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产业结构现状概况河北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地处于华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
在近年来,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
从整体来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逐渐朝着服务业比重增加、工业比重减少的方向发展,但工业仍然是该省的支柱产业。
二、工业产业结构分析1. 传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河北省的工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包括钢铁、煤炭、化工和建材等。
钢铁和煤炭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但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近年来逐渐减少。
而化工和建材等产业仍然占据着一定比重,但受到能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2.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河北省的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
河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不断增加,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和产值也在逐年增加,为河北省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3. 区域产业分布不均衡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的分布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河北省的南部地区主要集中了钢铁和化工等传统产业,而北部地区则以新兴产业和农业为主。
这种不均衡的产业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省整体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河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向高效经济型转变,农牧业和渔业等多元化发展,农业产值逐年增加。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特色优势,如麦片、玉米、棉花、苹果等农产品的种植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河北省的苹果产量占全国的绝对优势,成为河北省农业的一张名片。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河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向三产融合模式转变,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农民工收入逐年增加,助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1. 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河北省的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石家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石家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石家庄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石家庄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多样化。
本文将从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前景等方面分析石家庄市的产业发展趋势。
一、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多元化,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农业是石家庄市的重要产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棉花等作物,畜牧业也比较发达。
此外,石家庄市还有一些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服务业是石家庄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对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石家庄市产业发展的趋势1.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石家庄市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石家庄市将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制造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石家庄市还将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产品优化,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
2.现代农业的发展石家庄市地处中国的黄淮海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石家庄市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效、绿色、循环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此外,石家庄市还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服务业的提质增效石家庄市的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不平衡、服务质量不高等。
石家庄市将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服务业向高端、特色化方向发展,推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外,石家庄市还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
4.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石家庄市将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石家庄市将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
河北廊坊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河北廊坊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河北廊坊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位于京津的中心位置。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廊坊作为一座重要的城市,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本篇文章将对河北廊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河北廊坊发展现状1. 区位优势:河北廊坊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与北京、天津紧密相连。
这为廊坊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经济实力:廊坊拥有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的经济实力,是河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城市。
2019年,廊坊经济增长速度达到6.6%,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3. 产业布局:廊坊在经济发展中注重产业布局的合理性。
以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廊坊已形成了汽车、机械、钢铁、石化、食品等产业的集聚。
4. 人才引进: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廊坊积极引进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吸引专业人才。
目前,廊坊已经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河北廊坊未来趋势1. 绿色发展:未来,廊坊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通过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廊坊将逐步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
2. 产业升级: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廊坊将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转型升级。
同时,廊坊还将加大对制造业的创新支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城乡一体化:廊坊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业品质和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共同提高。
同时,廊坊还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的流入。
4. 开放合作:廊坊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经济合作。
通过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的合作,廊坊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综合竞争力。
5. 文化旅游发展:廊坊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未来将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首先是 完善竞争环境 , 降低交易 费用 。 易费用是获得准确 交 的市场信息所需付 出的费用 , 以及谈 判和经常性契 约的费用 。 威 廉姆森认 为 , 交易费用分 为两个 部分 , 一是 事先 的交易 费用 , 即 签定契 约 , 定交易双 方的权 利 、 规 责任所 花费 的费用 ; 二是 签定 契约后 。 为解决契约本 身所存在 的问题 , 从改变条款 到退 出契约
” 局, 格 经济结 构 日趋合理 , 产业结 构
不断优化 。
配置到效益 最好 的环节 中去 , 自我发展 , 自主经 营 , 市场竞 争 在 中优胜劣汰 , 大地调动经 营主体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高了产 极 提 业集群 的生 产效率 和创新 能力 。 因此 , 建设 哈大 齐工业走廊 , 必 须为工业走廊 营造 良好的竞争 环境 ,不能 因为要 提高 工业走廊 的竞争力而过分夸大政府 的作用 。 当然 , 政府市场 化并不是要求政府完 全退 出市场 , 在工业走 廊 的建设过 程中尤其是建设初 期 , 府将 起主导作用 。 政 主要表现
在 以下 两个 方 面 。
所花费 的费用 。虽然工业走廊 内的企业都 是建 立在市场公平交 换 的基础上 的 , 但是 由于信息 的不 对称 、 信用遵 守等 问题 , 业 企 的交易费用会 远远大于零 , 以至于社会成 本过高 。 时 , 此 就需 要 政府 制定相关 的法律法规 , 建立一个 良好 的竞争环境 。 正如科斯
的战略部署 ,采取 了一 系列措施 加速结 构调整步伐 。随着河北 省经济 的发展和
产业结构 的不 断调整优 化 ,河北 省农业
( )河北省 三次产业结构 与全 国 一
相 临的辽宁省 , 而且 高于西部 的四川省 。
邯郸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邯郸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邯郸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邯郸的产业结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本文将探讨邯郸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邯郸现有产业结构分析(一)农业产业邯郸地处黄淮海平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农业是邯郸最基础的产业,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邯郸的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苹果等农作物为主,畜牧业也比较发达。
(二)制造业邯郸的制造业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钢铁、机械、化工、纺织、家电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邯郸市境内的河北钢铁集团、河北宝泽轮胎、柳钢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建筑业邯郸的建筑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房屋装饰等为主导的产业链。
