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年的粮食产量和化肥使用量

合集下载

中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统计(1980-2018)(粮食)

中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统计(1980-2018)(粮食)


年份
中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统计(1980-2018)(粮食) 生产量(万吨) 进口量(万吨) 出口量(万吨)
1980
32056
1343
162
1981
32502
1481
126
1982
35450
1612
125
1983
38728
1344
196
1984
40731
1045
357
1985
37911
600
932
2081
214
பைடு நூலகம்1996
50454
1200
144
1997
49417
705
859
1998
51230
708
906
1999
50839
772
758
2000
46218
1357
1400
2001
45264
1738
903
2002
45706
1417
1514
2003
43070
2283
2230
2004
46947
2298
514
2005
48402
3286
1141
2006
49804
3186
723
2007
50414
3237
1118
2008
53434
4131
379
2009
53941
5223
329
2010
55911
6695
275
2011
58849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农业是立国之本。

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十二年增长,但依旧无法满意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量;此外,为了追求更高的粮食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普遍现象,滋生出食品安全问题。

可以说,我国农业目前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都比较低下。

本文从农业生产率、生态效率、信息化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方面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期望為我国的农业经济改革供应思路和方向。

农业是强国之基,是社会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

2017年2月5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农业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遇到了诸多发展问题和挑战。

对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解决粮食需求与农业污染之间的矛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据统计,我国有近3/4的人口居住在农村;2005年,我国乡村人口为7.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6%。

尽管农业生产劳动力充分,但是由于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农技人员占比较低,70%的农业新技术在我国不能准时得到推广应用。

在这个大背景下,农业经济整体呈现出劳动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结构不优化、生产方式不科学、劳动手段不先进等态势。

虽然我国已基本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但实际上每年仍面接近30%的农产品缺口。

自2009年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停止增长,同比下降0.8%。

粮食缺口与粮食增产止步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对粮食增产需求的迫切性,使我国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粮食安全问题。

同时,我国农业发展始终面临着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状况下,粮食“十二连增”是以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代价的,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威逼。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无法取代的第一产业。

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保证人类生产的延续,才能有其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化肥应用于农业生产之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家肥和扩大耕地面积来促进作物增产。

化肥问世以后,由于其养分含量高,使用方便,从而使农业形成了偏施化学肥料的习惯,局部地区已造成土壤板结、质量退化,有机质含量不足,保水保肥透气性能下降,中低产田日渐扩大,江河湖泊水域富营养化,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

农田氮素向大气迁移,破坏了臭氧层,从而引起自然灾害频发。

硝酸盐随食物进入人体,可形成致癌和致突变的亚硝基化合物,据日本调查,日本因摄入人体的硝酸盐比美国高4-7倍,其患胃癌和肝癌死亡率约为美国的608倍。

据中国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张树成研究员1981-1996年期间的256份报告结果表明,我国男性精子质量呈下降之势,其原因是食用大量施用单纯化肥的食物所致。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还直接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以及工业供水。

除此以外,偏施单质化肥,其危害还表现为:1、单质化肥当季利用率低,并呈下降趋势。

全国化肥网实验结果分析,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

从各地资料看,化肥肥效从每kg增产粮食15-25kg,降为5-8kg。

2、长期单纯施用单质化肥,使土壤微生物被抑制,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化肥残留,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透气性和吸光性变差,保肥能力降低。

3、单质化肥利用率低和易造成土壤板结的缺点,淋溶、挥发、径流和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污染,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单纯施用化肥,其增产效果已近极限,致使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加重了农民负担。

农业,作为人类的第一产业,其发展是一具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到现在已有数千上万年的历史。

