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化学(第三版) 12-2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1).doc

《无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1).doc

《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方案主讲:化学化工系二O—二年九月《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方案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院(系、部) 化学化工系教研室无机化学教研室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I任课专业、年级、; 班级化学1201B主讲教师主讲教师职称副教授使用教材《无机化学实验》李梅君等编(高教)周学时及学期安排每周三学时/两学期讲授二o—二年九月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I (专业必修课)采用教材:《无机化学实验》李梅君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任课教师: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任教班级:2012级化学1201本科班计划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安排总课时肚学时生学分本钢计輙课:39学时,2学分内容基本操作考试方式:考査(闭卷);成绩计算方式:平时(60%) +笔试(40%)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学会常见无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和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验证、巩固和加深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以及具有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查阅参考文献、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方案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方案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丿挂图音像其他J1、认识各种容量仪器,学握容量仪器的匸确洗涤方法及试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容量仪器的操作技术,练习正确读数,正确观察滴定终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木内容、重点、难点):1、基木内容:掌握滴定的操作及酸碱滴定原理。

2、重点:掌握容量仪器的操作技术,练习正确读数,止确观察滴定终点3、难点:滴定管的使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1、记录并处理数据;2、总结使用滴定管的过程中对能出现的问题.3、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参考资料(含参考卩、文献等):1、《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微型无机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3、《无机化学实验指导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丿练习课其他教学过程设计(请打丁):思考题解答:10分钟实验指导:40分钟操作练习:12()分钟整理实验室和打扫卫生:1()分钟教学方式(请打讲授V讨论示教丿指导丁其他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丁挂图音像其他J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方案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方案实验7: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方案无机化学实验I课程教学方案实验9: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1、了解弱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方法。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研究内容理解无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 无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回顾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成就1.3 学习方法指导介绍学习无机化学的有效方法和建议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电子排布和原子序数2.2 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特点掌握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性质变化趋势第三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1 化学键的类型学习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的特点和区别3.2 分子的极性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理解分子的极性判断和价层电子对排布规律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平衡4.1 溶液的性质和分类学习溶液的溶解度、浓度和离子积常数4.2 离子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原理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5.2 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法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6.1 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溶度积和溶解度6.2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掌握温度、浓度和离子积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第七章:非金属元素7.1 氢、氧、氮、卤族元素学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和主要化合物7.2 碳族元素、硅酸盐和磷酸盐掌握碳族元素的特点和硅酸盐、磷酸盐的性质与应用第八章:金属元素8.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学习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和主要化合物8.2 过渡金属和镧系元素掌握过渡金属的特点和镧系元素的性质与应用第九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9.1 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学习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与物质性质的关系9.2 配位化合物与催化剂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催化剂的作用原理第十章:无机化学实验10.1 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学习实验操作规范、仪器使用和实验数据处理10.2 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测定掌握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现象观察和结果分析第十一章:定量分析化学11.1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学习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11.2 滴定分析掌握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滴定方法的操作技巧和应用第十二章:现代分析技术12.1 光谱分析学习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2.2 色谱分析掌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等现代分析技术第十三章: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3.1 陶瓷和玻璃学习陶瓷和玻璃的组成、结构和应用13.2 金属材料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第十四章:无机化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14.1 矿物质与生命活动学习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代谢和生理功能14.2 生物无机化学掌握生物体内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机制第十五章:无机化学与环境化学15.1 环境无机化学学习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净化方法15.2 无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掌握无机化学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共分为十五章,涵盖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元素性质、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实验技术和应用等领域。

