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技术在肛肠科的应用

合集下载

肛肠科诊疗设备,病房情况

肛肠科诊疗设备,病房情况

肛肠科诊疗设备,病房情况引言概述:肛肠科是医院内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诊治肛肠疾病。

在肛肠科的诊疗过程中,使用专业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病房的情况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肛肠科的诊疗设备和病房情况。

一、诊疗设备1.1 肛镜:肛镜是肛肠科常用的诊疗设备,可以直接观察肛门和直肠的情况,对于痔疮、肛裂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匡助。

1.2 肛肠镜:肛肠镜是一种更加专业的设备,可以深入直肠内部观察,对于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3 肛门括约肌电图仪:这是一种用于检测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设备,对于诊断肛门功能障碍等疾病非常重要。

二、病房情况2.1 病房环境:肛肠科病房通常需要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良好,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2.2 病床设施:病房内的病床需要符合医疗标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同时还要考虑到肛肠疾病患者的特殊需求。

2.3 医护人员配备:肛肠科病房需要配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手术设备3.1 手术台:肛肠科手术通常需要用到手术台,手术台应该符合卫生标准,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

3.2 手术器械:肛肠科手术需要使用专业的手术器械,包括刀具、缝合线等,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3 麻醉设备: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麻醉设备,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同时也要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四、治疗设备4.1 肛门喷射器:肛门喷射器是治疗肛门疼痛的常用设备,可以通过温热水流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4.2 超声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可以用于治疗肛肠疾病,如痔疮、瘘管等,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4.3 电灼治疗仪:电灼治疗仪可以用于治疗肛门疣、肛裂等疾病,通过电灼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五、术后护理设备5.1 伤口护理用品:术后肛肠疾病患者需要进行伤口护理,病房内应该配备充足的伤口护理用品,如纱布、碘伏等。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opple guided hemorrhoid artery ligatoion,简称DG-HAL),是治疗痔疮的新型微创疗法,是集超声波探查、缝扎手术为一体的新的诊疗技术。

该技术不开刀,不适感甚微,不用切除痔疮组织,无创伤,无术后并发症,在治疗痔疮的同时完好地保存了肛门衬垫组织不受破坏,保持了肛门原有的自制不受影响,有效地避免其他治疗方法容易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和严重后遗症。

这项世界领先技术是1995年在日本、欧美开展所一种新型的痔疮手术,被业界评为“痔疮治疗史上创时代的手术方式”。

“DG-HAL痔动脉结扎术”集超声波探查、缝扎手术为一体,手术的本质要点是将供应痔的动脉的高位、准确以及选择性结扎。

其独特配制的肛门镜,可以安装一侧视的多普勒超声探头,通过多普勒超声的引导,便可以确定出来自肛门上方的靠近肛管的粘膜下动脉,同时,通过位于多普勒超声探头上方的窗口,可对这些动脉进行缝合或结扎。

手术全程通过动脉多普勒超声显示进行判断,由于没有损及静脉回流,所以流入/流出比将会同时降低。

这样,痔将会脱落,同时出血和疼痛也将消失。

随着张力的降低,结缔组织也将再生,从而促进痔疮的收缩和脱落。

该手术不用刀,不适感甚微,不用切除痔疮组织,无创伤,无术后并发症,对肛门功能不产生任何影响,安全、有效,是一个对超低损作的微创外科手术。

DG-HAL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临床开展时间不长,尤其是在国内应用时间还很短,目前有价值的临床报道非常少,在其临床适应证、作用机理、操作规范、远期疗效等方面没有大规模系统的研究。

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中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的研究,为大范围推广、规范该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的技术优势超声多普勒超声痔动脉结扎术独特的优势之处:1、欧美大量的临床应用证明,患者和医生的风险低,微创、无痛,手术时间短,一般只需要10~20分钟完成手术。

肛门病变影像学观察

肛门病变影像学观察

肛门病变影像学观察肛门病变是指肛门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的异常情况,常见的包括肛瘘、痔疮、肛门脱垂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观察疾病的发展情况,影像学技术在肛门病变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肛门病变影像学观察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一、内窥镜技术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观察肛门病变的方法,通过插入柔软的纤维光束内窥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肛门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显示细微的病变,如溃疡、炎症和出血。

内窥镜检查还可以进行活检,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回波来生成影像,可用于观察肛门病变的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

肛门病变常见的超声波检查方法包括直肠超声和肛门超声。

直肠超声是通过直肠插入探头进行检查,可以观察肛门直肠部位的病变,如肛瘘管道、多发病灶等。

肛门超声则是通过肛门插入探头进行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肛瘘和肛门脱垂等病变。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多层次的X线照片,构建出一个三维的图像。

