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及分类

合集下载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

热处理检验方法和规范金属零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和热处理。

因热处理为特种工艺所赋予产品的质量特性往往又室补直观的内在质量,属于“内科”范畴,往往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如:各种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各种力学性能机)进行检测。

在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中,要求对机械产品零部件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一切影响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反映原材料及热处理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热处理作业条件(包括生产与检验设备、技术、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要求控制,才能确保热处理质量。

一、硬度检验:通常是根据金属零件工作时所承受的载荷,计算出金属零件上的应力分布,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以强度要求,以强度与硬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零件热处理后应具有大硬度值。

为此,硬度时金属零件热处理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指标,不少零件还时唯一的技术要求。

1、常用硬度检验方法的标准如下:GB230 -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合并了GB1818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4340-2000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合并了GB4342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5030 金属小负荷维氏试验方法)2、待检件选取与检验原则如下:为保证零件热处理后达到其图纸技术(或工艺)要求,待检件选取应有代表性,通常从热处理后的零件中选取,能反映零件的工作部位或零件的工作部位硬度的其他部位,对每一个待检件的正式试验点数一般应不少于3个点。

通常连续式加热炉(如网带炉):应在连续生产的网带淬火入回火炉前、回火后入料框前的网带上抽检3-5件/时。

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超差,应及时作检验记录。

同时,若发现硬度越差,应及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且将前1小时段的零件进行隔离处理(如返工、检)。

通常周期式加热炉(如井式炉、箱式炉):应在淬火后、回火后均从料框的上、中、下部位抽检6-9件/炉,且及时作检验记录。

硬度计常用的硬度分类硬度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中最简单易行

硬度计常用的硬度分类硬度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中最简单易行

硬度计常用的硬度分类硬度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试验方法。

为了能用硬度试验代替某些机械性能试验,生产上需要一个比较准确的硬度和强度的换算关系。

1.里氏硬度(Dietmar Leeb)里氏硬度是根据最新的里氏硬度测试原理利用最先进的微处理器技术设计而成2.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3.洛氏硬度(HR)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

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

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甓壤幢硎荆?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4. 维氏硬度(HV)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载荷值除以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即为维氏硬度值(HV)。

5 努氏硬度(HK)适用于高硬度材料的硬度测试(一般HV1000硬度以上的硬度测量)。

6.还有肖氏硬度计7.韦氏硬度计(HW)适用于铝合金类产品的韦氏硬度值测量。

以上硬度只是常用的几种,另外还有肖氏(HS)硬度、邵氏(HS)硬度、巴氏硬度、摩氏硬度等。

实践证明,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的相应关系。

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定的,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

碳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

碳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

淬火、回火是钢件的重要热处理工艺。所谓 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或Acl以上,保温后放 入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 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操作。 钢件,特别是高碳钢件经淬火后得到马氏体 组织时,材质硬而脆,并且工件内部存在很大的 内应力,如果直接进行磨削加工往往会出现龟裂; 一些精密的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引起尺寸变化 而失去精度,甚至开裂。因此钢件淬火后必须立 即进行回火处理。
表6—1 碳钢的临界点
类 别 钢 号 临 界 点(℃)
Ac1
Ac3或Accm
Ar1
Ar3
碳 素 结 构 钢
20 30 40 45 50 60
735 732 724 724 725 727 730 730 730 730 730
855 813 790 780 760 766 770 - 800 820 830
(5) 残余奥氏体(Ar) 当奥氏体中含碳量>0.5%时, 淬火时总有一定量的奥氏体不能转变成为马氏体,而保留 到室温,这部分奥氏体就是残余奥氏体,它不易受硝酸酒 精腐蚀剂的浸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分部在马氏体之 间,无固定形态,淬火后来经回火, Ar与马氏体很难区 分,都呈白亮色,只有马氏体回火后才能分辨出马氏体间 的残余奥氏体。 (6) 回火马氏体(Mr) 高碳马氏体经低温回火(150~ 250oC)后,马氏体分解,析出与母相共格的极细小的弥 散一碳化物。这种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由于有极细小的 碳化物析出使回火马氏体易受浸蚀,所以在光学显微镜观 察,回火马氏体仍保持针状马氏体形态,只是颜色比淬火 马氏体深,但极细小的碳化物分辨不清,如照片所示。在 电子显微镜下则可观察到细小的碳化物。 低碳板条状马氏体低温回火以后,马氏体中只发生碳 原子的偏聚,尚未析出碳化物。在光学和电子量微镜下观 察,低碳回火马氏体仍保持条状马氏体形态。中碳钢淬火 以后得到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回火后 其中片状马氏体易受浸蚀,颜色变深。

