑功能正常的首要环节。
由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差,脑功能障碍的病人可因脑缺血缺氧导致的脑代谢异常而加重脑损害。
因此如何及时、动态、定量地了解脑组织氧代谢状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以往仅对平均动脉压(MABP) 、颅内压( ICP) 、脑灌注压(CPP) 和脑血流量(CBF) 等基本参数进行监测来了解脑组织代谢状况是不够的,如重度贫血、低碳酸血症或动脉血氧饱和度较低时,虽然ICP、CPP和CBF 都正常,但脑组织缺血、缺氧依然存在。
因此,直接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很有必要。
目前认为对危重病人进行脑氧代谢监测有如下临床意义:了解不同疾病尤其脑部病变及各种病理生理状态下脑氧代谢的变化;了解及调控不同治疗干预措施下脑氧代谢的变化,及时调整以最大程度维持脑组织氧平衡,防止由于治疗不善所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了解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2 脑氧代谢监测的常用指标2.1 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 ) 监测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SjvO2是指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为临床上最早采用的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方法,可间接反映整个脑组织血流和氧代谢状况,被认为是评估脑氧代谢的金标准。
SjvO2监测可分为间断和持续监测两种,间断监测通过颈内静脉穿刺逆行插管到位于乳突水平的颈内静脉球采血测定。
持续监测是在颈内静脉插入纤维光学导管来测定血氧饱和度。
由于CjO2 =CaO2-CMRO2 /CBF(CMRO2 为脑氧代谢率,CBF为脑血流量),在动脉氧合良好,血红蛋白相对稳定下,CaO2 不变的情况下,CjO2可反映脑氧供需平衡。
因此,SjvO2 监测可用于发现脑氧供需失衡。
SjvO2 的正常值为55 %~71 % ,当SjvO2< 55 %时提示脑氧合不足, > 71 %时提示过度灌注。
SjvO2监测受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
Trubiano在CPB术中发现复温期间sjO2与鼻咽温呈负相关,即复温速度越快, SjvO2下降越快。
提示在复温期间脑耗氧量增加。
有人发现SjvO2 测定值与采血的速度及血中PaCO2有密切联系,当抽血速度加快和PaCO2 升高时,SjvO2升高并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
究其原因,可能与颅外血管血液混杂有关。
所以为保证SjvO2值的相对准确,采血时的速度必须放慢。
目前,虽然SjvO2监测已经成为神经科、围手术期、重症监护中应用较广泛的脑氧代谢的监测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仅是一种对全脑氧代谢的监测方法,不能反映某一局部的脑氧代谢的变化,直到该局部变化的幅度达到足以影响全脑的氧饱和度。
AVDO2 不仅能反映脑氧的消耗,而且能观察到脑缺血或脑过度灌注的脑血流变化。
低AVDO2 提示过度灌注,高AVDO2 是脑缺血的表现。
近年来,AVDO2 较少作为一种单独的脑氧监测技术应用于脑氧监测,往往与其他的脑氧监测技术或CBF、CPP 等联合使用来判断脑缺血缺氧程度。
2.2 经颅近红外线频谱法(NIRS)局部脑氧饱和度测定NIRS 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安全、无创伤性的测定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反映脑氧代谢的方法。
rsO2是利用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有特殊吸收光谱的特性,连续无创监测局部脑组织的氧饱和度。
其基本原理是波长为700~1 000 nm 的红外线可穿透人脑几厘米,氧合血红蛋白等色基能使这个波长的红外线衰减,从而测定采样区的氧合血红蛋白与总血红蛋白之比就是rScO2 。
脑血容量中以静脉成分(70 %~80 %) 为主,所以rScO2 主要反映大脑静脉氧饱和度(SvO2 ) 。
目前认为rScO2 是反映脑氧供量(DO2) 的良好指标,可反映脑DO2 满意程度。
在常温静息条件下,rsO2<55%被视为异常。
由于监测探头固定于病人额部头皮,所以操作简单方便,可连续监测。
连续监测rsO2动态变化规律更能反映脑氧代谢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的应用已经在术中和ICU得到证实,主要的问题就是读数的可靠性,相当程度受到脑外血流的影响。
2.3 SjvO2 与rScO2 的关系在脑氧代谢监测中, SjvO2与rScO2 均可反映脑氧供需平衡,但前者反映的是全脑的氧供需平衡,而后者反映的是局部脑组织的氧供需平衡。
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状况下变化较大。
Holzschuh 的研究表明,NIRS 监测的rScO2 与脑组织氧分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Laura 在对19例健康志愿者的研究中观察到,在头部位置和PaCO2 变化时, SjvO2 与rScO2的相关性变化较大,只有在头部位置和PacO2稳定时,二者才呈良好相关。
药物对二者的关系也有影响。
yuji等发现,在使用前列腺素E1和硝酸甘油时,麻醉病人的rScO2显着增高,而SjvO2 无明显变化,其原因可能与两药物扩张血管,仅增加局部脑血流量,而对全脑血流无影响有关。
除上述原因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二者的相关性也不同。
G.Buunk在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昏迷病人的研究中发现, SjvO2 与rScO2 无相关性。
其推测原因,可能与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的特性及心跳骤停后脑血流的异常分布有关。
