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全译(豪华版)
《二十四史》前世今生

《二十四史》前世今生——“百衲本”与“聚珍本”肖伊绯《中华读书报》〔2022年06月13日14版〕“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缩印精装本“聚珍本”《二十四史》专用书柜《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出版《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的主要有过三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本”、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以及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排印的“聚珍本”。
百衲本与聚珍本二十四史几乎同时印制、同时出售,并受到来自不同层面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当年的畅销与流行程度也不相伯仲,堪称《二十四史》近代版本中的“双子星”。
披沙沥金“百衲本”“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张元济〔1867—1959〕主持下的商务印书馆,消耗巨资广搜各史的宋元善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呕心沥血十余年方大功告成。
因“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各种珍罕版本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乃是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有如僧人的“百衲衣”,故得此名。
“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其学术价值之高,从印制之初的各界赞誉到之后风行七、八十年间的口碑,都足以印证。
民国十九年〔1930〕三月,商务印书馆正式发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标志着这部历史上最正确版本的《二十四史》出版发行工作揭开序幕。
下官原文

下官戏本凡官员自称,皆曰“下官”。
《汉书·贾谊传》:大臣罢软不胜任者,曰下官不职。
下官二字始此,然非官员之自称也。
其以之自称,高江村《天禄识余》谓始于梁武帝改称臣为下官。
按此说非也。
《南史·刘穆之传》:宋以前郡县为封国者(诸王所封之国),其内史相并于国主称臣,去任便止。
孝建中,乃创制称为下官。
《宋书》:武帝孝建二年定制,诸王封国者二十四条,内一条,凡封内官只称下官,不得称臣,罢官则不复追叙。
《通典》及龚熙正《续释常谈》皆引之。
然《晋书》:成帝时,庚亮欲废王导,与郗鉴书:“公与下官,并荷托付,大奸不扫,何以见先帝于地下?”《晋载记》:靳准对刘粲曰:“下官急欲有所言。
”安帝时,刘敬宣答诸葛长民书曰:“下官常虑福过灾生。
”王诞说卢循曰:“下官与刘镇军情味不浅,”王镇恶乘利趋潼关,乏食欲还,沈林子怒曰:“下官授命不顾,今日之事,当为将军办之。
”则晋时已有此称。
盖晋时仕宦者皆自称下官,惟王国之僚属见其王则称臣,至宋则并令王国之僚属见王亦称下官耳。
(《宋史·洪湛传》:群臣请建储,太宗曰:“若立太子,则东宫僚属皆须称臣,形迹之间,易生摇惑。
”然则宋时东宫官见太子已称臣矣。
)他如宋文帝使沈庆之领队防,刘湛谓曰:“卿在省岁久,比当相论。
”庆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应得转。
”又庆之与萧斌议兵事,曰:“众人虽知古今,不如下官耳学也。
”元颢藉梁兵破洛阳,自立。
沛郡王欣欲附之,崔光韶曰:“元颢引寇兵覆中国,岂惟大王所宜切齿,下官亦未敢仰从。
”曹景宗醉后,对梁武帝误称下官,帝大笑。
此皆六朝时仕宦称下官之故事也。
又按《五代史补》:宋彦筠谓李知损曰:“众人何为号足天下为罗隐?”对曰:“下官平素好为诗,其格致大抵如罗隐故耳。
”然则五代时尚相沿有此称也。
今仕途中不复称下官,凡知府自称卑府,府以下皆称卑职。
按程《三柳轩杂识》:淳熙间,高昙进对,上称其“不为高谈”,梁相戏云:“高昙不为高谈,以何对?”周益公对云:“卑牧且为卑牧。
中国古代二十四史

中国古代二十四史篇一: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国古代二十四史篇二: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1 史记西汉·司马迁2 汉书东汉·班固3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4 三国志西晋·陈寿5 晋书唐·房玄龄等6 宋书南朝梁·沈约7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 梁书唐·姚思廉9 陈书唐·姚思廉10 魏书北齐·魏收11 北齐书唐·李百药12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13 隋书唐·魏征等14 南史唐·李延寿15 北史唐·李延寿16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17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18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 宋史元·脱脱等21 辽史元·脱脱等22 金史元·脱脱等23 元史明·宋濂等 24 明史清·张廷玉等亡的转折点。
