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连锁便利店品牌专题研究
中国便利店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便利店行业在我国市场迅速崛起。
便利店以其便捷、高效、多样化的服务特点,满足了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需求。
本报告将对中国便利店行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行业发展趋势、盈利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二、行业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2. 竞争格局目前,中国便利店行业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便利店巨头如7-Eleven、全家、罗森等,以及众多本土便利店品牌。
其中,7-Eleven、全家、罗森等外资品牌凭借其品牌优势、供应链管理经验等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三、财务数据分析1. 营业收入(1)总体趋势从财务报告来看,中国便利店行业的营业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以7-Eleven为例,其2018年至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90亿元、2530亿元、2610亿元、2680亿元、2750亿元。
可见,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
(2)增长原因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便利店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 网点扩张:便利店品牌通过增加网点数量,扩大市场份额。
- 产品创新:便利店不断推出新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2. 净利润(1)总体趋势净利润方面,中国便利店行业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以7-Eleven为例,其2018年至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0亿元、155亿元、160亿元、165亿元、170亿元。
净利润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
(2)增长原因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成本控制:便利店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
- 规模效应:随着网点数量的增加,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有助于降低单位成本。
- 业务多元化:便利店品牌拓展非食品业务,如鲜食、生活服务等,提高盈利能力。
中国21个高端精品超市品牌及拓展需求

中国21个高端精品超市品牌及拓展需求如今,购物中心、高端社区等的商业设施中精品超市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称,精品超市或许就是下一个奢侈行业。
本文集21个精品超市品牌,详细介绍品牌概况、定位、目标客群、门店分布、拓店方案等信息,以供参考。
1、T a s t e超市T a s t e是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集团所属食品零售商百佳公司在香港设立的高端食品连锁超市,主要对象是中产阶级的消费者,售卖世界各地产品。
百佳在调研后,发现在香港,消费者要的不仅是产品,更多的是一种购物体验。
在此根底上,百佳从亚洲各地引进各种特色食品产品,使T A S T E的产品品种增加了4,000多种,到达了35,000余种。
进口食品到达了将近一半,并有大量的有机食品。
此外,T A S T E 还会定期源源不断地推出新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门店分布:现有9间分店在香港和6间分店在广州。
首间分店于2004年11月在九龙塘又一城开幕,中国内地首间T A S T E于2021年2月2日在广州中华广场开幕。
内地门店分布情况:广州中华广场〔4,300㎡,广州首家〕;佛山南海万科广场店〔3,500㎡〕;深圳罗湖区金光华广场店〔2,500㎡〕;广州正佳广场店〔6,000㎡〕;珠海华发商都店〔4,080㎡,珠海首店,非一线城市首家,2021年6月20日开业〕;上海古北店〔4,300㎡,上海首家〕。
定位:高端目标客群:中产阶级消费人群面积需求:2000-6000㎡2、G r e a t超市G r e a t成立于2000年12月,是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集团所属食品零售商百佳公司下的高端食品超市,主要对象是上层阶级的消费者,市场定位在百佳与T a s t e之上。
截至目前仅有1家门店,位于香港金钟太古广场。
内地首家G r e a t落子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这也是屈臣氏集团时隔13年后,再次于内地开出定位最高端的超市。
G r e a t原为百佳超市翻新升级而来,面积为3000平方米左右,主要出售进口食材和现烹食品。