材料热处理梯度硬度测量

材料热处理梯度硬度测量

材料热处理梯度硬度测量
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从经过热处理的材料中取样。

这些样
品可能来自不同的部位,以便在整个材料中观察硬度的梯度变化。

样品的准备可能包括切割、打磨和抛光,以确保表面光滑、无损伤,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硬度测试。

2. 硬度测试,接下来,使用适当的硬度测试设备(如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或维氏硬度计)对样品进行测试。

在整个热处理梯
度中,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深度或位置进行测试,以获取全面的硬度
数据。

3.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硬度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确定在材料
中存在的梯度变化。

这可能涉及绘制硬度梯度曲线,以直观地展示
不同部位的硬度变化情况。

4. 结果解释,最后,根据硬度测量结果,对材料的性能变化进
行解释。

这可能包括确定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对硬度的影响,
以及材料内部组织的变化对硬度梯度的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热处理梯度硬度测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严格的实验操作和准确的数据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样品制备不当、测试设备校准不准确等因素,以确保得到可靠的结果。

热处理过程检验规范

热处理过程检验规范

热处理过程验规范编制:审核:批准:日期:1、范围本检验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热处理件检验内容、检验方法,所使用的检验测量设备、产品质量状态标识,适用于本厂热处理件的检验,供方提供产品的热处理性能检验比照本文件执行。

2、检验依据2.1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ASTM E102.2 质量计划/排产计划/技术协议2.3 产品图纸及工艺3、硬度检验程序3.1检验频次:热处理零件应根据相关技术文件规定进行检验(如:法兰壳体要进行全检);技术文件未规定的,按《DH018通用抽样检验规范》中的2.5AQL进行检验。

3.2检验设备:所有硬度计均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不允许在无检定合格证书或超过检定的有效期使用。

3.3工件表面处理:检验硬度前,应将表面进行修磨,使表面粗糙度符合所用硬度计的要求。

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氧化皮,脱碳层及毛刺等且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机加工痕迹,被测零件的温度以室温为准,或略高于室温但以人手能稳稳抓住为限。

3.4检测部位:硬度检验的位置应根据工艺文件确定,工艺文件没有规定时,优先在产品端面打印硬度,长轴类产品在不影响后续加工尺寸的情况下,可在外圆处打印硬度。

3.5 检验内容:外观及硬度。

3.6硬度计的选择①调质件采用布氏硬度计和里氏硬度计相结合的方式检验,每炉中抽出1件产品使用HB3000布氏硬度计、液压式布氏硬度计或便携式布洛硬度计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其余产品可用里氏硬度计进行检测。

对于尺寸较大者直接用便携式硬度检验;②淬火件用洛氏硬度计和里氏硬度计相结合的方式检验。

对于尺寸较大者,允许用里氏硬度计监控过程质量,③渗碳或硬化层较薄的零件,用维氏硬度计检验。

④当使用锉刀检验零件硬度时,必须注意锉痕的位置,应不影响零件的最后硬度。

4、质量记录检验过程做好各种质量记录,如跟单上的质量状态标识、过程首检记录、返工单、废品单、不合格品反馈处理单等。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热处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产品或零件的内在质量及性能。

在生产中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所有的热处理零件从原材料进厂开始,每一道热处理工序后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能直接转入下道工序,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另外在热处理生产中一个称职的检验员,只是按照技术要求对热处理后的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和把关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任务是当好参谋。

在热处理的生产过程中首先要看操作者是不是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工艺参数是否正确。

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帮助操作者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可能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各种因素都控制起来以保证生产出质量优良、性能可靠、用户满意的合格品。