篇三:尔雅2016二十四史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纪传体”中的体裁形式?(D)A、本纪B、传C、书D、志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C)通史。
A、编年体B、断代史C、纪传体D、国别体3.以下哪一部书不属于“春秋三传”?(D)A、B、C、D、4.(B)评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周恩来B、鲁迅C、毛泽东D、郭沫若5.是中国二十四史第一部史书。
(√)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出自。
注:出自司马谈与友人书信中。
7.古地名“会稽”即是今天的浙江(A)。
A、绍兴市B、上海市C、吴兴市D、南通市8.以下哪部书主要讲了自然阴阳变化和世事变迁?(C)A、B、C、D、9.是司马谈所著。
(√)10.司马迁的父亲是(D)。
A、司马懿B、司马光C、司马炎D、司马谈11.以下哪部书不是孔子所编订的?(C)A、B、C、(×)D、12.以下哪部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C)A、B、C、D、13.中提出了“且夫孝,始于事君,中于立身,终于事亲”的论点。
二十四史全译(特装珍藏版)

二十四史全译二十四史全译纪传人名索引【藏品名称】《二十四史全译》【藏品附配】《二十四史导读》《二十四史全译纪传人名索引》【发行价格】26800元/套【藏品开本】16开精装【藏品册数】全88册共七箱【出版单位】同心出版社【赠品介绍】《曾文正公手书日记》(线装)【发行背景】《二十四史全译》特邀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专家整理、翻译志书,历史上尚属首次。
《二十四史全译》是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
《二十四史全译》收录二十四部史书,文白对照,译文准确、校勘精到、整理严谨,全88册,近亿字。
读中国,不可不读《二十四史》,今人读史,当读《二十四史全译》。
《二十四史》是由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部史书的结集,是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官修史书。
自成书以来,一直作为一套完整的史书出版、流传、研究。
《二十四史》由《史记》开篇到《明史》压轴,计约三千二百五十余卷、五千万字,系统记述了从中华始祖黄帝(公元前26世纪)起始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二十四史》集典完成,历一千八百八十年,其著期之长、涵盖之广、跨度之大、衔接之密、行笔之精、工程之巨,空前绝后。
放眼世界列国,如此恢弘巨典,堪称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二十四史》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了解中国不可不读的《二十四史》。
惟一完整、权威的文白对照全译本一、译文准确,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
针对古籍今译的特殊情况,《全译》编委会制定了详尽的体例,贯彻到整个撰稿过程中,并且不断交流,层层把关,对有争议的文句做到反复斟酌,对译文进行多次润色,使译文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保有清晰流畅的特点,提供了专业与非专业读者一个使用性、可读性很强的读本,消除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障碍。
由于它负责的译文,传达的是准确的历史知识与文本原意,对时下史书译文粗制滥造,谬误百出的情况也是有力的纠正。
二、校勘精到,整理严谨,文白对照,是迄今为止最全、使用最方便的文本。
24史在线阅读及译文

24史在线阅读及译文介绍史书是记录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历史、研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的史书也不例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二十四史》。
本文将介绍《二十四史》,并提供相应的在线阅读和译文资源。
什么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宏大的史书体系,共收录了中国历代的正史,覆盖了从夏朝到明朝的历史时期。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体例记载了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以及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要在线阅读?在线阅读《二十四史》有许多好处。
首先,它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无需纸质书籍。
另外,在线阅读还提供了搜索功能和便于查找的目录,使得读者能够更轻松地找到所需信息。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阅读与其他读者交流和分享读书心得。
24史在线阅读及译文资源古籍库•[国学经典网](•[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中华学术网](专业网站•[中国史学网](•[史学网](免费电子书资源•[豆瓣读书](•[书生中文网](如何使用在线阅读资源?1.打开任意一个链接2.在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二十四史》或具体的史书名称3.选择你想阅读的版本,可以是原文或者译文4.开始阅读《二十四史》的翻译问题尽管《二十四史》已经在中国广泛传播,但是英文译本相对较少。