从十九世纪开始,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农田开始投入大量的外源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等),一方面成倍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加深了农业生态系统对外源物质和能量的依存关系,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土壤、水体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12-5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耕地灌溉面积和农用化肥施用量(全国与各省级指标,2007-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12-5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耕地灌溉面积和农用化肥施用量(全国与各省级指标,2007-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48.4
93.2 235.2
89.5 217.4
5.2
229.6 83.2 8.3 38.4
255.0
5859.4
8.5 18.0 322.0 112.0 235.0
145.5 231.0 251.2
8.9
88.6 73.8 14.8
45.9 112.1
40.1 105.0
1.5
88.9 33.2
3.5 16.4 109.9
24.0
150.0
9.0
63.8
18.4
77.2
11.8
68.4
14.0
149.6
34.7
77.9
0.3
3.8
17.2
95.7
6.1
22.9
27.9
160.1
21.9
31.4
17.9
52.9
35.6
211.9
57.4
337.3
29.1
107.7
41.6
81.4
2018 广 东 2018 广 西 2018 海 南 2018 2018 重 庆 2018 四 川 2018 贵 州 2018 云 南 2018 西 藏 2018 2018 陕 西 2018 甘 肃 2018 青 海 2018 宁 夏 2018 新 疆 2018 2017 全国 2017 2017 北 京 2017 天 津 2017 河 北 2017 山 西 2017 内蒙古 2017 2017 辽 宁 2017 吉 林 2017 黑龙江 2017 2017 上 海
12-5 耕地灌溉面积和农用化肥施用量
(根据中国 统计年鉴
数据年度
年份 地区
耕地灌溉 面积 (千公顷)

2015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具体数据

2015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具体数据

2015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具体数据
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根据我所
掌握的信息,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为XXX万吨。

这一数字是由农
业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统计和监测得出的。

化肥施用量的数据是通
过对农业生产和施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得出的,具有一定的
权威性和可信度。

从数量角度来看,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相对较高,这反映了
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需求。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也需要注意化肥过量使用可能导
致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

除了数量数据,我们还可以从地区分布、农业政策、环境影响
等多个角度来分析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具体情况。

不同地区的
化肥使用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可能施肥量较大,而另一些
地区可能施肥量较小。

同时,政府的农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也会
对化肥施用量产生影响,2015年可能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对化肥使
用进行了调控。

另外,还可以从农业生产效益、农民收入、农产品质量等方面
来探讨化肥施用量的具体数据。

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化肥施用量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之,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农业生产施肥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

农业生产施肥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

农业生产施肥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作者:李强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09年第02期国内外农化专家普遍认为,在其他生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合理施肥可增加粮食产量40%~60%,可见农业生产施肥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河南省滑县地处豫北平原,耕地面积185万亩,年化肥施用量3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

2003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殊荣,是河南省唯一受国家表彰的粮食生产“五连冠”县。

从1959年到1998年的39年间, 河南省滑县粮食总产和化肥施用量成直线正相关关系,但增施每吨化肥所带来的粮食增量则呈下降趋势;1999年到2004年粮食单产处于徘徊状态。

2005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但也存在肥料施用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一、施肥种类的演变滑县耕作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生产施肥仅限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肥源有牲畜(牛、猪、羊、鸡等)粪便、饼肥、草木灰、人粪尿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向乡镇企业转移,积、运有机肥缺少劳动力,有机肥使用量下降,有机肥对农作物产量的贡献率也不断下降。

从1952年开始施用化肥,品种为罐装氨水,年施用量10吨。

随后,碳酸氢铵、磷肥也开始在农业生产中施用。

1952-1959年,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

从1963年,化肥年施用量开始进入快速上升期。

1998年,普通复合肥进入滑县市场。

2000年,配方肥开始推广,高浓度高养分含量的化肥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单质化肥如碳铵、钙镁磷肥、过磷酸钙、尿素施用量逐渐减少,高养分含量的肥料施用量不断增加,肥料施用也逐步科学合理化。

二、施肥和粮食产量的关系滑县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气候条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作物种植种类受经济效益制约,按自然年度逐年分析不能全面客观地揭示粮食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

为此,取五年的平均值进行分析。

(一)从表1-1中可以看出,1954-1958年间,化肥施用量比前五年增加了880吨,粮食总产增加39120吨;1959-1963年化肥施用量比前五年增加了720吨,粮食总产却减少89800吨,这一阶段应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现状、压力及应对策略

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现状、压力及应对策略

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现状、压力及应对策略一、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状况的基本判断一个国家粮食数量的安全水平通常用粮食自给率,即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来衡量。