2024全新连锁便利店商业计划书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市场分析1. 消费趋势分析:近年来,人们对便捷、快速、高效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无论是节省时间还是满足即时需求,便利店都能提供极大的帮助。
因此,便利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 竞争分析:目前,便利店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包括传统便利店、大型超市及网上购物等多种形式。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全新连锁便利店将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二、产品定位1. 商品选择:全新连锁便利店将以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为基础,同时注重时尚、品质、健康的产品选择。
涵盖食品、饮料、日用品、文具、快速餐饮等多个品类,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消费需求。
2. 品牌合作:全新连锁便利店将与知名品牌合作,引入优质商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运营模式1. 布局设计:全新连锁便利店将以舒适、明亮、整洁为设计理念,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并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购物体验。
2. 智能化管理:便利店通过智能化系统管理库存、销售情况、顾客偏好等数据,实现精细化运营和优质服务。
同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服务。
四、营销策略1. 品牌推广:全新连锁便利店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包括广告宣传、活动营销、社交媒体推广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会员制度:通过建立会员制度,吸引顾客长期购买和消费,提供优惠、积分等福利,增强顾客粘性和忠诚度。
五、运营风险与控制1. 供应链管理:全新连锁便利店将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商品的稳定供应和品质控制。
2. 成本控制:通过运营成本分析和优化,提高业务效益,降低经营风险。
3. 店内风险管理:全新连锁便利店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和顾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便利店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全新连锁便利店商业计划书详细阐述了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运营模式、营销策略以及运营风险与控制等内容。
便利店调研报告

便利店调研报告便利店调研报告一、概述本次调研的目标是了解便利店在消费者和企业间的定位和发展状况。
通过对一些主要便利店品牌的调研,我们对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内容1. 品牌定位我们选择了市场上较为知名的便利店品牌,包括7-Eleven、罗森、全家等等。
通过品牌宣传资料和实地调研,我们对这些品牌的定位进行了了解。
结果显示,不同便利店品牌有不同的品牌定位。
7-Eleven以24小时营业和广泛的产品种类著称,定位为全天候为顾客提供各类所需的便利店。
罗森侧重于提供高品质和新鲜的食品,定位为提供“美食快递”的便利店品牌。
全家则强调服务和特色产品,致力于成为顾客生活的“全家人”。
2. 产品种类和特点便利店的主要产品种类包括零食、饮料、烟酒、日用品等。
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消费者访谈,了解到以下一些共同特点:(1) 高频消费品:便利店主要提供一些常见的高频消费品,例如方便面、饮料等。
这些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稳定的销售量。
(2) 新品种尝试:便利店品牌经常推出一些新品种或有特色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例如,7-Eleven每年推出的“灌汤包”和罗森的“鲜榨果汁”,这些产品的推出能够增加顾客对便利店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3) 服务提升:便利店品牌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例如,7-Eleven提供了会员制度和手机支付服务,方便顾客的购物和积分兑换。
三、调研结果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对便利店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1. 品牌竞争加剧随着便利店市场的逐渐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加,不同品牌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品牌定位和产品种类的差异化成为品牌竞争的重要方向。
2. 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产品种类,便利店品牌也在不断尝试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例如,一些便利店开始销售水果、蔬菜等健康食品,并提供外卖服务等。