CT扫描可以显示出肛门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关系,对于复杂的病变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例如,C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直肠癌以及其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

四、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辐射的高解析度影像技术,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影像。

MRI可以提供关于肛门病变的详细信息,如肛瘘的形态、位置和深度。

此外,MRI还可以显示不同组织的信号强度,对于肿瘤和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提供关于肛门病变代谢活性的信息。

这种技术常用于肛门癌的检测和分期,可以判断病变的恶性程度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综上所述,肛门病变影像学观察是肛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内窥镜技术、超声波技术、CT、MRI和PET-CT等各种影像学方法可以互补使用,以提供全面准确的病变信息。

超声介入发展历程

超声介入发展历程

超声介入发展历程
超声介入是一种医学技术,结合了超声成像和导管技术,用于在人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超声介入的发展历程的主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初:超声技术首次应用于医学,主要用于图像学检查,但并未在介入性程序中广泛使用。

20世纪70年代: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和成像质量的提高,医生们开始研究如何将超声引入介入性操作。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些早期的超声引导介入程序。

20世纪80年代:超声引导的肝穿刺术首次成功应用,标志着超声介入的正式开端。

这一技术的成功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超声介入技术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经皮肾造瘘、经食管超声心脏介入、经直肠超声治疗等技术相继出现,为不同部位的超声介入提供了新的途径。

21世纪初:高频、高分辨率超声技术的进步使得超声引导的介入越来越常见。

肿瘤治疗、取活组织、导管置入等广泛应用了超声引导技术。

目前:超声介入在心血管、消化道、泌尿系统、肿瘤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超声引导的介入程序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安全、无辐射的治疗方式,广泛受到医学界的认可。

超声介入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使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导管放置、组织取样和治疗等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应用技术

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应用技术

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应用技术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是一种结合超声影像学和介入手术的技术,通过超声引导进行治疗或诊断操作。

它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肿瘤治疗、心脏病介入治疗、血管病介入治疗等。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优点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技术:超声成像与介入操作。

超声成像技术通过探头的高频超声波发射和接收,可以实时获取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图像。

而介入操作则是在靶区域进行的治疗或诊断操作,如穿刺、取样、引导导丝等。

通过结合这两方面的技术,可以实现在超声成像下进行精确的介入操作。

其次,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肿瘤治疗。

通过超声引导,在肿瘤部位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治疗或者注射药物等操作,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此外,心脏病介入治疗也是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可以利用超声引导准确定位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并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操作。

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超声成像能够提供实时的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靶区域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其次,超声成像无辐射、无创伤,对患者安全性较高。

再次,超声成像具有良好的血管显示能力,在血管病介入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

最后,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操作简便,对医生的操作要求较低,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然而,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超声成像受到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和声散射等限制,对深部靶区域的成像效果不如浅表区域。

其次,由于超声成像技术的限制,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或病灶,超声图像可能无法清晰显示,影响了准确定位和操作。

最后,因为超声信号的传播范围有限,所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操作时,需要经过皮肤和软组织层,无法直接触碰到靶区,可能导致操作的精确性下降。

综上所述,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并且具备一定的技术优点。

介入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

介入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

介入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超声(ultrasound)是指超过人类能够听到的20kHz频率的声音波。

超声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声波的反射和传播来产生图像。

超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具有准确、可靠、无损伤、无辐射等特点,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和辅助治疗手段。

以下将介绍超声在临床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1.超声检查妇科疾病:超声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用于测量子宫大小、排除宫腔畸形、检查子宫内膜、卵巢和输卵管等脏器的状况。

超声还可以帮助确定宫外孕、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超声检查肝脏疾病:肝脏是最适于超声检查的内脏之一、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肿瘤、脂肪肝、肝囊肿和肝炎等。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肝脏的血流动力学以及门静脉压力,提供肝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

3.超声检查心脏疾病: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检测心脏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它可以生成心脏的实时图像,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壁运动、心腔大小、瓣膜功能以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等参数,常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4.超声检查乳腺疾病:乳腺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的重要筛查和诊断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确定乳腺肿块的特征,如肿块的大小、形状、边界、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等;并辅助鉴别良恶性肿瘤,提供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5.超声引导下的手术操作:现代医学中,超声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超声引导下的手术操作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超声模式下的实时成像,医生可以准确定位手术部位、检查血管情况、引导穿刺和放置导管等,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疗效。

