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思想 第一讲序言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前言:道生万物,万物亦归于道。
阅读经典也一样,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通过阅读,去体悟经典中的道意。
如果一味跟着经典走,卷帙繁浩,犹如苦海无涯。
道之在军,便是军神,大家细细体悟,会发现《孙子兵法》和《道德经》有很多相似之处,祝大家早日明悟自己的道,明白自己的天赋使命,从而一往直前。
经典读起来与看起来,体会有所不同,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文末链接直达原文。
始计篇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考察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jiào)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时,三是战场的地利,四是将领,五是严谨的军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不会惧怕危险。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天时、地利占得多?哪一方军中法令执行得好?哪一方兵力更强大?哪一方士兵更训练有素?哪一方奖赏与惩罚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孙子兵法1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一本关于军事战略的古籍,被誉为世间军事著作中最为杰出、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它是黄帝、吴起、孙武、吴子四个时代数百位将帅的智慧结晶,被誉为“兵家必读之书”。
孙子兵法共分为十三篇,每一篇都系统阐述了各种军事战术理论,告诉了如何在战场上取胜的方法和技巧。
孙子兵法最著名的课程是“天时、地利、人和”,它强调了在战争中胜利的三个重要支柱: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指善于把握时机、把握对方的弱点,地利是指选择有利于我方的战场地理位置,人和是指我们如何善于协调和管理士兵。
孙子兵法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战争中的原则和策略。
比如说,战争是消耗资源的,所以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发起进攻,不要轻易地消耗自己的力量。
战争中还必须斗智斗勇,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来制敌。
例如可以假装弱势诱敌深入,然后在有利时机发动突击,以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的另一个要点就是重视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即使军队再强,也难以在战争中胜利;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且能够保持外交政策的平衡,那么他们在战争中往往会取得更大的优势。
另外,孙子兵法还强调了军队的文化和伦理建设,以及战斗的组织和管理。
这些方面的注意事项比如要让士兵有良好的训练、要提高士兵的士气和信心等。
同时,孙子兵法还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战争原则,即通过使用敌国的资源和技术,来增加自己战争的力量,这对战争胜利也是很有益的。
总之,孙子兵法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它不仅对斗争策略和作战战术有很大的贡献,而且对现代管理、政治、经济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因此,学习孙子兵法对于提高人们的战略思维和管理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孙子兵法是一部伟大的兵书,在战争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精华就是讲述战争哲学和一系列的军事战术。
战争哲学强调包括了战争的本质、胜利与失败的条件、指挥官与部下的关系等方面,而且将其运用到实际战争中去,就成为了军事战术。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转载:修行圈《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孙子兵法第一讲

军事教研室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军事为媒介,通过疏解文句、阐释精义,使学生理解古代军事经典《孙子兵法》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军事课学科的学习方法,弥补高校学生军事上的空白;从孙武的思想中获得启迪,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用孙武的战略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秩序,不得妨碍他人。
第一讲时代背景、孙武的军事实践、辉煌成就、学习方法第二讲介绍孙子兵法的权谋思想第三讲介绍孙子兵法的形势概念第四讲介绍孙子兵法的军争思想第五讲介绍孙子兵法中的两个特殊问题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二、介绍孙武与其军事实践三、《孙子兵法》的辉煌成就四、探讨《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
”恩格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二)社会政治局面(三)社会思潮的演进(四)战争活动及其特点(五)齐国的文化传统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2、耕作方式的演变3、经济制度的改变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一方面以耒耜为代表的西周时传统生产工具还在广泛使用另一方面以铁犁为代表的铁制生产工具已经出现并日益普遍使用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跖耒而耕”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民无悬耜”《国语·周语》“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孟子·滕文公》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管子·海王》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犁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铁制新式农具有:铫、鎒、铲、锄、镰、镢、耙、锸等等铲锄锸耙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使用铁的第一阶段是陨铁陨石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使用铁的第二阶段是“块炼法”炼铁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使用铁的第三阶段是“生铁冶铸法”冶炼铸铁“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斧,试诸壤土。
《孙子兵法》思想

《孙子兵法》思想《孙子兵法》又称《孙子》,相传为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
全书共分13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约6000字。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是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但由于年久损残,内容不完整。