无机化学基础全套课件ppt全册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基础全套课件ppt全册电子教案
的分子,都是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称为共价分子,它包括单质分子和化合
物分子。
化学键
共价键
H2、HCl两分子虽然都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但这两个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有
区别的。H2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
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成键原子不显电性。这
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如Cl2、O2、N2等是由非极性键
空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的组成
原子核
原子核发现以后,科学家又进一步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它是由更小的
微粒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
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由于原子显中性,所以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也等于核外电子数。既表示为:
核电荷数(Z)=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 +
极性
分子
+非极性
分子
- +
固有偶极
-
+
诱导偶极
诱导力
分子的作用力
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的偶极矩为零,似乎不存在相互作用。事实上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都处在不断运动
中,经常会发生正、负电荷重心的瞬间相互位移,从而产生偶极。这类偶极称为瞬时偶极。当两个
或多个非极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靠近时,就会由于瞬时偶极而发生异性相吸的作用。这种由瞬
1s2
2
3
Li
1s22s1
2
1
4
Be
1s22s2
2
2
5
B
1s22s22p1
2
3
6
C
1s22s22p2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无机化学-2015.09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无机化学-2015.09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也是材料、生物、环境、医药等近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无机化学在化学中处于基础和母体地位,无机化学课程先于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不仅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还担负着使学生尽快了解专业、适应大学学习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初步训练和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以课堂教授为主,结合自学、辅之课外分组讨论等办法。

无机化学原理部分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强,尤其是物质结构理论(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我们一直坚持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讲解关键,是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抓住事物本质,删繁就简的能力,学会善于应用参考书解决学习中难点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例子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的本质和要点。

强调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传授和培养。

如重点介绍四大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动力学基础过程中,讲课方式采取互动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思想方法,注重探索学科的发展规律,富有启发性,由浅入深。

元素部分中描述性的内容较多,主要突出元素周期律的讲解,其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要求学生以课外思考题的形式通过课外资料的查询,对比、演绎、归纳等方法进行自学。

课外自学与思考和课堂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动脑、动口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12-2 碳族元素课件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12-2 碳族元素课件
1.与HF作用 2HF+SiF4 → H2[SiF6] 2.纯氟硅酸不存在, 在水溶液中稳定
3.氟硅酸的酸性与硫酸相近
12-2-4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卤化物
通式为SiX4,均为无色 常温 SiF4 SiCl4 SiBr4 SiI4 制取 气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1.加热硅与氯 Si + 2Cl2 SiCl4 2.将二氧化硅、氯、碳直接加热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第二节 碳族元素
12-2-1 碳族元素概述
ⅢA 12Ⅳ-2A-1 碳Ⅴ族A元素ⅥA概述ⅦA
0 He 氦
2 B 硼 C 碳 N 氮 O 氧 F 氟 Ne 氖
3 Al 铝 Si 硅 P 磷 S 硫 Cl 氯 Ar 氩
4 Ga 镓 Ge 锗 As 砷 Se 硒 Br 溴 Kr 氪
SiO2+2C+2Cl2 SiCl4+ 2CO
12-2-4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卤化物
通式为SiX4,均为无色
1.常刺性温激质性气S无i体F色4 液液Si体C体l4
SiBr4 液体
SiI4 固体
2.易水解,在潮湿空气中产生浓烟
SiCl4+3H2O → H2SiO3 +4HCl
若NH3与SiCl4同时蒸发, 因生成NH4Cl,烟雾更浓
如 CaCO3(难溶)如Ca(HCO3)2(难溶)
易溶碳酸盐对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较小
(2)水解性
碳酸盐
碳酸盐——水溶液呈碱性
2碳F酸e3+氢+盐3—CO—32- +水3H溶2O液→呈2微Fe碱(O性H)3 +3CO2
22可CAu溶l2+3+性++2碳C3酸OC32O-盐32+-H+可23O作H→2O沉C→淀u22(剂AOlH,()分2OCH离O)3某3 +些+3C离COO2子2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研究内容理解无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 无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回顾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了解著名无机化学家的主要贡献1.3 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熟悉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1.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学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书写规则理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了解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意义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和纵列划分掌握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分布规律2.3 元素的主要性质与位置的关系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对元素性质预测的依据2.4 稀有气体元素了解稀有气体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掌握稀有气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3.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能级3.2 元素周期律的量子化学解释了解量子化学对元素周期律的解释理解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3.3 元素的主要性质熟悉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和金属性等概念分析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4 元素的分组和族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分组和族的特征理解元素分组和族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第四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4.1 化学键的类型熟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4.2 离子晶体结构与性质了解离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离子晶体的熔点、溶解性和电导率等性质4.3 原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熟悉原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原子晶体的熔点、硬度和热稳定性等性质4.4 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了解分子晶体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性质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平衡5.1 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5.2 离子平衡理论了解酸碱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和配位化学基本概念分析离子平衡反应的特点和条件5.3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熟悉酸碱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滴定分析技术掌握常见酸碱滴定方法及其应用5.4 沉淀平衡与沉淀溶解了解沉淀平衡的原理和溶度积的概念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调控方法和应用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氧化数的概念和变化规律6.2 电子转移与电极电势熟悉电子转移的机制和过程理解电极电势的定义和应用6.3 电池和电解质掌握原电池和电解质溶液的基本原理分析电池的电动势和电解质的离子化程度6.