因此,如果你想阅读英文版本的《二十四史》,可能需要借助翻译工具或自行翻译。
结语通过在线阅读《二十四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无论是对于历史学研究者,还是对于广大的读者群体,这些资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提供的在线阅读和译文资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探索《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全译txt

二十四史全译txt一、引言《二十四史全译txt》是一部涵盖中国历史上从古代到近代的二十四部史书的全译版本,以txt格式方便读者在各种设备上阅读。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书集合,记录了中国自公元前3000多年至清朝末年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中国史学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档将介绍《二十四史全译txt》的组成、特点以及相关使用注意事项。
二、组成《二十四史全译txt》由以下二十四部史书构成:1.《史记》2.《汉书》3.《后汉书》4.《三国志》5.《魏书》6.《晋书》7.《宋书》8.《南齐书》9.《梁书》10.《陈书》11.《齐书》12.《周书》13.《隋书》14.《北齐书》15.《南史》16.《北史》17.《旧唐书》18.《新唐书》19.《旧五代史》20.《新五代史》21.《旧宋史》22.《新宋史》23.《元史》24.《明史》每一本史书都经过精心翻译,以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三、特点1.全面性:《二十四史全译txt》覆盖了中国自古代到近代的历史事件,呈现了中国历史的全貌。
2.语言简洁明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时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复杂的古文表达方式,提高阅读体验。
3.格式规范:《二十四史全译txt》以Markdown格式输出,可以方便地在各种平台上使用和传播,同时也支持灵活的排版和格式调整。
4.易于阅读:txt格式的文档可以在各种设备上进行阅读,包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学习和研究。
四、使用注意事项1.请注意保存文件的格式为txt,确保能够正常打开和阅读。
2.由于修订版本可能会有所不同,请尽量使用最新的版本,以确保准确的翻译和内容。
3.本文档仅为翻译版的文件,如需更多详细的注释和解释,请参考原版史书。
4.对于有特定需求的读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行调整格式和排版,包括字体、字号和行距等。
五、结语《二十四史全译txt》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集中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源。
《二十四史》繁体豪华大字本

本文由猫咪乖乖兔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二十四史》繁体豪华大字本二十四史》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出版社: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出版日期:开本:16 开精装册数:80 卷光盘数:0 光盘数:定价:定价:$shop_price1 元优惠价:优惠价:15000 元详细介绍:详细介绍: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聘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历时二十年校勘标点整理而成,是最具学术权威性、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聘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历时二十年校勘标点整理而成,是最具学术权威性、最通行的版本,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该书做了标点、分段,并进行了校勘,纠正了旧本中的谬误、脱漏、通行的版本,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该书做了标点、分段,并进行了校勘,纠正了旧本中的谬误、脱漏、衍文、倒置等许多错误,从而便于更多的读者翻、使这一套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衍文、倒置等许多错误,从而便于更多的读者翻、检、查、阅,使这一套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除《史各史都撰写了校勘记。
这是整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项巨大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记》外,各史都撰写了校勘记。
