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仪器分析题目---绝对珍贵汇编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答:1.仪器分析法灵敏度高。
2.仪器分析法多数选择性较好。
3.仪器分析法分析速度较快,利于批量样品分析。
4.易于使分析工作自动化。
5.相对误差较大。
6.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仪器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第二章电分析导论1.计算[Cu2+] = 0.0001 mol/L时,铜电极的电极电位(EθCu2+ /Cu=0.337V)2.已知电极反应Ag++ e-=Ag的EθAg+,Ag为0.799V,电极反应Ag2C2O4+ 2e-=Ag + C2O42-的标准电极电位EθAg2C2O4,Ag为0.490V,求Ag2C2O4的溶度积常数。
3. 已知电极反应Zn2++ 2e-=Zn的EθZn2+,Zn=-0.763V,Zn(CN)42-的稳定常数为5×1016。
求电极反应Zn(CN)42-+ 2e-=Zn + 4 CN-的标准电极电位EθZn(CN)42-,Zn。
答案:1.计算[Cu2+] = 0.0001 mol/L时,铜电极的电极电位(EθCu2+ /Cu=0.337V)解:电极反应为:Cu2++ 2e-=Cu按照能斯特方程,铜电极的电位为:E Cu2+ /Cu = EθCu2+ /Cu+RT/nF ln[αCu2+ /αCu]金属的活度为常数,作为1,在非精度的情况下,可以认为αCu2+=[Cu2+]。
则求得(25℃时)E Cu2+ /Cu = EθCu2+ /Cu +RT/nF ln[Cu2+]=0.344+(0.059/2)•lg0.0001=0.226V2.已知电极反应Ag++ e-=Ag的EθAg+,Ag为0.799V,电极反应Ag2C2O4+ 2e-=Ag + C2O42-的标准电极电位EθAg2C2O4,Ag为0.490V,求Ag2C2O4的溶度积常数。
解:根据能斯特方程:EθAg2C2O4,Ag= E Ag+,Ag=EθAg+,Ag + 0.059lg[Ag+]已知EθAg2C2O4,Ag为0.490V,EθAg+,Ag为0.799V,令[ C2O42-]=1得到0.490=0.799+0.059lg(Ksp/1)1/2lgKsp=-{(0.309×2)/0.059}=-10.475Ksp=3.4×10-113. 已知电极反应Zn2++ 2e-=Zn的EθZn2+,Zn=-0.763V,Zn(CN)42-的稳定常数为5×1016。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按被作用物质的本质可分为 —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
2•色谱分析中有两相,其中一相称为 —流动相另一相称为 —固定相各组分就在两 相之间进行分离。
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 _ H 2_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 检测时,宜用_ N 2—作载气。
4•在色谱分析中,用两峰间的距离来表示柱子的 _选择性_,两峰间距离越—大__,则柱子 的_选择性—越好,组分在固液两相上的 _热力学_性质相差越大。
5•红外光谱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 —透过率谱图_,另一种是—吸光度谱图__。
6•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 — 偶极矩___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 — 单分子—和—同核 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7.原子发射光谱是由_电热能对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 _跃迁产生的,线光谱的形成原因 是—原子、离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 ____________ 。
&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 — 入射光的波长 —。
9•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 __各组分在同一 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合性_。
10•原子吸收光谱是由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的跃迁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 1.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A 紫外/可见光B 近红外光C 微波D 无线电波(D ) 2.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A •保留时间 B.相对保留值 C.半峰宽 D.峰面积(B ) 3.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组分与载气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组分D.载气与固定相(A ) 4.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A.调整保留时间B.死时间C.相对保留值D.保留指数(C ) 5.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A.分离度B.容量因子C.塔板数D.分配系数(C ) 6.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A. 2,3,3B. 3,2,8C. 3,2,7D. 2,3,7B ) 7.在醇类化合物中,O — H 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位移 的原因是A.溶液极性变大 C.诱导效应随之变大 (A ) 8.下述哪种元素的发射光谱最简单?A.钠B.镍A ) 9.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 透光度为C. 2T D .P T(C ) 10.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 1%的钠盐溶液,其作用是A.减小背景B.释放剂C.消电离剂D.提高火焰温度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在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答:在液相色谱中,要提高柱效,必须提高柱内填料的均匀性和减小粒度以加快传质速率。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复习题库绪论1、仪器分析法:采⽤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物理量,来对物质进⾏分析的⽅法。