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环境和生物中的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七章:配位化学7.1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配位键的形成和特点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7.2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熟悉配位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解配位场理论的基本原理7.3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反应性和催化性了解配位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中的应用7.4 配合滴定法熟悉配合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配合滴定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八章:原子吸收与发射光谱分析8.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结构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和应用8.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熟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结构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方法和应用8.3 光谱干扰与校正了解光谱干扰的原因和类型掌握光谱干扰的校正方法和技巧8.4 光谱分析在无机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熟悉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生物分析和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掌握光谱分析在无机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第九章:有机金属化学9.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命名规则9.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催化性9.3 有机金属化学的应用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了解有机金属化学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9.4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熟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策略掌握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技术第十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措施10.2 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测定熟悉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浓度测定技术和误差分析10.3 常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了解常见无机化学实验仪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熟悉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的1.4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学。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2 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离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电子排布、离子键、共价键等基本概念1.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原理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电子云和电子轨道原子的大小和质量2.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和结构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特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3 化学键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等基本概念3.2 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电子转移的类型和特点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3.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反应4.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剂的选择和溶解能力4.2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离子反应的类型和规律4.3 离子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离子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第五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5.1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5.2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定义和分类晶格和晶胞的结构5.3 晶体结构的类型和特点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第六章:有机化学基础6.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6.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四价键特性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6.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第七章:有机化学反应7.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有机合成策略和催化方法7.2 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反应热分解、光分解、氧化分解等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7.3 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反应醇、醚、酮等官能团的转化反应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第八章:分析化学基础8.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化学的方法和分类8.2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8.3 定性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定性分析的步骤和技巧第九章:物理化学基础9.1 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状态、过程等基本概念能量、功、热量等基本物理量9.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熵和自由能的概念9.3 动力学基本概念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化学动力学的级数和机理第十章: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10.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目的和步骤的制定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实验结果的图表展示和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理解和电子轨道的概念是理解后续化学反应的基础。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教案标题:无机化学电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中学无机化学课程设计一份电子教案,以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采用电子教学手段,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教案将涵盖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无机化学基础。