3. 移动支付和技术应用便利店品牌对移动支付和技术应用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美宜佳调研报告

引言:作为一家知名的连锁便利店品牌,美宜佳一直以来都在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美宜佳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深入了解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概述:美宜佳是一家在中国广泛布局的便利店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已经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客户调研、产品种类、店面布局、市场竞争和品牌形象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宜佳的发展情况。
正文:一、客户调研1.1对于消费者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美宜佳可以了解消费者对其便利店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1.2收集竞争品牌信息:对于周边的竞争品牌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二、产品种类2.1商品的种类:美宜佳应该根据不同店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消费者特点,合理选择商品种类,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2.2商品质量的保证:美宜佳应该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所售商品的质量安全,以增强品牌的信誉度。
三、店面布局3.1空间规划:根据店铺所处的不同位置和面积,合理规划店内的陈列和货架,让消费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商品。
3.2购物体验:美宜佳应该注重打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提供更多的服务设施,如座位、充电器等,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四、市场竞争4.1竞争者分析:通过对竞争者的分析,了解他们的销售策略和市场定位,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4.2价格竞争:美宜佳可以通过灵活的价格策略吸引消费者,如进行促销活动、推出会员制度等。
五、品牌形象5.1品牌定位:美宜佳应该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用独特的形象和宣传语打动消费者,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2品牌形象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如电视广告、社交媒体等,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认知度。
总结:通过对美宜佳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客户调研、产品种类、店面布局、市场竞争和品牌形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购物体验和创造更具个性化的品牌形象等。
便利店调查报告7篇

便利店调查报告7篇便利店调查报告1琅西捷家便利店经营分析报告前言在经济学原理中,“小城市开大店,大城市开小店”是一则成功的经营策略。
这则原理告诉我们,在小的城镇,店铺面积最大的店面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在大型城市,受到交通和商圈范围的影响,再大的店面也无法覆盖整个城市。
所以,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小型便利店就营运而生。
便利店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捷、及时的服务,为了配合琅西捷家便利店进行门店优化并且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对琅西捷家便利店进行经营分析得的调研就很有必要。
此次的市场调研主要围绕市场环境、消费者以及周边的竞争者为中心来进行。
概述(一)调研目的在琅西捷家便利店9月——10月的毛利润为22__0左右,平均每一平方米毛利润约为338元。
其中店面房租为15__0元,支付员工工资9__0元)员工6人,其中店长月薪为24__元,两名老员工月薪为15__元,3名新员工月薪为____元),亏损约2__0元。
为了找出亏损原因,提高门店的营业额,我们对琅西捷家便利店进行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营业额的目的。
(二)调研对象和调研内容调研时间:11月1日——11月3日调研地点:琅西综合市场周边调研对象:琅西综合市场周围消费者、琅西捷家便利店。
调研要点:通过消费者对琅西捷家便利店的满意度进行门店经营的优化,同时调研琅西捷家便利店周围的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群体,做出全面的分析。
