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板书设计比赛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教案):三峡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教案):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并感悟三峡山水之美;
教学难点:感悟语言的精妙,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观《三峡》短片
一、激趣导入:
二、教学环节: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障碍。

二读课文,读准节奏。

生读节奏、逐段点评、重点指导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全文
2、检测强调重点文言词、文言句
四读课文,感悟美景。

1、汉字教学:峡
2、说美:抓特征;描绘美景
五读课文,赏析美文。

六读课文,美读成诵。

三、教师总结:
四、板书:

三峡美、趣
水。

第10课《三峡》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0课《三峡》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0课《三峡》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熟读成诵,感受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精巧的写作技法;2、引导学生赏析写景的具体语段,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壮美的景色;3、追溯名句,在比较中赏析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结构之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熟读成诵,感受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精巧的写作技法;2、引导学生赏析写景的具体语段,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壮美的景色;【教学难点】追溯名句,在比较中赏析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结构之美。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三峡博物馆准备开展一场“探寻三峡之美”研学活动,特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体验三峡山水的无限魅力。

研学活动分为三个内容:活动一:“三峡之美”音频录制活动二:“三峡之美”景点推荐活动三:“三峡之美”文章品鉴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的山水之美”吧。

二、活动一:“三峡之美”音频录制博物馆主办方准备设置一个“朗读亭”,供参观者聆听和朗读有关三峡的作品。

请为《三峡》进行朗读设计,完成音频录制。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展现三峡的山水之美。

②可采取多样创意朗读的方式。

读准字音阙(quē)处叠嶂(zhàng)曦(xī)月襄陵(xi āng 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飞漱(shù)涧(jiàn)长啸(xiào)属(zhǔ)引凄异裳(cháng)读对节奏(本文四字词语较多,两两断句。

除此之外还有每句的开头也需要断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三峡》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三峡》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课题三峡课型研究课课时1课教材学情分析《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

目前,初二六班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语言文字的内在之美却少有同学舍得花时间作一点品味。

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

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的古今含义2、熟读并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2、感悟三峡之美教育目标1、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2、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3、热爱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重点朗读、背诵、感受、审美难点联词成句的文字组合能力教学研究及创新策略1、注重朗读。

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4、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5、利用与学生一起对“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接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美感陶冶。

课前准备预习指导1、制作识字图片,不同部首不同色彩,注重字词掌握2、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学过的对偶句,试自作对联。

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程序导入新课(以聊天的形式进入课堂)请问,哪一位同学到过三峡?请举手示意一下。

没有到过三峡的同学能不能就课本中的插图来想象着描述一下三峡的风光?……大家描写的都不错。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8篇)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篇一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

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

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

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篇二课文感知: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的写景散文。

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

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

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

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学习目标:1、识记与积累郦、阙、溯、属、略无、绝、重岩叠嶂清荣峻茂、林寒涧肃、哀转久绝2、知识简介:郦道元及《水经注》3、应用:①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②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1、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三峡》教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添加 标题
拓展延伸:介绍与三峡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三峡 的多元性和文化价值。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 难点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课文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其优
06
美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讨论问题,拓展延伸
添加 标题
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峡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鼓 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理解《三峡》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 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三峡 的壮丽风光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阅读 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峡的壮丽 风光和悠久历史
培养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情感
激发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
培养环保意识, 关注生态保护
教学内容
《三峡》的作者及背景
作者:郦道元
背景:三峡是 中国长江上的 著名峡谷,也 是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重要题
材之一。
写作目的:介 绍三峡的地理、 历史和文化背 景,为后续的 教学内容做铺
垫。
文学价值: 《三峡》是古 代文学中的一 篇经典之作, 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和历史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文言文教学,要始终贯彻读读背背、疏通文意、积累字词、体会感情的原则。

笔者以《三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3、体会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想: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齐背已经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诗歌写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哪里的风光?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引出《三峡》。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问:能够找出课文中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描写的相对应的内容吗?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勾画语句,可以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歌的一、二、四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诗歌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相对应,都写连绵不断的猿鸣;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与诗歌第四句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都写三峡的崇山峻岭。

三、结合解释,自己研读,落实字词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学们结束后,问:自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检测好吗?。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5篇)《三峡》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难点: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课时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点拨法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写的是三峡美丽的景色。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二、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成《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看图)2、读准字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属引凄异(zhú)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二、整体感知课文1、读一读:①听录音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3自读课文,互说译文4、说一说:看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明确:⑴、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⑷、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看图)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三峡》教案(通用19篇)

《三峡》教案(通用19篇)

《三峡》教案《三峡》教案(通用1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峡》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

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板书设计比赛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八上《三峡》板书设计
山连绵不绝高大险峻正侧结合高峻美夏水势浩大水疾水快夸张正侧结合奔放美三峡
水春冬水清水急动静结合俯仰结合清幽美秋凄凉引用侧面烘托凄婉美
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热爱大好河山
设计意图:
《三峡》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

上面呈现的是我设计的《三峡》第二课时的板书。

第一课时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积累重要的字词句的用法和翻译。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研读赏析三峡的自然美,掌握文章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很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三峡可写之景非常多,作者抓住最有特色的“山”“水”,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找到作者写景的着力点——“山”“水”,将之板书在黑板上。

再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笔下的山水有什么特征,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作者写山突出
的是山的连绵不绝、高大险峻,写水突出的是水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学生品读赏析的同时我逐一板书。

本文写景生动,用词准确,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运用了多种修辞和写作方法,更令人赞叹,我请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找出作者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方法向我们展示三峡的美,学生很容易找到第二段的夸张,四段的引用,和正侧结合、俯仰结合(观察角度)、侧面烘托等写作方法,学生发现一处,我板书一处。

作者先写山后写水,一幅幅风格迥异但特征鲜明的画面和谐统一在一起,写出了美感独具的三峡——高峻、奔放、清幽、凄婉。

虽是作者客观的描绘,但字里行间对三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板书也水到渠成。

最后引导学生小结课堂内容,本文以生动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不由得让我们心生赞叹和热爱——多美好的祖国河山!板书就此全部呈现出来。

这个板书设计我意在突出本科教学的重点,将文章的思路直观展现出来,既便于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写作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与此设计对应的课堂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这些景观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展现了三峡各景怎样的美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感
受到他对三峡怎样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