但在使用这一指标时又涉及到计算口径和指标单位问题。

我国谷物类粮食自给率可达95%,而谷物及大豆的粮食自给率为82%左右,按照土地用量和用水量折算的自给率更低。

2017年,仅进口的大豆就需要耗用7亿亩耕地(按亩产280斤、每年种一季计算)。

中国在粮食方面依赖国际市场是毫无疑问的。

虽然我国粮食总量从1978年以来连续上了三个台阶,由1978年的3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亿吨、1996年的5亿吨、2013年的6亿吨(见图1),人均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440公斤左右,但增长并不稳定。

我国历年的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尤其是1998年到2003年其间,粮食产量由51230万吨降低到43070万吨,降幅达到15.93%。

另外,增长的含金量不高。

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了“十二连增”(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62143.5万吨),但增产很大程度上是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低产作物播种面积较少的结果。

2015年比2003年粮食增产44.29%,其中水稻增产28.49%、小麦增产45.88%、玉米增产86.20%、大豆减产10.0%。

目前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中,玉米占了1/3多(2017年人均155公斤)。

引发了玉米的“三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和大豆的大量进口(2017年大豆的进口量达到9554万吨),致使粮食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对国外依赖度加大。

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公布了最新的2018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报告对全球113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进行了综合评定排名,我国排名仅列第46位。

二、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几大压力。

一是耕地紧张的压力。

中国比美国多10亿人,耕地比美国少10亿亩;比印度多1亿人,耕地比印度少6亿亩。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_于飞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_于飞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收集的文献中获得的数据包括:产量及相对产量、施氮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参数(如 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各参数的样本量如表 2 所示。
表 2 研究获取的各参数样本量 Table 2 作物 Crop 水稻 Rice 小麦 Wheat 玉米 Maize 施氮量 N rate 932 854 702 产量 Yield 893 801 617 Volumes of various parameter samples obtained in the research 氮肥表观利用率 REN 530 334 341 氮肥农学效率 AEN 711 645 510 氮肥偏生产力 PFPN 725 638 504 氮肥生理利用率 PEN 527 305 328 相对产量 Relative yield 586 509 410

土 壤 学 报 Acta Pedologica Sinica 氮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applied nitrogen, PFPN):表征单位投入的肥料氮所能生 产的作物籽粒产量,即 PFPN = Y/F。 氮肥生理利用率(physiological efficiency of applied nitrogen, PEN):表征作物地上部每吸收单位肥料 中的氮所获得的籽粒产量的增加量,即 PEN = ( Y - Y0 ) /(U - U0 ),反映了作物吸收的氮对产量和秸秆形成的 贡献差异和利用效率。
cn表5农业部推荐三大粮食作物施肥配方及合计施氮量table5fertilizerformulasthreemajorgraincropsrecommendedcorrespondingtotalnitrogenapplicationrate作物crop产区region配方formulanp目标产量targetyieldkghm2配方肥用量applicationrateformulakghm2追肥尿素用量ureasidedressingratekghm2合计推荐施氮量totalnitrogenraterecommendedkghm2水稻rice东北寒地单季稻区1319137501050027043512022590160东北吉辽内蒙古单季稻区16161450010500360495180240140190长江上游单季稻区1616137509750405600150195134186长江中游单双季稻区早稻1815102508250390615120195125200长江中游单双季稻区中稻1616137509750420615150225136202长江中游单双季稻区晚稻1913130009000420630120190135209长江下游单季稻区19151150010500465645270375213295江南华南单双季稻区早稻1913132508250360570120195124198江南华南单双季稻区中稻1714147509750420600150225140206江南华南单双季稻区晚稻1913132508250360570120195124198华南平原丘陵双季稻区早稻1812162508250390615120195125200华南平原丘陵双季稻区晚稻1812162508250390615120195125200西南高原山地单季稻区1713150009000390585150210135196小麦wheat东北春麦区122013750675021039010519574137西北雨养旱作麦区281257507500360720101202西北灌溉麦区1718105008250285525165300124227华北灌溉冬麦区1520120009000360540195300144219华北雨养冬麦区1815122509000420705135240138237长江中下游冬麦区181512500825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