这是整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项巨大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华书局与海南南洋文化(集团)公司合作,继推出羊皮面酒金豪华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与海南南洋文化(集团)公司合作,继推出羊皮面酒金豪华本《二十四史》后,为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阅读和收藏,特别为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阅读和收藏,推出大十六开繁体大字特精装亚麻面二十四史》共印制四百套,每套八十巨册,内文采用特制米黄胶版线精印,配以精美护封。
开繁体大字特精装亚麻面《推出大十六开繁体大字特精装亚麻面《二十四史》共印制四百套,每套八十巨册,内文采用特制米黄胶版线精印,配以精美护封。
该书风格古格古朴典雅,装帧高档精美。
该书风格古格古朴典雅,装帧高档精美。
常识二十四史

史记作者是西汉时的司马迁,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到汉武帝元年的历史,时间范围约在三千年上下,现存《史记》为残卷。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编成此书,开始将书命名为《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
《史记》一名起源于三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汉书作者是东汉时的班固。
《汉书》涉及历史时间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的新朝结束,原型是班固之父班彪所著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后来,班固入罪,死于狱中,《汉书》并没有完成。
当时的汉和帝令班固的妹妹班昭续补《汉书》,她就成了《汉书》中“天文志”的作者,而班昭也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
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的范晔,其所涉及的历史时间从汉光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前后共一百九十五年。
《后汉书》内容为本纪和列传。
后来范晔又与谢严合著《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
可惜后来范晔被控谋反,谢严害怕受到牵连,将五志手稿全部烧毁,现存《后汉书》也就只有本纪和列传部分。
作者陈寿(三国时蜀国人,蜀亡入西晋),其内容主要为三国时期的历史。
《三国志》包括魏、蜀、吴三国,其中魏国和吴国已经有一些史料可供陈寿参考,但蜀汉政权没有设置史官一职,因此蜀国部分的内容由陈寿亲自采集编写而成。
夏侯湛欲编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自愧不如,将稿件全部销毁,同时代史学家受其影响,将《三国志》推为正史,流传至今。
晋书由唐朝的房玄龄主持编纂,内容从司马懿开始,一直记录到晋恭帝,涉及整个晋朝,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过程。
由于受政府资助,相关史料又比较丰富,所以《晋书》的成书过程仅用了三年。
由于编著者多为文学家,因而《晋书》在史学界有“词藻华丽,内容不实”的评价。
宋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沈约,内容涉及南朝宋的六十年历史,成书基于何承天、徐爰等史学家的著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宋书》指的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历史,而是在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起四个小朝代之一的宋朝,国姓为刘,开国者是刘裕,亡国者为刘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史全译(豪华版)作者:许嘉璐安平秋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开本:16开册数:全213卷光盘数:0定价:60000元优惠价:22000元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二十四史全译》,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二十四史》国家译本。
修史、读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但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阻碍了人们阅读史书的努力。
现在能够直接阅读文言文史书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如再不抓紧翻译,《二十四史》将可能如同梵文一样,成为只有少数人能够读懂的古文字。
在世界所有的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内容异常丰富,但因语文奥古,时至今日,有四大圣典之称的《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以及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却只能束之高阁,仅供少数学者研究之用。
为了避免《二十四史》重蹈四大圣典两大史诗的命运,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其翻译成现代社会通用行的白话文。
但《二十四史》翻译的难度之大,超出了常人想象,也大大出乎主编许嘉璐的预料。
能担此任者,必须是既通晓中国历史,又精通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专家学者。
