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一、先秦:世卿世禄制为主

1、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2、“客卿”、“食客”等制度

3、军功授爵制

二、两汉:察举制、征辟制

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对于被察举的人,朝廷会提出一些治国和经义方面的问题进行考核,叫做“策问”,应举者回答朝廷提出的问题,叫做“射策”或“对策”。

董仲舒就是在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以贤良方正连对三策而被录用的。

征辟制地位仅次于察举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

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辟除制在汉武帝以前就已推行,直到隋朝被废。

察举的主要科目:

(1)孝廉:孝敬廉洁者(郡推举)

(2)秀才:才能优秀者,汉光武帝为避讳改为茂才(州推举)

(3)明经:通晓经义者

(4)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三、魏晋: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到西晋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三类

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家世﹑道德﹑才能。

四、隋唐:科举制

隋朝:起源

唐朝:

<1>常科:每年分期举行

1、进士:时务策和诗赋、文章。宰相大多进士科出身

2、明经:时务策与经义

3、秀才: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4、明法、明算、明字

5、俊士:不经常举行

6、……(共50多种)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2>制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

武则天时期,出现殿试、糊名、武举(科目: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

新郎官:最早出现于唐代,是称呼考试登科及第的学子“郎”是古代一种高级官员的称呼,唐代祝贺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官

五、宋朝:科举制

宋太祖时期,共开15次科场,共录取455名进士。宋太宗扩大录取人数,太平兴国二年榜就录取了507人,太平兴国三年榜录取144人,太平兴国五年榜录取119名进士。而且待遇高,提拔快。

唐宋两代,“探花郎”指为年纪最小的进士。

宋英宗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解试(州试)、省试(礼部)和殿试。科举及第成为天子门生。

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南宋设立“琼林宴”,作为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

六、元朝:铨选制度

(1)高级职位中有相当部分被世勋子孙所占据;

(2)中、下级官员中的绝大部分,多由吏员出职,甚至由

官复吏,再出职升任品级较高的官位;

(3)元代前期一直没有设科取士,后来虽然实行科举,对整个官僚构成的影响,也远不能与唐宋诸朝相比较。此外,元朝铨选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优待蒙古、色目人。

七、明朝:科举制

明代的进士,70%以上都是江西、福建、浙江人。

(一)考生的称呼

童生: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

生员:俗称秀才,童生院试合格,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类。

贡生: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

监生:明代入国子监学习。分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

例监。明初时期,监生可以直接做官。

(二)考试内容:四书五经、八股取士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

顾炎武:“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三)考试的流程

1、院试:州县,童生考中即为秀才,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

2、乡试(秋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每三年一次。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3、会试(春闱):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中的称贡士,

第一名为会元

4、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会试后当年举行。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八、清朝:科举制

满人做官可不经过科举途径。汉人需科举为官。

(一)考生的称呼

童生:参加童试的人

生员:童生被录取,入学进入府、州、县学。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秀才:在学宫肄业

(二)考试的流程

<1>初步考试

1、童试:又叫做“小考”,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

2、岁试:秀才每一年考一次,这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

3、科试:每三年秀才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主要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的资格

<2>正式考试

1、乡试: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考中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

2、会试: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

3、殿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称为进士,可以直接做官。

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隋唐开始科举后,连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