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临床路径脑出血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9-01临床护理路径是为脑出血病人在住院期间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住院中的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功能康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1],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
我科自2011年6月至今,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病人的治疗中,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1年6月~2012年7月住院的脑出血病人52例,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46岁~83岁。
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2人,中学14人,大专以上6人;职业构成为农民29人,工人及企业职员17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6人。
根据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内容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及时给予评估,直至病人掌握。
1.2 临床路径的制定。
是根据病人的需要、疾病的过程、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从脑出血病人入院到出院规范每天的诊疗、护理、健康教育等。
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负责入院介绍、健康状况评估、将脑出血病人临床路径表交给病人及家属并做详细介绍,使病人及家属对住院期间的护理内容及护理目标,尤其对健康教育有大概了解,增进护患关系,建立和谐沟通的方式,并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责任护士每天按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实施完整的、系统的护理,并不断开展效果评价达到预期目标,完成任务。
(见表1)1.3 路径的实施表共三份,临床路径医疗版、护理版、病友版。
病人住院后,责任护士向病人发放临床路径表并详细讲解临床路径有关内容及病人最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每天每班次的护理人员都必需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表的内容,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评估、教育,直至达到目标的实现。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前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面对脑出血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护理模式在实践工作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价值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手段,其方式是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特征,将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前考虑,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科学的、合理的适合患者的护理预案[1]。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能促进患者临床护理的依从性[2]。
基于此,我院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进一步探索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前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范围50~80岁,平均年龄(64.58±5.78)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范围52~81岁,平均年龄(65.86±5.43)岁。
总结患者的资料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临床比较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式,为患者规划合理的饮食计划等。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的是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操作为:①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主要由护士长和护士组成,小组成员根据脑出血疾病的特点需求,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入院基础检查、健康知识宣教、饮食和锻炼指导、负面情绪干预等方面,对护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疾病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若发现方案有不合理的部分要及时的进行修改,提高整体的护理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自古以来,护理人员一直在致力于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高效的护理手段有助于缩短病情恶化,减少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病情演变。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理想的护理手段,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并由此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该文章将着重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便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脑出血病人,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多变,病因复杂,护理要求高。
针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必须以病人的生理状况为基础,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构建护理序贯性的专业护理计划,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通过将护理管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标准等诸多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护理活动的合理有序化。
首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护理流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在脑出血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如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提出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标准,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工作得到高效地完成。
此外,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实现护理质量的改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生理指标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在脑出血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提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标准,实施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操作,确保病情演变的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病情及改善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工具,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一个新的体会,即护理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在遵循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护理诊断、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和高效的护理操作,从而及时发现病情的演变,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临床护理路径是脑出血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脑出血护理的效果改善非常有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临床护理路径在32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脑 出血是一种 常见 的急性脑 血管 病变 ,给 患者造成 巨
大 的伤 害,致残 、致死率居高不下 ,给社会带来 沉重负担 。 当前 ,国内老龄化 现象 日益突显 ,脑 出血 的发病 率也在 逐 年 升高 ,严重威胁 着人们 的生命 J 。临床 护理 途径通 过综 合性 、跨学科性 的整 体护理 方法 ,针对 特定 的患者 ,制定 相应 的护理 干预措施 , 使 对患 者 的护 理效果 达到最 佳 。选 取我院收治 的 6 2 例脑 出血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临床护
3 2例和对 照组 3 O例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 者在接受不 同护理模式后各项 指标 的差 异。结 果 :研究 组患者满意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 的住院天数、住 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各项 指标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 ) 。结论 :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脑出血患者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率 ,促进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关键词】 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5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 3 )2 4— 0 1 3 6 一 O l
研究组患者 的住 院天数 、住 院费用 、并 发症 发生 率及 患者满意率明显优 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详 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 发 生 率及 患 者 满 意 率 对 比表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 P< 0 . 0 5 。
2 结果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我 院收治的 6 2例脑 出血患者作 为研 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 组 3 2例 和对照 组 3 0例 ,研究 组 中 男l 8例 ,女 1 4例 ,年 龄 3 3~8 2岁 ,平 均 年 龄 ( 4 0 . 6± 3 . 2 )岁 ;对 照组 中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3 5~ 7 2岁 ,平 均年龄 ( 4 1 . 1 ±3 . 0 )岁。研究 组患 者采用 临床 护理 路径 , 对照组患者采用 传统 常规护 理。两组患 者在性别 、年龄及 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 理。遵医嘱执行各 项操作 ,给予相应对 症 的护理措 施。研究组 患者在 常规 护 理 的基础 上实 施临 床护 理路 径 。具 体包 括 :① 一 般 护理 : 维持室 内温度 在 l 8— 2 2 ℃ ,相对湿 度在 5 5 % 一6 0 % 之 间, 减少家 属探 视 次 数 ;至 少 每 2小 时 翻身 一 次 ,翻身 后 用 7 5 %酒精或碘伏按 摩受压 发红 部位 ,防止 发生 炎症 ,预 防 压疮 。每 日扫床 2次 ,保 持 床单 平整 、干燥 、整 洁。加 强 清洁护理 ,根据 情况进 行床 上擦浴 ,每 天至少 一次 ,发 热 或 出汗较多 者酌情 增加 ,定 期修剪 指 甲、胡须 ,及 时更 换 污染 的衣物及 床单 。② 心理护 理 :心理 因素对脑 出血 的发 生 、发展和预后都 有极 大的影 响。适 当的心理干 预可 以舒 缓 患者 紧张的情 绪 、心情 ,进 而改变 其对疾 病 的看 法 ,正 确 的认识疾 病 ,增强对 生活 的信心 ,并且 积极 主动 的配合 治疗 。因此 ,要根据 患者不 同 的心理采取 具有针 对性 的干 预 方式 ,在建立 相互信 任 的基础上 ,耐 心讲解 住院期 间所 需 注意的事 项 、可 能会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列举 良好 案 例 , 必要时可 以根 据 医 嘱使用 少量 镇静 剂 ,使 患者 充分 放 松 , 消除顾虑 ,使 其愉快 的接 受治疗 。③饮食 护理 :注 意饮 食多样化 ,限制猪 油、牛油 、奶油 等高脂 肪高胆 固醇 类食 物的摄 入 ,适 当摄入 优质 蛋 白,适 当食用 蛋清 、瘦 肉、鱼 类 和各 种豆类及豆 制 品,多 吃新鲜 蔬菜 和水 果 ,限制 钠盐 的摄入 ,每 日食 盐摄入 少于 6克 。也可配 合 中医辨证论 治 ,进行进食药膳 ,效 果 良好 。④ 出院指导 :介 绍 出院后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_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2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安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协调各种护理工作。
综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效果脑出血是一类突发性疾病,基于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大不一样,在相同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下,可能产生很大的预后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具备一定的难度[1]。