教案目标:1. 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3. 掌握无机化学中的化学键类型和特点;4. 能够正确书写和解读无机化学方程式。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无机化学有关的实际应用,如药品、肥料、材料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实际应用中都包含哪些无机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无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强调无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的意义;3. 分别介绍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无机化学方程式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读方程式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元素的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方程式中的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解释反应过程中的化学键变化。

四、探究实验(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无机化学实验,如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氧化等;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化学键的变化。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总结,讨论实验中的化学键变化和反应类型;2. 引导学生思考无机化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无机化学知识,拓宽知识面。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机化学的掌握情况;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弱酸性 H2O2 是一种极弱的酸, 其Ka1 约为2.2×10-12, Ka2 的数量级为10-25:
因此H2O2 可与强碱或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过 氧化物。例如: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工业上利用上述反应生产CaO2、MgO2 和BaO2。金属过 氧化物可以看作是H2O2 的盐,因此它们可水解产生H2O2 。
质不太活泼。但在加热或高温时O2 的活泼性增强,能与绝大部 分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并放
出大量的热。例如: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O2 还能将一些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氧化,在酸性条件下, 其氧化能力更强。例如:
O3 因其有腥臭味而被称为臭氧。在离地面10~25km 高度的 同温层中分布的O3 占地球上O3 总量的90%,这就是常说的臭 氧层,它是由大气中的O2 受太阳紫外线的强烈辐射而形成的。
要注意。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 H2O2+Ca(OH)2 → (2) H2O2+FeSO4 → (3) H2O2+KMnO4+H2SO4 →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1)热稳定性差 由于过氧键键能小而不稳定,H2O2 易分解 为水和O2,并放热:
温度升高或受强光照射时,或在碱性溶液中,H2O2 的分 解都会显著加快。
H2O2 宜盛于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保存,同时可加少许 稳定剂(如乙酰苯胺)以抑制其分解。
由于H2O2 的还原能力较弱, 它仅能被KMnO4、MnO2、 Cl2 这样的强氧化剂氧化。
反应(1)可用来测定H2O2 的含量,反应(2)用来清洗附有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MnO2 污迹的器皿,反应(3)可用来除去剩余的Cl2。 2. 过氧化氢的用途
工业上常用H2O2 作氧化剂。由于H2O2 溶液能破坏色素及 杀灭细菌,因此还用作漂白剂(如漂白棉织物及羊毛、生丝、
由于O3 氧化性很强,因此一些在常温下与O2 不能反应或 反应缓慢的物质可与O3 迅速反应。例如,KI在溶液中可被O3 氧化为I2,此反应常用于O3 的检验。
一些易燃物(如煤气、松节油)在O3 中可自燃。 利用O3 的强氧化性,化工生产中常用臭氧氧化代替通常
的高温氧化和催化氧化,这样既可简化生产工艺,又能提高经 济效益。另外,用O3 净化废水、废气可不引起二次污染,用 O3 消毒饮用水不产生异味。O3 还可作麻、棉、蜡、面粉、纸 浆等的漂白剂和皮毛的脱臭剂。
皮毛、羽毛、象牙、纸浆等)和消毒剂(如医院用质量分数
3%H2O2 消毒杀菌);此外还可用作脱氯剂。其浓溶液可用于无 机或有机过氧化物、泡沫塑料和其他多孔性物质的生产。高浓
度或纯H2O2 可用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它还可用于电镀液中 除去无机杂质,提高镀件质量。它也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由于H2O2 的氧化或还原产物是O2 或H2O,不会污染反应 体系,所以H2O2 有“清净氧化剂(或还原剂)”之称。但H2O2 的 浓溶液能烧蚀皮肤,对眼睛的黏膜也有刺激作用,所以使用时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一、氧和* 臭氧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含量达48.6%,其化合态以 水、氧化物及含氧酸盐形式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游离态的氧
约占空气体积的21%。 氧的单质有两种同素异形体:氧(O2);臭氧(O3),它们的
一些基本性质 见表11-1。 由于氧分子中键能很大(4.98kJ·mol-1),因此O2 在常温下性
(3)氧化性和还原性 由于H2O2 分子中O 的氧化数为-1,处 于O 的中间氧化态,因此H2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有 关标准电极电势如下: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可见H2O2 无论在酸性溶液中还是在碱性溶液中都有较强 的氧化短波辐射的作用下可以 产生O3,过氧化物(如H2O2)在分解过程中也可以产生O3。实验 室可在臭氧发生器中通过无声放电制得O3。
O3 很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为O2,200℃以上分解 较快,纯的液态O3 容易爆炸。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H2O2 可将黑色的PbS氧化为白色的PbSO4,此反应常用于 油画的漂白。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H2O2 可将黑色的PbS氧化为白色的PbSO4,此反应常用于 油画的漂白。
H2O2 还能将Fe2+、I-、SO32- 等分别氧化为Fe3+、I2 和SO42等。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二节 臭氧及过氧化氢
第十一章 氧和硫
O3是________味的_________色气体,具有________氧 化性。
二、过氧化氢
1. 过氧化氢的性质 过氧化氢(H2O2)可与水形成氢键而互溶,其水溶液亦称双 氧水。市售双氧水常用质量分数30%~35%的试剂和3%的稀溶 液。 H2O2 是极性分子,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四个 原子不共平面,其分子结构如 图11-1所示。H2O2 的主要化学 性质如下。
[演示实验11-1] 在试管中加入1mL0.1mol·L-1KBr溶液和
1mL质量分数3%H2O2 溶液,再加入1mL CCl4, 振荡, 观察 CCl4 层颜色。用2mol·L-1 H2SO4 溶液酸化KBr-H2O2 溶液,振 荡,观察CCl4 层颜色变化。
实验表明: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H2O2 不能将KBr氧化。 在酸性条件下,KBr可被H2O2 氧化为Br2,Br2 溶于CCl4 显橙红 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