6.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技术。

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导航针头、导管和其他微创器械到指定部位,进行肿瘤消融、血管介入、导管置换以及组织样本采集等介入治疗操作。

总结起来,超声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肛周脓肿46例报告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肛周脓肿46例报告

肛周 脓肿 是肛 管直 肠周 围软组 织 内或其 周 围间 隙 内发 生急性 化脓 性感 染并 形成 的脓 肿 。传 统治 疗 多 采用 手术 切开 引流 , 手术 可 能损伤 肛 门括约 肌 , 但 影 响肛 门功 能 , 术后 复 发率 较 高 。2 0 且 0 6年 5月 一
21 0 0年 1 O月 我们 在超 声 引导 下 穿 刺治 疗 肛周 脓 肿
灶变化 。若 出现 液化并 逐渐 增 多可隔 日或 多 日再 行
二次治 疗 , 方法 同前 ; 出现 液化 但并 不逐 渐增 多可 若 自行 吸收 。再次 穿刺 时对 细菌培 养 阳性病 例选 择敏 感抗 生素保 留于脓 腔 内 。穿 刺后 口服 或静 脉注 射敏
感抗 生素 , 直至体 温正 常并 局部症 状 明显好 转 、 超声
0 2 甲硝唑 注射 液反 复冲洗 , 至抽 出液无 脓性 分 .% 直
泌 物 , 后 根 据 脓 腔 大 小 保 留 0 2 甲 硝 唑 注 射 液 最 .%
5~1 1 5m 。如脓 肿 为 多 房 分 隔 , 在 超 声 引 导 下 用 可
穿 刺 针 分 别 穿 刺 治 疗 。 术 后 每 日或 隔 日超 声 观 察 病

8 0 ・ 6
中 国微 创 外 科 杂 志 2 1 0 1年 9月 第 1 卷 第 9期 1
C i nIvS r,etm e 0 1V 11 . o9 hnJMi n ugSpe b r 1 , o. 1 N . 2

经 验 交 流

超 声 引导 下 穿 刺治 疗肛 周 脓 肿 4 报 告 6例
m m

1 2 2 手 术方法 穿 刺 前 用 高 频 和直 肠 超 声 探 头 ..

关于开展超声介入技术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开展超声介入技术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开展超声介入技术的可行性报告一、引言超声介入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导向技术,通过使用超声波在人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其无创、无辐射、操作简便等优点,超声介入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报告探讨了开展超声介入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二、现状分析1.超声介入技术的应用范围:超声介入技术可用于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神经外科、妇产科、麻醉科等领域。

2.技术设备和人员要求:开展超声介入技术需要配备先进的超声仪器、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和专业技术人员。

3.技术优势:相比传统介入手术,超声介入技术无需切开患者体表,减少了感染风险,病人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三、可行性分析1.功能需求:医疗机构需要考虑引进超声介入技术的具体领域和需求,评估该技术是否能够帮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现有设备和技术水平:医疗机构需要评估现有的超声设备和技术水平是否满足超声介入技术的要求,如果不满足,是否需要更新设备和培训相关人员。

3.经济可行性:引进超声介入技术需要考虑设备、培训、维护和运营成本。

医疗机构需要评估其财务状况以及预期的回报,判断该投资是否可行。

四、建议1.进一步调研:医疗机构应与相关专家和使用过超声介入技术的医院进行沟通,了解其经验和效果,以评估超声介入技术在本机构的可行性。

2.优化设备配置:医疗机构应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超声仪器和探头。

同时,要确保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3.培训人员:医疗机构需要培训专业的技术人员,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超声介入技术的操作和诊断能力。

4.建立合理的收费方案:医疗机构应根据超声介入技术的成本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收费方案,确保经济可行性。

五、结论通过对超声介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我们认为开展超声介入技术对医疗机构是可行的。

然而,医疗机构在引进超声介入技术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并结合机构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方案。