一、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一)预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原材料的组织、软化,以便于机械加工,消除应力,获得理想的热处理原始组织等。

对有些大件预先热处理也是最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一般采用正火及退火。

1)铸钢件的扩散退火由于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晶粒易粗大,在退火后还应再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

2)结构钢的完全退火一般用于中低碳钢铸件、焊接件、热轧及热锻件的改善组织、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消除应力等。

3)合金结构钢的等温退火主要用于42CrMo等钢的退火。

4)工具钢的球化退火球化退火的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及冷变形性能。

5)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的目的是消除铸钢件、焊接件、机加工件的内应力,减少后工序的变形与开裂。

6)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的目的是消除工件的冷作硬化。

7)正火正火的目的是改善组织、细化晶粒,可作为预先热处理,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上述退火与正火获得的组织都是珠光体。

在质量检验中,重点是做工艺参数的检查,即在退火及正火进行过程中,做流动检查工艺参数的执行情况,这是首要的,在过程结束后主要检验硬度,金相组织,脱碳深度,及退火正火目的项,带状,网状碳化物等。

金属硬度检测的试验方法

金属硬度检测的试验方法

摘要硬度是评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硬度的实质是材料抵抗另一较硬材料压入的能力。

硬度检测是评价金属力学性能最迅速、最经济、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

硬度检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测定材料的适用性,或材料为使用目的所进行的特殊硬化或软化处理的效果。

对于被检测材料而言,硬度是代表着在一定压头和试验力作用下所反映出的弹性、塑性、强度、韧性及磨损抗力等多种物理量的综合性能。

由于通过硬度试验可以反映金属材料在不同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性能的差异,因此硬度试验广泛应用于金属性能的检验、监督热处理工艺质量和新材料的研制。

金属硬度检测主要有两类试验方法。

一类是静态试验方法,这类方法试验力的施加是缓慢而无冲击的。

硬度的测定主要决定于压痕的深度、压痕投影面积或压痕凹印面积的大小。

静态试验方法包括布氏、洛氏、维氏、努氏、韦氏、巴氏等。

其中布、洛、维三种试验方法是应用最广的,它们是金属硬度检测的主要试验方法。

另一类试验方法是动态试验法,这类方法试验力的施加是动态的和冲击性的。

这里包括肖氏和里氏硬度试验法。

动态试验法主要用于大型的,不可移动工件的硬度检测。

关键词:硬度;物理量;试验方法;力学性能Abstract第1章引言 (5)1.1金属材料硬度的定义 (5)1.2硬度试验的作用和特点 (5)1.3常用硬度试验方法的分类 (6)第二章金属材料硬度的检测方法 (8)2.1 洛氏硬度检测方法 (8)2.1.1原理 (8)2.1.2符号和计算公式 (8)2.1.3检测过程及其示意图 (9)2.1.4洛氏硬度标尺及技术参数 (12)2.1.5标尺的应用原则 (12)2.1.6应用范围及其特点 (13)2.1.7检测及注意事项 (13)2.2布氏硬度检测方法 (18)2.2.1原理 (18)2.2.2计算公式 (18)2.2.3相似原理及其应用 (19)2.2.4 K值于K常数的选用 (20)2.2.5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21)2.2.6检测方法和技术条件 (21)2.3维氏硬度检测方法 (24)2.3.1原理 (24)2.3.2范围、符号和说明 (24)2.3.3 计算公式 (25)2.3.4相似原理 (26)2.3.5应用及其特点 (27)2.3.6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28)2.3.7试样最小厚度于检测力间关系 (29)第三章方法选用和硬度要求 (30)3.1硬度检测方法的选用 (30)第四章金属硬度检测技术现状及其展望 (34)4.1硬度计发展现状 (34)4.2现代硬度计量测试的发展趋势 (35)4.3现代硬度计的展望 (35)附录A 部分发达国家有关硬度试验方法标准号(不是全部) (37)第1章引言1.1金属材料硬度的定义硬度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中最常见的一个性能指标。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操作及硬度测定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操作及硬度测定