(三)调研方法此次的调研主要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研。
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周边消费者对琅西捷家便利店的满意度,同时通过收集调研数据分析周围的购物环境结合店面的营业额,从而进行门店优化管理。
通过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店面经营分析,从消费者、购物环境以及店面的门店管理三方面做出优化方案。
正文部分一、店面简介琅西捷家便利店位于琅西综合市场附近,周围有学校、饭店、宾馆、市场、居民楼......门店占地约65平方米,员工一共6名,经营的商品主要为休闲食品、日用品、调味品等等便捷商品。
连锁便利店品类管理

CATEGORY REVIEW
品类角色
DEFINITION
品类角色
ASSESSMENT SCORECARD
STRATEGIES TACTICS
IMPLEMENTATION
二、品类角色的确定
11
二、品类角色的确定
品类角色的确定和分配,决定了零售商 整体业务中不同品类的优先顺序和重要 性,并决定了品类之间的资源分配。
品类回顾
2021/3/15
一个小分类代表一种需求
41
品类定义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分析:
• 定义消费者需求 • 定义相似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解决方案 • 消费者认为什么是可替换的? • 消费者认为什么是互相关联的? • 零售商(及竞争对手)认为什么是互相关联的? • 信息是否易于评估? • 品类是否易于管理? • 怎样的产品组合构成该“品类”?
帮助加强零售商在目标消费群心目中的形象
通过给目标消费群提供频繁的、有竞争力的价值
在利润、现金流方面扮演第二位的角色
在应季期间处于领导地位
如:月饼、年货、圣诞礼品等
2021/3/15
19
品类角色分配
二、品类角色的确定
品项占比5—10%
补漏性品类top up
是品类的提供者,并通过给目标消费群提供良好的价值, 帮助加强零售商门店的形象
• 品类管理需要团队协调作战,甚至包括外部团队 的加入(如领导型供应商)
2021/3/15
8
一、品类管理的重要意义
品类管理的过程
品类定义
高层达成一致 形成品类政策
品类角色
品类评估
品类回顾
品类指标
品类策略
品类战术
计划执行
2021/3/15
全家便利店案例

全家便利店案例篇一:全家便利店市场分析Family mart 的市場分析一、背景介紹Family mart品牌源自於日本,自1972年成立33年以來,已經成為亞洲最大國際連鎖便利店之一。
其服務網點遍及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泰國、美國洛杉磯等地,截止20年其店數已達22269店。
二、市場細分1、地理細分(1)國家:除了日本總部,全家便利店首選的是東亞地區的國家例如韓國、中國大陸、臺灣及泰國等,這樣文化差異不會很大也便於溝通和管理,西方發達國家中全家選擇了美國作為突破口。
(2)城市;關於城市規模,全家便利店傾向於人口密度較大的一線城市作為首家分店的選址點。
例如美國洛杉磯和中國上海。
2、人口細分(1)年齡;全家便利店的消費群體是年齡30歲以下的群體。
這一群體易於接受新事物,消費能力強勁並且樂於追求時尚產品。
(2)全家便利店定位的目標顧客主要是學生和白領上班族,這類對於便利店的需求更大。
3、行為細分(1)購買時機:全家便利店主要銷售補充消費品,所以其購買時機為日常購買時機,一個消費者一天內進入便利店的次數很可能會大於一次。
(2)追求利益;全家便利店的目標顧客追求的主要是便利、速度和服務,這也是全家便利店最大的特點。
三、目標市場選擇全家便利店的目標市場主要是30歲以下的學生和上班族(占其顧客總量的80左右),所以全家便利店一般開在市中心大型社區、學校或商務區內。
全家便利店的目標市場選擇的戰略是無差異行銷戰略。
對於消費者來說,便利店相當於同質市場,不同便利店裡銷售的產品沒有顯著不同,因此,基本成本等其他因素因素,全家便利店選擇了無差異行銷戰略,更加側重于消費者需求的共性,即便利和服務,而非個性。
篇二:《上海便利店之争》案例分析报告《上海便利店之争》案例分析报告组员:高蜜、杨建华、孙文广第一部分背景导入便利店在零售业的兴起,有其社会发展的背景因素。
据国外的探索经验,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的导入期;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000美元时,是便利店的成长期;人均国民收入达到6000美元时,便利店就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的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连锁便利店品牌专题研究2019.12目录C ontents1.便利店转型:区域性强、市场成效明显、用户结构转化2.迷途困局:商业地产去库存与搭建供应链体系3.零售剧变与模式革新:单品裂变与渠道优化1.内部环境与资源分析:商品、渠道、服务2.外部环境与资源分析:竞争(区域+品牌)3.门店改造与转型:如何提效?1.苏宁小店: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社区OMO服务平台2.便利蜂:资本和技术驱动,决策由数据和算法确定3.7-ELEVEn:国内市场供应链能力成熟、理性扩张门店4.红旗连锁:首家中系上市企业,门店高度集中在成都1.商品组合的价值最大化,存量夫妻店的争夺2.替代性风险与业务风险C HAPTER 1连锁零售便利店的市场性调整1.便利店转型:区域性强、市场成效明显2.迷途困局:商业地产去库存与搭建供应链体系3.零售剧变与模式革新:单品裂变与渠道优化1 零售结构改变便利店功能 便利店增长放缓,进入成熟期 1.1 中国便利店急速转型 1. 区域性差异化战略明显 2. 日系便利店早期教育成效 1.2 中系便利店迷途困局 1.3 零售格局变化与演进• 便利店兴起于日本,是经济发展后超市行业的细分形态。