( A )2、以下哪些⽅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B、电位法C、库仑分析法D、电解分析法( B )3、以下哪些⽅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B、电位法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D、原⼦吸收法( A )4、以下哪些⽅法不属于⾊谱分析法。
A、荧光⼴谱法B、⽓相⾊谱法C、液相⾊谱法D、纸⾊谱法5、简述玻璃器⽫的洗涤⽅法和洗涤⼲净的标志。
答:(1)最⽅便的⽅法是⽤肥皂、洗涤剂等以⽑刷进⾏清洗,然后依次⽤⾃来⽔、蒸馏⽔淋洗。
(3分)(2)玻璃器⽫被污染的程度不同,所选⽤的洗涤液也有所不同:如:①⼯业盐酸——碱性物质及⼤多数⽆机物残渣(1分)②热碱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③碱性⾼锰酸钾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3)洗涤⼲净的标志是:清洗⼲净后的玻璃器⽫表⾯,倒置时应布上⼀层薄薄的⽔膜,⽽不挂⽔珠。
(3分)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法和注意事项。
答:(1)⽔平调节。
观察⽔平仪,如⽔平仪⽔泡偏移,需调整⽔平调节脚,使⽔泡位于⽔平仪中⼼。
(2分)(2)预热。
接通电源,预热⾄规定时间后。
(1分)(3)开启显⽰器,轻按ON键,显⽰器全亮,约2 s后,显⽰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 g。
(2分)(4)称量。
按TAR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容器质量,再按TAR键,显⽰零,即去除⽪重。
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容器中直⾄达到所需质量,待显⽰器左下⾓“0”消失,这时显⽰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
读数时应关上天平门。
(2分)(5)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内还使⽤天平(或其他⼈还使⽤天平),可不必切断电源,再⽤时可省去预热时间。
⼀般不⽤关闭显⽰器。
实验全部结束后,按OFF键关闭显⽰器,切断电源。
把天平清理⼲净,在记录本上记录。
仪器分析_徐州工程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仪器分析_徐州工程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气液色谱中,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是下列()的改变答案:载气流速2.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不同的是答案:使用范围一样3.以下跃迁中哪种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答案:σ→σ*4.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紫外波段的光源是答案:氘灯5.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答案: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6.柱色谱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0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的( )答案:死体积7.色谱法的本质是( )答案:分离过程8.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答案:变宽9.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1%钾盐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作消电离剂10.在同一色谱系统中,对 a、b、c、d四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它们的k值分别是0.5、1.2、1.3、3.0,当用相同的洗脱剂洗脱时,最先被洗脱出柱的是答案:a组分11.固定相老化的目的是答案:除去固定相中残余的溶剂及其它挥发性物质12.用涂渍极性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出峰顺序为答案:按极性从小到大13.应用GC方法来测定痕量硝基化合物,宜选用的检测器为答案:电子捕获检测器14.分析农药残留,可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答案:气相色谱法15.用ODS柱分析一有机弱酸混合物样品,以某一比例甲醇-水为流动相时,样品容量因子较小,若想使容量因子适当增加,较好的办法是答案:流动相中加入少量HAc16.色谱体系中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答案: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17.以下基团或分子中,能产生K吸收带的是答案:C=C−C=C18.在含有Ag+、Ag(NH3)+和Ag(NH3)2+的溶液中,用银离子选择性电极,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得的活度是答案:Ag+19.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是:答案:400nm~800nm20.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答案:丙酮21.以下跃迁中哪种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答案:σ→σ*22.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下列哪一个不是采用高压的原因答案: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23.以下基团或分子中,能产生K吸收带的是:答案:C=C−C=C24.紫外光度分析中,所用的比色皿是用()材料制成的答案:石英25.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紫外波段的光源是:答案:氘灯26.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待测元素与共存物质生成难挥发性的化合物,则会产生负误差。