560~670 660~760
3、淬火加热温度 对亚共析钢是 Ac3 十(30~50 ℃);对共析
钢是和过共析钢是 Ac1 十(30~50 ℃),见图 2-2 所示。在此温度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
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
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
体所组成。
钢的临界温度 Ac1、Ac3 及 Accm,在热处 理手册或合金钢手册中均可查到,再经过计算
750
840~860
60
725
766
295
743
770~800
T7
730
770
700

780~800
T8
730

700

780~800
碳素工具钢
T10
730
800
700

780~800
T12
730
820
700

780~800
T13
730
830
700

780~800
4、回火温度
钢经过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质硬而脆,并且工件内部存在很大的内应力,如果直接
3
C.高温回火 是在 500~650 ℃进行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为 HRC25~35。
用于结构零件的热处理。其综合机械性能较好。淬火加高温回火叫调质处理。
D.高于 650 ℃的回火为珠光体,硬度较低。
表 2-3 45 钢淬火后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及性能
类型
回火温 度/℃
回火后组织
回火后硬度 (HRC)
完全退火加热温度,适用于亚共析钢,Ac3 十(30~50℃);球化退火加热温度,适用于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工件硬度的检测方法
表面热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其硬度检验方法如下:
1、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

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硬度检测可采用维氏硬度计,也可采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

试验力(标尺)的选择与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工件表面硬度有关。

这里涉及到三种硬度计。

维氏硬度计是测试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重要手段,它可选用0.5~100kg的试验力,测试薄至0.05mm厚的表面硬化层,它的精度是最高的,可分辨出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微小差别。

另外,有效硬化层深度也要由维氏硬度计来检测,所以,对于进行表面热处理加工或大量使用表面热处理工件的单位,配备一台维氏硬度计是有必要的。

表面洛氏硬度计也是十分适于测试表面淬火工件硬度的,表面洛氏硬度计有三种标尺可以选择。

可以测试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尽管表面洛氏硬度计的精度没有维氏硬度计高,但是作为热处理工厂质量管理和合格检查的检测手段,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况且它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较低,测量迅速、可直接读取硬度值等特点,利用表面洛氏硬度计可对成批的表面热处理工件进行快速无损的逐件检测。

这一点对于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工厂具有重要意义。

当表面热处理硬化层较厚时,也可采用洛氏硬度计。

当热处理硬化层厚度在0.4~0.8mm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

维氏、洛氏和表面洛氏三种硬度值可以方便地进行相互换算,转换成标准、图纸或用户需要的硬度值。

相应的换算表在国际标准ISO、美国标准ASTM和中国标准GB/T中都已给出。

在沈阳天星网站的技术资料栏目中这三种换算表都可以找到。

2、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使工件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

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而工件的芯部又具有高的强韧性。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

硬化层深度还是要用维氏硬度计来检测。

检测从工件表面到硬度降到50HRC那一点的距离。

这就是有效硬化深度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表面硬度检测与表面淬火热处理工件的硬度检测相近,都可以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来检测,只是渗氮厚的厚度较薄,一般不大于0.7mm,这时就不能再采用洛氏硬度计了。

3、局部热处理
零件如果局部硬度要求较高,可用感应加热等方式进行局部淬火热处理,这样的零件通常要在图纸上标出局部淬火热处理的位置和局部硬度值。

零件的硬度检测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硬度检测仪器可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 硬度值,如热处理硬化层较浅,可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值。

热处理技术发展史
1、古代的热处理
材料热处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古代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某些方面中国的热处理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但也有许多发明和技术在世界热处理史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中不少成果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热处理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我国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同其它技术类似,传统的热处理技术经历过从萌芽、建立、发展、鼎盛到衰弱,最后是现代技术的引入、消化和发展的过程。

参考我国古代的分期,可以认为,在远古时期,我国的热处理已经开始出现萌芽,在上古时期,我国传统热处理技术开始初步建立;到中古时期,我国传统的热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在近古时期,我国传统热处理技术达到鼎盛,在近现代时期,我国的传统热处理技术逐渐衰弱,同时现代技术开始建立和发展。

2、现代热处理进展
热处理是机械工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艺,对提高机电产品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加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和很大的代价。