连锁零售便利店的特征以区域化、分散化经营特点为主。
不同品牌、不同区域的连锁便利店所采取的企业战略各有差异。
•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及日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便利店销售额约12万亿日元,占零售总销售额比重约8.3%,比肩大卖场( 同期日本超市销售额约13万亿日元),约为百货两倍,人均占有量约2,235人/店;2010-2018年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约5%,亦为三种业态最高。
• 对比国内市场,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 )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门店数量超过12万家,行业增速达到19%。
单店日均销售额接近5,3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
图1:国内连锁零售行业变化图1-1: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亿元)2016年~2018年 3,000 2,000 1,00020162017 2018图1-2:2012-2020E 国内超市门店总数趋势* 图1-3:2012-2020E 国内便利店总数趋势*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2020E• 2018年,连锁百强中便利店企业销售额的平均增长为21.1%,门店的增长则为18%。
在过去的三年(2016年-2018年),便利店业态在整个零售业态的增长当中,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8%,是零售业各业态中增幅最快的业态,其中销售、门店两个主要指标增长速度的2.5倍到53倍。
1 零售结构改变便利店功能便利店增长放缓,进入成熟期1.1 中国便利店急速转型1.区域性差异化战略明显2.日系便利店早期教育成效1.2中系便利店迷途困局1.3零售格局变化与演进1. 便利店在中国:一线城市人流密集商圈多,社区门店流水高;二三线区域性明显,地方品牌声量大•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中,超市百货形态与便利店相互夹杂,业态重叠度高。
尤其在以京东、苏宁、天猫分别发展三四线城市的零售业态后,京东便利店、苏宁零售云、天猫小店和阿里零售通逐渐渗透至下沉市场,拥有1000种以下SKU的百货形态传统夫妻店逐渐被同化至便利店的讨论范畴内,主流城市由于日系便利店先入为主的早期教育,使得便利店密度网越来越大,与超市百货形态并存,呈层状分布。
•区域化呈现规模化效应,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门店品牌数量多,差异化相对较小,门店运营策略和辐射人群画像决定单店销售额。
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台湾地区渗透率极高,核心商圈或大流量社区地带便利店品牌在5~10个,门店数量保持在10~25个,单店销售额范围在5,000~20,000元。
图2:便利店市场“省会城市”渗透率(颜色越深,代表便利店渗透率越高)连锁门店品牌代表及重点辐射区域:•全家FamilyMart、Lawson(日系 | 一二线城市)•苏宁小店(中系 | 全国性)•7-ELEVEn(日系 | 北京、天津、广东、台湾)•Today(中系 | 中部地区)•唐久便利(中系 | 陕西、山西)•美宜佳、天福(中系 | 广东、福建、中部城市)•红旗连锁(中系 | 四川地区)不包含石油系加油站便利店•相比较于一线城市便利店品牌集中的态势,在新一线城市和传统二线城市中,沉淀时间长、门店数量多的品牌门店主攻于人口密集度大的社区型城市,如95%的门店都集中于成都的红旗连锁,在成都门店数约为行业第二舞东风2倍,2018年毛利率达23.2%;总部设立在南京的苏宁小店2019年10月在南京门店也多达400家,从1.0到3.0不断迭6代,向重体验和多业态并存的方向转变。
一、便利店市场空间1 零售结构改变便利店功能 便利店增长放缓,进入成熟期 1.1 中国便利店急速转型 1. 区域性差异化战略明显 2. 日系便利店早期教育成效 1.2 中系便利店迷途困局 1.3 零售格局变化与演进• 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的进入时间要追溯到1992年的7-ELEVEn ,随后,以LAWSON 和全家先后在上海等连锁便利店落地为竞争态势为纽带全面拓展。
• 现如今,在台湾、上海和北京,便利店的城市密度逐渐扩大,城市之间的便利店品牌颗粒度高,日系便利店集中地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圈,以高毛利的快餐鲜食和树立自有品牌为突破口。
主要原因在于快餐鲜食商品的单品盈利能力强,但对门店管理要求高,供应体系标准需要更成熟的体系。
三大日系便利店拿到的数据发现,三大日系便利店,尤其是领头的7-11,鲜食和速食及日配商品,业绩占比已经占到 惊人的80%以上。
即食食品新鲜食品其他商品44%7-ELEVEn LAWSONFamilyMart100 100 100图3:全家(Familymart )商品利润率推算图4:日系品牌自有商品和非自有商品100%• 即食食品离不开供应链体系的保障,自建中央厨房和与国内鲜食工厂合作也意味着将要投入更高的成本,但不做意味着到店率的流失以及其他商品的购买频次下降。
7-eleven 、全家在国内合作的鲜食工厂,均为买断经营,而本土品牌鲜食商品的拓展也需要行业资源的运营支持和鲜食供应链的开发。
