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岳麓版必修三第1课学案

岳麓版必修三第1课学案

【课标解读】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学习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课前预习】【思考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礼”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答案:(1)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A D B B A(2)维护奴隶制度。

(3)相同点: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BBDA不同点:孔子重视“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课后习题】B级1.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表明老子主张A.“为政以德” B.不能转化矛盾C.愚化百姓D.“无为而治”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5.于丹教授在国外的《论语》讲座很受欢迎,很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岳麓版必修三)1.doc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岳麓版必修三)1.doc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K教学内容分析2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K学情分析2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K设计思想2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K教学目标2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K教学重点与难点2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和老子学案 岳麓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和老子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①“仁”,孔子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为了实现“礼”,他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

3.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温馨提示] 孔子虽然在春秋时期开创了儒家学派,但是其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

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将其思想整理成《道德经》一书。

2.思想(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错警示] 道家学派不等同于道教:道家学派为春秋末年老子所创,战国时期发展,其重要经典为《道德经》。

而道教是东汉末年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而形成的,东汉时期为民间宗教,魏晋时期才开始官方化,并建立其神仙系统。

主题一孔子的思想1.多角度理解孔子“仁”的思想(1)“仁”的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

其实现途径是“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主张上,“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即“以德治国”。

历史:1.1《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版必修三)

历史:1.1《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与老子【图片说史】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级、国际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之一,每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山东省曲阜市举行。

孔子文化节是一项大型综合性国际旅游节庆活动。

每届活动期间于9月28日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纪念集会,进行别开生面的祭孔活动,以发思古之幽情,实现敬仰、怀念先师孔子之夙愿。

【课标点击】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清单一孔子的学说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和①,②______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③______”和“克己复礼”。

a.“仁”,就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实现“爱人”必须遵循“④______”,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为了实现“礼”,就必须“⑤______”。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⑥”,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⑦。

(4)教育思想a.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⑧”。

b.教学方法上:主张“⑨______”和启发诱导。

c.学习方法上:主张把学和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3.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清单二老聃与《道德经》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①学派的创始人。

2.代表作品:《②________》,又称《老子》。

3.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a.认为“③________”,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b.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④”,以“无事取天下”。

3.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⑤________、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案 (1)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案 (1)

第1课孔子与老子梯度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理解掌握: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方面及其地位。

综合运用: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差异;认识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新知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新知解惑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和①_________,②______的创始人。

2.主要著作: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3.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仁”和“礼”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A.“仁”即“③______”就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实现“爱人”必须遵循“④______”,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礼”即“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为了实现“礼”,就必须“⑤______”。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⑥_________”,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天命观念:主张对鬼神⑦_________。

(4)教育思想A.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⑧_________”;B.教学方法上:主张“⑨______”和启发诱导;C.学习方法上:“⑩______”,要求学生学习要独立思考和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4.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自我校对①教育家②儒家学派③仁者爱人④忠恕⑤正名⑥为政以德⑦敬而远之⑧有教无类⑨因材施教⑩当仁不让于师重点探究1.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版必修3

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1课孔子与老子【考点解读】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读: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鼻祖。

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

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孔子1.简介:是春秋时期的、和,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主要保存在《》一书中。

2.思想主张(1)政治(核心):一是“”,其主要内容是“”,必须遵循“”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其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另外,提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宗教: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主张“”,使受教育者范围扩大;主张“”,针对学生特点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3.评价:其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经后人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子1.简介: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是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又称《老子》)一书中。

2.思想主张(1)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屏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任何事物都有的两个方面,包含辩证法思想。

(2)政治:从“”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以“无事取天下”。

3.评价: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突破】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1)其“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2)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3)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典例探究】(2011·上海单科)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B。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 孔子和老子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 第1课 孔子和老子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课孔子和老子【学习目标】知道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自主学习】一、孔子的学说1.简介:______时期鲁国人,著名的_______家、政治理论家和_______家,______学派创始人。

2.思想学说 (1)政治学说:核心:“________”和“__________”①“仁”内容:实现途径:实现“爱人”必须遵循“____________”之道. 表现:A.要求统治者,反对____________和__ 。

B.所有人:提倡。

②“礼”内容:a.实现途径:③“为政以德” A.要求统治者,;B.的同时,逐步。

(2)天命观: 对鬼神的存在持__________态度,主张对鬼神___________,把放在优先位置.具有务实性。

(3)教育思想①教学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教育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④学习态度:3.孔子思想的影响(1)当时(2)后来经过形成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3)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被尊崇为____________,收到后人景仰。