由于热处理影响的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它一般不会改变制品的形状,不会使人直观地感到它的必要性,弄不好还会严重畸变和开裂;破坏制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致使制造过程前功尽弃。

所以在我国的制造业中长期存在着“重冷(冷加工)轻热(热加工)”现象,以致这个行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工业基础的薄弱和在战争中遭受的破坏,我国的热处理在40年代还仅仅属于一种作坊式的生产,尚未形成实质性的产业。

在工科院校中无热处理的专门学科,因而也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当时的热处理操作大都是家传技艺,笼罩着神秘气氛,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

我国的热处理产业起源于50年代初苏联援建的156项企业。

其中的机械工厂都设热处理车间和工段。

购买了大批苏制热处理设备、包括箱式、井式、盐浴等30、40年代水平的电阻加热炉,并相应建立了第一批按苏联图纸生产这些类型设备的电炉厂。

一些高等工科学校经过院系调整后、创建了包括在机械制造工艺系中的热处理专业,于1954~1956年培养出了第一批专科和本科的热处理专业正式毕业生。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还有从苏联学习归来一批热处理专业的留学生。

陆续建立的一些科研机构和专科院校,基本上能按照材料和应用发展的步伐开展热处理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涌现出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由此,从人才培养、研究与开发,生产技术的革新和设备制造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专业体系。

由于科研和生产应用的脱节,对革新生产设备的忽视以及长期闭关锁国造成的目光短浅,上世纪60、70年代的机械、冶金工厂的热处理生产技术没有出现明显的进步。

直到80年代实现了和国际社会的沟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的生产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观。

热处理分类及硬度检测方法
热处理工件的硬度使用硬度计检测。

PHR系列便携式表面洛氏硬度计十分适用于检测表面热处理工件的硬度,可以测试有效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热处理工件。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较低,可直接读取硬度值。

表面热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其硬度检验方法如下:
化学热处理是使工件表面渗入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的原子,从而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

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工件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而工件的芯部又具有高的强韧性。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

硬化层深度还是要用维氏硬度计来检测。

检测从工件表面到硬度降到50HRC那一点的距离。

这就是有效硬化深度
化学热处理工件的表面硬度检测与表面淬火热处理工件的硬度检测相近,都可以用维氏硬度计、表面洛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来检测,只是渗氮厚的厚度较薄,一般不大于0.7mm,这时就不能再采用洛氏硬度计了。

零件如果局部硬度要求较高,可用感应加热等方式进行局部淬火热处理,这样的零件通常要在图纸上标出局部淬火热处理的位置和局部硬度值。

零件的硬度检测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硬度检测仪器可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 硬度值,如热处理硬化层较浅,可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值。

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

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

硬度检测可采用维氏硬度计,也可采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

试验力(标尺)的选择与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工件表面硬度有关。

这里涉及到三种硬度计。

维氏硬度计是测试热处理工件表面硬度的重要手段,它可选用0.5~100kg的试验力,测试薄至0.05mm厚的表面硬化层,它的精度是最高的,可分辨出工件表面硬度的微小差别。

另外,有效硬化层深度也要由维氏硬度计来检测,所以,对于进行表面热处理加工或大量使用表面热处理工件的单位,配备一台维氏硬度计是有必要的。

表面洛氏硬度计也是十分适于测试表面淬火工件硬度的,表面洛氏硬度计有三种标尺可以选择。

可以测试有效硬化深度超过0.1mm的各种表面硬化工件。

尽管表面洛氏硬度计的精度没有维氏硬度计高,但是作为热处理工厂质量管理和合格检查的检测手段,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况且它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较低,测量迅速、可直接读取硬度值等特点,利用表面洛氏硬度计可对成批的表面热处理工件进行快速无损的逐件检测。

这一点对于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工厂具有重要意义。

当表面热处理硬化层较厚时,也可采用洛氏硬度计。

当硬化层厚度在0.4~0.8mm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

维氏、洛氏和表面洛氏三种硬度值可以方便地进行相互换算,转换成标准、图纸或用户需要的硬度值。

相应的换算表在国际标准ISO、美国标准ASTM和中国标准GB/T中都已给出。

在沈阳天星网站的技术资料栏目中这三种换算表都可以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