• 处于鲜食导入期的中系便利店和成熟期的日系便利店,则在门店投入和 人效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图5:样本企业2018年平均费用支出单位:图6理费用占比1% 5% 34% 60%71零售结构改变便利店功能便利店增长放缓,进入成熟期1.1中国便利店急速转型1.2中系便利店迷途困局商业地产去库存供应链体系与自有品牌1.3零售格局变化与演进图7:2019年5月~9月全国商业用房施工面积及销售额累计增长连锁便利店困局:商业地产去库存在便利店密集区域带动“到家模式”迫使到店需求下降,供应链体系受困•前面的内容也分析到,由于人口的基数逐渐趋于稳定和人口老龄化逐渐提高,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在充分教育市场后逐渐消失殆尽,零售的重心愈发清晰的转向门店直销和电商分销。
•困局一:商业地产去库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5月~8月,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地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竣工面积等均同比减少,供给趋紧;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下降,需求减少。
•便利店落地区域势必是人口密集度高的地区,而商业地产去库存后,租金的上涨迫使毛利率低、规模小的传统夫妻店及果蔬店都退居下线2019.5 2019.6 2019.7 2019.8 2019.9 0-2 城市,造成高频的消费品如果蔬购买优先选择价优的线上端,“到家”优于“到店”,到店消费频率下降,对便利店的现金流造成影响。
-4-6-8-10-12-14—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累计增长(%)—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累计增长(%)8困局二:供应链能力和自有品牌的建立——供应链的问题本质要解决供产销的效率问题,也就是降本提效。
经纬创投在《为什么现在VC都关注供应链了?》一文中也指出产、供、销三端不断在分离,而产销端都在变得越来越分散。
这样的趋势宏观来看是发生在所有涉及供应链环节的行业,对应着的“买货、压货、卖出”给下一级或终端在连锁零售便利店在新的零售环境下,衍生出了如前置仓、冷仓和门店的生鲜SKU提货等新场景,辐射到周边社区用户及通过场景化带动门店直销能力。
•但受困于供应链体系,地理位置上在地方性区域优质的连锁品牌,几乎都没做成全国性的连锁品牌,如成都的红旗连锁、北京好邻居、山西的唐久便利等;石油系便利店尽管在全国性区域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门店,但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油品市场的产业成熟度高,门店定位清晰、拥有自建供应链体系,运营手段和运营思路也区别于连锁零售便利店;日系便利店相对于地方品牌则一早就进入了一二线城市,培养用户消费行为,打造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
同时,日系便利店早期重视城市的自建中央厨房,鲜食和加工食品的流通能力与销货能力在大量用户消费数据和消费行为积累下,早已完成了周期更迭,进入长阶段的成熟期。
二、便利店的困局1零售结构改变便利店功能便利店增长放缓,进入成熟期1.1中国便利店急速转型1.2中系便利店迷途困局1.3零售格局变化与演进市场:到店率及结构化调整革新:技术和渠道的优化9•2019年在中国零售发生了两起大型的并购事件,都是由苏宁完成。
分别是2月12日,苏宁易购正式收购万达百货有限公司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以及2019年6月23日公告拟48亿元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
•事件发生的背后原因追溯到零售环节被改变的本质,从后端企业看,链条环节增多,零售渠道尽管缩短但模式上更集中于企业自身渠道一体化,对于个体企业,运营上相对更重;而从前端用户看,商品信息的即时性显著提高,购置商品的流通渠道增加,因此传统注重线下端零售业务的百货及商超都在不同形式的受到冲击。
•物美收购麦德龙:10月11日,麦德龙集团、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联合宣布,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最终协议。
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将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麦德龙继续持有20%股份,多点将成为麦德龙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
•苏宁收购家乐福:1995年进入中国的家乐福,截止2019年3月门店覆盖22省及51城,拥有约3000万会员,210家大型综合超市、24家便利店以及6大仓储配送中心,店面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国内三大主要超市连锁品牌之一。
•苏宁对于家乐福的收购,结合了自身在零售端不同业态的终端,从购买频次、购买渠道、辐射人群分别快速获得优质线下业态场景,补齐百货及商超业态,结合苏宁小店的便利店业态,加快快消类目发展,结合自身供应链体系有利于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推动商品及场景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