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词类活用6大类型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完整word版)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敕使之然也:敕通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词类活用】子博学而口参省乎己:口,名词作状语,每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杳.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好挺者,糅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郑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郑子之徒/(7)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占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己归去来兮辞【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高考英语中的词类活用

高考英语中的词类活用

高考英语中的词类活用1. What is word class in English grammar?Word class, also known as part of speech, is a category that words are grouped into based on their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meaning.词类,在英语语法中也称为词性,是一种基于词语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进行分类的类别。

2. How many word classes are there in English?There are eight word classes in English: noun, verb, adjective, adverb, pronoun, preposition, conjunction, and interjection.英语中有八种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3.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a noun in a sentence?A noun is a word that names a person, place, thing, or idea. It can function as the subject of a sentence, the object of a verb or preposition, or as the complement of a linking verb.名词是指用来表示人、地点、事物或概念的词语。

它可以在句子中作主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或作为连系动词的补语。

4.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a verb in a sentence?A verb is a word that expresses an action, occurrence,or state of being. It can function as the main verb of a sentence, an auxiliary verb, or a modal verb.动词是指用来表示动作、发生或状态的词语。

词类活用 6大类型

词类活用 6大类型

词类活用 6大类型3.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山、水:改变自然状态)译文: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都是改变自然状态的事情。

4.庖丁解牛,人皆知之。

(《庄子》)(解:剖开)译文:庖丁剖开牛,人人都知道。

5.管仲挽纣为太公。

(《史记》)(挽:拉)译文:管仲拉住纣王,成为太公。

规律小结]名词作动词时,表示一种行为或者状态。

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翻译时也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处理。

如上面第1句中的“军”,表示驻扎的状态;第2句中的“目”,表示用眼神示意;第3句中的“山、水”,表示改变自然状态;第4句中的“解”,表示剖开;第5句中的“挽”,表示拉住。

1.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与留侯张良交情很好。

2.以前喜欢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了过去的痕迹。

3.我们还有足够的力气前进,火把也足以照明。

4.天边不知不觉已经出现了鱼肚白的颜色。

规律小结]1)当形容词带宾语且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时,就可以活用为动词。

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

例如第一句中的“善”。

2.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放在“所”字后面,例如“欣”。

3.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例如“明”。

4.当形容词后面没有宾语时,也可以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例如“白”。

5.当形容词用作中心语时,放在“其”“之”字后面,活用为名词,例如“正”和“贤”。

6.当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时,活用作名词,例如“空明”和“贤、少、长”。

7.当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例如“美、难”。

8.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可以用作使动用法,例如“从”、“王”、“舞”、“泣”、“卒”、“活”和“兴”。

1.在第一句中,我们仍然会因此而感到感动。

2.第二句中的“王”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让人感到王者之气;第三句中的“舞”是动词使动用法,表示让人跳舞;第四句中的“泣”是动词使动用法,表示让人哭泣;第六句中的“卒”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让人突然死亡;第七句中的“兴”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让人兴奋。

(完整word版)《齐桓晋文之事》词类活用.doc

(完整word版)《齐桓晋文之事》词类活用.doc

《齐桓晋文之事》词类活用1、无以,王乎王(本文有多):名作,行王道,成王(成就王,取得天下)2、保民而王保:,安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也异:意,⋯⋯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庖厨也:形容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作名,力6、老 (1) 吾老 (2) ,以及人之老 (2)老(1):形容作,尊敬,;老(2):形容作名,老人7、幼 (1) 吾幼 (2) ,以及人之幼 (2)幼(1):形容作,;幼(2):形容作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作,作榜9、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作名,肥美的食物10、暖不足于体与暖:形容作名,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使⋯⋯受到危害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作名,想要的西13 朝秦楚朝:使,使⋯⋯来朝14、然小固不可以大小:形容作名,小的国家;大:形容作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众寡:形容作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作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弱:形容作名,弱小的国家;:形容作名,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使,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作,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作,开网捕捉、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作,穿21、之以桑:名作,种22、桓、晋文之事可得乎:使,使⋯⋯听到四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也2、夫子之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明以(之)教我5、及(之)陷于罪6、必使 ( 之) 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舆薪见7、何以异何以8、未之有也之有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独何与6、树之以桑五文言文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启发)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往)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⑷诚然,诚有百姓者(的确)是诚何心也(真的)帝感其诚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楚诚能绝齐 , 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词类活用是指词汇在句子中根据语法功能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词汇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介词六大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六类词的活用类型,并且给出相应的例子。

