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一)语文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一)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者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
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三毕业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时代大潮奔流入海,个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三峡,其间水域开阔却也暗潮涌动。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有远见的智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有定力的老者也难以忽视这滚滚而来的波涛汹涌!就如何在当下时代规划职业生涯,我有以下浅见:包容开放,取精去芜,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生选择。
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崛起,将时代列车推向生死时速的快车道。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新兴产业一夜勃起,“共享经济”曾几何时还被轻视和嘲笑,“大数据”的到来也一度被定为痴人说梦……还有无数如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都实现了从零到繁的突跃。
这就意味着,此时此刻正有无数仍不知名的事物,很有可能在明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由此观之,怀有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了解新兴职业,将给我们的人生规划带来更多选择。
创新求异,勇于改变,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
作为中国人,我们格外清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弊病,“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的通俗道理。
作为人民出版社前身的商务印书馆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创新发展的典型范例。
从最初只印书不出书的小商务所,发展为今日的行业巨头,期间还遭遇敌军四次炮轰,它的成功不仅是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生机,更重要的是坚持为国民提供思考力的不变信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一)语文试题

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试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
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
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
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
父义当慈,子义当孝。
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
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
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
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
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8届高三寒假模拟(一)语文

2018届高三模拟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
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
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
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
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
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部分石刻,仍是零散出土的,且多属未知共存的器物。
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理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二十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模拟卷(五)(无答案)

舒城中学高三语文模拟卷五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
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或者至少很困难。
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无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共 67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0分)儒家的“普世价值”:仁义儒家是先秦诸子之一,其特点是以传经的方式传道。
所谓“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六经”或“六艺”;所谓“道”,是指孔子、孟子所弘扬的华夏文明之传统价值,其核心是“仁义”。
东汉史学家班固总结先秦诸子学术,即谓:“儒家者流……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上下两千年,中国社会千变万化,儒家学者也与时俱进,扬弃旧说,融会新知,各抒己意,流派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仁义。
“仁义”是历代儒家都认同的“普世价值”。
“仁”与“义”,原来是两个概念:仁者,人也,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为禽兽;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
孟子始将“仁义”并称,以概括儒家的核心价值。
他拜谒魏国梁惠王,惠王问:“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高见可以利吾国?”孟子答云:“陛下何必曰利?我只有仁义而已。
”惠王问的是“利”,孟子却跟人家讲“仁义”,好像驴唇不对马嘴。
其实,这正是孟子超越流俗的远见卓识。
孟子所处的时代,七国争雄,互相攻伐,战争连年,不是“中国内战”,而是“世界大战”。
各国的发展主题,就是富国强兵,开疆扩土。
这也是梁惠王所关心的“利”,但对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好处呢?无非是赋税更重,死人更多。
孟子则主张:“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
”人民至上,而非国家至上,更非君王至上,所以他反对战争,说“春秋无义战”,说“不嗜杀人者能定天下”。
他劝君王施行“仁义之政”: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然后好好办一些学校,教以孝悌之义,使百姓懂得尊老敬长。
如果能这样,天下的知识分子都想到贵国来发挥聪明才智,农民都想来贵国耕田种地,商家都想来贵国做生意,各国痛恨本国君王的人都想到贵国来寻求正义。
仁者无敌,自然而然就令天下归服了。
用今天的话说:和平崛起。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一)理科综合含答案