特别是对天文等专门学科的翻译,除文字功底外,还必须同时具备古代和现代的相关专业知识。
兼具上述多种能力的学者屈指可数。
用“抢救”一词来形容当时(1991年)的紧迫感恰是恰其分的。
《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嬗递传写了近五千年的国史,向由“国家开局,宰臣董理”。
对前史的修撰与定编,以及为着阅读与流传而对古史进行的注释、翻译、考评、辑迭,这两个命题是我国每一时代政治领袖维系民族史延续不可推诿的责任。
国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国史进行再整理,官刻颁布这一制度,彰显于雕版印刷技术成熟的宋代,责成教育机构主持,使之成为全国通用的版本。
有宋以来,已成宋国子监本十七史,明国子监本二十一史。
清乾隆皇帝钦定典名《二十四史》,于1739年开始全面整理刊刻,史称武英殿本。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即指示在全国调集人才,对《二十四史》进行标点、校勘,历时二十年。
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国史进行的第一次现代化处理。
由于二十世纪以来,汉语的书面主体已全然变化为现代汉语,1991年由许嘉璐先生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所担纲,对二十四史原文本着训诂的原则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历时十三年。
这是进一步对国史的现代化整理,也是秉承自治史以来的传统,体现了史为今用的精神,更是对用古汉语书写的国史所做的抢救性的全面译释,为后世国人留下一部方便阅读的国史。
最好的保存,莫过于最广泛的传播,一部文白对照的全译本将使《二十四史》这一辉煌的巨著的读者群呈几何级数扩大。
百折不回读不懂的,现在能读懂了,原来读起来艰涩乏味的,现在读起来顺畅淋漓了;不仅这一代能读,下一代也能读。
《二十四史》犹如一个硕大的坚果,饱含丰富的营养,因其包裹着古文的坚硬外壳,使人们望而生畏。
现在果壳敲开,人们可以比较轻松地品鉴其美味,汲取其营养了。
这是《二十四史全译》出版的最大意义。
翻译工程浩大《二十四史全译》从1991年立项,到2003年完成,历时十三年。
前后投资五千万人民币。
二百多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古籍研究所专家,二百多名资深古籍编辑、校对、制作人员,经十三年奋斗,始竟其功。
全文五千万字的译稿反复修改,每一部史书的译文都整体修改三次以上。
出版前,古文、今文近一亿字的校对做了十二遍。
可谓呕心沥血。
最高水平的译文质量许嘉璐先生是我国著名训诂学家,由他主编本书,并亲自参加翻译、审读。
各高校古籍所的专家执笔。
严格按照古籍整理原则。
译文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全面体现了二十四史的史料价值。
翻译采取直译的方式,要求按照词序、每字每典都有落实,而又不随意添加成分进行解释,最能传达原文的原汁原味。
译文语言精练,白而不俗。
文中的歌赋及乐词,乃至诏书奏章中的对语,译文尽量对仗、压韵,典而雅,形与神兼备。
志书(制度史)部分的翻译,尤为注重专业用语的准确,由专家再三核准,特别艰深的志书由国宝级专家审读把关,是各种专门史绝好的参考研究资料。
唯一的全译本近年来,先后出版了一些类似的译作,虽然有的号称全译;但其实足选译的。
《二十四史全译》将纪、传、志、表全部翻译;纪传人物不加择选,内容不加删减。
编委会还组织目前硕果仅存的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专家,对二十四史中占百分之二十的志书(制度史)如:天文志、五行志、历律志、礼乐志、舆服志、刑罚志、食货志等全部作了整理和翻译。
这些艰深的制度史的系统整理和翻译,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尤其具有文化价值,为时下各种名目二十四史白话文所不具备。
文、白双栏对照,方便阅读《二十四史全译》采用双栏对照的排版方式,原文、译文互为参照,又互不影响,保证了阅读的顺畅。
读原文才,能充分体味古汉语的古色古韵,遇到难点,对照译文,则迎刃而解,读译文者,读到精彩处,观照原文,更能感受到古汉语简健精微的魅力。
阅读译文晓畅明白,引用原文练达准确。
这种双栏对排的方式,为阅读、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阅读《二十四史全译》,读史、欣赏、学习古汉语,一举而三得。
《二十四史》的主要传世版本文白对照全译本出版后,《二十四史》共有四大版本通行于世,前三种版本均为文言文。
[武英殿本]武英殿,清代宫殿名,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1739-1784),刊刻二十四部史书于此,称武英殿本,简称[殿本],由乾隆钦定典名《二十四史》。
[百纳本]中华民国时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搜集各史最佳善本,重新校勘辑印,前后历时十八年。
因该版本由许多刻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有如僧人的百纳衣,故名百纳本,简称[纳本],于1936年出版。
[标点本]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指示点校《二十四史》,顾颉刚、白寿彝等组织一大批学者操觚,由中华书局分批出版,于1978年出齐。
[全译本,即《二十四史全译》]许嘉璐主编,北京古今出版策划有限公司策划、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出版。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十余所名校的教授、高才(其中不乏学界名宿)殚精竭虑十余载,校勘原文四千余万,精译白话五千余万,总计近亿字。
