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发明的原因

合集下载

10《纸的发明》(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

10《纸的发明》(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

《纸的发明》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

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

同时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二、说学情掌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生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感受到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它是谁发明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纸的发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蔡伦是中国古代著名发明家之一,他对造纸术的改进有着重大的贡献。

造纸术是一项将纤维素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制成纸张的技术,而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主要体现在材料处理的效率和纸张质量的提升上。

首先,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之一是使用原料的优化。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古代的造纸术主要使用植物纤维作为原料,如桑树的皮、麻和葛等植物纤维。

然而,由于植物纤维的纤维结构比较复杂,处理起来相对费时费力。

为了提高制造速度,蔡伦采用了单一纤维素原料,即栽培的新苗,这种原料纤维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处理,成为纸张的理想原料。

其次,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还体现在纤维的处理方法上。

传统的造纸术中,纤维的处理主要采用手工方法,如将纤维进行剥离、研磨和漂白等。

然而,这种手工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规模制造纸张的需求。

为此,蔡伦改进了纤维的处理方法,他首先将原料纤维进行粉碎和淘洗,然后用水煮炼成浆状,最后加入一些辅助材料如黏合剂、染料等,使纸浆的品质得到提高。

这种处理方法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的时间和劳动力,同时也提高了纸张的质量。

另外,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还包括纸张的制作工艺。

传统的造纸术中,纸张的制作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如将纸浆均匀地倒在平整的表面上晾干。

但这种方法制成的纸张往往不平整、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伦改进了纸张的制作工艺。

他设计了一种纸张模具,将纸浆倒入模具中,然后轻轻晃动让纸浆均匀分布,再将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最后将纸张反复晾晒。

这种制作工艺使得纸张的厚度一致,质量更加稳定,提高了纸张的使用效果。

此外,蔡伦还改进了造纸术中的漂白工艺。

传统的造纸术中,漂白工艺主要依靠日晒等自然因素来除去纸张的杂质和颜色。

然而,这种方法制造的纸张漂白效果有限,不够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伦改进了漂白工艺,他利用植物灰作为漂白剂,将纸浆浸泡在灰水中,然后经过晾晒和反复搓洗,最终得到了白色纸张。

这种漂白工艺有效地去除了纸张的杂质和颜色,使纸张更加洁白。

造纸术发明的故事

造纸术发明的故事

造纸术发明的故事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一起来看看造纸术的发明故事,欢迎阅读!造纸术简介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

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赫蹄”的传说在讲纸的发明以前,这里先讲一个关于“赫蹄”的小故事。

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二人都被召入宫,得到了汉成帝的宠幸,一个当了皇后,一个当了昭仪。

宫中有个女官叫曹伟能,生了一个孩子,按说应该是皇子。

赵昭仪知道了,就派人扔掉孩子,把伟能监禁起来,给她一个绿色的小匣子,里面是用“赫蹄”包着的两颗毒药,“赫蹄”上还写着:“告伟能,努力饮此药,……,”就这样,伟能被逼着服毒死了。

这张包着药还写上字的“赫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二世纪末叶,我国学者应邵东汉著作家。

字仲远。

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

少时笃学博览。

献帝时,任泰山太守。

献帝初,旧章湮没,书籍罕存,他编集所闻,著《汉官仪》十卷,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制,多为他所订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职业:史学家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讲义-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讲义-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

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精讲一、造纸术的发明1. 纸发明原因:竹简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却受到限制。

2.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3.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蔡伦【东汉】4. 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材料研读:《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明确:公元105年。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 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 华佗(神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够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 作者:司马迁2. 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 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西汉)5. 评价《史记》:(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材料研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像鸿毛一样轻。

这句话揭示了司马迁较为进步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强调了应该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思想观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纸的发明》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纸的发明》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0《纸的发明》知识点课文分析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我会写: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录lù(录取、录音、录用)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阿ā(阿姨、阿爸、阿婆)欧ōu(欧洲、姓欧、欧元)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必会词语: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保存、方便、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价格、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进步、文化、影响多音字: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近义词:笨重—沉重轻便—简便粗糙—粗陋吸收—吸取改进—改善促进—推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反义词:文明—野蛮贡献—索取笨重—轻巧粗糙—光滑促进—阻止理解词语: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发明的?造纸术(Papermaking technique/Paper Making technics)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传播的伟大发明。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蔡伦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

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

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

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

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

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

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

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

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有关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问题的简单论述

有关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问题的简单论述

有关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等有关问题的简单论述院系:通识教育学院班级:税务二班姓名:奚凌艳学号:41028090指导老师:文兴吾2010年10月13日完成论文摘要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随着纸的普及,它逐渐取代了龟甲、兽骨、简牍、缣帛等成为了传播知识、记录信息的最佳载体沿用至今。

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造纸原料从麻单种扩展到多种,造纸技术也不断完善。

而后它向外传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章从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开始讲起,进行简单基本情况的介绍第二章讨论造纸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造纸术的改进及高超的水平。

因篇幅有限只做简单描述。

第三章造纸术向外的传播,以向西方国家的传播为主,总结促进其传播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造纸术的远大意义正文第一章造纸术的发明与造纸工艺第一节造纸术发明于何时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起源于何时,我国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东汉蔡伦发明纸说”与“蔡伦前发明纸说”两种观点,它们之间的争论已有40多年。

据史料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摘自《后汉书》)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的原因之一,就是《后汉书》在当时的地位。