(完整版)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答:1.仪器分析法灵敏度⾼。
2.仪器分析法多数选择性较好。
3.仪器分析法分析速度较快,利于批量样品分析。
4.易于使分析⼯作⾃动化。
5.相对误差较⼤。
6.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仪器⼯作环境要求较⾼。
光分析导论⼀、选择题1.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钨灯作光源的是( )(1)原⼦光谱(2)分⼦光谱(3)可见分⼦光谱(4)红外光谱2.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1) 1.24×104~1.24×106eV (2) 1.43×102~71 eV(3) 6.2 ~3.1 eV (4) 3.1 ~1.65 eV3.已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0.01nm的光⼦能量为( )(1) 12.4 eV (2) 124 eV (3) 12.4×105eV (4) 0.124 eV4..频率可⽤下列哪种⽅式表⽰(c------光速,λ---波长,б---波数()(1)б/c (2cб (3)1/λ(4)c/б5.光量⼦的能量正⽐于辐射的()(1)频率(2)波长(3波数(4)传播速度6. 下列四个电磁波谱区中,请指出能量最⼩(),频率最⼩(),波数最⼤者(),波长最短者()(1)X射线(2)红外区(3)⽆线电波(4)紫外和可见光区⼆、填空题( 共7题12分)1.库仑滴定分析法, 实际上是⼀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分析法.2. 任何⼀种分析仪器都可视作由以下四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仪器分析主要分为三⼤类, 它们是、和.4.⽤pH计测定某溶液pH时, 其信号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感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化学分析法是建⽴在基础上的⼀类分析⽅法.6.光学分析法是建⽴在基础上的⼀类分析⽅法.三、解释术语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四、计算题1.计算下列辐射的频率(Hz)和波数(cm-1)(1)0.25cm的微波束;(2)324.7nm铜的发射线。
仪器分析300题

仪器分析300题(总4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引言一、选择题1. 仪器分析方法主要以测量物质的( B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A. 化学性质B. 物理性质C. 物理化学性质D. 以上都是2. 分光光度法主要利用的物质对辐射的( C )性质。
A. 发射B. 散射C. 吸收D. 折射3. 下列方法中,主要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散射性质的是( A )。
A. 浊度法B. 荧光法C. 可见分光光度法D. 偏振法二、简答题1. 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方法?解:主要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及热分析法等。
2.仪器分析中光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类?解: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3. 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特点?解:灵敏度极高;选择性好,适于复杂组分试样的分析;分析迅速,适于批量试样的分析;适于微量、超痕量组分的测定;能进行无损分析;组合能力和适应性强,能在线分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易于自动化和智能化。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气体不是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 ( C )A.氢气B.氮气C.空气D.氦气2. 气—液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 B )。
A. 吸附平衡B. 分配平衡C. 离子交换平衡D. 渗透平衡3. 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因素的是( B )。
A. 保留值B. 分离度C. 相对保留值D. 峰面积4. 降低固定液传质阻力以提高柱效的措施有( B )。
A.降低柱温 B. 适当降低固定液膜厚度C. 提高载气流速D. 增加柱压5. 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是( A )A.相似相溶 B. 待测组分分子量C. 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D. 流动相分子量6. 指出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A )。
A. 降低柱温B.相比率增加C. 柱长增加D.流动相速度降低7. 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选用( A )做载气,其效果最佳。
仪器分析课后练习题【VIP专享】

)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之间。
9.有机化合物中的由(
带最有用,它们产生的吸收峰大多落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
).
)跃迁和(
10.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
基团。
11.区别 n→π*和 π→π*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
A.最大波长; B. 形状; C.摩尔吸收系数;
12.分子共轭体系越长,π→π*跃迁的基态激发态间的能量差越( ),
跃迁时需要的能量越(
13.在下列化合物中,(
A.丙烯; B. 丙烯醛 ; C.1,3-丁二烯 ;
14.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 带是指(
A.n→σ*跃迁;
C.σ→σ*跃迁;
),吸收峰将出现在更长的波长处。
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 n→π*跃迁;
B. 200 ~ 780 nm ;
D.10 ~ 1000 nm ;
)nm ; (c)可见光区波长范
).
).