一、名词(Noun)的活用类型:1. 单数形式(Singular form):表示一个人、物或概念,如:book (书)、dog(狗)、love(爱)。

2. 复数形式(Plural form):表示多个人、物或概念,如:books (书籍)、dogs(狗)、loves(爱)。

3. 所有格形式(Possessive form):表示所有权关系,如:book's (书的)、dogs'(狗的)、love's(爱的)。

二、动词(Verb)的活用类型:1. 一般现在时(Simple Present Tense):表示经常性的或普遍性的动作或状态,如:I play(我玩)、He eats(他吃)、They dance (他们跳舞)。

2. 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 Tense):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I played(我玩过)、He ate(他吃过)、They danced(他们跳过)。

3. 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如:I am playing(我正在玩)、He is eating(他正在吃)、They are dancing(他们正在跳舞)。

4. 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 Tense):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如:I was playing(我当时正在玩)、He was eating (他当时正在吃)、They were dancing(他们当时正在跳舞)。

5. 一般将来时(Simple Future Tense):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I will play(我将要玩)、He will eat(他将要吃)、They will dance(他们将要跳舞)。

(全)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

(全)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

【独家】高考语文知识考点-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今王鼓乐于此无所事事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俯身散马蹄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足以荣汝身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灵活性指的是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属性。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完整word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完整word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而耻学于师()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沛公欲王关中()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1、2、4、6、8B.1、3、4、6、10C.2、4、5、6、8D.5、6、8、9、10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常以身翼蔽沛公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既来之,则安之4.外连衡而斗诸侯5.渔人甚异之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0.天下云集响应A.1、3、5、7、9、10B.l、2、3、5、8、10C.1、2、4、5、8、10D.2、4、6、8、9、10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其一犬坐于前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卒廷见相如八、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1句中的“翼”。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2句中的“兄”。

(3)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3句中的“箕畚”。

(4)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4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5句中的“间”。

(6)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如上面第7句中的“上、下”。

(二)名词作动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

1.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军:驻扎、驻军)译文:刘邦驻扎在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目:使眼色)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命名)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志:做标记) 译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人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游水)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东:向东进军)译文:当曹孟德攻破了荆州,攻下江陵,顺水向东进军。

7.吾师.道也。

(《师说》)(师:学习)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规律小结](1)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名词+名词。

如上面第1句中的“军”。

(2) 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副词作状语+名词。

如上面第2句中的“目”(3) 代词前边的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名词+代词。

如上面第3句中的“名”。

(4) “所”字后边的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所+名词。

如上面第4句中的“志”。

(5) 能愿动词带名词动用。

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名词。

如上面第5句中的“水”。

第6句中的“东”。

(6)“而”连接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动词+而+名词。

如上面(7) 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名词+名词。

如上面第7句中的“师”。

(三)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善:与……交好)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向来与留侯张良交好。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欣:喜爱)译文:原先那些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3.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游褒禅山记》)(明:照明)译文:我们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

4.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白:显出白色)译文: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规律小结](1) 形容词带宾语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

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

如上面第1句中的“善”。

(2) 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活用形式:所+形容词。

如上面第2句中的“欣”。

(3) 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

如上面第3句中的“明”。

(4)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如上面第4句中的“白”。

(四)形容词作名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逍遥游》)(正:本性,固有规律)译文: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贤:贤能)译文: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贤能(都)不如孔子。

3.击空明..兮溯流光。

(《赤壁赋》)(空明:月光下的清波)译文:(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4.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美”在文中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在文中指贤主、嘉宾)译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全都具备,贤主、嘉宾齐集一堂。

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贤:贤才;少:年轻的;长:年长的) 译文: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轻、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规律小结](1)形容词用在“其”“之”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

如上面第1句中的“正”和第2句中的“贤”。

(2)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

如上面第3句中的“空明”和第5句中的“贤、少、长”。

(3)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

如上面第4句中的“美、难”。

(五)使动用法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从:使……跟从)译文: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见项羽。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为王)译文: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使他为王。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译文:(箫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哭泣。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卒:使……终了)译文: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平安寿终。

5.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活)译文: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6.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兴:使……产生)译文:仍然不能不因此而使心中产生感触。

[规律小结](1)动词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翻译格式为:“主语+使(宾语)+动词”或“主语+动补短语+宾语”。

如上面第1句中的“从”和第5句中的“活”。

(2)形容词(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有宾语,并且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翻译格式为:使+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如上面第2、3、4、6句中的“王、舞、泣、卒、兴”。

(六)意动用法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动的名词、形容词。

1.当其欣.于所遇。

(《兰亭集序》)(欣:对……感到高兴)译文: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2.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把……看作伴侣;友:把……看作朋友)译文:把鱼虾看作伴侣,把麋鹿看作朋友。

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把……当作师)译文: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

4.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译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羞:以……为羞)译文:平常人尚且以此为耻,何况将相呢?[规律小结](1)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如1、4、5句中的“欣、耻、羞”。

(2)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译为“把……看作”“把……当作”。

如2、3句中的“侣、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