尤其是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邯郸的建筑业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服务业邯郸的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多个子行业。
服务业在邯郸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断助推着邯郸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邯郸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邯郸的农业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未来邯郸的农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绿色生产,提高农业的科学化、规模化水平。
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邯郸的制造业面临着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级的挑战。
未来邯郸的制造业将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三)建筑业逐步向智能化发展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邯郸的建筑业将朝着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前进。
智能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将成为建筑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同时,邯郸将发展产业化住房和公共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廊坊主导产业历史演变及未来的选择发展

廊坊主导产业历史演变及未来的选择发展廊坊是河北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导产业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廊坊主导产业的历史演变和未来的选择发展两个方面,探讨廊坊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演变廊坊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历史上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廊坊的工业开始发展起来。
特别是在2000年后,廊坊市政府加大了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制造业是廊坊的主要产业之一,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为代表。
其中,北方电子集团、廊坊发动机厂、华泰汽车等一批知名企业,成为廊坊制造业的代表。
物流业是廊坊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廊坊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廊坊市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包括廊坊物流园、廊坊国际物流园等,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物流为主导的产业链。
现代服务业是廊坊市新兴的产业,包括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
近年来,廊坊市政府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和高端人才,推动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未来的选择发展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廊坊市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广阔。
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廊坊市将继续发展制造业、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制造业方面,廊坊市将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物流业方面,廊坊市将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
同时,廊坊市将积极参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发挥自身的物流优势,为区域内的物流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现代服务业方面,廊坊市将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廊坊市将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廊坊,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河北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河北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河北省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农业大省,农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北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河北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产品品质提升。
近年来,河北省农业部门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市场竞争力。
从传统的粮食主导型农业向高品质、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发展,如优质小麦、绿色水果、有机蔬菜等。
2. 农业产业链延伸。
河北省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逐渐由传统农产品延伸至食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
比如,大豆从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延伸,形成了大豆产业集群;以及水果从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延伸,形成了水果产业集群等。
3. 农业产业融合。
河北省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与旅游、教育、科技等产业相融合,形成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科技等新模式。
比如,河北省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将农业景区与旅游景区相结合,提升农业附加值。
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在河北省,这一改革也得到了积极推进和取得初步成效。
1. 粮食产业优化升级。
河北省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区域,提高粮食种植效益,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
2. 农产品品牌建设。
河北省将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散养禽类、特色水果、有机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
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导向,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
3. 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河北省积极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加强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和互动。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我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之一。
长期以来,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一直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政策的变化,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渐调整和优化。
当前,河北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对于促进河北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不同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对于加快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探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通过对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河北省的产业布局与特点,为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总结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河北省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其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从产业结构来看,河北省的三次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主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这与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交通便利等地理环境有关。
受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约束影响,河北省的传统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过度依赖重工业和传统产业,环境污染严重等。
在第一产业方面,农业仍然是河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受到人口老龄化、土地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效益不高的困境。
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论文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系别商贸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xxxx班姓名xxx学号xxxxx指导教师王刚201x年10 月04日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摘要产业结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河北省经济不断发展,但在全国范围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尽管其也在不断的优化升级,但速度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GDP总量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近95倍。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迅速,第二产业稳中求进,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河北省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具体表现为“三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优化度低、整体竞争力低。
河北省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是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规模不等于质量,因此第二产业须优化提升。
稳定农业,做强工业,壮大服务业成为河北省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河北省,三次产业目录1产业结构的概念 (4)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4)3 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4)3.1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4)3.2 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 (5)3.3 河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8)3.4 河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9)4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10)致谢 (12)参考资料 (13)1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全民各部门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反映着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发达程度、内在活力与增长潜力,一般通过两类指标来反映:一类是反映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配置状况和变化的指标,如三次产业就业及投资比重等;另一类则是反映各产业部门产出和效益的指标,如产业GDP及利润比重等。