7.下列含有杂原子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均有 n→σ*电子跃迁。则出现此吸收带的
波长较长的化合物是(
A.CH3OH;
B. CH3Cl; C.CH3NH2;
8.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电子跃迁发生在原子的(
形式。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分子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定的能级而且是量子
化的。所以分子具有( )能级、(
3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仪器分析 试题和答案

仪器分析试卷1及答案一、选择题( 共18题30分)1. 2 分(1075)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1) 玻璃(2) 石英(3) 卤化物晶体(4) 有机玻璃2. 2 分(1092)下列哪种原子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 )(1) 铬原子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2) 铅原子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3) 铅原子吸收283.31nm,发射405.78nm(4) 铊原子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3. 2 分(1158)下述滴定反应:通常采用的电容量方法为( )(1) 电导滴定(2) 电位滴定(3) 库仑滴定(4) 均不宜采用4. 2 分(1963)溶出伏安法操作中,下列哪一项操作是正确的? ()(1)在全测定过程中,均搅拌被分析溶液(2)在全测定过程中,完全不搅拌被分析溶液(3)在富集阶段搅拌,在溶出阶段不搅拌溶液(4)在富集阶段不搅拌,在溶出阶段搅拌溶液5. 2 分(1155)微库仑滴定分析时,加入大量去极剂是为了( )(1) 增加溶液导电性(2) 抑制副反应,提高电流效率(3) 控制反应速度(4) 促进电极反应6. 2 分(1004)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1) 用滤光片(2) 选用优质感光板(3) 不用任何措施(4) 调节狭缝宽度某一化合物在UV光区270nm处有一弱吸收带, 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 2700~2900cm-1双峰;1725cm-1。
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1) 醛(2) 酮(3) 羧酸(4) 酯8. 2 分(1321)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过大的灯电流除了产生光谱干扰外, 还使发射共振线的谱线轮廓变宽. 这种变宽属于( )(1)自然变宽(2)压力变宽(3)场致变宽(4)多普勒变宽(热变宽)9. 2 分(1157)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1)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2)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3) 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4)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2 分(1940)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微量水分的测定,最适采用的方法是()(1)(直接)电位法(2)电位滴定法(3)电导分析法(4)库仑分析法11. 2 分(1182)双原子分子在如下转动情况下(如图),转动不形成转动自由度的是( )12. 2 分(1362)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 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 ( )(1)盐酸(2)磷酸(3)钠(4)镁常用的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1)200~360nm(2)360~800nm(3)100~200nm(4)103nm14. 1 分(1774)分光光度法中,为了减小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配制的试样溶液的透射比应控制在什么范围?()(1) 小于1%(2) 1%-10%(3) 30%-50%(4) 90%-99%15. 1 分(1834)三个不同的质子A, B, C, 其屏蔽常数的次序为:s B>s A>s C, 当这三个质子在共振时,所需外磁场B0的次序是( )(1) B0(B)> B0(A)> B0(C)(2) B0(A)> B0(C)> B0(B)(3) B0(C)> B0(A)> B0(B)(4) B0(B)> B0(C)> B0(A)16. 1 分(1143)在电导滴定中,通常使滴定液的浓度比被测液的浓度大10 倍以上,这是为了( )(1) 防止温度影响(2) 使终点明显(3) 防止稀释效应(4) 使突跃明显17. 1 分(1538)平行催化波的灵敏度取决于( )(1)电活性物质的扩散速度(2)电活性物质速度(3)电活性物质的浓度(4)电极周围反应层中与电极反应相偶合的化学反应速度18. 1 分(1226)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频率(2)波长(3)波数(4)周期二、填空题( 共15题30分)19. 2 分(2602)原子发射光谱法定性分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题1.灵敏度:指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的待分析物的能力,取决于校准曲线的斜率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校准曲线斜率越大,精密度越高,则灵敏度也越高。
2.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6.原子光谱: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7. 锐线光源:指发射谱线中心频率与待测元素一致而谱线轮廓比待测元素窄得多的光源。
8.分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12.生色团:自身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基团。