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试题(一)理科综合时间:150分钟分值:300分第I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Cl:35.5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 原核细胞中只有DNA没有RNA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 关于植物细胞中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B. 某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运输也可能是主动运输C.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D. 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3. 下列关于小麦细胞代谢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类囊体膜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B. 进入叶绿体的CO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C. 在密闭容器和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光合速率低的直接原因相同D. 如果在中午时突然中断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NADPH/NA D■比值将上升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组织液C.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D. 细胞内、外的Na:Q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5. 分析以下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光台作州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的形式进行的C、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D、不论春夏秋冬,能量①④的总和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总是相等6. 已知普通西瓜为二倍体,西瓜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皮深绿色条纹(为显性,下图表示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大致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处理后,幼苗体细胞均含四个染色体组B. 若四倍体(父本)和二倍体(母本)杂交,商品果实的果皮为浅绿色A)对浅绿色(a)()F也胡果玄C. 商品果实中具有深绿色条纹果皮的是三倍体西瓜D. 商品果实若出现浅绿色果皮,是三倍体自花传粉的结果7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据此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月球上含有大量的氦—3,可以用来作核能原料,可表示为s HeB .文中的“烟”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 •相同质量的“寒水”所含的能量比冰少D •“酒”属于弱电解质,酒香主要是因为有酯生成8 .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常温下,pH=1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个数为10- 13N AB .标准状况下,氧原子总数为0.2 N A的CQ和NQ的混合气体,其体积为2.24LC •常温下,5.6g铁分别与足量氯气和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均为0.3 2D • 100g46%乙醇溶液中所含Q—H键数目为7N A9・X、Y、Z、R、W是原子序数递增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周期数之和为11,其中Y元素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代数和为2, Z和R可形成F2Z和R2Z2型离子化合物,R是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Z和W是同族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Z>RB • X2Z2的电子式为:XI电②冈C • X2Z的沸点比X2W的沸点高D•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Y元素简单氢化物能化合成一种含离子键的化合物10 •从牛至精油中提取的三种活性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c均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B • a、b中均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C • b、c均能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D • 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11 •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2018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双向互动: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主流文化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能够为该社会确立价值导向,并能整合和引领其他文化的文化,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含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髓的,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内涵的部分,西方外来文化中合理与科学的部分,以及大众文化中中有益的、先进的文化。
流行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按一定的节奏,以一定的周期,在一定的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被不同阶级所广泛分享的信仰、行为和将他们组织在一起的事物,如时装、流行文化作品、流行音乐及其他流行艺术等,当代中国流行文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并受市场规律支配,以城市大众为主体和主要消费对象,以流行和时尚为突出特征,并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新型文化形态。
主流文化作为一种表达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在价值目标上必定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的,以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流行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文化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
一个社会亚文化系统越发达,就意味着这个社会越开放。
这种发达是建立在高度开放与自信的社会文化心态之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度、开放度的重要文化指标。
流行文化也是思想的力量,它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张扬个性,富有朝气,崇尚科技创新,有助于青少年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性,社会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是必需的外部力量,进行主流文化的教育能够使其价值选择在坚持主流文化与主导价值观的前提下有鉴别地吸收流行文化的合理元素,充实自我、满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流行文化总是试图从文化的边缘走向社会主流文化的中心,走向文化的未来,承担起推动文化发展的重任,以证明自己社会价值的存在意义,主流文化也总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以崭新的姿态寻求文化的“落差”,将流行文化视为自己的“对应物”,而调整着前进的方方向,构建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既要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又要通过流行文化多样性丰富资源的选择、吸收、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与创新发展的文化体系。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三语文试题 含答案