现在我们看到的足本,都是南宋以后所刻印或文印的。
《孙子兵法》揭示了一般的战争规律,提出了战略上许多卓越的命题,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原则,历来为兵家所推崇,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兵法内容极其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注重进步战争,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孙子》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认真进行研究。
他主张对战争有备无患,提出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是“五事”和“七计”。
“五事”、“七计”包括了“民”对战争的态度、天时地利、将须的指挥能力、军队的组织编制制度、训练程度、战斗力强弱,以及赏罚纪律等问题。
孙武把“令民与上同意”的“道”(“道”,指政治)放在“五事”、“七计”的首位,表明他很早就认识到了民心的向背、军心的稳乱这一政治因素与战争的关系。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军事之“道”引用为金融市场之“趋势”,市场之“情绪”,顺势交易为盈利首要条件。
(二)重视军队建设,提出了文武兼施、刑赏并重的治军原则和选将标准。
孙武认为,要使军队“上下同欲”,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必须“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其“文”就是怀柔和重赏,使士卒亲附;其“武”就是强迫和严刑,使士卒畏服。
他非常重视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把“智、信、仁、勇、严”作为选拔将帅的标准,要求将帅具有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严明军纪的良好素养,有“知天知地”的广博知识和高人一等的指挥才能,并且要有“知诸侯之谋”的政治头脑。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⑤、寒暑、时制⑥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⑦、官道⑧、主用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⑩,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⑪,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⑫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⑬而骄之,佚⑭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⑮胜者,得算多⑯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⑰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解:①兵:本义为兵械,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
文中作军队解释。
②经之以五事:经,织布的纵线。
古人认为,织布以经线为主,经正而后纬成。
这里引申为纲领、原则。
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项是军事必须遵守的常规。
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比较。
计,筹码。
索,考究。
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
④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⑤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⑥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曲制:曲是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是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⑧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⑨主用: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主,主持、掌管。
用,物资费用。
⑩将听吾计:将,一作“将领”解,全句意思是“将领听从我的计谋”;一作“如果”解,作助动词使用,是孙子激吴王重用自己的语气,全句意思是“吴王如果听从我的谋略”。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曹永孚【摘要】<正>按照宋本《魏武帝注孙子》的版样,《孙子兵法》的首篇为'始计第一',历代传承中也有'计''计第一'等样本。
为实用起见,人们通常又称之为'计篇',也未尝不可。
现依据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加以释义和解析。
【原文】孙子曰:兵(1)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2),不可不察(3)也。
故经(4)之以五事(5),校(6)之以计(7),而索其情(8):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期刊名称】《孙子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107-110)【作者】曹永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编者按:中国古代兵学典籍繁多,底蕴丰厚,很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为使广大读者系统了解兵学体系,全面领悟兵学思想,正确掌握兵学智慧,本刊特辟“兵学名篇”栏目,从本期起陆续选登《孙子兵法》等经典兵学著作,以飨读者。
按照宋本《魏武帝注孙子》的版样,《孙子兵法》的首篇为“始计第一”,历代传承中也有“计”“计第一”等样本。
为实用起见,人们通常又称之为“计篇”,也未尝不可。
现依据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加以释义和解析。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②,不可不察③也。
故经④之以五事⑤,校⑥之以计⑦,而索其情⑧: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⑨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⑩。
天者,阴阳⑪、寒暑、时制⑫也。
地者,远近、险易⑬、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⑭也。
法者,曲制⑮、官道⑯、主用⑰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⑱,将孰有能,天地孰得⑲,法令孰行,兵众孰强⑳,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㉑,乃为之势㉒,以佐其外㉓。
孙子兵法讲义

孙子兵法讲义一、计篇在这一篇中,孙子对战争筹划的问题做了全面深刻的回答。
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战争,应该把握哪些要素分析战争,筹划战争应该着重考虑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筹划战争应该把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后用“庙算”形象地提出战争筹划的总体要求。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战争?二、作战篇这一篇不是谈论实际的登陆作战,而是谈论登陆作战工具和登陆作战物资的准备工作。