13.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但当其与生色团相连时,能够使生色团吸光能力加强,并且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基团。
17.原电池:利用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8.电解池:由外加电源强制发生电池反应,把外部供给的电能转变为电池反应产物的化学能。
19.极化: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总的反应速率不等于零,即原有的热力学平衡被破坏,致使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这种现象叫做极化现象。
20.浓差极化:当电极表面有电化学反应发生时,各物质浓度将偏离平衡浓度,按照能斯特方程,此时的电极电位将偏离平衡电位,这就是浓差极化。
21.保留因子:定义为溶质在固定相中和流动相中的质量的比值。
二、单选题1.提高分析仪器的性能的关键是(C)。
A 提高仪器的灵敏度B 降低仪器的噪声C 提高仪器的信噪比D 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2.对仪器灵敏度和检出限之间关系描述不准确的是(A)。
A 灵敏度高则检出限必然低B 灵敏度和检出限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C 由于噪声的存在,单纯灵敏度高并不能保证有低的检出限D 消除仪器噪声是提高仪器灵敏度和检出限的关键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D)吸收。
A 离子B 激发态原子C 分子D 基态原子4.在下列诸变宽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A)。
A 多普勒变宽B 劳伦兹变宽C 赫鲁兹马克变宽D 自然变宽5.能引起吸收峰频率发生位移的是( A)。
A 多普勒变宽B 劳伦兹变宽C 自然变宽D 温度变宽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 C )方法消除。
A 释放剂B 扣除背景C 标准加入法D 保护剂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如果在测定波长附近有被测元素非吸收线的干扰,应采用的消除干扰额方法是( B)。
A 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B 减小狭缝C 用化学方法分离D 另选测定波长8.待测元素能给出三倍于标准偏差读数时的质量浓度或量,称为( B )。
A 灵敏度B 检出限C 特征浓度D 特征质量9.在原子吸收法光谱中,对于碱金属元素,可选用( B)。
A 化学计量火焰B 贫燃火焰C 电火花D 富燃火焰10.苯环上的吸电子基,如—Cl,使荧光( A )。
A 减弱B 增强C 无法判断D 不变11.某大环共轭化合物是具有刚性结构的分子,则( B)。
A 不发生荧光B 易发生B荧光C 无法确定D 刚性结构消失时候有荧光12.荧光物质,随溶液温度的降低,其荧光量子产率将( C)。
A 减弱B 无法判断C 增强D 不变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B)。
A 400~800nmB 200~800nmC 200~400nmD 10~1000nm14.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 A)。
A 波长变长B 波长变短C 波长不变D 谱带蓝移15.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的是( A)。
A 吸光物质的性质B 光源的强度C 吸光物质的浓度D 检测器的灵敏度16.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C)。
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 产生紫外光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 产生足够浓度的散射光17.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B)。
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C 热导检测器D 荧光检测器18.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的途径是( B)。
A 减小填料粒度B 适当升高柱温C 降低流动相流速D 降低流动相粘度19.气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C)。
A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C 热导检测器D 火焰光度检测器20.k=10时,溶质在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是( A)。
A 9.1%B 10%C 90%D 91%E 0.1% 21.原子吸收分析中,吸光地最佳的测量范围为( A)。
A 0.1~0.6B 0.01~0.05C 0.6~0.8D >0.922.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是( C)。
A 电位分析法B 极谱分析法C 电子能谱法D 库仑滴定23.氟离子电极对氟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是由于( B )。
A 只有F-离子能透过晶体膜B F-离子能与晶体膜进行离子交换C F-离子体积较小D 只有F-离子能被吸附在晶体膜上24.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 C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注曲线法B 指示剂法C 二阶微商法D 标准加入法25.下列因素对扩散电流不产生影响的是( B )。
A 毛细管特性B 空气湿度C 温度D 溶液组分26.以下各项( D )不属于描述色谱峰宽的术语。
A 标准差B 半峰宽C 峰宽D 容量因子27.根据van Deemter方程,下面说法( B)是正确的。
A 最佳流速时理论塔板高度最大B 最佳流速时理论塔板数最大C 最佳理论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D 最佳理论塔板数时理论塔板高度最大28.下面不符合色谱中对担体的要求的是( A)。
A 表面应是化学活性的B 多孔性C 热稳定性好D 粒度均匀细小29.容量因子k与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为( B )。