2.4脑组织氧分压监测(PbrO2)PbrO2测定是在外周组织表面氧分压测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过去通过特殊探头可直接测定局部组织氧分压,但由于只能测定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氧分压,其临床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后来,Asmussen通过组织表面氧分压计测定眼结膜的氧分压(PcjO2 ),发现PcjO2 与PaO2 存在密切正相关(r=0.962),并认为PcjO2 可有效、可靠地反映外周组织的氧合情况。
另外,组织表面氧分压计,还广泛应用于内脏器官(如肝、肠)的氧合情况监测。
而PbrO2通过多参数传感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仪) 持续动态监测脑组织的PO2 、PCO2 、pH 以及脑温,直接获取脑代谢指标。
它是将一弯曲的极性光谱微导管在CT引导下用引导器固定防置于大脑额叶白质内,被检测的脑组织表面积约17mm2。
该方法是目前脑氧代谢监测最直接、最可靠的有创监测方法,可反映脑组织氧供需平衡水平的状况。
理论上PbrO2监测比SjvO2监测更适合长时间及常规应用,但有关正常人脑白质的PbrO2的正常值尚未确定,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由于该方法为有创监测方法, 颅内感染的可能性也限制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
2.5PET局部脑氧代谢率测定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和示踪动力学原理可进行无创性局部脑氧代谢率( rCMRO2 ) 监测,同时可通过微量渗透析法测量严重颅脑损伤细胞外间隙的乳酸盐和葡萄糖含量来了解脑缺血缺氧的情况等。
该方法目前更多地停留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层面,临床应用极少报道,由于受可操作性的影响,对于临床上最有必要行PET局部脑氧代谢率测定的危重病人和围手术病人其应用反而会受到影响。
其他:动脉(ABL)和颈内静脉血乳酸盐含量(JVBL)临床上已有大量报道。
3 脑氧代谢监测的临床应用目前脑氧代谢监测主要用于了解不同疾病及各种病理生理状态下脑氧代谢的变化;了解及调控不同治疗干预措施下脑氧代谢的变化,及时调整以最大程度维持脑组织氧平衡,防止由于治疗不善所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3.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脑氧代谢监测MODS是指在严重的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下,全身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其本质是严重SIRS恶性进展的一个病理生理过程,具有极高的病死率。
组织氧代谢障碍是MODS发病机制的众多学说之一〔2〕,然而在临床上,对于组织氧代谢障碍的认识程度不够,多被轻视和忽略,故常造成治疗上的盲区。
目前关于MODS期间全身及局部组织器官的氧代谢失调的研究极少,而脑氧代谢的研究则更少。
我们的研究表明,MODS患者氧代谢指标CjvO2、SjvO2、ABL、JVBL2、DL A-V显著进行性增高,CERO2显著进行性降低。
说明MODS状态下,存在以组织缺氧为主的脑氧供需失衡。
3.2中度过度通气的脑氧代谢监测脑复苏早期通过中度过度通气维持PaCO2在25~30mmHg(3.33~4.00kpa)之间,使机体呈现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状态,即可解除呼吸性酸中毒,又可使正常的脑血管收缩,减少颅内血容量及降低颅内压,还可通过反窃血现象改善脑组织缺血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
然而不适当的过度通气可引起脑血管的过度收缩而导致脑血流量的明显减少,反而加重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
与其他的临床报道一致,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中度过度通气期间,患者ABL、JVBL、DL A-V、SjvO2和CjvO2、CERO2均无显著变化,说明中度过度通气可维持脑氧供需平衡,无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危险。
3.3亚低温的脑氧代谢监测亚低温由于具有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和代谢,延缓A TP消耗,减少乳酸生成和减轻酸中毒,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诸多作用而广泛用于脑保护的实施。
低温可影响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抑制某些酶的活性而影响到脑血流灌注(CBF),从而使CBF减少,从而有影响脑氧代谢的可能。
但现有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CBF的减少可通过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来进行,在亚低温下这种自动调节功能将得到保护。
另外,在实施低温的程度、维持的时间和复温的时机、速度等问题上还存在不少争议。
但不管怎样,由于脑水肿、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中毒、脓毒症等不同病理生理状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氧供不足、氧耗过度或脑组织摄氧能力下降等不同形式的脑氧代谢失衡,亚低温的应用应以减少氧耗而又不降低氧供为原则,温度过低可削弱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而造成脑血流量的下降从而导致氧供不足,从而加重脑氧代谢失衡,导致脑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另外脑细胞激活剂由于可增加脑氧耗,在脑水肿早期存在脑组织严重氧供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有增加脑氧供需失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