在这一篇中,孙子具体内容阐释了战争非常大消耗与国家安全的密切联系,提示信息将领们必须从提振战争的物质基础以及国家承受能力上来思索战争问题。
如何减低国家的压力?孙子明确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战略思想:一从时间上考量,速战速决;二从空间上考量,因粮于敌。
孙子从时间与空间的思索中,阐明了战争力量聚能与切换的一些规律和方式。
在这一篇的阐释中,横跨整体的核心战略思想就是:在战争准备工作上,躲避战争之连累而谋战争之利,尽可能以最轻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核心问题:如何准备工作战争物资?三、洪洲篇“谋”就是“谋划”、“智谋”。
所谓“谋攻”,是指如何谋划战争,如何通过智谋去战胜对手。
这一篇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战略“以智克力”的全胜思想。
在上一篇,孙子是从战争准备上论述了如何避战争之害而求战争之利。
在这一篇,孙子将从战争的对抗策略谋划上讲如何避战争之害以求战争之利,具体说,就是如何在减少和避免战争破坏作用的情况下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战争目的。
核心问题:达成一致什么样的战争目的?四、形篇在古语中,“形是有质之表示”,“形”谈得就是对齐可知的有形物质及其形态。
在这里,孙子说道的“形”就是指战争力量及其表现形式。
战争就是力量与力量的对付。
力量就是战略的一个核心要素。
力量对付就是战略所进行的逻辑起点。
在此,孙子明确提出知名的“先胜后战”的思想,阐明了“谭中怡强大败”的战争规律。
核心问题:如何确认战略立足点?五、势篇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势”。
“势”指的是“形势”、“态势”、“气势”、“位势”等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2、历史上有影响的人都是“孙武迷”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 孙武所著深矣。”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2、历史上有影响的人都是“孙武迷”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2、历史上有影响的人都是“孙武迷”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3、《孙子兵法》走出国门, 成为外国的“座上宾”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1、注解《孙子兵法》的人很多
历史上注解《孙子兵法》 有名的就是“十家注”,分别 是曹操、李荃、杜牧、陈皞、 贾林、孟氏、梅尧臣、王皙、 何延锡、张预。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1、注解《孙子兵法》的人很多
《武经七书》分别是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六韬》《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2、孙武家族崛起的两大优势
(一)军事专业优势
春秋时期,农民是 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 的时候练兵,打仗的时 候出征 。
吴 楚 大 战
二、孙武家族简介
2、孙武家族崛起的两大优势
(二)慈善意识优势
明清时期米斗
3、孙武简介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一方面是“时势 造英雄”,是当时的 时代特点,造就了军 事家孙武。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另一方面是“慧眼 识英才”,这双“慧眼” 既指吴王阖闾的“慧 眼”,也指伍子胥的 “慧眼”。
伍子胥画像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另一方面是“慧眼 识英才”,这双“慧眼” 既指吴王阖闾的“慧 眼”,也指伍子胥的 “慧眼”。
吉备真备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3、《孙子兵法》走出国门, 成为外国的“座上宾”
孙子是“伟大的战争哲学家”、 “兵圣”、“兵家之祖”, “东方兵学鼻祖”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3、《孙子兵法》走出国门, 成为外国的“座上宾”
西点军校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3、《孙子兵法》走出国门, 成为外国的“座上宾”
孙 武
公元前535年
公元前500年
公元1年
公元2012年
先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1、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感到快乐
一方面你在无意识地实践孙武的某些谋略思想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1、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感到快乐
另一方面你用《孙子兵法》的谋略来分析你的 竞争失败原因时,你会心服口服,豁然开朗。
齐景公所赐,是孙姓最 有影响渊源之一。
二、孙武家族简介
1、孙武家族姓氏演变
孙书
孙凭
孙武
二、孙武家族简介
2、孙武家族崛起的两大优势
(一)军事专业优势
齐桓公 ( 前 685— 643
前 年 在 位 )
公元前672年,陈 国由于内乱,公子陈完 来到齐国,当是齐桓公 为争霸中原励精图治重 用人才。
二、孙武家族简介
罗 伯 特 盖 茨
·
四、《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
一是从字、词、句方面学习《孙子兵法》 原文,当作知识来学习。
“《孙子兵法》 最著名的一句 话是‘三十六 计走为上,…”
四、《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
二是结合历史上一些战例来诠释《孙子 兵法》。
四、《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
三是从体系角度来研究《孙子兵法》的 逻辑关系。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2、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明白“失败的道理”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胜利那是唾手可得 。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3、学习孙子兵法能够提升我们竞争智慧
能力 智慧
解决 内化 认知
知识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4、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不易受骗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4、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不易受骗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4、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不易受骗
信者信度 迷者迷度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4、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不易受骗
诱之以利
二、孙武家族简介
1、孙武家族姓氏演变
陈
二、孙武家族简介
1、孙武家族姓氏演变
田
二、孙武家族简介
1、孙武家族姓氏演变
四、《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
胜
力 力的内在因素 利 专 变 奇 道 谋 致 知 速 借 虚 力的外在因素 形 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