A k=t R’/t mB k= t m /t R’C k= t m·t R’D k= t R’ -t m 30.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为( B )。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C 所有有机化合物D 所有化合物31.不同类型的有机物,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A)。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小于)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三、不定项选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10 分)1.Van Deemter方程包括(ABC )三项基本因素。
A 涡流扩散B 纵向分子扩散C 传质D 柱外效应E 折合参数2.与X射线、红外线、紫外可见光波相比,属于无线电波的性质的有(AD )。
A 能量最小B 频率最小C 波长最短D 波长最长3.属于分子电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顺序的有( A )。
A 1~20eV,0.05~1eV,<0.05eVB 0.05~1eV,1~20eV,<0.05eVC <0.05eV ,1~20eV,0.05~1eVD 1~20eV,<0.05eV,0.05~1eVE 0.05~1eV,<0.05eV,1~20eV4.下列属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有( ABCD )。
A 光谱干扰B 物理干扰C 化学干扰D 电离干扰E 荧光淬灭5.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系数的方法必须满足下列( AC )条件。
A 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B 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C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重合D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中心频率6.体积排阻色谱分析中,关于组分出柱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 大的组分分子在柱内停留时间短,先出柱B 小的组分分子在柱内停留时间短,先出柱C 分子大小一般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D 利用组分分子的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E 小的组分分子在柱内停留时间长,后出柱7.气相色谱分析中,对载体(担体)的要求有( ACDE )。
A 比表面大,孔分布均匀B 表面有吸附性,能对待分离的成分选择性吸附分离C 不与被分离物质起化学反应D 热稳定性好,有一定机械强度E 承载固定液四、简答题5.阐述为什么原子光谱为线光谱,分子光谱为带光谱。
如果说原子光谱谱线的强度分布也是峰状的,对吗?为什么?答:原子光谱中,吸收光波的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子跃迁能级类型相对较少,因而表现在谱线上是对特定波长的吸收,即是线状的;而分子光谱中,吸收光波跃迁的是分子外围电子,跃迁既包括电子能级间的,还有转动能级、振动能级间的,既有原子内的跃迁,还有原子间的跃迁,各跃迁能级间能量差很小,在不是特别精密的测定条件下,就表现出是带光谱。
对的,表现在原子发射光谱上,谱线轮廓变宽,就是峰状的。
7. 何谓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极性变化对不同极性溶质保留行为有何影响?答:固定相是极性,流动相是非极性的色谱是正相色谱,反之是反相色谱。
固定相极性增强,流动相极性减弱,极性弱的物质先洗出,极性强的物质后洗出;固定相极性减弱,流动相极性增强,极性强物质先洗出,弱极性物质后洗出。
8. 根据尤考维奇方程式,分析在极谱分析中,影响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由方程c m nd i d 613221607τ=知影响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有:1、待测物浓度,浓度越大,扩散电流越大;2、溶液性质和温度,这将影响汞滴表面张力,进而影响汞滴下落时间,影响扩散电流;3、毛细管特性,毛细管内汞柱高度不同,内径不同,扩散电流也就不同。
4、被测物电子转移量,电子转移越多,汞滴下落时间越长,量越多,扩散电流越大。
9. 在气相色谱操作中,为什么采用程序升温? 答:气相色谱适用于高沸点的有机物的测定,对于成分比较复杂,沸点相差较大的成分,若采取恒温分析,则低沸点物质会因为分析温度太高而使峰重叠,无法测其含量,而高沸点物质会因为分析温度太低而洗出平头峰,使分析时间变长,分析图谱不准。
采用程序升温,可以使不同组分物质最大程度的分离,洗出各自对应的吸收峰,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佳分析分离效果。
五、计算题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某试样中微量Cu 的含量,称取试样0.500 g ,溶解后定容到100 ml 容量瓶中作为试样溶液。
分析溶液的配制及测量的吸光度如下表所示(用0.1 mol·L -1的HNO 3定容),计算试样中的Cu 的质量分数(%)。
71 2 3 移取试样溶液的体积/ml0.00 5.00 5.00 加入5.00 mg·L -1的Cu 2+标准溶液的体积/ml0.00 0.00 1.00定容体积/ml25.00 测量的吸光度(A ) 0.010 0.150 0.375 解:设用待测样配成的溶液中Cu 2+的浓度为C mg/L则 : L mg C C b C b/622.000.2500.500.100.5010.0375.000.2500.5010.0150.0=⨯+⨯=-⨯=-εε 0124%.0%0124.0%1001000500.010100622.010100332答:试样中铜的含量为=⨯⨯⨯⨯=⨯⨯=--+m C Cu ϖ8. 计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并标明电极的正负:Ag,AgCl | NaF L mol NaClL mol 1311000.1100.0---⋅⨯⋅ | LaF 3单晶膜 |0.100mol/L KF||SCE 已知:E øAgCl/Ag =0.2220 V, E øSCE =0.244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