综合测试(三)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词”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的。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只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和事物,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决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赏者正是从这一回归中获得了某种醒悟,从而也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
我们经常爱用“玩味无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对一件优秀作品的欣赏。
“玩味”之所以能达到“无穷”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隐藏在作品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一)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
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
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
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
父义当慈,子义当孝。
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
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
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
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
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态度,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
在这样的立场上,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
个人权利优先的主张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而忽视促进个人对社会公益的重视,不能正视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弊大于利。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价值观强调义务优先,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而言的。
B.在梁漱溟看来,西方一直盛行个人主义,形成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因而其流弊甚多。
C.尽管个人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认可,也为社会价值观所承认,但它决非最重要的价值。
D.个人的德行如以义务为基本取向,就不会张扬个人权利,而会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三段将中西方价值观并举而论,突出了中华价值观中义务优先的观念。
B.文章大量引用梁漱溟的话,暗示西方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价值观导致了西方人的自私。
C.文章采用引证法:第二段明引,使论述富于说服力;第三段暗引,使论据富于概括性。
D.本文既从理论层面详论中西方价值观,也对现实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指导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伦理关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义务,有伦理关系的一切相关之人自然都应该互尽义务。
B.在对待自己与他人关系上,中华价值观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强调尊重对方。
C.若个人利益优先的价值观占了上风,那么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就很难建立起来。
D.当今,众多问题产生于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此价值观有损于社会健康运行。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西魏的微笑薛林荣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西魏造像,距今约一千四百七十年。
石窟中主佛高约一点六米,水涡纹高肉髻,结跏趺坐。
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作“释迦五印”之一的“无畏印”;左手下垂膝前,作“与愿印”。
舒指仰掌间若有甘露流焉。
鼻梁高而修直,额头宽广。
通肩袈裟自然下垂,衣褶如花朵般盖过双膝,覆于佛座前,比重几乎占到了整座雕塑的一半,质感厚重,线条飘逸,层次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
佛坐姿势极为沉静,衣褶的曲线却动感十足,其雕刻之精妙,光影之分配,开北朝造像之新境。
这显然是西魏泥塑的巅峰之作,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
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尊佛长眉入鬓,眼光下垂,细而长的眼角和微翘的嘴角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庄严中有着温暖娴静的人间表情,她的微笑使密如蜂房的洞窟瞬间生动起来!那么,她的原型是谁?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
史料载,乙弗氏是河南洛阳人,容貌端庄,仁慈宽厚,是西魏文帝即位后册封的第一位皇后。
南北朝时期,东魏强大,西魏弱小。
后者存世仅二十二年,政权事实上掌握在权臣宇文泰的手里。
作为弱国傀儡皇帝的皇后,乙弗氏显然是弱势群体,悲剧命运是必然的。
彼时,东魏、西魏均对北方强敌柔然国采取和亲的乞求政策,先是东魏将公主嫁给柔然,西魏见状,慌忙废掉乙弗皇后,迎娶柔然公主,立为“悼后”。
乙弗氏被悼后威逼西走秦州(今甘肃天水),在麦积山削发为尼。
但这还远远不能令柔然国的公主心安。
当柔然国再次兴师百万进犯西魏时,开出的退兵条件,竟然是要求西魏处死乙弗氏!积贫积弱的西魏连打仗的血性也失去了,魏文帝只好敕令乙弗氏自尽。
乙弗氏一人自尽,可以退兵百万。
在这种情况下,乙弗氏只能自尽。
她选择了“引被自覆而崩”,自己活活蒙死了自己,年三十一岁。
一代皇后悲壮地退隐在历史的深处,但西魏雕塑史上最精湛的一笔才刚刚入题。
以乙弗氏皇后的形象为蓝本,约一千四百七十年之前的麦积山,新落成了一尊佛陀的造像,后人编号第四十四窟,是麦积山唯一的皇家石窟。
普遍的说法是,第四十四窟坐佛是乙弗氏之子武都王为纪念母亲所塑。
乙弗氏的儿子武都王应当从首都长安带来了最高水平的工匠,他们从渭河的下游溯流而上,为麦积山石窟发愿造像。
这是一次技术、精神、思想乃至情感的支援,工匠们秉持先进理念,同时兼顾渭河流域对于“美丽庄严”的审美要求,所造西魏坐佛,比例尺度十分完美,庶几无纤毫遗失,人物的慈悲本性和内在神韵反映得恰到好处。
第四十四窟的造像技术远远胜于同类石窟,不难理解,这是由于皇宫的眷顾。
她是渭河流域最雍容华贵的一尊佛。
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传入中土后,逐渐趋于女性化。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造佛像无不面相圆润、弯眉细目、鼻挺嘴小,女性化特征十分明显。
这一趋势在西魏得到了延续。
麦积山石窟第四十四窟更是创立了西魏“美丽女佛”的无上典范。
佛像的女性化,与其说是一个宗教学话题,不如说是一个民俗学话题。
大慈大悲、美丽矜持、和蔼可亲……这些最能打动天下苍生的柔软词汇,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见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从至高无上的神坛走向众生,渗透着世俗化的情感。
于是,工匠们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了庄严而又漂亮的佛陀女相!初夏的麦积山,雨过天晴,烟树隐隐。
二十年来,我去过很多次麦积山石窟,但拜谒第四十四窟,生平只有一次殊胜的机缘。
美丽端庄、恬淡微笑的西魏坐佛,有着脱俗的仪容和正大的仪表,庄严如法,安详自在。
我感到那股笑意从佛陀的曲眉丰颊间荡漾开来,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树。
(节选自《散文》2014年第4期)【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第四十四窟主佛像,先工笔细描写它的高度、手形、坐姿、装束等基本特征,再写它的微笑,形神兼备。
B.第五自然段交代这尊微笑佛像的原型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她被废掉后来到秦州,但仍难逃厄运,最后被逼自尽。
C.文中讲述印度的佛、菩萨造像都是男性化,是为了突出佛教中国化后,无论是佛像女性化还是女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体现。
D.文章写法灵活,开头描写精雕细刻,以微笑为线,贯穿起历史和现实,中国和印度的材料,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交替运用。
【小题2】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小题3】结合文本,探究标题中的“微笑”包含哪些丰富意蕴。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去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材料二: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对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