而考古方面1957年,陕西出土了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关纸,1978 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和断代,证实这些纸是西汉初期到晚期的,年代都比东汉早。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放马滩纸。

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当时成为中国在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惟一物证“蔡伦之前的纸不是纸”的观点受到了冲击。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中国造纸的历史起码要向前推进两三个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針 ――先秦
• 發明者: 指南針是方家﹙風水先生﹚首先發明和使用的。
• 發明的時間: 司南約發明於先秦時期,在我國大約沿用了一千多年的時間,指南針 是在宋代才出現的。 • 發明的原因: 我國古代最早是利用太陽及其投射的影子來確定方向的,但這種方法 受天氣影響較大,後又發明了司南和指南針。
為什麼指南針可南北指向呢?
• 西方哥倫布的環球航行 • 提高了航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廣泛地使用於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和航海業 等方面 • 航海業中作用最大,應用最廣
印刷術――畢升(1041-1048)
畢升,印刷術的發明者。 他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後,在反復的嘗試後,才發明了現在的印刷
術。
印刷術的發源地
• 印刷術的應用離不開紙張,而中國又是發明造紙術的國家。
組別: 2.24 組員姓名: 2L Rachel Lo Losia Ho Joyce Liu Edith Li Kim Kam Sylvia Hui Anna Tsoi
鳴謝: 巫芬芳老師 邱耀祖副校 羅敏晴 (26) 黃秉坤校長 何思聰 (10)
廖雅欣 李苡珊 金 鑫 許倩樺 蔡鴻敏 (25) (24) (14) (13) (37)
士無意中發明的,那時的火藥只是會燃燒和產生毒煙而已。
火藥從術士傳到軍事家的手中,火藥得到迅速的發展,後來才發
展到爆炸和發射,引起了軍事科學的重大改革。
火藥在蒙古之西征時,輾轉傳到阿拉伯再到歐洲。
火藥的主要用途


作為娛樂用途
發展成為打仗的重要工具

利用爆炸力拆卸房屋
火藥沒有被發揚光大的原因
• •
火藥武器的存世量不多,無法作進一步的證實。 科技發展速度,淘汰了火藥。

具有殺傷力,危險性高。
火藥的影響
宋代開始,就把火藥運用在軍事上,令到當時國力強大。但隨著
後期的戰事,各國也學會了火藥的方法,更將火藥傳到歐洲。
十三世紀後,阿拉伯人將火藥帶到歐洲,打破了歐洲封建制度, 中古時代也因此結束。 但火藥傳入西方,他們借此研究出更多更具傷害性的武器,加速 了民族相殘的危險,危害了人類的共存。
造紙術對當時的影響
• 皇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批閱奏章、寫詔書、閱讀公文
• 官員可以方便傳達政令,隨身帶著輕便的紙張
• 百姓紙張教學,促進當時的學習情況
造紙術對後世的影響
• 促進工業發展 • 幫助教育事宜 • 令社會運作更流暢 • 發展成紙幣,促進文化發展
火藥――晚唐
火藥的發明者不詳,而火藥最初是跟練丹術有關。是那時的術
造紙術發明的原因:
• 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 當時的鄧皇后喜歡讀書,鍾愛紙墨 • 西漢經濟和文化發展迅速
造紙術的發源地和發展
蔡倫的出現為造紙術帶來了新的突破,但其實早在西漢的時期已 經出現了紙。 在漢朝時,雖然發明了紙,但那時紙還未成為主流的記事工具,而 且較早前的紙,在原料上是有局限的,但蔡倫的造紙技術卻大大改善了 它。 然而,到了魏晉六朝,隨著造紙原料的進一步開發,紙的質量和產 量都大大提升了。
發明
造紙術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發明者
蔡倫
不詳
方家
畢升
發明的時期 東漢
先秦
唐代
晉代
造紙術---蔡倫(105)
蔡倫是東漢時期的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在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後,採用了樹皮,麻布,廢雨網作為材料製造了
一種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
蔡倫對改革和推廣造紙術有很大的貢獻,被後世傳為造紙術的發明者。
蔡倫對我過人類社會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並在今天 延續下去。
印刷術對當時和現今的影響
• 有助抄寫政令、重要文件 • 幫助教育發展 • 有助生意營運 • 促進文化交流
印刷術的發展
• 由蒙古人傳至歐洲,引發了文藝復興的興起。 • 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與交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 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和改進了活字印刷術。 • 明清期間得到全面復興,出現了大規模印刷的高潮。 • 八世紀至十五世紀在各地推廣開來,對西方的思想和社會更有深刻的影響 • 引發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興起,進一步促進印刷術的發展 • 使書籍廣泛發行,教會對知識的壟斷被打破,從而為發展新學問開拓道路 • 促進了歐洲民族文學的發展和民族主義興起。
• ∵地 球 本 身 就 是 一 個 大 磁 體 • ∴地 球 的 自 轉 , 以 致 於 磁 針 並 不 會 完 全 精 確 的 指 向正南北方,而會產生磁偏角,在不同地點,會 有不同的磁偏角
指南針對當時及後世的貢獻
• 航海家在秦漢時期已與朝鮮、日本有海上往來 • 隋唐五代時期,更與阿拉伯各國開展了海上貿易活動 • 宋代以後,我國海上交通得到迅速發展,常常派出龐大的船隊往返於 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 • 元代,人們已經不論陰晴,都可用指南針來導航 • 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大規模遠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