★概念解析礼:作为典章制度,礼是宗法贵族等级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宗法贵族及统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

孔子指出“克己复礼曰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传统的“礼”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学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学案

设计:审核: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王夫之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前检测:我落实好了!1、“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了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07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词。

这五句迎宾词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①团结友爱②崇尚道德③和睦相处④和平发展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课标要求: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自学导引:相信自己一定行!一、孔子及其思想1、地位:孔子,时期的、和,是的创始人。

2、主要思想:(1)政治:①“仁”:主要内容是。

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和,以此调整,稳定。

b要实现“爱人”,就要做到。

②“礼”:主要内容是。

认为“礼”就是西周时的,这也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一面。

③提倡,主张用“德”教化百姓。

(2)鬼神观:孔子主张对鬼神。

(3)教育思想:孔子主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3、影响:孔子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

二、老子及其思想1、地位:老子,时期的思想家,的创始人。

2、主要思想:(1)世界观: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的思想。

(2)方法论: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

(3)政治:倡导政治上。

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以及中国人的、产生了深远影响。

能力提升:动动脑,锻炼锻炼吧!思考:孔府、孔庙、孔林被称为“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是什么?反馈练习:小试牛刀,瞧我的!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2、孔子的思想中,自相矛盾的一组是:①知之为知之②因材施教③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3、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审议设立了世界范围的孔子奖,旨在弘扬孔子的教育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岳麓版必修三[课程标准]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1.思想内容(1)政治思想①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和“克己复礼”。

基本途径是遵循“忠恕”之道和“________”。

②提倡“____________”,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____________”。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____________”。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2.地位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____________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2)________________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1.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①本原论:“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政治思想:主张“____________”。

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___________以及中国人的___________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1.山东曲阜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们如果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2.下面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却受到冷遇,主要是因为其主张()A.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B.不关心民生问题C.拒绝社会改革D.不能满足统治者要求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争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

”这里的“道德原则”主要是指()A.孔子的“礼制”思想B.孔子的“仁”思想C.孔子的教育思想D.孔子的哲学思想5.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6.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位卑言微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C.受其他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7.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知识点二老子的思想8.人们常常引用《老子》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是因为它反映了老子的()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C.“天道自然”的哲学思想D.矛盾对立转化的辩证法思想9.《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10.下列观点与老子的思想相符的是()①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②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③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④“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

”“饭蔬食,饮水,曲肚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三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老子的什么观点?(2)从材料二、三中可看出老子的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认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知识清单一、1.(1)①仁者爱人正名②为政以德(3)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 2.(1)社会变革(2)汉代大一统二、1.(1)①道(2)无为而治 2.伦理学思维方式对点训练1.C[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中。

]2.D[结合史实分析各项,孔子重视探讨社会实际问题,也关心民生,A、B两项不符合史实;孔子不排除在礼治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C项说法不正确;结合历史背景看,D项符合题意。

]3.B[“有教无类”意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

]4.B[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没有任何争端冲突的德馨社会”,孔子的“仁”思想可以协调社会关系,使社会冲突减少。

]5.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6.B[孔子处于奴隶制开始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形成的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以暴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权。

孔子主张以“仁”恢复已毁坏的“礼”,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7.C[“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换句话说就是: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不能容忍诸侯用天子的乐舞,因为这不符合周礼的要求。

]8.D[题干材料主要阐述了“福”与“祸”对立转化的思想,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 9.C[材料反映了老子政治上“无为而治”的思想。

]10.D[老子认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他否认“天命”的绝对权威,排除含①的选项,故答案为D项。

]综合运用11.(1)经济主张: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

(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济背景: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封建经济兴起。

(2)孔子提倡“仁”和“礼”;主张“贵贱有序”“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说明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第(1)问,从材料一可知,孔子并不反对求富,但要取之有道;经济背景方面结合孔子生活的时代加以说明。

第(2)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贵贱有序;“子为政,焉用杀?”强调的是应该实行仁政。

第(3)问,材料三主要强调的是孔子及其学说的世界影响。

12.(1)其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主张“无为”,这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暴政、苛政而提出的,他反对统治者的强权政治,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但他推崇保守落后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又有狭隘守旧的特点。

解析材料一阐述的是对立双方相互依存而且互相转化的观点;材料二认为统治者盘剥、苛政太多,使人民无法安定生活,主张“无为”;材料三推崇过去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社会生活。

教材问题解答阅读与思考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二是在天道观方面,儒家宣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

三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四是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汉代以后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材料一认为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

材料二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