临床护理路径的出现,则使得我们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
现总结我院收治的281例符合要求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资料,详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共收治382例脑出血患者,均行MRI或CT确诊,排除存在重要脏器并发症、精神类疾病及其他干扰性疾病患者,同时排除未签署知情协议书的患者,最终获得281例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151例,男女比例为91:60,平均年龄60.4±3.3岁,平均出血量44.8±3.7ml;对照组患者130例,男女比例为76:54,平均年龄61.1±2.7岁,平均出血量46.0±2.5ml。
两组患者间一般信息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充分。
一般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所有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开展正对性护理,其过程主要如下。
①制定护理路径表格:成立一个包含至少3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长、主管医生组成的专门的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临床护理路径,将其统计入专门的表格中。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并总结相关体会,为以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收集了共80例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前后各项的统计指标,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频率明显比对照组的少,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套医疗护理工作计划,对护理活动进行标準化和程序化的设定[1]。
在进行护理的工作中,护士不需要根据医师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而是根据护理工作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的、主动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强的临床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收集到的脑出血患者8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所有的患者均经过临床明确的诊断,均符合国家相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0~70岁,平均(60±10.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1~69岁,平均(60±9.7)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时,需要制定出护理路径工作计划,首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包括护士、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等,对护理中所要碰到的疾病进行分析确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_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通过实践,对于临床中护理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新型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年内我院收治入院的12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63人,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新型的临床路径护理,统计其相关资料并且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打分97高于对照组的8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17.2±2.2)d和平均住院费用(14567.2±1398.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9.1±3.1)d和平均住院费用(17849±2786.5)元。
双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脑出血护理患者,可以极为显著的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使得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最大程度的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临床应用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大量的油脂和食物蛋白摄入使得我国人口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具有极高的致残性、致死率,严重的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年内我院收治入院的12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63例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另63例患者采取新型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且进行对照和研究,先对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年内我院收治入院的126例脑出血患者,据符合我国全国脑血管病学术第四届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且经过核磁共振和CT的确诊为脑出血,并且排除深度昏迷、形成脑疝的患者和患有其他严重器官衰竭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77人,女性患者46人,其中患者最小年龄59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64岁。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ADL评分以及满意度都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改善患者对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临床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效果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1]。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该病的护理难度较大,目前,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2]。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大致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9±4.6)岁。
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都没有超过72h,出血量没有超过50ml。
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有造血功能或者凝血功能障碍、有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认知障碍、既往精神病史、系统严重受损或者主要器官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
观察组29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标签: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9例。
观察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4;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67.6±
2.3)岁;入院治疗时间为2~19d,平均治疗时间(10.6±2.2)d;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69.2±2.4)岁;入院治疗时间为2~20d,平均治疗时间(11.6±2.5)d。
58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以及脑部CT确诊为脑出血[1]。
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肺、脏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出现脑疝或深度昏迷。
本次研究获得患者同意与配合。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予以脱水降颅内压、降血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2]。
为每位患者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资料,做好详细记录。
1.2.1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认真观察病情,并为患者或家属详细讲解脑出血的发病原理以及防治措施;患者卧床静养、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产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症状严重者予以鼻饲,以混合奶浆类为主[3]。
1.2.2观察组29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①成立专门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专职医生、责任护士。
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查阅相关文献和病例[4],制定合理的护理路径。
明确护理内容,包括入院接待、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日常活动、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
②参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合理分工,有序开展护理工作,对每日工作内
容及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强化护理路径。
同时加强查房,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并详细记录;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并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流程指导。
③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工作,采用”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的3级管理模式[5]。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
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6]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数据处理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
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3.10%(27/2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9.31%(23/29),组间差异明显,P<0.05。
注:*: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
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因素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有研究表明,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也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7]。
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和语言障碍、呕吐、意识障碍、眼部症状、头痛头晕等。
该病起病较急,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
该模式把诊疗护理常规合理化、流程化,使病程的进展按照流程进行有效控制[8]。
在本文中,主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首先成立护理小组,由组员共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可以使护理措施程序化;其次,程序化的护理对时间及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同时患者经济负担得以减轻;再者,临床护理路径会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由小组成员共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有效避免差错;最后,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增多,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脑出血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13-14.
[2]王小玲,武爱萍,陶莉,等.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20):143-144.
[3]徐晓艳,王涛,张顺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63-1865.
[4]高健,张菊芬,尚进,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效果的Meta 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01-3104.
[5]植彩群.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67-68
[6]霍云云,刘华,师雪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75-77.
[7]王丽华,刘振宇,周俊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83-785.
[8]区海玲.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6):138-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