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书名。
《全译本》作为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委员会重点项目,首次将《二十四史》全书译成白话文,这是迄今为止惟一完整的文白对照全译本。
就翻译的权威性,精确性、完整性而言,其他任何版本难出其右。
因为全译本的问世,使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成果进入寻常百姓家变为现实,并为人类共享如此璀璨辉煌的文化遗产,架起了桥梁。
《二十四史》的传世价值《二十四史》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部史书的结集,自成书以来,一直作为一部完整的史书出版、流传、研究。
《二十四史》由《史记》开篇到《明史》压轴,计约三千二百五十余卷,四千七百二十万字,系统记述了从中华始祖皇帝(公元前二十六世纪)起始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从公元前104年司马迁撰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到1784年《二十四史》集典完成,历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其著期之长、涵盖之广、跨度之大、衔接之密、行笔之精、工程之巨、空前绝后。
放眼世界列国,如此恢弘巨典,绝无仅有,堪称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二十四史》以帝王纪传为纲,贯穿历史事件,辅以[表]连接时空、人物,用[志]补以典章制度与天文历法等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全貌。
其中记载的人物,举凡帝王、贵族、官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客、策士、游侠、隐士、商贾、医者、卜者、俳优等,无所不有;记载的社会生活,则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科技、外交、文学、艺术、农商、财税、天文、地理、历法、乃至道德、宗教、民族、民俗等,无所不包。
《二十四史》是诸多科学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历来为治政家、军事家、思想家鉴往知为、治国安邦,士族文人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镜鉴。
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不但改变着中国自身的面貌,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重新唤起世界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记载中华文明的《二十四史》产生深厚兴趣。
《二十四史》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华文化的基因深植其身体之中。
读中国不可不读《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明式专用书橱根据《二十四史全译》的高级装帧形式及规格,专门设计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充满书香气息的专用明式书橱,其整体风格与《二十四史全译》融为一体。
在制造工艺上,运用名贵的卢氏黄檀(大叶紫檀)或缅甸花利木为基材,运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组合,由江南名匠通过精细严谨的加工工艺制造而成。
超一流的书中“极品”《二十四史全译》首版之际,为纪念这一出版盛事,特精制珍藏本八百套以供方家收藏。
全套二百一十三册,五十二函。
编号从零零一至八零零,每套均有惟一编号,并附有北京古今出版策划有限公司制作的收藏证书。
函套整体结构运用进口荷兰板,手工制作。
纯天然亚麻布饰面。
函套书脊和函面均嵌以精美金丝柚木,上雕二龙盘旋。
此龙图同时函套的锁扣,设计精巧,浑然天成。
函套封口、别签用名贵乌檀木制作。
函内书简以金丝柚木制成,精选上等羊皮皮条连接,刻有首版珍藏本的编号。
图书为正度十六开本,内衬纸为进口皮文特种纸。
内文为六十克蒙肯纸印刷。
封面为二百三十克贵族蓝水秀纹特种纸,烫金书名、压凸腾龙。
扉而为一百二十克雪花纸,二十五克云龙纸做前衬。
整套书设计构思之巧妙,材质、工艺之考察,无人令人叹为观止,被业内人士誉为“超一流”的书中“极品”。
出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书号:ISBN 7-5432-0981-O/K?110超豪华特装珍藏版定价:380000元(全213卷含精美函套编号收藏证书仿古书柜)豪华版定价:60000元(全213卷)翻译整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出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二十四史全译》编辑委员会顾问:周林,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邓广铭,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阴法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何兹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编:许嘉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主编后汉、三国、晋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