只有合理规划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超声介入技术的优势,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方法
仪器采用麦迪逊SA-6000型黑白超声诊 断仪、频率6.5MHz腔内超声探头。
受检者检查前排尽大小便。取左侧卧位, 双腿屈曲贴近腹壁。
腔内探头外套有保护膜,其上及受检者 肛周涂适量润滑剂。根据病情检查需要 探头介入直肠或阴道腔内检查,作不同 平面360度扫描,获取病灶信息。
操 作 示 意 图
肛周皮下脂肪显示略低于皮肤的强回声 带,肥胖者回声略低。
坐骨结节显示为连续致密的强回声带, 其后方为声影。
肛肠病超声图象特点
肛周脓肿
脓肿早期显示为不规则形状或类圆形不 均质低回声光团,边缘不清。 中期病灶内部出现液性暗区,严重者可 呈马蹄形波及两侧坐骨直肠间隙、肛管 直肠后间隙,甚至深达骨盆直肠间隙。 晚期破溃后可显示低回声区内见气体强 回声影,甚至可见与肠壁相通。
必要时超声介入行穿刺活检。
肛肠病术后并发症 后遗症的诊断
肛肠科常见并发症、后遗症如肛门疼痛、 尿潴留、创面愈合不良、疤痕体质、遗 留感染灶等,均可行介入超声检查,以 明确诊断,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超声引导穿刺简介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超声引导穿刺组织学检查 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注药及置管引 流
对排便障碍疾病的诊断
括约肌损伤者,显示括约肌连续性中断、 内部回声改变;如有神经支配障碍等可 显示括约肌厚度的改变、肌肉的萎缩。
对于外伤、产伤、手术伤等导致大便失 禁者,超声可显示括约肌损伤的程度及 范围,对临床诊断、手术修补定位有明 显的指导意义。对于神经性排便障碍可 以辅助诊断,排除肌源性因素。
肛瘘的超声图象特点
低位单纯性肛瘘呈现-低回声管道状结构。 低位复杂性肛瘘及高位肛瘘可在不同超 声平面显示瘘管结构、走向,部分能显 示内口位置。 含液性瘘管诊断阳性率高。 对鉴别诊断意义较大,仍需与碘油造影 等检查相配合。
对肛门直肠异物的诊断
金属、鱼刺、线头、纱布等异物显示为 正常组织中一强回声影像,其后方可伴 有声影,如周围形成炎症甚至脓肿者则 定位更准确。 介入超声技术对直肠粘膜下或肛管组织 内异物的诊断、定位有实际意义,具有 无放射性、可重复性等优点。
正常超声图象特点
正常直肠图象特点 由腔内向腔外依次排列的三强两弱回声, 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肠壁厚度小于0.5cm。 肠壁层次清晰,连续完整。
正常肛管图象特点
内括约肌呈较细的低回声带,紧贴肠壁, 其下端厚度约0.2-0.3cm。其外侧为肛门 外括约肌的低回声带,其厚度皮下、浅 部、深部略有不同。
据国外资料报导,其判断癌肿侵犯深度 的正确率达76%-84%,判断早期癌的正 确率达89%-92.7%,判断直径5mm以 上,直肠旁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达 72.4%-80.6%。
临床意义
确定病变侵犯肠壁深度、病期、大小、 范围、性质等,弥补其它检查方法不足。
作为肠内与肠外或盆腔肿块鉴别诊断的 一种方法。
介入性超声技术在肛肠科的应用
介入性超声的优点及现状
超声显像具有实时显示、灵敏性高、 引导准确、无放射性损伤、操作简便、 费用低廉等优点,可广泛应用、推广。
在肛肠科应用现状
介入性超声的设备
超声诊断仪种类 实时B型超声 多普勒超声 超声探头种类
麦迪逊SA-6000型
日立EUB-420型
超声探头种类及选择
探头是一种电声换能器,具有超声发射 和接受作用,是超声诊断仪的关键部位。 种类有线阵、扇型、凸阵、腔内等。 探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 差;频率越低,穿透性好,分辨率低。
3.5mHz凸阵
7.5mHz线阵
6.5mHz腔内两用探头
超声内窥镜
超声原理示意图
超声诊断特点
超声图象以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解 剖结构为基础。 根据正常与病灶的声学特性不同而显示 不同图象来诊治疾病。 不同性能仪器由于灵敏度、分辨率的差 异,对微小病灶、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清晰度不同。
术中超声
临床意义
探头直接接触受检脏器或组织,超声影 象清晰,诊断准确。 操作简便,短时间内为外科医师提供病 变信息,减小创伤。 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中超声探头
术中超声
谢谢观赏!
2020/11/551肛管 Nhomakorabea直肠周围囊肿
图象特点呈边缘光整、形态圆形或哑铃 形一无回声性区,有包膜,如有感染内 部可见散在点状回声,后壁有增强效应。
介入性超声诊断阳性率高。
通过介入穿刺达到治疗目的,顺应了外 科低创、内科化的发展趋势,减少病人 痛苦,缩短治愈时间。
肛管直肠良恶性肿瘤
介入超声可显示肠壁肿瘤形状、回声特 点、位置、大小、浸润程度、与周围活 动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