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国民收入的主要生产产业由第一次产业转变为第二、第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存在第一次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依次逐步上升的趋势,相应的有三次产业构成的产业结构类型存在由以第一次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逐步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产业结构转变,再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业人口首先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大,产业结构也会由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转变;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后,就业人口又会大量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第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增大,产业结构则会由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主要由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引起三次产业地位变动的趋势。
3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3.1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2010年,河北省全年生产总值实现20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2.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5.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6928.6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7%、53.0%和34.3%。
2000年以来,河北省三次产业总值逐年增长,但比重均比较稳定。
农业总值所占比重近年来维持在15%左右,而2005年全国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为12.6%,与全国相比比重偏高;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在51%左右,而全国为47.5%,比重略高;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只有34%左右,全国为39.9%,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尚不充分。
3.2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改革开放之后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逐年变化见表3.1:表3.1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1978~2009逐年变化单位:%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 28.52 50.46 21.021979 30.07 50.07 19.861980 31.06 48.29 20.651981 31.92 46.35 21.731982 34.04 42.88 23.081983 36.05 40.57 23.381984 33.55 43.90 22.551985 30.33 46.44 23.231986 28.27 47.47 24.261987 26.38 49.04 24.581988 23.14 46.11 30.751989 23.85 45.56 30.571990 25.43 43.23 31.341991 22.10 42.90 35.001992 20.11 44.83 35.061993 17.84 50.15 32.011994 20.66 48.14 31.201995 22.16 46.42 31.421996 20.30 48.21 31.491997 19.27 48.92 31.811998 18.58 48.97 32.451999 17.86 48.48 33.662000 16.35 49.86 33.792001 16.56 48.88 34.562002 15.90 48.38 35.722003 15.37 49.38 35.252004 15.73 50.74 33.532005 13.98 52.66 33.362006 12.75 53.28 33.972007 13.26 52.93 33.812008 12.71 54.34 32.952009 12.81 51.98 35.21根据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把其分为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
1.改革开放前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北省在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影响指导下,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但在当时人均GDP极低,农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牺牲农业发展工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一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增长稳定。
“二五”期间,受五八年大跃进影响,工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政府过分注重加快第二产业的发展而减弱了对第一产业的重视,使得第一产业发展受到了制约,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一致处于下降趋势。
文革时期,虽然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但是三次产业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二产业增长明显快于第一、三产业。
从总体来看,由于政府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道路所以工业发展一直保持增势。
但是在这种极不均衡的发展模式下,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而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的基础,在第一产业极度落后而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第二产业发展只能是在总量上的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1978年以来,河北省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大体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但其中仍然存在差距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都有了空前的发展,但各时期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的不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总得演变情况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有较大发展,工业中心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比较稳定。
改革开放至今,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变化阶段性明显。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84年,农村改革全面展开,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并达到历史峰值。
1983年,在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6.1%,比1978年的28.5%提高了7.6个百分点;同期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9.9个百分点,跌至历史谷底;第三产业比重平稳提高,上升了2个百分点。
这说明河北省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决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的倾斜。
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从1984年开始,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
在这个时期,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满足了市场需要,但重工业处于调整之中,因此,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较多。
第二阶段:1985-1992年,是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85年的23.2%左右上升到1992年的35.1%左右,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5%左右,而第一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
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有补偿发展不足、调整比例关系的特征。
这时,就业的压力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出来,社会资源的配置逐步转向第三产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1993年以后,是工业主导的时期。
经济增长明显地具有重化工业主导的特征,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建设加强。
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河北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其内在原因,是随着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带动了电力、运输车辆、建筑材料、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机械电子等产品和建筑业的需求,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GDP总量从1978年的183.0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7285.60亿元,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近95倍。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29:50:21转变为2009念得13:51:35.由此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迅速,第二产业稳中求进,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3.3河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河北省重要年份三次产业就业比重见表3.23.2河北省重要年份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年份1980 2000 2005 2008 2009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75.01% 50.07% 43.84% 39.80% 39.00%第二产业14.71% 26.13% 29.24% 31.40% 31.73%第三产业10.92% 23.80% 26.92% 28.80% 29.27%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由1980年的75.01%下降到2005年的39.0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则由1980年的14.71%上升到31.7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上升了17个百分点。
但是不同时期各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速度是不一样的。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1982年到1986年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迅速增加,1986年达到23.13%,为1982年的1.57倍,此后几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虽有所提高,但变化不大,进入九十年代后半期,基本都是稳定在2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